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人教B版必修4教案:3-1-1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2 Word版含答案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熟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严密而准确的数学表达能力;培 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 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渗透如上所说的多种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对比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培养学生良好的 数学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及对待新知识的良好 情感态度。 【高考等级要求】 C 级 【教学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一般性的推广。 【突破措施】 先由特殊情形引入再向一般性过渡,充分挖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以达 到对公式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教材必修 4 的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是高考的重点考 点,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一般在填空或解答题第 15 题出现。教材在学生掌握了任意角的三 角函数的概念、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单角的 三角函数表示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在教科书中采用了一种易于 教学的推导方法,即先借助于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出α,β,α-β均为锐角时成立.对 于α,β为任意角的情况,教材运用向量的知识进行了探究.同时,补充了用向量的方法推 导过程中的不严谨之处,这样,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便具有了一般性。 【学情分析】 本课时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处于 高度发展的时期,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有主动意识,对新知识充满探求的渴望。他们经过半 个多学期的高中生活,储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掌握了一些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这为本节 课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具准备】 小黑板 圆规 【学法设计】 独立思考,生生交流探究,小组合作 【知识链接】 诱导公式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一、 产生对公式的需求 引入新课 (1 分钟)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消除对“cos(α-β)=cosα-cosβ”的误解,说明两角和(差) 的三角函数不能按分配律展开。并鼓励同学对公式结构的可能情况进行大胆猜想和尝试性探 索。 二、自主探究 引发思考 层层深入 得出结论 (8 分钟) 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向量的数量积 __________ba ),,a 11 yx( ),b 22 yx( 则 __________ba (2)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表示 由图可知: aOP1 ( ) , b2OP ( )则 ba _____________a _____________b 问题 1 : )3045cos(Pcos 21OP 问题2 :由 30sin45sin30cos45cos)3045cos( 出发,你能推广到对任意的 两个角都成立吗? 问题 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推导 (一)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设 ),sin,cosa ( ),sin,cosb ( sinsincoscosba cosbaba sinsincoscoscos 如果 ],0[ ,那么 故 sinsincoscos)cos( 实际上,当 为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都可转化 )2,0[ ,使 )cos(cos 。 综上所述, sinsincoscos)-cos( ,对于任意的角 , 都成立。 根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你可以猜猜 ?)cos( 提示:令 (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学生回答) sinsincoscos)cos( 结论: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C )cos( sinsincoscos 注: 1.公式中两边的符号正好相反(一正一负); 2.式子右边同名三角函数相乘再加减,且余弦在前正弦在后; 3.式子中α、β是任意的。 4 式子的逆用,变形用 正因为α、β的任意性,所以赋予 C(α+β)公式的强大生命力 三. 互相交流,小组活动 公式应用闯关 (12 分钟) 第一关:小试身手 请用特殊角分别代替公式中α、β,你能求哪些非特殊角的值呢?(选择的特殊角可以 是 30°60°45°等) (1) 0cos15 ______ ;(2) 0cos75 ______ ;(3) 0cos105 ______ ;…… 问题预测:学生动笔自由尝试、主动探索。有的同学说会求 cos15°、cos75°、cos105°、 cos(-15°)、cos165°……的值。甚至可能有的同学会说他验证了 cos30°=sin60°……. (让同学感受获得公式后的第一份喜悦)由于初学公式的应用,我选择其中之一作示范。 第二关:再接再厉 若β固定,分别用 2 π,π 代替α,你将会发现什么结论呢? (1)cos( ) ___________(2)cos( ) ___________ (3)cos( ) __________(4)cos( ) ___________2 2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发现余弦的诱导公式可用 C(α±β)公式得到证明: .sin)2cos(,sin)2cos(,cos)cos( 初步让学生发现 C(α±β) 公式是诱导公式的推广。