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通俗小说最早实际上是一种口头艺术,属于表演性质的伎艺。‎ 早在唐代,一种由僧人表演,被称作“俗讲”的口头伎艺就开始流行于佛教寺院,它在宣讲佛教经义的同时,掺入佛教故事乃至世间尘俗故事,其演唱的底本称“变文”。到了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使通俗文艺获得了长足发展,俗讲伎艺也由寺庙转移到了城市的瓦舍、勾栏之中,表演者已经完全是职业艺人了。此时,由俗讲伎艺演变而出一种“讲唱”艺术,其中包括鼓子词、诸宫调等,形式上均为有说有唱,内容也都是讲述故事。它们为戏曲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同时也是通俗小说的血亲。当时还有一种表演伎艺叫作“说话”,元明以后改名为评话、说书等。源于俗讲的说话,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与俗讲一样,也有底本,这种底本被称为“话本”。话本就是我们所讲的通俗小说。进入元代,那时的说话远不及戏曲发达,其话本写作也无大的发展,基本上承袭宋代的传统,所以在通俗小说史上人们是把宋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总的来讲,宋元话本的水平都还处在通俗小说的初级阶段。形式上它们有明显的说话伎艺的痕迹,如语言的俚俗化、表演上的插科打诨、讲述上对诗词赋赞的运用等等;作品的审美倾向也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和猎奇搜异方面。小说对民生的关注、人性的剖示以及生存价值的探寻,却都做得相当不够。写成于宋末元初的《醉翁谈录》一书,记录下了当时一百余种小说名目,其中灵怪类、烟粉类、神仙类、妖术类就占了全部作品名目的一半以上。这些作品除了怪诞因素之外,并无什么可取之内涵。‎ - 29 -‎ 除了题材方面的不足,宋元话本在艺术性、思想性方面也都十分缺欠。话本把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当作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大多数作品对人物的塑造、主题的开掘都没有倾注功力。这与说话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说话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情节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情节属于小说诸要素之一,没有情节也就没有故事。事实上,话本在这方面的注力也的确使得古典小说在创作技巧上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仅仅注重情节便使得小说基本上停留在娱乐的层次上,读者在猎奇之后,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审美享受。此外,话本创作者的文学修养较低,也是话本艺术层次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大多数文人作家对话本小说的创作都持鄙视的态度,根本不屑于染指;元代的下层文人又都把兴趣集中在戏曲方面,这样,话本的写作就只有由那些水平不高的民间艺人来担当了。‎ 进入明代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通俗文化也更为兴盛。一些观念比较先进的文人作家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介入通俗文学的创作。他们的加盟使得小说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较宋元更大的质的飞跃。由此,通俗小说终于彻底摆脱了附属于说话的地位,成长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一批流传千古的小说巨著诞生了,它们把通俗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潮。‎ 从难登大雅之堂的勾栏伎艺之附庸到蔚为大观、风靡天下,通俗小说经过不断的演进,在明代实际上已取代了诗文的地位,成为当时审美文化的正宗和主潮。‎ ‎(摘编自王小舒《微博橙子辅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既肯定了话本在情节上注力所起到的作用,也否定了其消极的审美倾向。‎ B. 通俗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挣脱说话的束缚,直到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 C. 创作者水平较低以及作品重情节而轻人物与主题,致使宋元话本的艺术性偏低。‎ D. 小说史上宋元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此元代小说仍未脱离宋代话本的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形式特点、审美倾向、题材特点及艺术性等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了论述。‎ B. 文章追根溯源,展现了通俗小说从唐至明的演变过程,重在表现明代小说的成就。‎ C. 文章以《醉翁谈录》中记录小说名目为例,论证了宋元话本的审美与选材特点。‎ D. 文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以叙表现文化现象,以议揭示文化实质,颇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俗小说由早期的口头艺术成长为独立的文学样式,文人作家的介入功不可没。‎ B. 宋明时期,通俗文艺的兴盛都依赖于经济的繁荣,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宋元话本的创作暗合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D. 话本小说发展到明代,其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已然超过了自己的母体——说话。‎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 29 -‎ A项,“也否定了其消极的审美倾向”无中生有,原文是“除了题材方面的不足,宋元话本在艺术性、思想性方面也都十分缺欠。话本把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当作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大多数作品对人物的塑造、主题的开掘都没有倾注功力。这与说话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作者对宋元话本的审美倾向只是客观陈述,并没有作“消极”或“否定”的评价。‎ B项,“通俗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挣脱说话的束缚,直到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错误,根据原文“进入明代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大,通俗文化也更为兴盛。一些观念比较先进的文人作家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介入通俗文学的创作……由此,通俗小说终于彻底摆脱了附属于说话的地位,成长为独立的文学形式”,可见通俗小说摆脱附属于说话的地位,是在一些观念比较先进的文人作家开始介入通俗文学的创作之后,并不是因为“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 D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进入元代,那时的说话远不及戏曲发达,其话本写作也无大的发展,基本上承袭宋代的传统,所以在通俗小说史上人们是把宋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重在表现明代小说的成就”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有误,文章2、3、4段着重论述的是通俗小说在宋元时的发展特点而不是表现明代小说的成就。