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例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便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含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辨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他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 (选自罗钢《叙事学导论》,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述者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是讲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义出现,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作者。 B.即便从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 C.《棋王》和《孩子王》虽然都是“我”的叙述,但作品的内在证据显示,这两个“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D.《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面目各异的叙述者,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是乔叟一个人,叙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如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 B.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作品的意识形态和各种叙事策略同叙述者“闹矛盾”,暗示出“不可靠的叙述者”。 C.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隐晦得多。 D.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隐含作者是读者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作者通过作品创造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故事,因此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叙述者。 B.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说文本的内在证据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 C.叙述者不是作者,因此叙述者的立场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场,而隐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隐含作者的立场却正是小说文本的真实意图。 D.从驱逐金钏儿事件可见,隐作者实际上在为王夫人辩解,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冲突,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红楼梦》丰富的意义层次,同时也予这部名著以相当的阅读难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关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6日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土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 (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5G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三: “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5G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实现5G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5G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培育5G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加快5G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5G按期实现商用。“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5G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2018年8月25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2025年,全球范围的5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5G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15%,但是,5G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欧洲(2.03亿5G用户)、美国(1.89亿5G用户)、日本(9500万5G用户)、韩国(3700万5G用户)。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5G最新排名!》搜狐网2018年9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的项是( ) A.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领跑。 C.5G时代,在一个工厂里,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些商用业务会同时存在。 D.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B.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特点,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可实现商用。 C.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 D.在未来的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我国5G用户全球最多。 6.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5G的优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乐颂 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辛酸的过往,又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补叙,丰富了人物形象,但使叙述不够流畅。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本篇小说一反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8.通览全文,理解并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9.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卖。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古代的“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由父母所命名:“字”一般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男子成人礼),女好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 B.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鲁定公十四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还有“擢”“拔”“迁”“加”等;而降官则有“谪”“贬”“左迁”“罢”“黜”之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C.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承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D.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①挼:ruó,揉搓。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B.“无好意”:心情不好。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15.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近。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年9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时节如流。”新的年已经到了。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 年披荆斩棘,70年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 ,( )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国际局势如 ,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吹浪打 风云变幻 B.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吹浪打 变幻莫测 C.岁月不居 风雨兼程 风起云涌 变幻莫测 D.沧海桑田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云变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B.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C.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D.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B.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C.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D.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 20.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这次能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良,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登门拜访,当面赐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禀告。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一入学后的一次励志班会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同学们展出了以下三则材料—— 2017年,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的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釆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不少民众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进北大,家庭贫困的她在《感谢贫困》一文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近年来“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悄然兴起,这些学校之所以称为“问题孩子特训学校”,是这些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具有暴力倾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厌学,早恋,叛逆……据调查,这些学生除了一部分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大城市条件优越的家庭。 作为高中生的你,读完上述材料有什么感悟?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家庭条件与“贵子”之间关系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错误,第一段说的是“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便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文中说的是“即便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错误,第二段说是“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含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错误,从文章第二、三段来看,只能推导出“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确定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并无显著意义”这一结论,无法得出“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这一结论,所以选项这一判断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 B项,“5G时代中国在……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领跑”错误,材料二说的是“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这里并没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这一条,而且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我国应……继续推进……按时完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由“应”可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并未实现,而是在进行当中,更不要说“领跑”了。 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华为面向全球推出的采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选项漏了“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这一条件。 故选A。 6.