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 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 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 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 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 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 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 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 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 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 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 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 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 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 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 - 2 - 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 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 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 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 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 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 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 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 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 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 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 人的“熟人”社会。 D. 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 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 从心所欲的自由。 B. 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 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 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 - 3 - 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 会中的一纸契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 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 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 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 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 “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或者句子的意思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 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 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需要考 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B 项,“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误,原文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 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前后也没有 因果关系; C 项,“分工协作”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 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D 项,选项“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中的“选择”有误,原文“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 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 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 4 -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没有隔阂”错误,原文说“无数次的小磨擦”,就不能说他们没有隔阂(隔膜),二 是“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原文“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 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原文没有说“更容易”,选项中的“自由” 还有一个限定语“不逾规矩”; B 项,“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错误,原文强调“在一个熟 悉的社会”,“从小”原文依据不足;再有前后因果关系不充分; D 项,中“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 代社会的阻碍”,对这种信任是否定的,原文“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 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 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 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 项,“根本原则、抽象真理”错误,原文“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 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 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没有“根本原则”,也不讲究“普遍联 系”。 故选 B。 【点睛】完成此类题目,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合理推断,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 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 特称的不同;要求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 切不可以主观臆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近两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波知识付费 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一波波热潮。 - 5 - 《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 49 亿元,同比增长近 3 倍,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235 亿元。 目前,知识付费产业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 付费文档等多个类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 2017 年“123 知识狂欢节”中,25 岁至 34 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 过七成,“90 后”的付费比例最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他 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交流。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知识付费的场景正在拓宽,从财经、职场、健 康、阅读、技能等走向更加精细、多元的领域,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化要求更高更强,“创作 者和平台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被用户抛弃是早晚的事。”张毅说。 (摘编自《数字阅读带来“书”中新世界》) 材料二: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知 识付费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 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但更大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有 专家分析,“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希望通过付费获得知识,这已经成为 刚性需求。” 一些从业者则更喜欢用“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来定义这个行业。