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考冲刺押题卷(二)‎ 文科综合(历史)‎ ‎ ‎ ‎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A. 镐京—洛阳 B. 汴梁—北京 C. 临安—苏州 D. 金陵—南京 ‎【答案】D ‎【解析】‎ ‎【详解】镐京是今天的长安,选项A排除;汴梁是今天的开封,选项B排除;临安是今天的杭州,选项C排除;金陵是今天的南京,选项D正确。‎ ‎【点睛】考查基础知识,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对一些重要常见地名古今对照(古都、重大战役城市、名人故里等)进行整理、记忆。‎ ‎2.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了臧茶、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地方,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据材料可知 A. 分封制有利于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B. 分封制是汉朝主要的政治制度 C. 分封统治的观念在当时影响深远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的推崇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根据材料刘邦在翦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可见分封统治的观念在当时影响深远,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汉代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国并行制,选项B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且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并没有废除分封制,而是分封同姓诸侯,可见刘邦认同通过分封制管理国家。‎ ‎3.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材料表明了 A. 南方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B. 商业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 经济的区域性特征日益加强 D. 商业税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扬州、益州都在南方,可知唐代南方经济发展较快,选项A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只提及了南方经济,尤其是城市商业发展情况,不能得出区域性特征,选项C排除;材料中未提及商税情况,而且盐铁转运使属于官商,其收入直接收入国家财政,选项D排除。‎ ‎4.关公形象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关羽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据材料可知 A. 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价值观念 B. 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趋于一致 C. 关公崇拜成为了社会思想主流 D. 儒家思想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关公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忠义”‎ - 14 -‎ ‎,这一特征是儒家思想内涵,而儒家思想又是汉以后历代统治思想,因此儒家思想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选项D正确;选项A颠倒因果,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影响力;仅仅从关羽一个人物形象就得出统治者和民众认识一致显然不准确,选项B排除;选项C表述错误,社会思想主流是儒家思想,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知道“忠义”是儒家思想内容,统治者认可关羽正是因为儒家思想赋予了其精神内涵,由此思路解答即可。‎ ‎5.张之洞等人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声明:“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淪其智识,练其艺能。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清末教育改革立足于统治秩序 B. 当时的教育正处于转型之中 C. 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 改革培养了大量的新型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强调学堂教育要“以忠孝为本”,显然是出于统治目的,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只是表象,未反映出实质,排除;根据所学,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目的是培养新式人才,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且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到改革成效,选项D排除。‎ ‎6.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材料中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A. 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B. 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 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 D. 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答案】A - 14 -‎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在宣传方面体现出了合作,结合材料中出现的“边区政府”“延安”等信息可知此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选项A正确,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党占领延安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所述内容时间不符,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边区政府”“延安”以及材料主旨判断材料所述内容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以此思路解答。‎ ‎7.图中漫画显示了民族工业在近代的发展遇到的困境,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 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 C. 抗战爆发以后民族工业走向凋零 D.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重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主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举步维艰。根据所学,官僚资本主义出现时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结束时间为新中国成立后,因此选项D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这一时期尚未出现官僚资本主义,选项A排除;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主义没有出现,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 - 14 -‎ 阻碍因素,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官僚资本主义出现的时间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 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B.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例增加,说明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中国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其它产业,无法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故B错误;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故C错误。故选D。‎ ‎9.“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规范了社会秩序 B. 有效的维护了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体现了某些自然法的精神且影响深远 D. 代表了贵族利益使罗马法体系完备 - 14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对罗马后期依然有效,可见其维护了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选项B正确;材料中提到“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即十二铜表法的法学语言表达影响了后世,选项A偷换概念,且十二铜表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不能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进行规范,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罗马法的完备,排除。‎ ‎【点睛】此题考查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即材料对十二铜表法的评价侧重其对罗马以及后世法典语言的影响。‎ ‎10.1901年,罗斯福决定向托拉斯宣战,下令对垄断公司进行起诉,许多垄断资本家被送上被告席。1907和1908年,司法部分别对美孚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进行起诉,最高法院下令将两大公司解散。据材料可知当时美国 A. 自由放任的政策已经终结 B. 国家反对生产领域的集中 C. 国有化成为经济发展潮流 D. 政府扩大对企业的监督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起诉垄断企业,结合背景知识可知当时部分垄断企业不正当经营,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现象,最终结果最高法院宣布解散两大公司,体现了政府扩大对企业的监督权,选项D正确;罗斯福当选为总统实行新政标志自由放任政策结束,时间为193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国家反对的是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选项B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11.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14 -‎ A. 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 C. 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 D. 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发放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D排除。‎ ‎12.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材料表明了 A. “欧洲联合”的构想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 B. 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C. 欧洲走向联合符合成员国和欧洲整体的利益 D. 超国家的联合体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雨果认为欧洲终将走向联合,这种联合会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符合欧洲利益,选项C正确;材料是雨果的构想,而非欧洲各国,且A项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选项B时间与雨果所处时代不符,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14 -‎ ‎ 明代的婚姻制度沿用唐宋旧律,如凭媒而立、家长主婚、写立婚书或者收受聘礼;在结婚年龄上,《大明令·户令》明确规定:“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明太祖三年定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即男女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并且禁止“娃娃亲”。