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2017 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 12 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复数 2 21 1i i 的共轭复数是( ) A.1+i B.1-i C.-1+i D.-1-i 解析:       2 2121 2 2 1 11 1 1 ii i i i ii i i            的共轭复数是 1-i. 答案:B. 2.若集合 M={x||x|≤1},N={y|y=x2,|x|≤1},则( ) A.M=N B. MN C. NM D. MN 解析:由题意,N={y|y=x2,|x|≤1}={y|0≤y≤1}, ∴ , 答案:C. 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为正数,且 a3, 5 1 2 a ,a4 成等差数列,则 35 46 aa aa   的值是( ) A. 51 2  B. 51 2  C. 35 2  D. 35 2  解析: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且 q>0, ∵a3, ,a4 成等差数列, ∴2× 5 1 2 a =a3+a4,则 a3q2=a3+a3q, 化简得,q2-q-1=0,解得 15 2q  , 则 51 2q  , ∴ 3 5 3 5 4 6 3 5 1 2 5 1 251 a a a a a a a q a q q       , 答案:A. 4.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n=5,则输出 k 的值为( ) A.2 B.3 C.4 D.5 解析:第一次执行循环体,n=16,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k=1; 第二次执行循环体,n=49,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k=2; 第三次执行循环体,n=148,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k=3; 第四次执行循环体,n=445,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故输出 k 值为 3, 答案:B 5.已知双曲线 C: 22 2 14 xy a  =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2x+3y=0,F1,F2 分别是双曲线 C 的左, 右焦点,点 P 在双曲线 C 上,且|PF1|=7,则|PF2|等于( ) A.1 B.13 C.4 或 10 D.1 或 13 解析:由双曲线的方程、渐近线的方程可得 22 3a  ,∴a=3.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2|-7|=6,∴|PF2|=1 或 13. 答案:D. 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正视图(等腰直角三角形) 和侧视图,且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8 3 ,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 A. B. C. D. 解析:该几何体为正方体截去一部分后的四棱锥 P-ABCD,如图所示, 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D. 答案:D. 7.五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每个人面前放着完全相同的硬币,所有人同时翻转自己的硬币. 若硬币正面朝上,则这个人站起来; 若硬币正面朝下,则这个人继续坐着.那么,没有相邻 的两个人站起来的概率为( ) A. 1 2 B. 15 32 C. 11 32 D. 5 16 解析:五个人的编号为 1,2,3,4,5. 由题意,所有事件,共有 25=32 种,没有相邻的两个人站起来的基本事件有(1),(2),(3), (4),(5),(1,3),(1,4),(2,4),(2,5),(3,5),再加上没有人站起来的可能有 1 种,共 11 种情况, ∴没有相邻的两个人站起来的概率为 , 答案:C. 8.已知 F1,F2 分别是椭圆 C: 22 221xy ab = (a>b>0)的左、右焦点,椭圆 C 上存在点 P 使∠ F1PF2 为钝角,则椭圆 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 2 ,1) B.( 1 2 ,1) C.(0, 2 2 ) D.(0, 1 2 ) 解析:设 P(x0,y0),则|x0|<a, 又 F1(-c,0),F2(c,0), 又∠F1PF2 为钝角,当且仅当 120PF PF < 有解, 即       2 0 0 0 0 0 0 0 0c x y c x y c x c x y          , , < , 即有 c2>x02+y02 有解,即 c2>(x02+y02)min. 又 2 2 2 2 002 by b xa , ∴ 2 2 2 2 2 2 2 0 0 02 [cx y b x b aa    , ), 即(x02+y02)min=b2. 故 c2>b2,c2>a2-c2, ∴ 2 2 1 2 c a > ,即 2 2e> , 又 0<e<1, ∴ 2 2 <e<1. 答案:A. 9. 