-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二轮政治复习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唯物辩证法教案
一、理论归纳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①【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①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坚持适度原则;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①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4.辩证否定观及革命批判精神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1)辩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二、关键词识别 1.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统一,意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理……关系,同时,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等。 (2)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东、中、西部、国家与各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强调的是相互配合、整体势力,要培养队员集体意识、全局观念、事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期的思想、组成部分、环节、全局、大局、局部、战略长远高度、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分裂、独立等。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识别的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等 2.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长远利益,前瞻性,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等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等。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促进事物的质变 识别的关键词: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做起、一蹴而就、过度、急于求成等。 3.矛盾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①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尽管……但是、利与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等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识别的关键词:双方依存,既……又……,双方转化、转变,化……为……,变……为……等。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的关键词: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等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号召;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同与异等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集中精力,关键、重点、中心、重心,突破口,突出问题,根本,重中之重,骨干力量,核心,首要地位、第一要务等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要学会弹钢琴,反对单打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舍本逐末等 (6)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以…为主体、以…为主导、分析形势、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主流、支流、利大于弊、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公有制为主体、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等。 4.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反面的有:抛弃、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等。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提醒: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至于到底和什么事物相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则要从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出发去具体分析。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将“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两个根本不同的观点混为一谈。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3.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7.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提醒: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8.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提醒: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提醒: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提醒: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1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提醒: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提醒: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3.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提醒: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1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质变。) 15.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提醒: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6.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提醒: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17.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提醒: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1.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提醒: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提醒: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提醒: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5.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提醒:前对后错) 2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提醒: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7.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提醒: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 2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提醒: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提醒: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3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提醒: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外在的否定。(提醒: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不是事物外在的否定,而是其内在的否定;不是他物对此物的否定,而是从此物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否定,即此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己运动”的。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3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 34.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提醒: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或扬弃。) 34.扬弃就是抛弃。(提醒: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35.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醒: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36.创新就是科技创新。(提醒: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四、高考真题再现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不是因为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而是因为这些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①不选;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是否正确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所以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正确发展理念,②正确;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材料中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上的创新,所以要坚持贯彻,③正确;以住的发展理念也有借鉴意义,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故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7)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答案】C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A项错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材料所强调的,B项不选;“如果没有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C项正确;“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是强调其发展的内因,而材料是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因——光线刺激,D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4.(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 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5.(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 3 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案】D 【解析】漫画表明如果水流较小则水注入碗中不易溢出且能注满,如果急于注满而放大水流,则水就会溢出反而不能注满,这体现了“过犹不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不符,A项不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与漫画寓意不符,B项不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寓意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与漫画寓意不符,C项不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与漫画哲学寓意相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6.(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1)在古希腊时期,由 2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7.(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12分) 【答案】(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解析】(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主要观点是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因此回答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主要应从科技工作者具有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角度展开进行回答。 五、一试身手 1.现代家居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感的往往是部分而非整体,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表明 A.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C. 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关键部分发挥整体的功能与效果 D.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 【答案】A 2.李克强考察中国“网店第一村”时说:“物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分,快递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缩小了城乡差距;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新生活。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关键。你们的工作了不起!”李克强说“快递工作了不起”的哲学依据是 A. 人们可以建设新的联系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C. 世界上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无限多样的,有偶然的联系和必然的联系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人们并不能改变联系的客观性,A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B项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并不是“快递工作了不起”的哲学依据,C项不选;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所以快递工作也能做到了不起,D项正确。 3. 