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浅谈初三地理复习四步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浅谈初三地理复习四步曲

地理论文之浅谈初三地理复习四步曲 临近中考,初三地理课程复习面临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为了 便于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综合 能力培养,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地理课程复习的“四步曲”,在教学实践 中,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理清主线,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建立初中地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便于学生把握课程知 识结构体系。大致将课程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成以下五类:   1.链条式   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连贯性很强,可以形成一种层层深入、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链条式体系。如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半球 的划分、地理坐标的确定等知识点之间是互相制约、因果相连的,形成 链条式结构。   2.分枝式   有些知识点是从一条主干延伸出来,各知识点之间形成这条主 干上的分枝。如以地图为主干,延伸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 素进而拓展到一些运算、判读和制图的基本技能   3.辐射式   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联系方式如《陆地和海洋》中, 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为中心,辐射出各大洲、大洋名称、地理界线、 板块学说等知识要点。   4.交叉式   同一知识点可能在不同章节出现,即所谓交叉式。如“海陆分 布图”,可以在《陆地和海洋》、《亚洲》、《中东》、《巴西》等章节交叉 运用。   5.平行式   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对比,但又互不隶属,即平行式。如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章北方和南方地区、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 候、河流、植被、人文活动等方面各有特色,且又相互对比、映衬。   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带领学生对教材进行“金线穿珠”式系统 整理、总结规律,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弥 补漏洞,纠正错误,使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如果跨越了这一 环节,贪快冒进,匆匆把课讲完,草草结束复习,早早地进入到强化训 练和考试促进阶段,就会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埋下隐患。 其后果通常在复习到一定程度后大面积爆发:即多数学生出现“知识混 淆和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   二、夯牢基础,制定层次分明的复习提纲   1.梳理文字要点   把全章知识整理成要点式的文字结构,留足适当的空白,旨在 要求学生熟悉教材、把握整体框架,这类文字材料务必细致,防止疏漏。   2.梳理地图   机械的文字记忆离开地图便全都毫无意义,地图是我们的学科 特色。学生在识记文字提纲时,一定要结合地图这个形象直观的工具, 能把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一一对应地落脚。如“中国的地形”,即便学 生能把各山脉、各地形区的名称倒背如流,而在地图上却不能指认,则 这部分内容就算是白费功夫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提供各类空白地图, 根据不同的主题列出不同的地理名词,让学生一一填充;再一种做法, 就是给学生布置绘图作业,典型地图,必须手绘。   如复习《美国》一节时,将美国地图上应识记的知识点归结为: 一条河流(密西西比河)、两列山脉(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两个邻 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大海域(太平洋、墨西哥湾、大西洋)、三种 矿产(煤、铁、石油)、五大农业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 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六大城市(纽约、华盛顿、休斯敦、芝加哥、 洛杉矶、旧金山)等,要求学生在图上落实,把基础知识融入一幅“丰 富”、“详尽”的“美国地图”。   3.文字与地图综合   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很多时候都得把文字梳理与地图梳理综合 起来,强调空间思维。如复习《中东》一节时,要求学生熟悉其两洋、 三洲、五海的重要战略地位,熟记波斯湾沿岸石油外运的三大路线,这 些一旦离开生动具体的地图,根本就是一座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学生 无法准确把握。   三、实施“学案导学式”教学,狠抓“精讲”、“精练”、“检 测”、“讲评”四个环节   1.学案设计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到突出重点,明确因果联系,强调知识 的系统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做到思路明晰,视野开阔,答题完整。 如复习“长江沿江地带”时,突出了其区位、资源、交通等条件与城市 群、工业带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再一次深化学生对“人地 关系”问题的理解。   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注重构建知识网络。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 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 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线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 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业时,结合地形、气候、人文等要素。这样复 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各要素间的相关性, 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   2.精讲   课堂上,绝大部分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和图来掌握,教 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 学案中的复习任务。