得到 app 创始 人罗振宇分析,在人们的时间日益碎片化、学习越来越终身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服务行业 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了用户学习的成本,填补了传统“分科治学”教育体系的缺口,为人们 终身学习提供了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罗振宇认为,知识服务火爆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 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学习的驱动力很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追求学习上进的 文化基因更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而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 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需求为知识服务的兴起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 (摘编自《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关键》) 材料三: 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 25 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 一系列经典的专栏,用互动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这些产品都跟书有关, 只是做法有些差别:有的是引导读书,有的是替代读书,有的是辅助读书。 - 6 - 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其一,它们不是文字而是音频;其二,它 们都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将其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把 “认真地读书”变成“轻松地听书”。 由于从书中消化吸收知识很难,大量知识被“囚禁”在书页之中。当喜欢尝鲜的人尝试 去听知识产品,甚至尝试制作知识产品后,和书相关的知识音频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得相关 知识的难度,从而可以成为更大范围人群获得知识的方式。 (摘编自《知识付费背景下的“新出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 B. 知识付费产业越是向前发展,对内容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知识的创作者和付费平台应该 不断给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C. 图书音频产品并不只是将文字转变为音频,还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变成了像消费品一样的 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难度。 D. 近两年来,知识付费产业发展迅速,产品多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别多样化,用 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从业者更喜欢用“知识服务”来定义知识付费行业,知识服务行业为当代人们终身学 习提供了适合的解决方案。 B. 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付费产业的健康发展,它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 进驻知识付费平台,推动行业繁荣。 C. 国家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将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这是知识 服务火爆背后的深层原因。 D. 图书音频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解放了原来被“囚禁”在书中的知 识,也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6. 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材料一重点介绍了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付费用户的主体构成情况;材料二重点分析 了知识付费火爆的原因;材料三重点介绍了和书有关的知识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解析】 - 7 -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D,“用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理解有误。根 据原文内容可知,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 2017 年“123 知识狂欢节”中,25 岁至 34 岁的付 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 后”的付费比例最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 上广深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 互动交流。故答案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C,“国家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将 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错,由材料二可知,激发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 的文化基因应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另外知识服务火爆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 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以及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 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故答案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 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 回答: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三则材料的通读, 可以有如下的侧重点的筛选和概括:知识付费近两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知乎、得 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一波波热潮。目前,知识付 费产业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付费文档等多个类 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 2017 年“123 知识狂欢节”中,25 岁至 34 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 后”的付费比例最高。罗振宇认为,知识服务火爆的背后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学习的 驱动力很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更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而国家 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需求为知识 服务的兴起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 25 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专栏,用互动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 - 8 - 共读等。根据以上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知识付费的人群结构构成、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 和书籍相关的知识付费三个角度进行概括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 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 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 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 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像大晴天冷不丁下起了冰雹——孙少安的砖烧砸了!问题全部出在那个用高工资新雇 来的河南人身上。灾难是毁灭性的,粗略估算一下,损失都在五六千以上,这几乎等于宣布 他破产了!几十人的工资,他一分也开不出,他还贷了银行一万元的巨款,月息近百元!…… 一天之内,所有帮孙少安干活的本村人,都咒骂着别人也咒骂着自己,灰心丧气地各回 了各家。人走空了,只留下遍地狼藉。 孙少安的灾难马上在双水特掀起大喧哗。人们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纷纷奔走传告这消 息。叹喟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敲怪话撇凉腔者有之。听说田福堂(曾经 反对改革)激动得病情都加重了,一是吐一碗黑痰,神汉刘玉升传播说,他某个夜晚在西南 方向看见空中闪过一道不祥的红光,知道孙少安小子要倒霉呀…… 夜幕降落的时候,少安和秀莲仍然没有回家去。他们坐在一堆烧坏的砖头上,脸上糊着 泪痕,默默无语地看着东拉河对岸那轮初升的明月。 秀莲哭了一会,却反过来安慰他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一…不敢太熬煎。急出个病, 咱更没活路了!”“怎么办……”少安脸痛苦地抽搐着,不知是问秀莲,还是在问自己。没 有任何办法。 两个人一筹莫展地坐在一堆破砖头上,不知该怎么办。 夜很深了。金家湾那边最后,几点灯光也已熄灭。月亮静静地照耀着寂静中昏睡的大地。 东拉河闪着-白的波光,朗朗喧响着在沟道里流淌。晚风凉意十足,带着秋天将至的讯息,从 大川道里道动地吹过来,夹带着早熟的庄稼所特有的诗人芳香…… 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 孙少安砖场的熊熊炉火也随之熄灭了。 对于一个平凡的农民来说,要在大时代的变革浪潮中奋然跃起,那是极其不容易的。而 - 9 - 跌落下来叉常常就在朝夕之间。因为中国和他们个人都是在一条铺满荆棘的新路上摸索着前 行,碰个鼻青眼肿几乎不可避免。