《大明律·户律》规定:“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悔者,笞五十。”‎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婚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古代婚姻观念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说明婚姻制度从古代到现代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简析新中国姻制度的意义。‎ ‎【答案】(1)继承发展了之前的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颁布相关的法律;有结婚年龄的限制;禁止非法、不文明的婚姻形式;保护合法婚姻。‎ 原因:为了规范婚姻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由从属于国家律法到颁布专门的法律(新婚姻法)。‎ 意义:提高了女性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规范了婚姻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代的婚姻制度沿用唐宋旧律,如凭媒而立、家长主婚、写立婚书或者收受聘礼”可知明清时期婚姻制度继承发展了之前的婚姻制度,主要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形式;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结婚有明确的年龄限制,“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禁止不非法、不文明的婚姻形式;“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悔者,笞五十”对于合法婚姻实行保护;明代婚姻有相关法律。‎ 原因:明清时期婚姻有相关法律其目的为了规范婚姻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从婚姻形式要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知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 14 -‎ ‎(2)变化:根据材料“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可知与明清时期的婚姻相比,新中国婚姻制度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从材料一可见明清时期关于婚姻的法律包含在《大明律》《大明令》等国家法律中,而新中国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新婚姻法)。‎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婚姻制度使得妇女在婚姻上实现了自由自主,提高了女性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规范了婚姻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 ‎——摘编自《孝道文化》‎ 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要求:演变要清晰明了,解读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古代的孝是道德根本,强调忠君侍亲。受儒家思想、宗法观念影响,服务于专制皇权。1920年民国的孝强调子女由独立的人格,关系的平等,父母和子女相互扶助。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民国建立,政治民主化的推动。1996年以后,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孝成为公民的基本道德。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逐渐发展完善;重视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解析】‎ - 14 -‎ ‎【详解】根据材料结构可知“孝”的演变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解答时从孝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和原因解答。在古代,“孝,德之本也”,强调孝是道德根本,将家国联系起来,强调忠君侍亲。这种观念显然受到儒家思想、宗法观念的影响,最终落脚点是在国家层面,即服务于专制皇权。民国时期,不在特别强调尊卑,“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更强调子女自由独立的人格,平等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扶助。探究其原因,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自由平等观念密切相关。政治方面,民国建立,政治民主化冲击着封建社会等级观念。1996年以后,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孝成为公民的基本道德。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逐渐发展完善;重视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成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 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 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 无 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 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 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 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 14 -‎ ‎【答案】(1)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邦联政府松散,软弱无力;政治家的努力和推动;法国启蒙思想分权理论的影响。‎ ‎(2)加强了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联邦制成为新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原因之一是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实现了民族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根据材料信息如邦联无行政首脑、“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可知当时邦联政府松散,软弱无力;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当时以华盛顿等为首的政治家推动的结果;从1787年宪法政权架构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来看,1787年宪法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影响。‎ ‎(2)意义:根据材料中征税权的变化“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和设置总统,可知1787年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宪法生效需要得到9个州的批准,可见1787年宪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根据所学;根据所学,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有诗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 。协约国对中立国宣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从而争取中立国对协约国的同情和支持。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教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协约国还极力分化同盟国国内民族关系和同盟国之间的关系。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颁国梅、朱静华《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 14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1)特点: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2)作用:调动了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争热情;争取到了中立方的同情与支持;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1)从“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可以得出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以及部分宣传采用了渲染和夸大的手法;从“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可以得出有杰出的领导和作家参与宣传;从整体来看,宣传战的宣传对象、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2)第一小问,从“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可以得出宣传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可以得出宣传战瓦解了同盟国的士气和离间了同盟国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国内从调动本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战争热情;国际从对同盟国和协约国影响进行分析。‎ ‎。‎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深知中国的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在讨伐革命军时,并不真的大举进攻,而是与革命军谈判并接连电告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声言:“共和思想已深入将士之心,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1912年1月,段祺瑞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 材料二 1926年3月,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因沙俄扶植脱离中国,段祺瑞瞅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无暇顾及外蒙,派徐树铮一举收复外蒙,举国人民欢欣鼓舞。“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 14 -‎ ‎——摘编自百度百科“段祺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段祺瑞支持“共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 ‎【答案】(1)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接受过西方教育,西方民主观念的影响;清政府的专制腐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推动了清帝退位,结束封建专制统治;支持共和,推动了民国初期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收复外蒙,维护国家主权;日本侵华期间,时保持民族气节。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学生运动,阻碍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深知中国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可知导致段祺瑞支持共和的原因是其接受过西方教育,深受民主观念影响,而且认为清政府的专制腐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 ‎(2)评价:此题可根据段祺瑞的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评价。段祺瑞推动清帝退位,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段祺瑞在民国初期支持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推动了民国初期政治民主化建设;在外蒙古问题上,派遣徐树铮收复外蒙,维护了国家主权;拒绝日本胁迫,保持了民族气节。作为地方军阀,不断混战给中国带来了灾难;1926年镇压学生运动,阻碍国民大革命发展。‎ ‎ ‎ - 14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