只在第5段涉及到明代,还不是论述明代小说的特点,而是说宋元“通俗小说终于彻底摆脱了附属于说话的地位,成长为独立的文学形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C项,推断不正确。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强调的是文学应“反映时事,关注现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而文章第三段说宋元话本“审美倾向也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和猎奇搜异方面”“小说对民生的关注、人性的剖示以及生存价值的探寻,却都做得相当不够”,可见是不符合白居易的文学主张的。‎ - 29 -‎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用手机支付宝扫一扫,付完款后便可享受到舒适的按摩服务。”日前,市民罗先生到嘉兴八佰伴购物中心一家火锅店吃饭,由于该火锅店人气格外火爆,因此不得不在外面排号等位。为了打发时间,罗先生干脆就在附近一台共享按摩椅上做起按摩来。‎ 不仅仅是共享按摩椅,在全国多地的机场候机室、车站候车大厅、商场、餐厅等位区,近年来纷纷出现了如迷你唱吧、抓娃娃机、心愿盒子等设备。这些设备虽然无人值守,但是每当人们遇到等候乘机、等候乘车、等候吃饭、等待观影、等朋友等一个个“等待时间”时,它们便会显示出可观的“吸金”能力,成为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新选择。消费者获得了娱乐体验,商家瞄准碎片化消费需求,以低成本换来高收益的“等待经济”应运而生。‎ 材料二:‎ 如今,“等待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新热点,究其原因,应是等待经济能根据不同的等待场景,提供不同的娱乐和体验选择,并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满足了消费者轻娱乐的需求。通常,在短时间内,消费者若能获得一种便捷式的愉悦感,便不惜自掏腰包为之买单,让等待的时间从“焦灼”的状态,变成一种“舒缓”的状态。‎ 不仅如此,随着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消费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日益普及,“等待经济”还会延续发展,而针对消费者的零碎时间以及对某一项消费不断细分且具有消费升级体验的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 众所周知,消费群体决定市场走向,“等待经济”也验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此前,就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虽然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但由于其将原本被视为无聊的等待时间变得充实有趣,而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正由额外消费向常规消费转型升级。‎ - 29 -‎ 材料三:‎ 材料四:‎ 现实中不乏“等待经济”的“网红机”红不起来的状况。设备的品质,投放的位置以及体验能不能升级、创意能不能翻新,都是影响产品热度的因素。比如国联证券分析认为,就点位投放角度来看,共享按摩椅与无人货架类似,优质点位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投放前不能只看市场铺设数量,还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 ‎“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提个醒,要把虚假繁荣的情况考虑在内。”业内人士分析,经营者事先考察的流量很有可能含有一定水分。比如越是人们有等待、休憩需求的场所,越需要座椅功能,设置在这类场所的共享按摩椅,只坐不消费的情况往往也会更多。在迷你KTV里,只乱唱但不点歌的情况也有不少。‎ 的确,通过对时间的精准计算,用一些可以用得上的、舒适度高、新奇有趣的产品,填满原本浪费在发呆上的碎片时间,这种方式很为人们喜闻乐见。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时间的计算和利用将越来越精准高效。过去人们在马路上叫的士都是一等半天,现在有了网约车,可以精准地出门,等车的碎片时间就被“消灭”了。未来人们的时间计算将会更加精准,对于时间的利用也将越来越充分,到时候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针对碎片时间的生意可能就没那么好做了。到了那时候,人们想要“浪费”的时间,很可能将是被计划出来的彻底用于放松身心的时间。‎ ‎(摘编自王小舒《微博橙子辅导》)‎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者为了打发“等候时间”,有了碎片化消费的需求,这是“等待经济”出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B.‎ - 29 -‎ ‎ 碎片化消费是“等待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碎片化消费项目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项目。‎ C. “等待经济”的设备和产品的投放,既要做好市场调查,找到优质点位,也要注重市场的铺设数量。‎ D. 如果人们对于时间的计算更加精准,“浪费”的时间就会变少,“等待经济”的市场就会“缩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打发时间、无须专人看管、支付便捷、娱乐性强,这些都是“等待经济”这一崭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 B. 实现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精准对接、把额外消费转化为常规消费等,都可以视为对消费升级趋势的顺应。‎ C. 材料三表明影院大厅、机场候机大厅、车站候车室、商场主要楼层通道都是“等待经济”的优质点位。‎ D. “等待经济”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移动通信技术水平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情况。‎ ‎6. 围绕“等待经济”的特点,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谈谈如何促进“等待经济”良性发展。‎ ‎【答案】4. B 5. A ‎ ‎6. ①(特点1)“等待经济”是一种“碎片化消费”,要在短时间内赢得消费者青睐,(做法1)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②(特点2)“等待经济”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消费模式,(做法2)要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③(特点3)“等待经济”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做法3)因此要注重设备品质及其投放位置,保障消费者能快捷便利地享受到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碎片化消费项目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项目”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此前,就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虽然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但……”,可见是“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选项扩大成所有。