已知 p: x>0,ex-ax<1 成立,q:函数 f(x)=-(a-1)x 是减函数,则 p 是 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p: x>0,ex-ax<1 成立,则 1xea x > ,令   1xefx x  ,则   2 1xxe x efx x  . 令 g(x)=exx-ex+1, 则 g(0)=0,g′(x)=xex>0,∴g(x)>0,∴f′(x)>0,∴a>0. q:函数 f(x)=-(a-1)x 是减函数,则 a-1>1,解得 a>2.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 10.《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 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 P-ABC 为鳖臑,PA⊥平面 ABC,PA=AB=2, AC=4,三棱锥 P-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则球 O 的表面积为( ) A.8π B.12π C.20π D.24π 解析:由题意,PC 为球 O 的直径, 4 16 2 5PC    , ∴球 O 的半径为 5 , ∴球 O 的表面积为 4π·5=20π, 答案:C. 11.若直线 y=1 与函数 f(x)=2sin2x 的图象相交于点 P(x1,y1),Q(x2,y2),且 12 2 3xx  , 则线段 PQ 与函数 f(x)的图象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是( ) A. 2 33   B. 33   C. 2 323   D. 323   解析:函数 f(x)=2sin2x, 周期 T=π, 令 2sin2x=1,解得: 12xk 或 5 6k   , 直线 y=1 与函数 f(x)=2sin2x 的图象相交于点从左向右依次是 12  , 5 12  ,13 12  …, ∵ 12 2 3xx  令 x1= ,x2= , 可得:线段 PQ 与函数 f(x)的图象所围成的图形面积 3 24 5 12 2 221 2 2sin 2 2 2sin 2 333S xdx xdx           . 答案:A 12.已知函数   323 3 1 2 4 8f x x x x    ,则 2016 1 2017k kf   = 的值为( ) A.0 B.504 C.1008 D.2016 解析:   3 2 3 23 3 1 3 3 1 1 1 132 4 8 2 4 8 4 2 4f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1 2017 1 02017 2 2017 2 kk    ,k=1,2,…2016. ∴ 331 2017 1 02017 2 2017 2 kk             ,k=1,2,…2016. ∴ 2016 1 1 2016 5042017 4k kf     = .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 4 题,每小题 5 分. 13.已知 1a  , 2b  ,且  a a b,则向量 a 与向量b 的夹角是____. 解析:设向量 与向量 的夹角是θ,则由题意可得   2 1 1 2 cos 0a a b a a b          , 求得 2cos 2  ,可得 4   , 答案: 4  . 14.(3-x)n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 64,则 x3 的系数为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 解析:令 x=1,则 2n=64,解得 n=6. (3-x)6 的通项公式为:    66 1 6 63 1 3rr r r r r rT C x rC x         , 令 r=3,则 x3 的系数为 33 6 3C=-540. 答案:-540. 15.已知函数   1 2 20 1 log 0 x xfx xx     , , > ,若|f(a)|≥2,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 解析:由题意知, , ①当 a≤0 时,不等式|f(a)|≥2 为|21-a|≥2, 则 21-a≥2,即 1-a≥1,解得 a≤0; ②当 a>0 时,不等式|f(a)|≥2 为|1-log2a|≥2, 则 1-log2a≥2 或 1-log2a≤-2, 即 log2a≤-1 或 log2a≥3,解得 0<a≤ 1 2 或 a≥8; 综上可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 2 ]∪[8,+∞), 答案:(-∞, 1 2 ]∪[8,+∞). 16.设 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和,已知 a1=2,对任意 p、q∈N*,都有 ap+q=ap+aq,则   60 1 nSfn n   (n∈N*)的最小值为____. 解析:∵对任意 p、q∈N*,都有 ap+q=ap+aq,令 p=n,q=1,可得 an+1=an+a1,则 an+1-an=2, ∴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2. ∴   21222n nnS n n n     . 则   260 60 60111 1 1 nS nnf n nn n n          , 令 g(x)=x+ 60 x (x≥1),则   2 22 60 601 xgx xx     ,可得 x∈[1, 60 )时,函数 g(x)单调递 减;x∈[ 60 ,+∞)时,函数 g(x)单调递增. 又 f(7)=14+ 1 2 ,f(8)=14+ 2 3 . ∴f(7)<f(8). ∴   60 1 nSfn n   (n∈N*)的最小值为 29 2 . 