而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跌倒后,爬起来继续 走下去? 孙少安和妻子在他们倒闭了的砖场,痛不欲生地坐到了深夜。 他们突然看见,父亲佝偻着高大的身躯,背抄着手在月亮照得白花花的公路上走过来。 于是,夫妻俩垂头丧气地跟着父亲离开了烧砖场,回家了。 月光砬洁,大地如银似水。 母亲用围裙揩拭着眼泪,对他们说:“不管怎样,要吃饭哩……” 孙玉厚老汉蹲在脚地上。低倾着苍头,一直在抽烟,他握烟锅的手在微微地抖着。记得 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一再对他说过,孙家的祖坟里埋进了穷鬼,因此穷命是不可更改的。 看来,还是他父亲说得对。米豪镇那个死去的老阴阳,却胡扯说他们宅第的风水是双水村最 好的。好个屁!看,这好风水如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灾祸! 其实,在少安决定要把砖场往大闹腾的时候,他老汉心里直打小鼓。对他来说,生活中 出现不幸,那倒是惯常而自然的事,一旦过分地红火而幸运,他倒套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 惧和担忧。 炕头上那盏豆粒似的灯光,静静地映照着两辈人四张愁苦的面孔,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屋外,月亮已经移到了田家圪崂的山背后,半个村于被深沉的黑暗所笼罩。远赴,公鸡 们正在激昂地合唱夸晚的第三支歌。明天,他们将怎么办? 秀莲沉默了一会,突然严肃地对丈夫说:“事到如今,我也想过了,只能让我回一次娘 家,看能不能让姐夫先给咱们借一点钱。有林在村里办醋厂,多了拿不出来,一千来块估计 还可以……” 少安听妻子这么说,使“腾”地坐起来。他感激地望着秀莲,似乎在完全的绝望中获得 了一点生机,他温柔地俯下身子,再一次紧紧抱住亲爱的人,在她那零乱像沙蓬一样的头发 上亲了又亲。 一大早,夫妻俩就出了门。外面三分曙色,七分黑夜。 公路上已经有汽车开过。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二十章,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对孙少安的创业失败,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世态众生相,既有正面描写, 也有侧面烘托,既有群体介绍,电有细致人微的个别描写。 - 10 - B. “月光皎洁,大地如银似水”,这一自然环境描写用语简洁,描绘出静谧、美好的乡村夜 景,反衬出陷入冈境的孙家人焦虑不安以及彻夜难眠。 C. 选文对孙玉厚老汉的刻厕,多着墨于其神态与心理。他原本就不太支持把砖厂的生意做大, 现在因此家里背上了巨债,他不禁赞叹起父亲的先见之明,一边又咒骂起不灵的老阴阳来。 D. 在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的大背景下,农民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给这个家庭蒙上了浓浓的 阴影。但是,“在新路上摸索前行,碰个鼻青眼肿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 现在,坚持改革发展都是势在必行。 8. 节选部分对比突出,请从中找出三处并做简要分析。 9. 小说节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C 8. ①丈夫孙少安的焦躁、无助与妻子秀莲的坚强、冷静对比,赞扬了秀莲 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②儿子孙少安的敢想、敢做与父亲孙玉厚宿命、认命对比,赞 美了年轻一代的闯劲。③同情者、叹喟者与田福堂之流、神汉刘玉升等对比,批评了他们的 幸灾乐祸,批判了他们思想的保守落后。④村子外面美妙的自然风景、公鸡激昂合唱的欢快 与“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对比。表现了一家人因陷入困境而忧心忡忡,相对无言。 9. ①“三分曙色,七分黑夜”,运用描写,虚实结合,既表明天将亮而夜色仍浓的现实;这 么早就出门,表现了孙少安夫妇尽快解决危机的急切心理以及勇于担责的责任意识;还象征 着孙少安心中已经亮起了一些走出困境的微弱的希望之光。②“公路上已经有汽车开过”, 运用叙述,既交代了人们出行之早。)又意味着新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早起、早工作、早奔忙的 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 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分析。本题 C 项,“他不禁赞叹起父亲的先见之明,一边又咒骂起不灵 的老阴阳来”不合文意,这里刻画孙玉厚老汉,侧重表现其宿命、认命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家 庭命运的担忧,“赞叹……”以及“咒骂……”都言过其实。故本题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 文本,找出对比指出,结合内容分析,并指明其效果。文中“秀莲哭了一会,却反过来安慰 他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你……不敢太熬煎。急出个病,咱更没活路了!’ ‘怎么办……’少安脸痛苦地抽搐着,不知是问秀莲,还是在问自己”,将孙少安的焦躁、 - 11 - 无助与妻子秀莲的坚强、冷静对比,赞扬了秀莲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文本中“在少 安决定要把砖场往大闹腾的时候,他老汉心里直打小鼓”将孙少安的敢想、敢做与父亲孙玉 厚宿命、认命对比,赞美了年轻一代的闯劲。文本中“叹喟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 者有之,敲怪话撇凉腔者有之。听说田福堂(曾经反对改革)激动得病情都加重了,一天吐一 碗黑痰, 神汉刘玉升传播说,他某个夜晚在西南方向看见空中闪过一道不祥的红光,知道 孙少安小子要倒霉呀……”将同情者、叹喟者与田福堂之流、神汉刘玉升等对比,批评了他 们的幸灾乐祸,批判了他们思想的保守落后。文中还涉及到环境描写的对比,比如“村子外 面美妙的自然风景、公鸡激昂合唱的欢快”与“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对比,表现出孙少安 一家因陷入困境而忧心忡忡,内心伤悲。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重要段落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考生应从内容、手法、主旨情感等角度综合分析。 “外面三分曙色,七分黑夜”,是环境描写,既表明天将亮而夜色仍浓的现实,还象征着孙 少安心中已经亮起了一些走出困境的微弱的希望之光;从这一层面看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夫妻俩在天还没亮时一大早出门,表现了想尽快解决危机的急切心理以及想尽早解决问 题、勇于担责的心理。“公路上已经有汽车开过”,运用叙述,既交代了人们出行之早的客 观现实,又切合文章的主题,意味着新的历史时期的人们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劲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 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 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 嫠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 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 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 行中正。身举五毅,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 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 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 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 - 12 - 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 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 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 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 有宋而嗣让厉公。 B. 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 而嗣让厉公。 C. 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 而嗣让厉公。 D. 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 而嗣让厉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此外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 法等。如“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 B. 司空是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木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 之一,后称“司空”。 C. 累绁即“缧绁”。“缧”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绁”是牵牲畜的绳索,在文中二词连用, 借指监狱。 D. 行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比如假、权、 署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出身贫寒,但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自己死前告诫儿子一定要向孔 子学习。孔子在季孙氏家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管理得非常好。 B. 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现了非凡的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其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强 调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 C. 孔子做代理宰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猪仔羊羔的 - 13 - 人们,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 D. 