‎ - 29 -‎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A项,“娱乐性强”并非“等待经济”的重要特点,原文有“满足了消费者轻娱乐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娱乐和体验选择”,因而“娱乐性”可以是等待经济的特点这一,但“娱乐性强”不是它的“重要”特点。 ‎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探究题要基于文本信息给出合乎文本内容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编造。题目是围绕“等待经济”的特点,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谈谈如何促进“等待经济”良性发展。首先找到“等待经济”的特点,然后结合特点给出具体做法。根据材料二“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可知“等待经济”是一种“碎片化消费”,为了吸引消费者在“等待”的短时间内进行消费,就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材料二“针对消费者的零碎时间以及对某一项消费不断细分且具有消费升级体验的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等待经济”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消费模式,那么针对这一特点就要以顾客的消费体验为服务宗旨,“要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结合材料二“在短时间内,消费者若能获得一种便捷式的愉悦感,便不惜自掏腰包为之买单”,可知“等待经济”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便捷也是它能否获得青睐的关键,“因此要注重设备品质及其投放位置,保障消费者能快捷便利地享受到服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 29 -‎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微博橙子辅导,完成下列小题。‎ 水家乡 蔡楠 鸬鹚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 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我就留在了白洋淀。陈瞎子当初是不瞎的,只是后来被我啄瞎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我呆了,我醉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荷叶倾倒,荷花飘零。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提起后,透过缝隙,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船上,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到那人撤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我狠命地在缝隙中嵌入我钩状的嘴,一股鲜红顺着我的嘴汩汩而出……从此,陈大船就成了陈瞎子。‎ 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在船头呐喊着,跳跃着,挣脱了捆我的绳索,一头扎进了汪洋恣肆的大淀。不一会儿,我叼上来一条欢蹦乱跳的红鲤。我把红鲤送到了白鸬的面前,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鱼鹰 - 29 -‎ 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清早和傍晚鱼多,捕上来很快能让鱼贩子在早市和晚市上卖掉。陈瞎子真是一个精明的渔人。他总是卖给人们新鲜的鱼。陈瞎子的精明还体现在对我们的使用上。他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草环,然后“嘎嗨嗨,嘎嗨嗨”地唱着,用竹竿拍打着淀水赶我们下船。我们抓到大鱼,只能吞一半,留一半,叼上船,他就让我们全部吐出来,只让我们吃他准备好的小鱼、黄鳝和猪肠。‎ 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令声……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我们每只鸬鹚单独作战,每天能从淀里逮住二三斤重的鱼。碰到大鱼,我们就协同作战。记得那一次围攻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这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听到这话,看着陈瞎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 老等【注】‎ 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夹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了村边的小岛上。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陈瞎子盖好最后一锹土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独眼里滚下了几大滴混浊的老泪。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流完泪,把我抱住,一边梳理着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天快冷了,你飞到南方去吧。淀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游人看呢!‎ 陈瞎子把我往蓝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艰难而又奋力地开始了许久不曾有过的飞翔。‎ - 29 -‎ 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可我一点也找不到从前的野性。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这个小岛上筑巢而居。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 后来,我就成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 ‎【注】老等:苍鹭的别称,主要以鱼、虾、蛙类、昆虫等动物为食,常缩着脖子,长时间等待猎物的到来,被称为“老等”。‎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通过“我”的感受来表现环境的祥和宁静,也为“我”最终选择留下来埋下伏笔。‎ B. 陈瞎子被“我”啄瞎了眼睛后,不但没有报复我,为了让“我”安心留下,还为我找来一只白鸬,可见陈瞎子是个宽容厚道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精明的渔夫。‎ C. “拟人化”是这篇小说的重要叙事技巧。动物的人格化、性格化,也隐藏在叙事结构中,通过故事叙述者与亲历者身份的重叠,使人感觉更加真实和可靠。‎ D. 文章题目为“水家乡”,除了表现“我”对白洋淀的依恋,视其为家乡,也用一个“水”字,借助“流水匆匆,时光易逝”的意蕴,传递出思家念亲的主旨。‎ ‎8. 在这篇小说中,鸬鹚、陈瞎子、白洋淀三个形象具有命运的一致性,请结合全文,对其“一致性”加以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构思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9. 