答案: 29 2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在△ABC 中,点 P 在 BC 边上,∠PAC=60°,PC=2,AP+AC=4. (Ⅰ)求∠ACP; (Ⅱ)若△APB 的面积是 33 2 ,求 sin∠BAP. 解析:(Ⅰ)在△AP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P2-4AP+4=0,解得 AP=2,可得△APC 是等边三角形, 即可得解. (Ⅱ)法 1:由已知可求∠APB=120°.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 PB=3.进而利用余弦定理可求 AB,在△APB 中,由正弦定理可求 3sin120sin 19 BAP  的值. 法 2:作 AD⊥BC,垂足为 D,可求:PD=1,AD= 3 ,∠PAD=30°,利用三角形面积公 式可求 PB,进而可求 BD,AB,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 4sin 19 BDBAD AB = = , 3cos 19 ADBAD AB = = .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可求 sin∠BAP=sin(∠BAD-30°)的值. 答案:(Ⅰ)在△APC 中,因为∠PAC=60°,PC=2,AP+AC=4, 由余弦定理得 PC2=AP2+AC2-2·AP·AC·cos∠PAC, 所以 22=AP2+(4-AP)2-2·AP·(4-AP)·cos60°, 整理得 AP2-4AP+4=0, 解得 AP=2. 所以 AC=2. 所以△AP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CP=60°. (Ⅱ)法 1:由于∠APB 是△APC 的外角,所以∠APB=120°. 因为△APB 的面积是 33 2 ,所以 1 3 3sin22AP PB APB    = . 所以 PB=3. 在△APB 中,AB2=AP2+PB2-2·AP·PB·cos∠APB=22+32-2×2×3×cos120°=19, 所以 AB= 19 . 在△APB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B PB APB BAP = , 所以 3sin120 3 57sin 3819 BAP    . 法 2:作 AD⊥BC,垂足为 D, 因为△AP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所以 PD=1,AD= 3 ,∠PAD=30°. 因为△APB 的面积是 33 2 ,所以 1 3 3 22AD PB   . 所以 PB=3. 所以 BD=4. 在 Rt△ADB 中, 2219AB BD AD= = , 所以 4sin 19 BDBAD AB = = , 3cos 19 ADBAD AB = = .. 所以 sin∠BAP=sin(∠BAD-30°)=sin∠BADcos30°-cos∠BADsin30° = 4 3 3 1 3 57 2 2 3819 19     . 18.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6 年“ 618”期间,某网购平台的销售业绩高达 516 亿 元人民币,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推出了针对该网购平台的商品和服务的评价系统.从该 评价系统中选出 200 次成功交易,并对其评价进行统计,网购者对商品的满意率为 0.6,对 服务的满意率为 0.75,其中对商品和服务都满意的交易为 80 次. (Ⅰ)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 2×2 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 99%的把握认为“网购者对商品 满意与对服务满意之间有关系”? 对服务满意 对服务不满意 合计 对商品满意 80 对商品不满意 合计 200 (Ⅱ)若将频率视为概率,某人在该网购平台上进行的 3 次购物中,设对商品和服务都满 意的次数为随机变量 X,求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 附:        2 2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其中 n=a+b+c+d 为样本容量) P(K2≥k) 0.15 0.10 0.05 0.025 0.010 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解析:(Ⅰ)利用数据直接填写联列表即可,求出 X2,即可回答是否有 95%的把握认为性别和 对手机的“认可”有关; (Ⅱ)由题意可得 X 的可能值,分别可求其概率,可得分布列,进而可得数学期望. 答案:(Ⅰ)2×2 列联表: 对服务满意 对服务不满意 合计 对商品满意 80 40 120 对商品不满意 70 10 80 合计 150 50 200 2 2 200 80 10 40 70 11.111150 50 120 ( 8 ) 0K        = , 因为 11.111>6.635, 所以能有 99%的把握认为“网购者对商品满意与对服务满意之间有关系”. (Ⅱ)每次购物时,对商品和服务都满意的概率为 2 5 ,且 X 的取值可以是 0,1,2,3.   