(从而让同学感受获得公式后的第二份喜悦) 第三关:各显神通 倘若让你对 C(α±β)公式中的α、β自由赋值,你又将发现什么结论呢? (1)cos __________4 ( ) ;(2)cos ____________ ( ) (3) ____)____)sin(______sin(_cos(_____)(_____)coscos )( (4) ___)___)sin(______sin(__cos(_____)cos(_____)cos )()( …… 问题预测:可能有的同学发现 cos2α=cos(α+α)=cos2α-sin2α,这是以后要学的二 倍角公式,还有的同学发现: cosα=cos[(α+β)-β]=cos(α+β)cosβ+sin(α+β)sinβ,甚 至有调皮的同学发现 cos0=cos(α-α)=cos2α+sin2α=1,这就无意中证明了平方关 系,……, (据此,让同学感受到 C(α±β)公式的强大功能)。(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提示)。 注:按课本编排未必能让同学注意公式中α,β的任意性,(而正是因α、β的任意性, 所以才赋予 C(α+β)公式的强大生命力)。于是我设计上述三个有层次的 A ,B,C 级的问题,留 时间先让同学用特殊角自由赋值,逐渐摸索、尝试,不断总结、归纳。这样更能使同学亲自 感受公式的强大功能,并掌握赋值法。 四.师生共同活动 数学运用 (10 分钟) 1.例题:知 )2 3,(,5 3cos),,2(,3 2sin ,求 )cos( 的值。 解:由 ),2( ,得 3 5 3 211cos 2 2sin 又由 )2 3,( ,得 5 4 5 311sin 2 2cos 由余弦的和角公式得 sinsincoscos)cos( 5 3 2 4 8 3 5( )( )3 5 3 5 15 注意:注意角 、 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2.变式练习 能力提高 的值。求都是锐角,已知 cos,13 5)cos(,5 4cos, 解:由 )20( , ,得 5 3 5 411sin 2 2cos 又由 )2,0( ,则 ),0( 得 13 12 13 51)(1)sin( 2 2cos 由余弦得差角公式得 sinsincoscoscoscos )()()( 5 4 12 3 16( )( )13 5 13 5 65 五.达标检测: (10 分钟) (1)cos80°cos20°+sin80°sin20°,初步学会逆用公式。 (2)cos130°cos5°-sin130°sin5° (3) cos215°-sin215°, 为二倍角公式埋下伏笔。 (4) cos80°cos35°+cos10°cos55°,逐步学会把不符合公式结构变形使之 符合。 (5) ( 2004 全 国 高 考 题 ) 设 0, 2 , 若 3cos 5 , 则 2 cos _____4 ,利用高考题的引用让学生串连三角函数的相关知 识。 ⑴. 2 1 ⑵. - 2 2 ⑶. 2 3 ⑷. 2 2 ⑸. 5 1 六.学习反思 (2 分钟) 知识网建构: 七. 课堂总结: (2 分钟) 1、牢记公式的结构特点,学会逆用公式。不符合公式结构特点的,常通过诱导公式变 形使之符合。 2、强调公式中α、β的任意性,是本节内容的主线,它赋予了公式的强大生命力。 注:逆用公式是学生认识和掌握公式的重要标志。通过步步加深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公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C (α+β) C (α-β) 以-β代β 求 cos15°等 赋值 诱导公式及其它 α、β任意角 式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一 种化归思想。 八. 作业布置 1. 教材第 94 页,感受理解第 1,2. 3 题 2. 探究:知道了 )cos( ,你觉得 )sin( 也有类似的规律吗? 九. 板书设计 课题:3.1.1 两角和与差的 余弦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 o s ( ) c o s c o s s in s in 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 o s ( ) c o s c o s s in s in 例题 变式练习 十.【教学反思】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 弦、正切,以及二倍角公式的知识基础。 之前我在新旧教材中都讲过这个内容,经过这次 培训,我又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设计,重新备课。就之前与之后的教学,我进行了反思。 一、 反思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的灵魂是三个教学目标的整合,关注学生的发展。知识可 以通过传授获得,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掌握。态度和情感价值观需要学生参与获得。这样,课 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但老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没有老师的引导, 学生的行动、思维就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数学情境, 营造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参与我们的教学中来。 二、反思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旧教材的教学,我们只关注公式的应用,而轻视公式的由来,这 样符合公式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次的教学设计我从如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发,调动学生的 思维与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兴趣。 (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过程:之前旧教材的教学是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推导两角 和的余弦,再赋值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是很多。而新教 材采用了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推导方法,即先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于单位圆中的三角函 数线,推出α,β,α-β均为锐角时公式成立。对于α,β为任意角时的情况,教材运用 向量的知识进行了探究,使得公式的得出成为一个纯粹的代数运算过程,学生易于理解和掌 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向量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采用了新教材的思路。 (三)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简单应用。除了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我补充了课堂练习、及课 后作业,针对性较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