小说采用鸬鹚的不同名称作为小标题的形式行文,有何好处?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一致性:都曾有宁静美好祥和的生存状态,都因为环境的人为破坏而命运悲惨。情感态度:①寄寓了作者对三个形象命运的同情;②对宁静祥和的生态环境的赞美和向往;③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反思与批判。 ‎ ‎9. ①有利于塑造“我”的形象,三个小标题准确展现“我”这只鸬鹚的命运轨迹;②能有效展示小说情节结构,从鸬鹚到鱼鹰再到老等,小说情节依据名称变化得以推进,行文条理清楚;③画龙点睛,暗示小说主题,三个名称各有侧重和寓意,鸬鹚暗示“我”野性的生活状态,鱼鹰象征我现实而自足的生活状态,而老等寄寓我对祥和宁静生活,对家园的追忆和渴盼;④从鸬鹚到老等的变化、“我”的命运轨迹能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深思。‎ ‎【解析】‎ ‎【7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借助‘流水匆匆,时光易逝’的意蕴,传递出思家念亲的主旨”错,对于“水”的意蕴的解说,属于无中生有,“思家念亲”文本中没有这层意思。本文写一只野生鸬鹚被捉住后,与白鸬一起跟着陈瞎子在白洋淀里生活了一辈子,白鸬死在了白洋淀,这里就是它的家,没有“思家念亲”的意思。‎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形象的鉴赏与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解答形象类题目,要找出该形象在文中的描写,根据其所作所为分析其特征。再将其视为典型代表,分析形象命运产生的根源,从而把握小说主题。题目是在这篇小说中,鸬鹚、陈瞎子、白洋淀三个形象具有命运的一致性,请结合全文,对其“一致性”加以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构思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首先分析三个形象的一致性。结合原文“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令声……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看着陈瞎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黑鸬、白鸬和陈瞎子在白洋淀没有干涸之前,靠着白洋淀生活,都曾有宁静美好祥和的生存状态;再看他们的命运,“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可我一点也找不到从前的野性”,三个形象的命运都很悲惨,陈瞎子在老婆死后孤独终老,并且失去了生存技能——捕鱼,因为白洋淀没有水也没有鱼了;白鸬死去;黑鸬飞不回南方,也依恋白洋淀,于是成了“老等”。三个形象都因为环境的人为破坏而命运悲惨。‎ - 29 -‎ 再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其实也是分析文章的主题。首先作者对三个形象的命运肯定是同情的,最主要的是三个形象代表了“人”和“物”,而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是“淀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游人看呢”,正是人们盲目地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水干了,鱼净了”“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情况,再联系前文关于白洋淀的描写“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对宁静祥和的生态环境的赞美和向往,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反思与批判。‎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对主题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干提示分析出文中用到的标题的含义,小标题的结构安排的技巧,再结合文本的情节、形象、主题以及技巧本身的效果分析其作用。题目是小说采用鸬鹚的不同名称作为小标题的形式行文,有何好处?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简要分析。三个名称分别是“鸬鹚”“鱼鹰”和“老等”。‎ 首先分析对形象的作用。“鸬鹚”是“我”野生状态时的名称,“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这个名称写出了“我”当时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鱼鹰”是“我”被陈瞎子捉住后的生命状态,“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令声……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这个名称写出了“我”靠本领带领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状态;而“老等”是“我”在白洋淀干涸、白鸬死去后,不能、也不舍得离开白洋淀,等待着白洋淀有一天能够恢复原貌,这个名称写出了“我”的结局,“我”的期盼。由此可见,这三个名称展现“我”这只鸬鹚的命运轨迹,有利于塑造“我”的形象。‎ 再看情节上的作用。名称的变化正是情节的变化,三个小标题条理清晰地展示了情节的推进。‎ 再看对主题的作用。三个名称,代表“我”的三种生命状态,作者的情感态度寄寓其中。“鸬鹚”是“我”野生的生活状态,“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这段描写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万事万物和谐生存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状态的向往;“鱼鹰”代表“我”现实而自足的生活状态,“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也寄寓了作者对此种生活状态的满足;“老等”“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则表现了“我”,或者说作者对祥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家园的追忆和渴盼。可见,三个小标题画龙点睛,暗示小说主题。‎ 最后看小标题本身的效果。三个小标题很新颖、独特,“我”的命运轨迹能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深思。‎ - 29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于其墓曰“旌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9 -‎ A.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B.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C.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D.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进士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 御史,自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明清。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与丞相、司马合称“三公”。‎ C. 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 祠,古人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今天的纪念堂。