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八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 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僵化的体制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民族矛盾尖锐 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其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故选 A 项。 答案:A 2.标志着两极对峙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华约解散 D.柏林墙倒塌 解析:由所学可知,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对峙局面结束, 故选 B 项。 答案:B 3.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 标志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欧洲议会成立 C.《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 D.欧元开始流通 解析:《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于 1992 年,1993 年正式生效,标志 着欧盟正式成立,故选 C 项。 答案:C 4.进入 21 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 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 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解析:进入 21 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 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 项符合 题意。 答案:B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 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不断壮大。”这突出反映了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群雄并起 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解析:从美苏两极到群雄并起,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加强,A 项符 合题意。 答案:A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 自己国家的利益。 ——据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 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材料二 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 华约国家开会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 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 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 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 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 1993 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两大组织的性质和其成 立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 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1)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2)性质:军事政治集团。影响:导致两极格局形成,使世界长期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3)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应对: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 贸组织、深化改革开放;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基础巩固 1.“华沙条约缔约国注意到欧洲发生的深刻变化,为贯彻实施政 治协商委员会 1990 年 6 月 7 日莫斯科会议的决议,他们作为平等主权 国家决定在 1991 年 3 月前取消它的军事组织和机构。”该决定( ) A.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敲响苏联解体的丧钟 C.宣告两极格局的结束 D.导致东欧剧变的产生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华沙条约组织是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 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组织而建立的,华约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 内部的分裂,故选 B 项。 答案:B 2.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 7 000 亿美元,与 中国对抗花费了 2 000 亿美元,其他军费开支约 100 亿美元,严重消耗 和削弱了本国国力。这导致( ) A.“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B.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中美关系逐渐恶化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中国对 抗,消耗和削弱了本国国力,从而加剧国内社会矛盾,加上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故选 C 项。 答案:C 3.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 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 难”主要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据题干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对美 国而言好像是巨大胜利,其实两极格局结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多极 化趋势,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故选 D 项。 答案:D 4.下表所示为 20 世纪 50—90 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 进。其反映了( ) 时期 关系 50—60 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 年代 中苏破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 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 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 步正常化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解析:观察表格中时间和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变,可知 其反映了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了国际关系,故选 C 项。 答案:C 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据题干可知,这些“中心词”整体反映了从两极格局的形 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 D 项。 答案:D 6.“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 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 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故 A 项正确;多极格局尚未形成,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美国超级大 国的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缓慢”,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 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 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 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 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 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 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依然是世界的超级大国,故 A 项错误;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 B 项正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B 8.“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 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20 世纪末,在“旧 秩序”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中( ) A.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冷战”思维终结 C.多极格局诞生 D.地区冲突消失 解析:据题干可知,20 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从“旧 秩序”向“新秩序”转换,这种转换本质上体现了国际力量对比发生 变化,故选 A 项。 答案:A 能力提升 9.1990 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 而当时德国能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是 ( ) A.美苏“冷战”开始 B.欧共体已发展为欧洲联盟 C.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苏联等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冬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90 年”,结合史实可知,这一时期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选 D 项。A 项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 项是 1993 年成立,时 间不符合;C 项不符合史实;皆排除。 答案:D 10.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走上了联合之路,其后标志着“以经济 合作为主”转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双重合作”的组织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联盟 解析:1993 年依据《欧洲联盟条约》将欧洲共同体由一个经贸集 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 实体,可见欧盟实质上是一个经济、政治双重合作组织。 答案:D 11.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 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 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 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解析:美苏“冷战”结束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排除 A 项;美 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排除 B 项;C 项与史实不 符,排除。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当两极格局结束后,由于没有新的力 量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因此选 D 项。 答案:D 1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 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 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已经形成了单极化格局 B.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解析: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由于“多强”对“一超”的 制约,并未形成单极格局,但是也不是多极格局,美国仍然处于特殊 地位,因此,本质上当今世界格局仍然处于从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的 过渡时期。 答案:C 13.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秩序的终结,但并不意味 着一个新秩序会自动生成,更不能说明世界秩序将终止于此。“冷战” 终结的不是一个权力的时代,而是权力的格局。正基于此,“冷战”之 后依然是冲突,权力之后依然是权力。多极格局确立恰恰受到诸多不 确定因素制约,使其必经曲折过程。“地缘政治变动此起彼伏,民族主 义如燎原之火,民族分裂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 沉渣泛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 性和过渡性。 材料二 苏联在战后相当长时间里,未能适应战后新科技革命对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没有改革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致使其经济在 后期逐步陷入停滞,并影响到东欧国家发展,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日 益扩大,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美国的相对衰落、 德日的崛起、西欧联盟发展,导致西方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西 方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力量的相对均衡,形成经济上美、日、 欧三足鼎立局面,导致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和不可逆转。经过战后 几十年的发展,第三世界已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和国家集团(新 生力量),它们有的已成为地区大国,并有发展成为世界一极的潜力。 这种情况直接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 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怎样的态势, 并分析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的“不平衡”和“新生力量”的含义。 (3)你认为“冷战”后出现多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从世界国家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及新兴独立国家的角度回答。第(3)问从美国及世 界多个力量出现的角度回答。 答案:(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处于一种过渡状态,新的世界格 局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因素:地缘政治的变 动,民族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的泛起。 (2)“不平衡”:苏联及东欧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新生力量”:第三世 界的崛起。 (3)美国无力建立单极世界,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 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 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 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 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 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 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 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 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 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 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 虑”的背景及目的。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新的力量”有哪些? (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国际局势、文化传统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二小问从自身安全、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先回答多极化趋势, 然后从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日本等的崛起回答。第(3)问 从综合国力、国际事务的参与等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 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 教训。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 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新的力量:欧洲共同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 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 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