33 270 5 125PX   = = = ;   2 1 3 2 3 541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  21 2 3 2 3 362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  30 3 3 2 3 83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27 125 54 125 36 125 8 125 所以 27 54 36 8 60 1 2 3125 125 125 125 5EX       = = . 19.如图 1,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B⊥BC,BD⊥DC,点 E 是 BC 边的中点,将△ ABD 沿 BD 折起,使平面 ABD⊥平面 BCD,连接 AE,AC,DE,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几何体. (Ⅰ)求证:AB⊥平面 ADC; (Ⅱ)若 AD=1,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 6 ,求二面角 B-AD-E 的余弦值. 解析:(Ⅰ)证明 DC⊥AB.AD⊥AB 即可得 AB⊥平面 ADC. (Ⅱ)由(Ⅰ)知 AB⊥平面 ADC,即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为∠CAD 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的 正切值为 ,解得 AB,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求出平面 BAD 的法向量 n =(0,1,0),平面 ADE 的法向量,即可得二面角 B-AD-E 的余弦值 答案:(Ⅰ)因为平面 ABD⊥平面 BCD,平面 ABD∩平面 BCD=BD, 又 BD⊥DC,所以 DC⊥平面 ABD. 因为 AB 平面 ABD,所以 DC⊥AB. 又因为折叠前后均有 AD⊥AB,DC∩AD=D, 所以 AB⊥平面 ADC. (Ⅱ)由(Ⅰ)知 AB⊥平面 ADC,所以二面角 C-AB-D 的平面角为∠CAD. 又 DC⊥平面 ABD,AD平面 ABD,所以 DC⊥AD. 依题意 tan 6CDCAD AD = = . 因为 AD=1,所以 6CD= . 设 AB=x(x>0),则 2 1BD x = . 依题意△ABD~△BDC,所以 AB CD AD BD = ,即 2 6 1 1 x x  = . 解得 x= 2 ,故 AB= 2 ,BD= 3 , 223BC BD CD= = .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 D(0,0,0),B( ,0,0),C(0, ,0), 36022E   , , , 36033A  ,, , 所以 36022DE   = , , , 36033DA   = ,, . 由(Ⅰ)知平面 BAD 的法向量 n =(0,1,0). 设平面 ADE 的法向量 m =(x,y,z) 由 0m DE = , 0m DA = 得 36022 36033 xy xz     = = . 令 x= 6 ,得 y=- 3 ,z=- 3 , 所以  6 3 3m = , , . 所以 1cos 2n m n m n m  < ,>= = . 由图可知二面角 B-AD-E 的平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B-AD-E 的余弦值为 1 2 . 20.过点 P(a,-2)作抛物线 C:x2=4y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x1,y1),B(x2,y2). (Ⅰ)证明:x1x2+y1y2 为定值; (Ⅱ)记△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点 M,点 F 是抛物线 C 的焦点,对任意实数 a,试判断以 PM 为直径的圆是否恒过点 F?并说明理由. 解析:(Ⅰ)求导,求得直线 PA 的方程,将 P 代入直线方程,求得 2 112 8 0x ax= ,同理可 知 2 2 2 2 8 0x ax= .则 x1,x2 是方程 x2-2ax-8=0 的两个根,则由韦达定理求得 x1x2,y1y2 的 值,即可求证 x1x2+y1y2 为定值;设切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由△=0,则 k1k2=-2,分别求 得切线方程,代入即可求证 x1x2+y1y2 为定值; (Ⅱ)直线 PA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1 1 2 2 22 y x ayxx      = ,同理求得直线 PB 的垂直 平分线方程,求得 M 坐标,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0,1),则 2233022 aaMF PF= = , 则 MF PF .则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答案:(Ⅰ)证明:法 1:由 x2=4y,得 21 4yx= ,所以 1 2yx= .所以直线 PA 的斜率为 1 1 2 x . 因为点 A(x1,y1)和 B(x2,y2)在抛物线 C 上,所以 2 11 1 4yx= , 2 22 1 4yx= . 所以直线 PA 的方程为  2 1 1 1 11 42y x x xx- . 因为点 P(a,-2)在直线 PA 上, 所以  2 1 1 1 112 42 xaxx  = ,即 2 112 8 0x ax= . 同理, 22 2 2 8 0x ax= . 所以 x1,x2 是方程 x2-2ax-8=0 的两个根. 所以 x1x2=-8. 又  222 1 2 1 2 1 2 1 1 1 44 4 16y y x x x x= = = , 所以 x1x2+y1y2=-4 为定值. 