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谦巡抚各地,为政多有建树。他在担任河南、山西巡抚时,兴修堤坝,种树凿井,多有作为,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B. 于谦临危不乱,应对国家动荡。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城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经过于谦一一部署,人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C. 于谦一生清廉,死后家无余资。他衣食所用向来十分微薄,获罪之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所赐的蟒衣、剑器,家里没有多余物资。‎ D. 于谦含冤受祸,公论久而后定。英宗复位后,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并赐以“旌功”祠。‎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 ‎(3)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 29 -‎ ‎(4)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 ‎【答案】10. C 11. B 12. D ‎ ‎13. (1)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 ‎(2)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 ‎(3)如今趁着三军的锐气,迅速攻打步阐,等到晋军救兵来到,步阐一定已被攻下。‎ ‎(4)如今我们应当致力于富国强兵,勤勉农耕广积粮食,让文武人才得以报效施展他们的才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大同孤立悬隔在塞外,巡查山西的官员不便于到达大同,于谦上奏建议另外设置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潜伏的盗贼为此而逃避隐藏。其中,“按山西者不及至”,“按”是“巡查”,“按山西者”是句子的主语,“不及至”意思是“不便于到达”,是句子的谓语,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AB项;“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意思是“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意思完整,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与丞相、司马合称‘三公’”错,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 29 -‎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错,属强加因果。原文是“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可见为他正名的真正的原因是英宗后悔。‎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阿,迎合;指:通“旨”,旨意;以,因为;怨望,怨恨,心怀不满;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2)谢,推辞;至再,一再;扬言,古今异义,大声地说;诚,实在;计,打算;(3)及,趁着;锐,锐气;亟,迅速;比,等到;拔,攻下;(4)务,致力于;力,勤勉;畜,积蓄;效展,报效施展,用,才能。‎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 29 -‎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派人加厚修建堤坝,按里程设置亭,每亭设有亭长,责令他督促统率修筑维护堤坝。又命令百姓种树挖井,榆树柳树种在路旁,道路上没有口渴的人。大同孤立悬隔在塞外,巡查山西的官员不便于到达大同,于谦上奏建议另外设置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潜伏的盗贼为此而逃避隐藏。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名字与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得罪王振。于谦入朝时,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放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留任于谦的有上千人。于是重新任命于谦担任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回朝廷。等到皇上在土木堡被俘时,京城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郕王代理朝政,于谦一一经营谋划部署,人心才稍稍安定下来。遂即升任兵部尚书。当初,大臣们担心国家没有皇帝,太子正值年幼,敌人即将到来,便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郕王这才受命登基。也先挟持英宗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窥视京城。于谦马上分遣将领,率领二十二万军队,到九城门外列阵。他将兵部事务交给侍郎吴宁,关闭所有城门,亲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当即将于谦逮捕入狱,判定为谋反罪,处以死刑。于谦自从也先入侵后,他常常留宿值班室而不回家。他一直患有痰病,疾病发作时,景帝便派人前去探视。皇上听说他衣食过于微薄,便令朝廷制作来赏赐给他,甚至连酒菜都备齐。等到他被抄家时,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门环锁得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的蟒衣、剑器等。皇太后开始不知道于谦死了,等到听说死讯,叹息哀悼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不久又有边关警报,皇上脸上显现忧虑神色。吴瑾进言道:“假使于谦还在,应当不会让敌人成这个样子。”皇上沉默不语。弘治二年,追赠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并在他的墓旁赐建一座名为“旌功”的祠堂。‎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节选)‎ 杜甫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②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③。‎ ‎【注】①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开元年间公孙大娘舞剑器时的场面,时隔五十年,有感世事巨变,诗人写了这首诗。②风尘澒(hòng - 29 -‎ ‎)洞:指连年战乱,烽烟弥漫。③愁疾:深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使人想到先帝时政治清明、歌舞繁华的盛况。‎ B. 第一联与第三联形成对比,折射出了历史的兴衰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C. 第四联写到诗人乐极哀来的情绪变化,以月衬之为结尾的抒情张本。‎ D. 全诗写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 ‎15. 有人评价“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二句是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4. D 15. ①昔日宫廷舞伎,如今流落民间,诗人通过叙写歌舞之事,以小见大,反映五十年来国势因战争而衰的历史。