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金马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仁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解读下表,正确的是 A. “人治”不断加强 B. 传统主流思想贯穿始终 C. 文人治国风骨凸显 D. 集权制度建设探索前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从秦朝到元代,封建国家对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有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七国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动荡,可知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建设是在探索中发展的,D项正确;材料中地方官僚制度的细化和规范,加强的不是“人治”,A项错误;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时期成为主流的,从秦朝开始的地方管理制度变革,并没有始终体现儒学的思想理念,B项错误;地方管理体制的沿革,没有凸显国家治理上的文人个性和风格,C项不符合题意。 2.中国经济网:“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这反映了 A. 中国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特点 B. 东西方贸易时断时续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 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丝绸、瓷器和茶叶代表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由于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致了中国没有突破农业文明的范畴,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与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无关,A项错误;中国对外交流的产品稳定陈旧,不能反映东西方贸易不稳定,也不能体现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C两项不符合题意。 3.汉武帝时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明末儒学却受到挑战。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儒学地位发生动摇 B. 儒学逐渐世俗化 C. 新的经济形式出现 D. 君主专制达顶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末思想领域中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冲击了儒学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C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的官方哲学,A项不符合史实;儒学渗透到百姓日常成为世俗生活的指导,不是在挑战儒学,B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达顶峰的标志是清朝设立军机处,不是儒学受到挑战,D项错误。 4.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史实,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而之后中国没有创新近代科技,又在近代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逐渐衰落下来,C项正确;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元明清三代文学,呈现由贵族文化向平民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A项错误;汉字由繁到简,“文学”是由文言到白话,B项归类错误;京剧和四大行当的形成是在道光年间,不是乾隆年间,D项不符合史实。 5.中华民国三十年五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军队在晋南对日作战。这场战役,国军被俘三万五千人,遗弃尸体四万两千具,而日军仅被打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人。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晋南会战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这反映 A. 甲午战争中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 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 C. 国共合作迫在眉睫 D. 战略反攻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中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国民党军队在“晋南会战”中的惨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严重影响了士气,自食恶果,B项正确;材料所说战役发生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而不是在甲午战争期间,A项错误;1941年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大溃退,不能反映中国已经具备战略的条件,D项错误。 6.1924-1927年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7-1936年国共内战、对峙;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携手共赴国难;1946-1949年国共又掀内战,民生艰难。这一变化反应了 A. 国家利益是其根本出发点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民主革命由国共共同领导 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内战—合作——内战”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结果,B项正确;国共两党的两次内战,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不能体现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A项错误;两次内战不是国共合作,不能说明国共共同领导民主革命,C项错误;两次内战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D项错误。 7.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这表明 A. 传统经济形式占优势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 洋务运动卓有成效 D. 张謇成为工商巨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显示,1920年新式产业只占有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的7.84%,远远落后于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这表明当时传统经济形式仍然占有优势,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到1936年期间开展的,B项错误;洋务运动早在甲午战争时已经破产,C项错误;材料统计的是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与张謇在工商业的地位无关,D项错误。 8.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急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此举之目的是 A.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秩序 B. 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C. 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新形势 D. 为纠正“左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情况下,我国强调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同内环境,A项正确;195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B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C项错误;1956年国内没有和“左”倾错误斗争的任务,D项错误。 9.1998年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0年到2004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区送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有5名中国军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这说明了中国 A.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B.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 积极践行不结盟政策 D. 积极倡导维和共处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年来积极参加,认真履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和任务,说明了中国当代外交的特色之一是多边外交,A项正确;中国在联合国的行动,不属于区域合作,不是不结盟政策,BC项错误;中国参加并践行维和职责,这是外交活动不是倡导方针,D项错误。 10.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大跃进” 运动的掀起 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的形式新路,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条件下产物”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毛泽东指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 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此论述 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B. 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C. 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阐述中国革命的进程、民主革命性质等理论是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里,是在抗日战争期间,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A项错误;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中共七大上,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B项错误;建国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高度,D项错误。 12.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 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 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C. 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 D. 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这都是伦理观的体现,不能说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纲常伦理是中国古代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 【详解】(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可以得出“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以得出“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以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以得出“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以得出“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以得出“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以得出“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为了“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孔孟思想内容。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作者(中国留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中国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社会存要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示例二 论题: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论述:1901年,作者从“振作志气,爱国保种”的角度、立场出发,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以唤醒国民意识,删除了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了孔孟思想内容。1907年,作者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立场出发,将小说改编为话剧,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立场出发,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以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体现了作者的角度、立场不同。 示例三 论题:不同社会思潮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论述:1901年,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1907年,中国留日学 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作者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解析】 【详解】由“《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囯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经过“翻译与改动”,在不同时期这本书展现给中国读者,有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恩想的内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与当时中国民族矛盾尖锐,救亡图存兴起的革命想宣传有关,而“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加入了“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这些内容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直接相关等,由此可以得岀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然后以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史实为证据进行论证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有自身认识的改变、赢得光绪的支持及减少阻力等方面。 (2)特点: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可知体现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根据材料“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知体现的是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根据材料“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可知体现的是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