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永州市2020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①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②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③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④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⑤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往往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比如人们对裸体照片、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常常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⑥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与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存在分别,原因是一致的。‎ B.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C.作者否定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摆出中心论点,然后深入论证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原因,最后强调艺术也要有几分客观化。全文思路清晰,论证充分,层次感强。‎ B.作者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C.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提到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认为雕刻和图画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区别于自然,与极端的写实主义是不相容的。‎ D.文章综合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就只能引起人的欲念或嫌恶,而不能让人产生美感,这是因为美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美和实际人生之间要有距离,距离太近,则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只有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C.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是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D.艺术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但是只有情感则不能成为艺术。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反省,加以客观化,才能让情感变为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习近平先后到云南和贵州调研。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主攻深度贫困,瞄准突出难题,脱贫攻坚不断提速、提质。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95%左右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完成剩余5%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摘编自2020年3月11日“扶贫网”)‎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据了解,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热心扶助,但部分群众怕苦怕累,不愿脱贫的现象。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大多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有些贫困户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 ‎(摘编自2019年9月12日“人民政协网”)‎ 材料三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我们的文字另有它发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基层上(这里指乡土社会),有语言而无文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而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摘编自费孝通《再论文字下乡》)‎ 材料四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所到的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极度贫困,近年来通过网络销售、擦亮品牌,将小木耳办成大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彰显了产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在本次考察过程中,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图片热传。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共抓扶贫,共谋发展,彰显了上下同欲的强大决心,也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之所在。‎ ‎(摘编自2020年4月“央视网”)‎ ‎4.下列关于对“扶贫攻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后,习近平适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意义重大。‎ B.扶贫开发是一项让老百姓“笑”的好政策,它可以加快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 C.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除极少数贫困县以外,绝大多数贫困县都将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D.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助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助于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意义;材料二分析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 B.精准扶贫出现了一“热”一“冷”的尴尬局面,政府期盼群众早日脱贫,而群众显得比较“淡定”,消极等待,希望不劳而食。‎ C.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乡村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字下乡也具有了必然性,从而能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D.面对贫困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我们只有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善谋实干,才能摆脱贫困。‎ ‎6.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有何方法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残冬(节选)‎ 矛盾 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里的树枝都变成光胳膊。小河边的衰草也由金黄转成灰黄,有几处焦黑的一大块,那是顽童放的野火。‎ 太阳好的日子,偶然也有一只瘦狗躺在稻场上;偶然也有一两个村里人,还穿着破夹袄,拱起了肩头,蹲在太阳底下捉虱子。要是阴天,西北风吹那些树枝叉叉地响,彤云像快马似的跑过天空,稻场上就没有活东西的影踪了。全个村庄就同死了的一样。全个村庄,一望只是死样的灰白。‎ 只有村北那个张家坟园独自葱茏翠绿,这是镇上张财主的祖坟,松柏又多又大。‎ 这又是村里人的克星。因为偶尔那坟上的松树少了一棵——有些客籍人常到各处坟园去偷树,张财主就要村里人赔偿。‎ 这一天,太阳光是淡黄的,西北风吹那些枯枝簌簌地响,然而稻场上破例有了人了。‎ 被人家叫做“白虎星”的荷花指手划脚地嚷道:‎ ‎“刚才我去看了来,可不是,一棵!地下的木屑还是香喷喷的。这伙贼一定是今天早上。嘿,还是这么大的一棵!”‎ 说着,就用手比着那松树的大小。‎ 听的人都皱了眉头叹气。‎ ‎“赶快去通知张财主——”‎ 有人轻声说了这么半句,就被旁人截住;那些人齐声喊道:‎ ‎“赶紧通知他,那老剥皮就饶过我们么?哼!”‎ ‎“捱得一天是一天!等到老剥皮晓得了,那时再碰运气。”‎ 过了一会儿,荷花的丈夫根生出了这个主意。却不料荷花第一个就反对:‎ ‎“碰什么运气呢?那时就有钱赔他么?有钱,也不该我们来赔!我们又没吃张剥皮的饭,用张剥皮的钱,干么要我们管他坟上的树?”‎ ‎“他不同你讲理呀!去年李老虎出头跟他骂了几句,他就叫了警察来捉老虎去坐牢。”‎ 阿四也插嘴说。‎ ‎“害人的贼!”‎ 四大娘带着哭声骂了一句,心里却也赞成李根生的主意。‎ 于是大家都骂那伙偷树贼来出气了。他们都断定是邻近那班种“荡田”的客籍人。只有“弯舌头”才下得这般“辣手”。因为那伙“弯舌头”也吃过张剥皮的亏,今番偷树,是报仇。可是却害了别人哩!