②开元年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如今时隔五十年,昔日的少年,如今的“老夫”,顿生时光流逝、人事蹉跎之感慨。③国家动荡,战乱不断,诗人同梨园弟子一样,四处漂泊,不知所往,展现时局艰难、百姓流离的惨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错,国运衰颓不是皇帝沉迷歌舞所致,而是因为战争;诗人(老夫)不知所往是因为时局动荡、曲终哀来、见月心惶。‎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及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分析出诗句中用到的手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将其放入全诗的大背景中,结合题目、诗歌内容、作者生平及注释背景等分析诗人寄寓其中的感情。题目是有人评价“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二句是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29 -‎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诗人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通过叙写歌舞之事,以小见大,反映五十年来国势因战争而衰的历史。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看到公孙大娘弟子舞剑,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昔日的少年,如今的“老夫”,顿生时光流逝、人事蹉跎之感慨。结合注释风尘澒洞:指连年战乱,烽烟弥漫,“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国家动荡,战乱不断,诗人同梨园弟子一样,四处漂泊,不知所往,展现时局艰难、百姓流离的惨状。‎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将江山、人物合写,既与词的开头两句相应,又为特写周瑜营造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2)《岳阳楼记》中既能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又可以表现作者胸襟阔大而不被外在因素所左右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当听者置身于无声之境以为乐曲即将结束,而后演奏者又积蓄力量把乐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江山如画 (2). 一时多少豪杰 (3). 不以物喜 (4). 不以己悲 (5). 银瓶乍破水浆迸 (6). 铁骑突出刀枪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乍”“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 2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____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相当困难。刘伯温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再派人分头送给各地起义军,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到了那天晚上,各路义军______响应,很快起义就取得了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将当年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的“月饼”制作得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但传承与创新是月饼行业永恒的主题,面对______的新业态,老字号并不能_______。目前,高油高糖的老式月饼,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时下消费者的口味。老字号要守住传统优势,就不能囿于老工艺、旧口感。( )。事实上,无论老还是新,品质都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围绕品质为中心进行创新,在老味道与情怀牌、新体验和时尚范、工业生产和个性定制间寻找平衡,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搜寻 一齐 层出不穷 高高在上 B. 搜查 一齐 层出不穷 高枕无忧 C. 搜查 一起 不一而足 高枕无忧 D. 搜寻 一起 不一而足 高高在上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制作者匠心独运,才能让新品牌拥有无限创意 B. 制作者要激发无限创意,才能制作出匠心独运的新品牌 C. 新品牌要拥有无限创意,也不能缺少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D. 拥有无限创意的新品牌,少不了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围绕品质为中心进行创新,在老味道与新体验、情怀牌和时尚范、工业生产和个性定制间寻找平衡 B. 围绕品质进行创新,在老味道与情怀牌、新体验和时尚范、工业生产和个性定制间寻找平衡 C. 围绕品质进行创新,在老味道与新体验、情怀牌和时尚范、工业生产和个性定制间寻找平衡 D.‎ - 29 -‎ ‎ 围绕品质为中心进行创新,在老味道与情怀牌、新体验和时尚范、工业生产和个性定制间寻找平衡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搜查:搜索检查;搜寻:到处寻找只有“搜查”可与后文补语“得十分严密”搭配,故选“搜查”。‎ ‎“一齐”强调时间上的一致性;“一起”强调的是共同,但时间上可以不一致。“那天晚上”强调的是义军在同一时间响应,故选“一齐”。‎ 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不一而足:形容同类的事物很多,无法列举齐全。语境并没列出“新业态”的种类,从前文“传承”及后文“老”推测,此处要突出“不断出现”的意思,故选“层出不穷”。‎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枕无忧:平安无事,无所顾虑,也形容缺乏警觉性。此处说的是面对月饼制作的新业态,老字号不能缺少警惕,故选“高枕无忧”。‎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整段文字的中心在陈述月饼的“传承与创新”,而该句前一句的语境,在强调“老字号……,就不能……”,据此分析,所填句子的主体对象应该是月饼而不能是制作者,因此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上句的句式“老字号要守住传统优势,就不能囿于老工艺、旧口感”可知C项衔接最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该画线句子至少存在两处语病,“围绕……为中心”句子杂糅,排除A、D两项。结合语境可知“老味道与情怀牌”并列不合逻辑,同样“新体验和时尚范”并列也不合逻辑,据此排除B。‎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企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显然,是长期活下去,能够活到最后的企业一定是最好的企业。这个简单的道理又被称为企业的硬道理。