法 2:设过点 P(a,-2)且与抛物线 C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 y+2=k(x-a),   2 2 4 y k x a xy   = = ,消去 y 得 x2-4kx+4ka+8=0, 由△=16k2-4(4ak+8)=0,化简得 k2-ak-2=0. 所以 k1k2=-2. 由 x2=4y,得 21 4yx= ,所以 . 所以直线 PA 的斜率为 11 1 2kx ,直线 PB 的斜率为 22 1 2kx . 所以 12 1 24 xx = ,即 x1x2=-8. 又  222 1 2 1 2 1 2 1 1 1 44 4 16y y x x x x= = = , 所以 x1x2+y1y2=-4 为定值. (Ⅱ)法 1:直线 PA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1 1 2 2 22 y x ayxx      = , 由于 2 11 1 4yx= , 2 1182x ax = , 所以直线 PA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11 1 2 42 ax x ayxx     = .① 同理直线 P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2 2 2 42 ax x ayxx     = .② 由①②解得 3 2xa= , 2 1 2 ay = , 所以点 23 122 aMa , . 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0,1),则 23 22 aMF a = , , PF =(-a,3). 由于 2233022 aaMF PF  = , 所以 MF PF .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另法:以 PM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   23 2 1 022 ax a x a y y        = . 把点 F(0,1)代入上方程,知点 F 的坐标是方程的解.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法 2:设点 M 的坐标为(m,n), 则△PAB 的外接圆方程为(x-m)2+(y-n)2=(m-a)2+(n+2)2, 由于点 A(x1,y1),B(x2,y2)在该圆上, 则(x1-m)2+(y1-n)2=(m-a)2+(n+2)2,(x2-m)2+(y2-n)2=(m-a)2+(n+2)2. 两式相减得(x1-x2)(x1+x2-2m)+(y1-y2)(y1+y2-2n)=0,① 由(Ⅰ)知 x1+x2=2a,x1x2=-8, 2 11 1 4yx= , 2 22 1 4yx= ,代入上式得(x1-x2)(4a-4m+a3+4a-2an) =0, 当 x1≠x2 时,得 8a-4m+a3-2an=0,② 假设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则 ,即(-m,n-1)·(-a,-3)=0, 得 ma-3(n-1)=0,③ 由②③解得 m= 3 2 a,n= 211 2 a , 所以点 . 当 x1=x2 时,则 a=0,点 M(0,1). 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F. 21.已知函数   af x lnx x(a>0). (Ⅰ)若函数 f(x)有零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Ⅱ)证明:当 2a e ,b>1 时,   1f lnb b > . 解析:(Ⅰ)法一:求出函数 f(x)的导数,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出 f(x)的最小值,从而求出 a 的范围即可; 法二:求出 a=-xlnx,令 g(x)=-xlnx,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 g(x)的最大值,从而求出 a 的范围 即可; (Ⅱ)令 h(x)=xlnx+a,通过讨论 a 的范围,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 答案:(Ⅰ)法 1:函数   af x lnx x的定义域为(0,+∞). 由 ,得   22 1 a x afx x x x = = . 因为 a>0,则 x∈(0,a)时,f'(x)<0;x∈(a,+∞)时,f'(x)>0. 所以函数 f(x)在(0,a)上单调递减,在(a,+∞)上单调递增. 当 x=a 时,[f(x)]min=lna+1. 当 lna+1≤0,即 10 a e< 时,又 f(1)=ln1+a=a>0,则函数 f(x)有零点.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0, 1 e ]. 法 2:函数 的定义域为(0,+∞). 由 =0,得 a=-xlnx. 令 g(x)=-xlnx,则 g'(x)=-(lnx+1). 当 x∈(0, )时,g'(x)>0; 当 x∈( ,+∞)时,g'(x)<0. 所以函数 g(x)在(0,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故 x= 时,函数 g(x)取得最大值 1 1 1 1g lne e e e  = = . 因而函数 有零点,则 0<a≤ .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0, ]. (Ⅱ)证明:令 h(x)=xlnx+a,则 h'(x)=lnx+1. 当 0<x< 时,h'(x)<0;当 x> 时,h'(x)>0. 