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复习热情,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建立思路,学会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分 析问题,能够用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超出于“纯知 识点”讲解的任务,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都说“好厨子一把盐”, 教师的“精讲”决不亚于好厨子手上那把恰到好处的“盐”。当然,精 讲的前提是精心准备。   3.精练   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 难度都要逐步提高;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 提出问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天津近海,为 什么是大陆性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 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京广线和湘黔-浙赣线相交于“株洲” 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4.检测   地理学科教学时间特别紧,利用每周仅有的两次课堂时间进行 测试和讲评,被认为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通常我们是以学校的月考 为契机,以高质量的检测敦促学生积极复习,根据月考的反馈及时调整 复习策略和侧重,进而以精讲带动下阶段的精练。   5.讲评   每次精练和检测过后,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作好批阅与 讲评。这往往是学生最期盼和最关注的一个环节,听讲的精力能达到空 前的集中。对教师来讲,这也正是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甚至触 发其激情的最佳时机,很多典型方法、重要思路在这时候加以强调,会 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以,讲评也是我们最期盼和最注重的一个 契机,最宝贵、也最需要精讲。   四、务求提高,促使学 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巩固解题技巧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种方法学生是最能接受的,首先从他们已知的知识点入手, 分析更高一层次上的地理信息与地理结论。   如《中国行政区划》这幅图,学生就这幅图本身是熟悉的,完 整的行政区划图都记得较好。如果再对其作加工,裁剪为沿海一带、或 西部大开发地带、或内陆某几个省区图、或沿某一条纬线穿过的省区图 等,反复变换视角,搜索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记忆,并多层次、多角度地 将其深化。   2.由点到面,由此及彼   教材总体上是分板块、分专题编排知识的,如“辽阔的疆域”、 “地形和地势”、“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多学生就其中某一个主题方面 应该是掌握不错的,可要是把这些内容同时归纳在一幅图上,综合性就 增强了,难度就增加了。中考所注意的,恰恰是知识的板块覆盖,注重 主干知识而不追求细枝末节,所以,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与提高, 由点到面,相互交叉,彼此关联,让学生只在一幅图中就可以分析中国 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析地形特征、分析区域差异,甚至还可以分析比 例尺、经纬度位置、方向等。   3.变异训练,强化技巧   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题,对解题起关键作 用的隐含条件进行深入掘,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平常的练尽 量一题多练,如选择题,充分挖掘四个选背后的地理信息与地理知识, 把四个选项当四道题目来做;还要训练用同一种思路解多题目,要求学 生学会做一道题就会做一串,特别是像有关比例尺、人口密度、海拔高、 时区等相关题目,各种变式集中训练,使技熟练化。   4.分层次施教,分层次提高   主要做法就是“抓两头,促中间”,坚持培优补差”的原则, 既抓尖子生,又顾及全。洋思人的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课 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展”。对学习能力确实较弱 的,一方面不强求们跟上大队伍,同时也不能放弃,根据“最近展区” 原理,分别给他们划定几个最适合的知识点,要求其掌握、过关,由于 选定的内容接近其能力水平,学生就容易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 们的兴趣和潜力,促使其努力求知以提高成绩。   五、几点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关注社会热点, 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复习时,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现象, 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地理知识去理解和解析它们。学生能否做到对所学知 识的活学活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重视日常的思维训练,以此来转变学 生已有的、习惯性的、孤立地看待事物与简单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对有关能力拓展的练习题,做到在讲解中引进 讨论,演练中灵活变通。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避 免走满堂灌的老路   复习课不单单是知识的重现,它更侧重在复习过程中,引领学 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从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升到理解和应用的层面, 达到“温故”且“知新”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突出知识主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知识迁移、实践应用能力。   3.不能忽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常常会错误地理解 题意,想当然地回答问题,错答、漏答的地方特别多,失分情况严重。   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过程中,应注重试题的创新,在学生容 易轻视的知识点上,多做些花样,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其次,是重 视答题卡的训练,避免在考场上出现涂填失误或不规范的现象。   4.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信息包含量大、灵活性强的教学辅 助功能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结构复杂,知识点转换快速,链接频繁, 仅凭常规教学中的简图和板图难以胜任。因此,对于具备多媒体教学条 件的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功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