因此,企业长期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________,积极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企业长期生存的理由首先是客户需要你,为此,企业必须不断地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在价值创造问题上,存在一个悖论:越是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________,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华为总裁深谙此道,所以他说得更彻底:________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答案】 (1). ①如何活下去 (2). ②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 (3). ③为客户服好务(答成“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等也可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具体考查语境补写。“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空,根据前文“企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显然,是长期活下去,能够活到最后的企业一定是最好的企业”以后后文“积极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可知企业长期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 第二空,根据前文“越是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以及后文“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可知此处应填写“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 - 29 -‎ 第三空,根据前文“企业必须不断地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后文“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可知此处应填写“为客户服好务”。‎ ‎21.请把以下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9月16日晚,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携手中国爱乐乐团联袂在伦敦巴比肯中心音乐厅上演“中国之夜”音乐会,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本场演出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许忠执棒,青年钢琴演奏家万捷旎担任钢琴伴奏,共演奏了《中国序曲》《黄河协奏曲》《交响组曲:黔岭素描》《五行》4部中国交响乐作品。英中各界近千名嘉宾出席了“中国之夜”音乐会。刘晓明大使和皇家爱乐乐团总经理詹姆斯·威廉姆斯分别在招待会上致辞。‎ ‎【答案】“中国之夜”音乐会于9月16日在英国伦敦上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本题属于新闻材料,这种材料一般会有一个总领句能够概括事件,属于新闻导语性质,因此抓住这个句子就能概括主要事件。本材料第一句“9月16日晚,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携手中国爱乐乐团联袂在伦敦巴比肯中心音乐厅上演‘中国之夜’音乐会,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即能概括事件,压缩一下这句话,提取出主要事件的主谓宾,即,“中国之夜”音乐会于9月16日在英国伦敦上演。‎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窗外的同一枝花,在不同人的口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开心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心细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是无情的,所谓“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却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29 -‎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物情伴美言腾飞 ‎ 客观事物没有情味的调剂难免寡淡无趣。‎ ‎ 情味事物没有语言的润饰难免苍白寂寞。‎ ‎ 客观事物带着饱满情味,搭上魅力语言,方可纵贯古今,从五千年文明中脱颖而出,来到我们眼前,任我们涵咏,玩味,让我们慨叹:客观事物伴主观情感飞翔,美感享受随汉语魅力长存。‎ ‎ 物,随情而异。‎ ‎ 客观事物,本客观存在天地之间自来自去,无欲无求,只因人的情感而幻化万千。春,江,花,月,夜,五个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只因夜深不眠的张若虚而成就“孤篇盖全唐”的辉煌;“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坠轻絮无影”,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影”,无情无味无知无觉,只因张先的满腹情绪而愁肠百结,留下“张三影”的佳话;“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咏唱的名句,南唐中主李璟却调侃说“水皱,干卿何事”。干卿何事?只“干”内心深处那微妙的情绪。‎ ‎ 不同的物,在不同人眼中呈现不同形象,是文学上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同一物,在不同人笔下表达不同;在同一人眼中,也会因为情绪的不同而呈现不同形象。这在文学上也比较常见。水,陆游表达为“伤心桥下春波绿”,带着凋零的凄美爱情;李煜表达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带着无尽的亡国愁绪;苏轼表达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带着雄浑的壮志豪情;这些不同的表达皆因眼界心境相异之故。水,李白表达出“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愁情,“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离情等,只因写作时情绪不同,水便呈现出千姿百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歌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境界中可以无“我”,境界中一定有“物”“情”,区别是情之表达是直接还是含蓄。‎ ‎ 言,载“情”“物”而行 ‎ ‎ - 29 -‎ 苏轼曾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好比我们看到的客观事物;声,好比潜藏内心深处的情感;琴与声要形成一首动人的旋律(完美的艺术作品),需要拨动手指,而那拨动出优美声音的指就是我们将客观事物主观情感传达的语言。旋律的动人,就是语言魅力的直接呈现。情与景与境与言,形成完美的魅力诗篇,上段的例子无一不是如此。而“物”“情”“言”三者交融形成的语言魅力,在双关修辞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琴动山河,情动山河;琴诗,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思方尽;东边无晴西边雨,东边无情;杨柳依依,留依依;千红一窟,一哭;万艳同杯,同悲……这些琴,丝,晴,柳,窟,杯,寡淡无趣的客观事物,因为情,思,留,悲,哭而魅力四射,光耀文坛。成就这一切的是:语言。那一个又一个动人汉字组合而成的文学瑰宝,汇就了我们源远流长的不朽文化。‎ ‎ 席勒说:“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带着他的思想腾飞。