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湘教版 必修Ⅲ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课时“东、中、西差异”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湘教版 必修Ⅲ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课时“东、中、西差异”教学设计

地理论文之湘教版 必修Ⅲ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课时“东、中、西差异”教学设计 ‎ 湘教版 必修Ⅲ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东、中、西差异”教学设计仙居中学  顾金彩  (317300)【设计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设疑—探究—归纳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激疑导趣、设疑导读、启思乐议、读图(政区图、柱状图、饼状图、时空发展图等)、填图、说图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建构,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评价能力。【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发展要求: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会考要求:识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应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图示          理解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中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的第一课时,主要分二部分内容:(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 ‎ 教材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入手,首先直观地说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划分标准,使同学们先从感性上对三个经济地带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从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二节课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节“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也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主要的地理特征,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学生明确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后,先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归纳出三个经济地带比较直观的差别有哪些,然后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及情境材料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通过设疑—探究—交流—归纳建构,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使地理理性思维得到发展。【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重难点分析】重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难点:学会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1、第一部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通过读图、填写空白图、学生上台对照地图,说出三个地带的位置及所包括的省区等活动,将知识落实到图中。2、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给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初步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表解法进行教学,师生边讨论边填写,促进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中国行政区空白图;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东部组、中部组、西部组,事先布置任务。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为课堂交流作好准备教学环境:我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平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疑导趣 通过屏幕展示问题情境:福娃迎迎机敏灵活,驰骋如飞,它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观看图文 ‎ ‎ 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吉祥物入手,制造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情境。 启思乐议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福娃迎迎的原型主要生活在哪一高原?该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属于什么经济地带? 积极思考 自由交流讨论 承启 我国可划分为哪三大经济地带?怎么划分?这三大区域发展有什么差异? 思考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疑导读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思考下列问题:①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②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③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哪一地带? 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阅读课文后进行图表归纳建构(见附表一) 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表解法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 填图说图 ‎ ‎ 指导学生在发下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三大经济地带的界线,填出各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区名称。并请三小组的代表上黑板对照地图说出本组的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区名称 认真填图,熟练掌握各经济地带的位置及其包括的省区名称 各小组代表上黑板指图说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三大经济地带的各自范围,并通过活动落实到图中 跨越误区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吗?②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吗? 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得出结论: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除北京外都临海②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港、澳、台,而这三个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 承启 同学们明确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那么这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有什么差异?形成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思考 自然过渡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读图1—13“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小组合作、‎ 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启思乐议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读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 深入探究 指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本P15-16活动2 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某市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和“某市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图”运用所学知识、充分讨论,综合评价。 训练学生利用图表数据分析概括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及差异的能力,尝试对区域产业结构特征进行评价 归纳小结 多媒体展示产业结构差异(附表二) 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总结三大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分析“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图册第45页:“‎ 中国各地区产业产值图”及投影“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东部、中、西部工业化差异,各组代表发言,共同得出结论: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东高西低;工业结构东轻西重,东新西传统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东部、中、西部工业化差异。         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第17页、第18页“阅读”材料,分析“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表,“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比较东部、中、西部城市化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东部、中、西部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高西低,城市综合实力东高西低,城市密度东大西小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东部、中、西部城市化差异。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读图思考 投影:“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提问: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所经历的时空历程,从时间轴上看有什么特点?从空间轴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特点,并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 ‎ 提高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分析图表 多媒体投影:“1999年三大地带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份额”图表,并引导学生归纳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充分利用投影图及图册第45页“中国各地区三资企业状况”图分析:为什么说对外开放程度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用简缩记忆法巧记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总结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东快西慢(经济发展速度)、东优西差(产业结构)东高西低(工业化和城市化)东早西晚(对外开放)   使学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 自主练习 要求学生做图册第48页的自主练习,并且在课堂提问 思考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 课后探究 点拨:我国东、中、‎ 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第20页表格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小组推选代表于下节课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成果 将探究活动向课后延伸,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  社会经济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3、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4、  对外开放差异【参考资料】1、《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江苏教育出版社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Ⅲ教师教学手册》   湖南教育科技出版社【附表】表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中部经济地带9个 西部经济地带10个 范  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黑吉内蒙古晋 ‎ 豫鄂湘皖赣 川渝黔云藏 陕甘宁青新 划 分 依 据 自然条件 优越 较优越 较差 经济基础 雄厚 较薄弱 薄弱 发展水平 较高 较低 低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 较低           表二: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特征 以重型产业为主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