就有人主张到那边的“茅草棚”里“起赃”。‎ 没有开过口的多多头再也忍不住了,好像跟谁吵架似的,他叫道:‎ ‎“起脏么?倒是好主意!你又不是张剥皮的灰子灰孙,倒要你瞎起劲?”‎ 噢,噢,噢!你——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你不偷树好了,干么要你着急呢?‎ 主张去“起脏”的赵阿大也不肯让步。李根生拉开了多多头,好像安慰他似的乱嘈嘈地说道:‎ ‎“说说罢了,谁去起赃呢!吵什么嘴!”‎ ‎“不是这么说的!人家偷了树,并不是存心来害我们。回头我们要吃张剥皮的亏,那是张剥皮该死!干么倒去帮他捉人搜赃?人家和我并没有交情,可是——”‎ 多多头一面分着,一面早被他哥哥拉进屋里去了。‎ ‎“该死的张剥皮!‎ 大家也这么恨恨地说了一句。几个男人就走开了,稻场上就剩下荷花和四大娘,呆呆地望着那边一团翠绿的张家坟。忽然像是揭去了一层幔,眼前一亮,淡黄色的太阳光变做金黄了。风也停止。这两个女人仰脸朝天松一口气,便不约而同的蹲了下去,享受那温暖的太阳。‎ 荷花在镇上做过丫头,知道张财主的细底,悄悄地对四大娘说道:‎ ‎“张剥皮自己才是贼呢!他坐地分赃。”‎ ‎“哦!——”‎ ‎“贩私盐的,贩鸦片的,他全有来往!去年不是到了一伙偷牛贼么?专偷客民的牛,也偷到镇上的粉坊里:张剥皮他——就是窝家!”‎ ‎“难道官府不晓得么?”‎ ‎“哦!局长么?局长自己也通强盗!”‎ 荷花说时挤着眼睛把嘴唇皮一撇,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近来这荷花瘦得多了,皮色是白里泛青,一张大嘴更加显得和她的细眼睛不相称。‎ 四大娘摇着头叹一口气,忽然站起来发恨地说:‎ ‎“怪道多多头老是说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呀!——”‎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情节主要是借助人物之间对话来展开,张财主虽然一直没有出场,但作者却将张财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已成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B.文章标题为“残冬”,文章各处描写的自然环境都显示出寒冬即将过去,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暗示了题目中深刻的寓意:世界要反乱了,人们苦难的日子必将过去。‎ C.荷花一看见张家坟园丢了一棵树就指手划脚地向大家报告,人们散去之后她又向四大娘介绍张财主的细底,这表明荷花是个性格开朗直率但又喜欢在人后说是非的人。‎ D.文中写多多头与赵阿大为“起赃”而吵嘴,结尾处又写四大娘说“怪道多多头老是说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呀”,这是暗示多多头也将去做偷盗之事。‎ ‎8.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谈谈这篇文章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B.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C.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D.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缶,缶是一种打击乐器,击缶本是乐工所做之事,文中含有不敬之意。‎ 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C.舍人,在古代有旅店主人、门客、官职等义,在本文中是指一种官职。‎ D.亲戚,先秦时可指至亲,如父母妻嫂及叔伯兄弟等,泛指内外亲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表现蔺相如忠君爱国、不畏强权。渑池之会上,面对秦王的阴谋,蔺相如冒死进缶,以死相争的行为维护了国家尊严。‎ B.文段二表现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虽然功成名就,但是面对廉颇的挑衅,他却选择退让,只因国家利益大于个人恩怨。‎ C.文段一和文段二刻画人物手法多样、表现人物立体丰满。两段文字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塑造蔺相如典型特征,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D.三段文字相互联系、分总结合。一、二段文字在一进一退的对比中显相如的智勇双全,第三段文字是对前两段文字的总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①‎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①苏轼的好友王巩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点酥”一词即“点抹凝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寓娘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 B.“雪飞炎海变清凉”一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寓娘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C.上片通过寓娘的外貌和歌声,写其外在美;下片通过寓娘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D.下片一问一答,既刻画寓娘独到的形象,又寄寓了作者襟怀,情理交融,引人思考。‎ ‎15.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指出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更好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 ‎(2)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骋沙场、所向披靡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君子者,当自省,当自重,当自强,切不可自是。有此三省,人皆敬重。”然而我们很容易犯“自是”的毛病。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认为我比别人有本事,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大展才华,做出一番 的大事,好让世人对他们 。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本事,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历史上,许多有大本事的人,常常因为存在恃才傲物不善交际、不肯退让等缺点,人生结局反而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煎熬。有些人成功之时,被鲜花掌声包围,很是享受,个别人私欲膨胀, ,而一旦事业受挫,表面的风光不再,内心极为失落,甚至失衡,更有甚者, 。这样的人生怎么有高境界呢?‎ 我们一定还要清楚,自己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 )。姜子牙80年不遇,尚能悠然垂钓。我们何以整天唉声叹气,郁郁不乐?其实,甘于平淡,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经天纬地 侧目而视 无所不为 怨天尤人 B.开天辟地 侧目而视 无所不能 怨声载道 C.开天辟地 刮目相看 无所不能 怨声载道 D.经天纬地 刮目相看 无所不为 怨天尤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是应等待机会 B.也不要甘于平淡 C.还是不要自以为是 D.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B.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 C.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 D.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20.下面五处情境的用语在语言表述方面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情景一 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离去,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情景四 ‎ ‎ 某学习小组对《红楼梦》开展研究性学习,一学生指出:“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那么林黛玉应该称贾宝玉的母亲为姑妈。”‎ 情境五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21.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片段,有人认为,黛玉堪称优秀的语文教师。请你认真阅读名著片段,仿照示例,概括,黛玉教诗时所表现出来的好教师特质,每空不少于8个字。‎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示例:黛玉是一个极具平等意识而善于鼓励的好老师。‎ ‎(1)黛玉是一个 的好老师。‎ ‎(2)黛玉是一个 的好老师。‎ ‎(3)黛玉是一个 的好老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整天沉迷于做数理化,他们说:“每天数理化题目都做不完,哪有时间阅读?”也有的同学沉迷于小说,连上数学课都偷偷阅读。这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深思。‎ 学校拟举行以“学会读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结合材料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②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