‎ ‎ 我想说:言语是“物”“情”的载体。没有汉语,就没有我们千古诗篇,万卷文化,没有我们汩汩流淌永不停息而魅力永恒的文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举例,说明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表达出来更是千差万别;第二部分是要求,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要求部分特别指出“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作。因此考生一定要写“汉语能够表达出人的各种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特点,而不能泛泛地写汉语的魅力。写作时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例证,防止架空议论,无病呻吟。中学生写作,不大可能将汉语的这一魅力做深刻、理性的分析,因此将汉语这一魅力落实到名著人物、古典诗词、俗语谚语等具体事例上,才是正确选择。当然也可以通过中外语言对同一事物的表达的区别来看汉语的魅力。总之,通过文章能够表达对汉语的热爱,有一些理性分析,加一些情感倾诉即可。‎ 参考立意:‎ ‎1、汉语是表意最丰富的语言,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深深热爱的母语;‎ ‎2、汉语热兴起除了国家实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汉语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 ‎3、我爱你,我的祖国,我爱你,我的母语;‎ ‎4、简约——灵动,款款深情 - 29 -‎ 结构示例:题目《物情伴美言腾飞》。开头用对仗句式写情味必须通过语言来传达,再提出观点,客观事物伴主观情感飞翔,美感享受随汉语魅力长存。以《春江花月夜》及张先、冯延巳、李璟的诗句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物,随情而异。再以“水”为例,通过列举陆游、李煜、苏轼、李白的诗句,加上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评论,论证境界中可以无“我”,境界中一定有“物”“情”,区别是情之表达是直接还是含蓄。再以苏轼的《琴诗》以及双关修辞为例,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言,载“情”“物”而行,成就这一切的是:语言。那一个又一个动人汉字组合而成的文学瑰宝,汇就了我们源远流长的不朽文化。最后以席勒的名言引出作者的论点,言语是“物”“情”的载体。没有汉语,就没有我们千古诗篇,万卷文化,没有我们汩汩流淌永不停息而魅力永恒的文明。‎ 参考素材:‎ ‎1、简单的几行汉字,绘成了一幅景,却又因景中含情,而与人共鸣。一连串意象的堆叠,可以显现出汉语深处的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无多少生机的自然情景,却因一腔漂泊之情赋予了文字以无穷的张力,而文字又赋予了意象以延续不断的生命,千百年后仍旧流传开来。不知是汉语成就了一段情,还是这段情造就了汉语永恒的魅力。‎ 枫叶萧萧,荻花瑟瑟,浔阳江边的一场不朽的邂适,因一篇《琵琶行》而流传千古。江州司马青衫湿,湿了白居易,湿了多少文化的人的心。于是,我们便庆幸,汉语与华夏文明的不朽的邂逅。‎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汉语以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令人着迷。它泛着时间的痕迹,携带着往昔与今日的种种,伴着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走向前去。与时间为友,与情感为伴,柔柔地散出一种魅力——不可抗拒而令人着迷的魅力。‎ 潜身其中,便似钻进海边的那一所木屋,夏日盛放一方清凉,让人清爽舒心;冬天里营造一轮暖阳,让人暖意融融。更如同母亲的怀抱,让人感觉到爱的馨香。‎ 汉语的魅力是灵动,如一杯古酒,泛着醇香,还未及饮,便醉了,梦中是夹岸的桃花与温暖的海。屋外明月高悬,室内烛影摇红。‎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口里轻轻地诵着,心里静静地想着,思想缓缓地流着,忘返于那一天江雪,流连于那一地纯白。忽地感到,汉语那不可抵抗的魅力,携我神游于天地,穿梭于古今。只是区区几个小字,便构设出一个博大壮阔的天地。‎ 汉语 - 29 -‎ 独特,在于简约,正所谓“言简意赅”。往往以区区数字便构成妙境,读者乍看,只是几个小小字符,但已经过周密的排列组合,读者的目光在字里行间轻轻地游走,一刹间,疑固的文字便还原为一个灵魂的世界,有自然的风云雨雪,有人间的阳六雨露。‎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历历可数的一十四个字符中,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浓郁弥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悲情的妇在读者眼前久久不去。汉语是简约的,却又是灵动的,简约在于形,灵动则在于神。汉语的魅力,在于灵活而多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乍读之,像在写春天,实则是在描绘一幅天降白雪的画面。树枝落满积雪,白若盛开的梨花,正如春风拂来,梨花盛开,朵朵洁白,随风飘飘而起,飞扬在天地间,生动形象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写法,给人以心灵震撼。‎ ‎【点睛】如何使语言有文采 一、善用修辞――化腐朽为神奇 ‎  修辞包括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夸张等,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松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它可以百川汇海,激情澎湃;也可以轻风拂琴,嘤嘤成韵。一言以蔽之,化腐朽为神奇。‎ 二、引名言警句,诗词佳句――他山之石,扬我文威 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文化中的珠玑,大浪淘沙,许多如金子般地句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或追求真理,或奋发有为,或精忠报国,或独善其身,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有的文句朴素自然,却情真意切,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有的意韵深刻,哲理丰富,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就成了路。”有的清新隽永,耐人寻味,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三、蕴含哲理――使思想深刻 好的语言不仅词句优美,更要富有内涵、哲理,它应发人深思,启人心智,引领心路,犹如哈里希岛上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进的征程。恰当地议论会使语言深刻,绽放理性的光辉。深刻即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从生动具体的事例中提取一种观点、一种思想。‎ ‎ 四、富理于形――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由于考试作文以“话题”为主,体裁不限,致使议论性散文成为考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中,既要说明一个道理,又要文采飞扬。怎样才能文质兼美呢?寓理于形,借形象包孕抽象,既可以使说理深入浅出,又可借“形象大于思想”而扩展意蕴。这些比纯粹说理在表达效果上更具有震撼力!‎ ‎ ‎ - 29 -‎ - 29 -‎ ‎ ‎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