所以函数 h(x)在(0,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当 x= 时,[h(x)]min=- +a. 于是,当 a≥ 2 e 时,   11h x aee    .① 令φ(x)=xe-x,则φ'(x)=e-x-xe-x=e-x(1-x). 当 0<x<1 时,f'(x)>0;当 x>1 时,f'(x)<0. 所以函数φ(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当 x=1 时,[φ(x)]max= 1 e . 于是,当 x>0 时,φ(x)≤ .② 显然,不等式①、②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故当 x>0,a≥ 2 e 时,xlnx+a>xe-x. 因为 b>1,所以 lnb>0. 所以 lnb·ln(lnb)+a>lnb·e-lnb. 所以   1aln lnb lnb b > ,即   1f lnb b > .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3 1 xt yt     = = (t 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 C: 22 4cos  . (Ⅰ)求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和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求曲线 C 上的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析:(Ⅰ) 将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3 1 xt yt     = = 消去 t 参数,可得直线 l 的普通方程,将ρcosθ =x,ρsinθ=y,ρ2=x2+y2,带入 2 2 cos 4  可得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法一:设曲线 C 上的点为  1 2 cos 1 2 sinP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关系,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限可得最大值. 法二:设与直线 l 平行的直线为 l':x+y+b=0,当直线 l'与圆 C 相切时,得 11 2 2 b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最大值. 答案:(Ⅰ) 由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消去 t 参数,得 x+y-4=0, ∴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x+y-4=0. 由 2 2 cos & 2 2 cos cos sin sin 2cos 2sin4 4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ρ2=2ρcosθ+2ρsinθ. 将ρ2=x2+y2,ρcosθ=x,ρsinθ=y 代入上式, 得: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x2+y2=2x+2y,即(x-1)2+(y-1)2=2. (Ⅱ) 法 1:设曲线 C 上的点为  1 2 cos 1 2 sinP , , 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2sin 21 2 cos 1 2 sin 4 2 sin cos 2 4 2 2 2 ()() d           = 当sin 14  = , 22maxd = ∴曲线 C 上的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22; 法 2:设与直线 l 平行的直线为 l':x+y+b=0. 当直线 l'与圆 C 相切时,得 11 2 2 b = ,解得 b=0 或 b=-4(舍去). ∴直线 l'的方程为 x+y=0. 那么:直线 l 与直线 l'的距离为 04 22 2 d = = 故得曲线 C 上的点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22.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f(x)=|x+a-1|+|x-2a|. (Ⅰ)若 f(1)<3,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Ⅱ)若 a≥1,x∈R,求证:f(x)≥2. 解析:(Ⅰ)通过讨论 a 的范围得到关于 a 的不等式,解出取并集即可;(Ⅱ)基本基本不等式 的性质证明即可. 答案:(Ⅰ)因为 f(1)<3,所以|a|+|1-2a|<3. ①当 a≤0 时,得-a+(1-2a)<3, 解得 2 3a > ,所以 2 3 <a≤0; ②当 0<a< 1 2 时,得 a+(1-2a)<3, 解得 a>-2,所以 0<a< 1 2 ; ③当 a≥ 1 2 时,得 a-(1-2a)<3, 解得 4 3a< ,所以 14 23a < ; 综上所述,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24 33     , . (Ⅱ)因为 a≥1,x∈R, 所以 f(x)=|x+a-1|+|x-2a|≥|(x+a-1)-(x-2a)|=|3a-1|=3a-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