编撰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要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国民法典的编撰 ①体现了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②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以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表明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意味着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寓于统一的民法典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4.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 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规律 ④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②④适合题意;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排除;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选D。 5.“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这说明 ①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②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材料说明 ①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②事物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制约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材料说明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事物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 7.1月18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研究报告认为,成都市政府借助独特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报告指出,“成都模式”以“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三大路径为驱动力,在短短10年间,为破解西部乃至全国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本。上述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任何事物相互联系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要求人们学会优化结构 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8.高铁,飞奔的“中国制造”,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效而辉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亮点。这表明 ①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④量变的总和构成质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选项①错误,不论是对既往还是对现实都要坚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故①错误;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亮点,表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②符合题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亮点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故③ 符合题意;量变的总和构成质变说法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9.“工匠精神”基本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来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④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10.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沉迷于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从哲学上看,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①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革故鼎新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④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因为人们对收到的沉迷,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从哲学上看,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故①③选项入选。选C。 11.土豆效应又称“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土豆效应蕴含的哲理是 A. 事物的发展总是依据其一定的条件实现自我否定 B. 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要不断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量变引起质变中逐步向前发展 【答案】B 【解析】“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说明在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者的消费由高端向低端转化,体现了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与创新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只有创新才是事物自身的否定,A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不涉及解决矛盾,C项不合题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12.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尹正义)所蕴含的核心寓意相似的是 ①深处种菱浅种滔,不深不浅种荷花 ②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13.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多难兴邦”表明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多难兴邦的意思是磨难会激发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从而走向复兴,“多难”中也潜藏着机遇,体现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4.2017年4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东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试点,对创投企业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可享受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这一举措表明 A.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15.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说,4D打印,是在智能材料打印过后的自组装,而5D打印,是在活性材料打印以后形成的自生长。如果说4D打印可以突破3D打印的局限,卢秉恒院士提出的5D打印,就是用3D打印技术构造出可以生长的组织细胞,再通过组织液的培育,产生生长因子,用于活性器官再造。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经研制出了可以打印的人工骨细胞,并在对人工肝,人工心脏以及人工皮肤的5D打印进行攻关。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影响着实践的主体与对象的联系方式 ②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③离不开人们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④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科技的发展延伸了人们实践的工具,可以与以前不能认识的对象建立新联系,提高人类认识能力,所以科技的进步影响着实践的主体与对象的联系方式,①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科学家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说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们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③项符合题意;科技的进步不能直接导致社会发展进步,而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②项观点错误;哲学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科技的进步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具体方法,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16.在全球“禁油令”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2017年9月6日,日产在东京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聆风纯电动汽车。这款电动汽车是对其2010年发售的第一代“聆风”的全面升级,既有渐进式改良,又具有颠覆式技术创新。新一代聆风不仅将续航里程提升了40%,达到了400千米,而且在科技和人性化方面也引领了潮流,搭载了多种创新性的配置。这说明 ①新认识总是在否定旧认识的过程中发展 ②着眼实际需要是创新的必然要求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④新出现的事物一定会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17.俄罗斯独立记者网发表文章说:中国专家越来越经常使用的办法是合成各种技术,而不是直接复制某种单一产品,中国新型坦克是俄罗斯、西方及中国自主技术的合成。中国早已不是一模一样地简单复制,而是在创造性地发展。这表明 ①复制别人的技术不会促进我国技术的进步 ②中外技术的合成是一种最高技术创新 ③中外技术的合成是一种辩证否定 ④对别人的技术创造性复制的动力来自于事物自身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材料强调,中国因自己发展的需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而不是一模一样地简单复制别人的先进技术,故③④正确;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②中最高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18. “一颗核桃能干什么?”核桃仁可做核桃乳、核桃粉、食用油,核桃青皮可提炼染发剂、除虫剂,核桃壳也能开发工艺炭雕及工艺品……这是云南楚雄摩尔农庄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自然物的客观属性是我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 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改造客观世界 ③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④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1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入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和三省市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并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协调衔接。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说明应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答案】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相关部门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实现国家和区域发展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京津冀要根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 设问要求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属于措施类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写出相应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分析材料,“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要深入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和三省市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强调的是是整体对部分的重要性,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京津冀要根据各自在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强调的是部分岁整体的重要性,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鉴于分享经济变化快、渗透广,作为指导性文件,《意见》没有对分享经济进行严格定义,而是对若干关键共性特征进行必要阐迷,兼顾包容性和辨识性。在管理上,充分考虑分享经济跨界融合特点,坚持分类指导思路,避免用“老办法”“旧思维”管理“新事物”,做好与现有社会治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衔接。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网络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 在发晨思路上,我国政府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对分享经济管理思路的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阐释“鼓励创新、包容审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 【答案】(1)①《意见》没有对分享经济进行严格定义,而是对若干关键共性特征进行必要闸述,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管理上避免用“老办法”“旧思维”管理“新事物”,动态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③做好与现有社会治体系和管理制度的衔接,看到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④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对待分享经济要鼓励创新,推动其发展。②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要包容分享经济的成长,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 引起质变,必须正视分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审慎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阐释“鼓励创新、包容审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解答题。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知识,然后结合“鼓励创新、包容审慎”这一原则取舍原理方法论。“鼓励发展”,认识到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看到了新事物发展的前途光明;“包容审慎”,认识到事物发展有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要坚持量的积累,适时促成质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