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2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学案2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 ‎[常识·速览]‎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1.《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词以寄离情。‎ Ⅰ.文学常识 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很少见。‎ Ⅱ.文化常识 8‎ ‎1.三吴都会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文中泛指江浙一带。‎ ‎2.有三秋桂子 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夸 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期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5.对长亭晚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1.《望海潮》‎ ‎《望海潮》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2.《雨霖铃》‎ ‎《雨霖铃》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个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8‎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望海潮》‎ ‎1.在《望海潮》一词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字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 ‎4.《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中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了哪些景和物来作背景加以烘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合作探究 ‎7.《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说《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阿谀奉承之嫌。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妙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柳永的《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探究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成功还在于独到的虚实结合抒写别情的表现手法。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对“烟波”“暮霭”“楚天”的实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阔”来加以形容,使之越出极目远眺的范围之外,并由“念去去”三字领起,实景虚写,既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噎”之痛,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的逐层推想,带出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句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词人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 ‎2.写法指导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经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丰富诗歌意蕴。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景象和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情境。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①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②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③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④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它能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那么,如何做到虚实结合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 8‎ 变无形为有形。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2)引实入虚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要是说生活过得很单调很寂寞,这话就抽象,虚而不实。刘长卿的《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是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 ‎(3)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文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3.迁移运用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片段,不少于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参考答案】‎ ‎ [文脉·梳理]‎ ‎【答案】 ①人文景观 ②羌管弄晴、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 ‎【答案】 ①良辰好景 ②虚写 ‎[文本·深读]‎ ‎1.【答案】 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 东南重镇 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 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 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 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答案】 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答案】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每逢花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牵出的意象有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4.【答案】 ‎ 时段 离别时情感 离别时景色 饯别时 心境黯淡低落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船要出发时 难舍难分、痛苦异常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设想今宵 酒醒后 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下片景色的不同: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全词意境: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5.【答案】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愈感觉去路茫茫。“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天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同时为下片写别后心情张本。‎ 8‎ ‎6.【答案】 “寒蝉”点明清秋时节;“长亭”暗示离别;“兰舟”写离人的难舍难分;“江水”写乘舟而去,水路而别;“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7.【答案】 (观点一)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观点二)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8.【答案】 (观点一)柳永的这首词是歌功颂德之作,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观点二)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此词虽为投赠之作,却不能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观点三)柳永在本词中的确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阿谀奉承之语,但却并不被人们过多计较。他的词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里话,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被广为流传。‎ ‎[写法·借鉴]‎ ‎3.迁移运用 ‎【写作示例】 月夜,我独自去海边漫步。一轮洁白如玉的月亮悬挂在天地之间的巨大黑幕上,淡淡的雾在黑幕下,用虚幻的、无形的、神秘的大手,将世间的建筑、灯光变成一个个时有时无的黑影与光斑。远处,“哗哗”的流水声,似有似无,仿佛在吃力地穿过一张无形的隔音膜。朦胧的月光,轻柔地洒在海面上,雾渐渐地散开、退却,仿佛月光与海水在驱赶它。雾终于被驱散了,海水渐渐地、安然地睡着,纹丝不动。我不愿意走动,生怕惊醒了美丽的大海。这时风儿轻轻地拂过海面,我看到海面轻轻地动了一下,倒映在海上的月光被剪成一片片鱼鳞大小的洁白亮点。随着海面的波动摇摆着、变化着、更替着。突然,海面的光斑组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鱼儿。哦!还是一条美人鱼,它的尾巴像一条美丽的绸缎,在风中飘荡、摇摆。一会儿,美人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姑娘,带着火柴,划燃一根,又划燃一根……变幻莫测的大海就像一位魔术师,变出一个个迷人的风景;又如一架放映机,切换着一盘盘录像带。大海啊,我真想永远永远地伴在你身旁,就像一首歌:“海风吹,海浪涌,总在我的身旁……”‎ 8‎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