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课件1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课件1 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望 海 潮 柳永 相传这首词一填好,就被人四处传唱。后从北宋传到了金国,完颜亮听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 柳永,北宋 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 qí )卿。 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大约在 公元 101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 《 鹤冲天 》 : 走近作者 鹤冲天( 1022 年) 黄 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  未遂 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 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黄 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 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 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 柳 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 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 年) 54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 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 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  有 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 梁衡《读柳永》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倡导 长调 ( 慢词 )创作 ,首创或首用词牌 100 多个。 用 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 雅俗共赏 。 内容: 1 . 描写 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 风尚。 2 . 描写 男女情爱。 3 . 江湖 落拓的感慨 。 风格 以 纤细婉丽 , 幽怨低回 为主,部分也体现豪放雄浑的特点。 柳永其作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原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想拜访他很难,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词,放在青楼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 背景介绍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 堑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巘 清 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 管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 叟 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理解词意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 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居民区的繁华:桥路华美,居室华丽,人口阜盛。 运用 比喻写出了“远望”的美: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是“静景”。近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是“动景”。 动静 结合,既突出了词的画面美,亦暗示了这里的百姓生活的安逸 。 合作交流 “十万” 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高低不齐的各式建筑中安住着众多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 句用特写的笔法,突出钱塘潮的雄伟壮丽 : 钱塘江 口,周围风景优美,沙堤绿树浓密如云; 江 面 广阔无边怒潮白浪如霜如雪,汹涌澎湃。 一 “ 绕 ”字尽显古树成行 , 长堤迤逦之态。 “霜雪”比喻浪花 。一 “ 卷 ”字又状狂涛汹涌 , 波浪 滔滔 之势, 写出浪涛 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 情态 写 的更形象 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 不 可 摧的气势。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重湖” ,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 ; “叠巘”, 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 秀 美异常 ,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 “叠 巘”二 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 “重湖” 二字 ,写水里荷花。 红花 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 特点 的 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 不 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 别样 红 ” 。 “三秋” ,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 。 “十里” ,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铺满湖面之势。 这 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 、 荷花 ,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 三 秋 桂子,十里荷花”工整一联,描写不同季节的 美 景 。笔触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 的 景致 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 一句写的是杭州民众悠闲自在的生活风貌。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 弄 晴 、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 昼夜 不停 ,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 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 白 天 黑夜,男女老少都安闲自在,各行其乐 ,一派升平景象。 1. 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地理位置 / 历史传统 / 自然景观 / 市井面貌 / 百姓生活 3. 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难点突破 本 词可谓“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 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 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是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表现手法 例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 点 ;其余各句均是“ 染 ”,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上 片中“东南 ……” 是“点” , 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下 片中“重湖 ……” 是“点”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是“染” , 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结合 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何处是“点”,何处是“染?” 这 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虽是首投赠诗,但极具感染力。原来诗人: ( 1 )抓住 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 2 )运用 了点染的手法,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写。 ( 3 )运用 了比喻、铺排、动静结合等手法。 ( 4 )注意 炼字,用词特别准确。 课堂小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