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0月阶段检测 历 史 2020.10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一般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 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 2.《唐会要》记载,公元767年政府下令,所有坊市之间的高墙都不得损坏或是乱搭乱建,如有违者,强制拆除;公元788年再次下令,对在京城内破坏坊墙的行为……处以重罚,自行雇请工匠修补破损的坊墙。这段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城市管理制度受到挑战 C.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 D.政府行政职能不断增强 3.右下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手持破扇、脚穿破鞋,不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B.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C.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 4.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A.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 B.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 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 5.右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 ,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 A.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B.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 D.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 6.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7.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上述两种观点 A.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B.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8.有学者认为:“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事实上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奧秘,他们在海洋探险中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由此可见,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通过航海突破对自然的认识 B.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王权扩张与商业利益相结合 D.海权意识服从专制王权 9. 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B.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10.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文艺复兴逐步兴起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11.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该举措 A.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提高欧美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C.有力抑制了国际经贸中的强权政治 D.成为世界市场迅速拓展的主要途径 12.“这(光荣革命)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利,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该观点意在说明光荣革命后 A.国王依然是政府首脑 B.议会的地位受到挑战 C.新贵族操控行政机构 D.议员选举有严格限制 13.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提到:(它)带来了民主政治、女权运动,以及宗教的衰落、道德的松弛,使文学从依赖于贵族的赞助中解放出来,小说的体裁也由浪漫主义改变为现实主义。这一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4.马克思说:“他们还在梦想用试验的办法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施舍……所以,他们就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马克思意在强调 A.资产阶级的残暴性 B.阶级调和的必要性 C.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的阶段性 15.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55分。 16.(12分)“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 ——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理念的理由。(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3分) (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5分) 17.(11分)人文主义平等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虽然被世俗的谬见所掩蔽了,可并不是就此给抹杀掉,它还是在人们的天性和举止中间显露出来。所以凡是有品德的人就证明了自己高贵。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塘《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材料三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 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必须“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这结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被称为城邦,现在则被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摘编自钟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薄伽丘有关平等的思想主张。(3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平等观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影响。(4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卢梭的平等观内涵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18.(11分)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何谓“工业革命”,学术界对此历来意见纷呈。工业文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表现出惊人的传播能力,毕竟这是用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文明。在工业革命史学发展过程中,对工业革命概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渐进主义占上风。他们认为:用“进化”来描绘经济变化比用“革命”更可取。产业革命持续了200年,而在这以前还准备了200年,它除了“工业”的革命外,还包括社会和思想方面的革命。它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时段过程。它可被认为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未来的时代仍将长期属于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兴起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推动因素。(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关于工业革命概念的观点并进行论述。(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9.(10分)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行政官员的任命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4分)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的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2分) 20.(11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 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4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0月阶段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D D A C C B 11 12 13 14 15 B D D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55分。 16.(12分) (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 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分) (2)认识:“礼”有害平等,阻碍社会进步。(2分) 关系:互相矛盾。(1分) (3)依据:“礼”使人们的生活自然有序。(1分) 社会秩序:形成社会规范;维护专制统治(等级观念)。(2分) 文化养成:讲德守礼;压抑个性(制约创新,导致中庸)。(2分) 17.(11分) (1)主张:强调平等;反对等级制度;用品德作为评价人贵贱的标准。(3分) (2)平等观:因信称义;信仰自由;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分,任意两点) 影响:打破了教会特权;使人们获得信仰的自由、平等权;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思想。(2分,任意两点) (3)新发展: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用社会契约维护自由、平等;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分,任意两点) 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推动。 (2分,任意两点) 18.(11分) (1)条件: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资产阶级政权建立)。(1分) 因素:市场需求(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扩大)。(1分) (2)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2分) 论证: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刻变化;(1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浪潮在欧美国家广泛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逐渐完善;(2分)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2分)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国家加紧对外殖民侵略,在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分)总之,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带来了世界的深刻变化。 19.(10分) (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3分)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1分)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2分)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斗争。(2分,任意两点) (3)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2分) 20.(11分) (1)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3分) 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分) (2)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 (2分) (3)分析:振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共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2分,任意两点) 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