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第四单元 第 10 课 鸦片战争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维护鸦片贸易说”“文化冲突 说”“商业贸易说”“侵略战争说”。其中,中国人最有可能支持的是( ) A.维护鸦片贸易说 B.文化冲突说 C.商业贸易说 D.侵略战争说 解析:选 D 维护鸦片贸易说只是反映了鸦片战争的表面原因,故 A 项错 误;文化冲突说不是鸦片战争的原因,故 B 项错误;商业贸易是次要的因素, 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人对华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故 D 项正 确。 2.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 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可以看出伯麦认为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是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 3.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 25 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 如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命调时间 调出省 兵数 调往方向 1841 年 1 月 6 日 贵州 1 000 广东 1842 年 3 月 24 日 甘肃 1 000 浙江 1842 年 6 月 1 日 山西 1 000 江苏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解析:选 A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从西南和西北地区,向东南沿海调兵, 而且数量非常少,说明当时清朝政府的军事动员体制非常落后,故 A 项正确; 从材料看不出全民动员,主要动员的是政府的军事力量,故 B 项错误;材料也 看不出军备废弛和指挥失当,故 C、D 两项错误。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 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文中的“先进的西方对 古老东方的胜利”从本质上是指( ) A.工业文明的胜利 B.议会政治的胜利 C.军事技术的胜利 D.对外政策的胜利 解析:选 A “先进的西方”是指当时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 时代,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本质属性的表现,均排除。 5.2018 年 10 月 24 日上午 9 时,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现代七大奇迹之 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和香港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解析:选 A 《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故 A 项正确。 6.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 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此规定( ) A.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 B.成为鸦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 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 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 解析:选 D 开放五口通商,就没有体现出维护主权,故 A 项错误;材料 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故 B 项错误;开放五口通商,没有限制对外贸易, 故 C 项错误;外国人不能到乡间和内地进行贸易和游历,体现了当时清政府对 洋人的警惕态度,故 D 项正确。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 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的抵制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解析:选 B 鸦片战争以后,战胜国感到不满意,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商品在 中国不能大量的倾销,而不是因为战争赔款太少,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清 朝政府并没有顽强抵制列强的侵略,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鸦片在中国 销售量更大,故 D 项错误。 8.《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 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解析:选 D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 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体现了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9.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 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 解析:选 A 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在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 “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0.在侵入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后,一位侵略者说:“对这座雄伟古迹的毁 灭,我本人也不胜惋惜。我也觉得这个行动不堪文明。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其 目的是警告中国人……”。制造此事件的是( )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解析:选 B 从材料中的“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及“不胜惋惜”“警 告中国人”可以看出,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选 B 项。 |能力提升练| 11.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 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解析:选 C 从英国人看来,鸦片战争是一场通商战争,不存在正义与不正 义,故 A 项错误;英国人不是强调原因,也不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之所以把 它称为通商战争,本质上是为了掩饰战争的侵略性质,故 C 项正确,B、D 两项 错误。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到:“人们多注意 1840 年 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解析:选 D 1840 年并非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故 A 项错误; 1840 年中国也只是同英国而非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故 B 项错误; 英国并未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故 C 项错误;1840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故 D 项正确。 13.如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 是( ) A.英国的炮舰政策 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 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解析:选 C 由“英法联军”“俄国”及目录时间可知,目录体现的是 1850 ~1860 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由酝酿到爆发及结束的过程。所以,空白处的标题 应是西方国家的携手,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4.1857 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 黄宗汉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 境内。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官员力求明哲保身 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 C.官员责任意识淡薄 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 解析:选 C A 项直接提炼了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现象并非本质,故排除; 材料并未体现是否民心向背,排除 B 项;黄宗汉作为两广总督为了不卷入广州 的是非而极尽拖延之能事,说明其缺乏责任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 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 D 项。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 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 19 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 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 谴责的。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 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 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 5%固定下来 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 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 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 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 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 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 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材料 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他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根本的目的,是 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只要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每一条款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说明就可以。第(2)问, 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次战争中,中国被 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答案:(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特权及影响: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 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 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2)“夏宫”:圆明园。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两个强盗:英国和法国。 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