【答案】(1)政策上支持: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技术上保障:5G 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3)历史机遇: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4)用户优势:中国有4.54亿5G用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并说明我国发展5G的优势”,然后浏览四则材料,圈出我国在发展5G方面存在的优势,最后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关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由“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可知,这是政策上对5G的扶持;如材料二“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这给5G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如材料三“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是5G遇到的历史机遇;如材料四“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这说明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市场。考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点睛】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并根据材料内容回归选文,找出选文与材料有所关联的内容; 第二步,对材料内容及相关联的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全面的判断结果; 第三步,用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内容,注意有点齐全。 7.【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C项,“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是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并且以此来照应标题。 故选C。 8.【答案】用比喻 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理解并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画线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其意思,抓住句子中使用的技巧来分析其效果。从文中来看,“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源自第四段,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是“春天”和“装进我身体”,结合“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这些内容可知,画线的这句话是“我”享受大妈精心准备的饭菜之后发出的感慨,同时大妈对“我”的疼爱也尽在其中,“春天”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出大妈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做给“我”吃的心意之浓,同时这“春天”也使用比喻,把大妈的饭菜、大妈的情意比作“春天”。考生要指出这些手法并进行分析。 9.【答案】(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个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要概括“大妈”的特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从大妈的身世来看,“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 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这些可以看出大妈身世是悲苦的,命途是多舛的;从大妈对待生活的态度来看,“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这些内容表现出大妈的乐观豁达;从大妈对亲人的态度来看,“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这些内容表现出大妈对亲人的挚爱,表现出大妈的勤劳;从大妈面对死亡的态度来看,“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这些表现出大妈面对死亡时候的淡然平静。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概括。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秦”“国”“其”“志”“处”“行”“五羖”“之”“大夫”“累绁”“政”,然后可以依据句式、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 A项,“三”是数词,应是修饰“日”,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项; BD两项,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国虽小”和“处虽辟”、“其志大”和“行中正”的结构一致,意思贯通,意思是“国家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所以“小”“大”“辟”“正”后应有停顿,排除BD两项。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女子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错误,女子十五周岁举行及笄之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且“名”由长辈称呼,而“字”则为同辈间尊称; C项,“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错误,这应是采用王公年次纪年法; D项,“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的还有……”错误,“摄”,既不属升官,亦不为降官,专指临时代行某职。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错误,由文章第三段“于是反鲁,鲁复善待”可知,应是得到了善待。 故选D。 13.【答案】(1)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2)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达者”,才德显达的人;“即”表假设,如果;“没”同“殁”,死;“若”,你;“必”,一定;“师”,名词意动,以……为师;“之”,代词,代孔子。(2)中,“出于柙”“毁于椟中”都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柙出”“于椟中毁”,前一个“于”,从,后一个“于”,在,“毁于椟中”还是被动句,“毁”,动词本身包含被动;“是”,这;“之”,结构助词,的;“过”,过错。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拨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使他从拘禁中被起用,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以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猪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去世。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错误,应为“小令”,按照字数可以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故选D。 15.【答案】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感叹年华已逝物是人非的悲伤;对国势衰颓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这是针对下阕考查情感,然后就要分析下阕的内容,并结合全篇分析情感。“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意思是“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流露出漂泊天涯和年华已逝的愁苦之情;“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同时“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水之积也不厚 (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贤、戈、负。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此处因为“岁月不居”和“时节如流”两个词是连在一起用,指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故第一处使用“岁月不居”,排除BD两项; 第二处,“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不停赶路,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语境前面是“70 年披荆斩棘,70年……”,那么后面应是与之并列,应使用 “风雨兼程”,排除BD两项; 第三处,“风吹浪打”,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根据语境“不管乱云飞渡”可知,此处应是形容新征程环境的险恶,应使用“风吹浪打”,排除CD两项; 第四处,“风云变幻”,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从前面“无论国际局势”可知,此处是说动荡的局势,应使用“风云变幻”,排除BC两项。 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 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第一个问题,“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搭配不当,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B项; 第二个问题,“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成分残缺,应为“为……而不懈努力”,排除AD两项。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前文“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可知,“人民”是“坚实根基、执政的最大底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所以“新征程上”都要依靠人民,排除AC两项; 根据后面“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可知,句子的主语应是“我们”,得出结论“在新征程上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答案】①“忝列”改为“荣列”;②“不良”改为“不才”“不佞”或“不肖”;③“赐教”改“聆教”;④“也许”改“难免”;⑤“禀告”改为“批评指正”。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所作报告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忝列”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能用于形容别人,可改为“荣列”。“不良”是指不善不好,根据后面“有几幅拙作奉送给母校”,此处要表达的是“不才”之意。“赐教”是敬词,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或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可改为“聆教”,即听受教益。“也许”不够谦虚,可改为“难免”。“禀告”,指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使用对象不符,可改为“批评指正”。 【点睛】解答本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 21.【答案】表例: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课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2.【答案】食得破砚,方成贵子 诗人席慕蓉曾说:“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贵子不是寒门专属,也不是朱门独有,物质条件或许会限制口体之奉,却不能影响精神世界的丰盈。东坡诗云“我生无田食破砚”,我想,无论“有田”还是“无田”,都应食得破砚,才能铸我青春,不负韶光。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而2018年河北女孩王心仪却说:“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家境,但却斩获了同样的成功。覃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能否成为贵子其实并不在于物质条件是否富足,唯有食得破砚,方能成为真正的贵子。 物质条件优越时,当食得破砚,需知精神的丰盈远胜于物质的享受。印度诗圣泰戈尔出生于一个经济条件非常优渥的家庭,从小便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梵文、英文、解剖学、历史、文学等等科目。当他的《吉檀迦利》震撼英国乃至世界,当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笼罩周身,我们不能不说,富裕的家境是他拓宽视野、全心写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没有把这份与生俱来的富贵当成享受,而是以物质羽翼,飞向那更辽阔的精神世界,人世间才有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绝妙诗篇。 物质条件匮乏时,更要食得破砚,需知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拥有一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时代的他经历了建国后最艰难悲惨的“三年困难时期”,贫穷与饥饿仿佛凋敝了整个世界的色彩。他在农村劳动长达十年,无书可看时便翻查字典来陶冶自我。贫穷并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成了精神世界的富翁。贫穷不是财富,对贫穷的思考才是。不曾经历富贵,莫言却和泰戈尔一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都是精神丰盈的贵子,能食得破砚,才收获了万众瞩目的成就。 真正的贵子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书墨与汗水丰盈自己的灵魂。沦陷于富贵者有之,沦陷于贫穷者亦有之;崛起于富贵者有之,崛起于贫穷者亦有之。心有食砚志,则万象皆深。刘玄德于艰难困苦中建立蜀国基业,孰料却在国富兵强时毁于阿斗之手;吴王夫差曾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却枕着战功耽溺于富贵享乐,终为越王勾践所败,只落得国灭自刎的凄凉下场。可见贵子当为有丰盈灵魂者,物质条件所起的促进或羁绊作用,皆在自我之选择。 揆诸当下,总有人把贫穷当做自己“难成贵子”的资本,何其愚哉!贫穷与富贵只在一念之间,观念决定贫与富,心态决定乐与苦。成为贵子与否不在贫富,而在本心。 我生无田食破砚;我生有田,亦当食破砚。人生天地间,唯有食得破砚者,方成贵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