孔子经历坎坷,但达观而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萎 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2)我自幼丧父,等到 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句子翻译: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 的祖先在宋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本题, “孟釐子病且死”是主谓短语,“且”是接近的意思,因此,不能断开,排除 A、D 项,“诫 其嗣懿子曰”为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错误,“元和”是年号纪年法。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 - 14 - 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 项,“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理解错误,由原文“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可知, 应该是哪怕当王也行,称霸还算小了点,而不是不能称王。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假”:“授予,给予”;“若”:“表示假设,假如”;“彬彬”: “文与质兼备”。第二句关键点:“孤”:“年幼丧父”;“怙”:“代指父亲”;“惟兄 嫂是依”:“宾语前置句”。 参考翻译: (1)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 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 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 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 →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 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 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 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 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 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 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孔子十七岁那年, 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 国灭败。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 - 15 - 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我听说圣人的后 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 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 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孔子家境贫寒,地位又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 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概三十岁了。齐景公偕同晏婴来鲁访问,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 公国土狭小,地处偏僻,他怎么称霸的呢?”回答说:“秦国国土虽小,但志向远大;虽说地 方偏僻,但行事端正恰当。亲自提拔任用百里奚,授予大夫的权位,从罪犯当中起用他,跟 他谈了三天,就把政权交给他。照这样的做法行动,哪怕当王也行,称霸还算小了点。”景 公很高兴。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在这时,把扰乱国政的 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 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 礼,都能得到照顾,使其满意而归。孔子到郑国去,和学生们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 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口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 但是腰部以下不到大禹的三寸,憔悴颓废得像失去主人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 孔子欣然笑了,说:“形容我的样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然而说我像失去主人的狗,确实 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孔子晚年喜好《易经》,为《彖》《系》《象》《说卦》《文言》作序。 诵读《易》,常常多次翻断牛皮带子的简。孔子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 《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导学生,他的弟子大概有三千人, 其中精通六艺的只有七十二人。孔子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悼室人(其六) 南朝·江淹 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 流黄①夕不织,宁闻梭杼音。 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 蜻②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 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 【注】①流黄:特指绢。②蜻:水生昆虫名。 - 16 -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妻子去世后室内尘芜日积的环境开篇,奠定了本诗清寂、凄凉的情感基调。 B. 诗歌选取“流黄”“琴”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意象,表现妻子的勤劳之德、娴淑之性。 C. 凉霭飘飘,天色幽阴,“蜻引”“蛾飞”,读之场景如在眼前,加重了诗人悼念之悲。 D. 诗人抚今追昔,结尾以离别之心喻悼亡之情,无理而妙,哀婉动人,悲情色彩浓重。 15. 悼亡之作多通过个体意愿和严酷现实的冲突来寄托哀思,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 点的。 【答案】14. D 15. 作者取眼前之景,想心中之人,抚今追昔,尽是物是人非之悲①诗人 渴望再见妻子一面,但室内所余,唯有虚座空琴而已;②诗人犹望一闻梭抒之音,然已无人为 织流黄;③诗人希望妻子陪伴自己,却只能独催凄寂之苦。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结尾以离别之心喻悼亡之情”错 误。最后两句不是以离别之心喻自己的悼亡之情,而是在最后才交代妻子与自己已是阴阳两 隔,再无相见可能,不同于一般的离别之情。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 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悼亡之作多通过个体意愿和严酷现实的冲突来 寄托哀思,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个体意愿和严酷的现 实。结合“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分析,抓住“虚座”“空琴”分析情感,抒发物是人 非之情。结合“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希望闻梭抒之音,然已无人为织流黄。结合“乃 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分析,诗人希望妻子陪伴自己,但妻子与自己已是阴阳两隔,再无 相见可能。这首诗是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妻子离世给自己 造成的痛苦。取眼前之景,想心中之人,抒发是物是人非之悲。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 17 -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 (2)《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 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 _______ ”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 (1). 雕栏玉砌应犹在 (2). 只是朱颜改 (3). 五更鼓角声悲壮 (4). 三峡星河影动摇 (5). 霓为衣兮风为马 (6). 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 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 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砌”“霓”“鸾”,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 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 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 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 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 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 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 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等环节, 日前公布正式名单。勇攀高峰的科研巨匠、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植根基层的党员干部、舍 己为人的道德模范、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 的文学大家……他们身上有一种共 同的特质:奋斗!人民共和国七十载壮丽征程,是一部 、披荆斩棘的奋斗史; - 18 - ( )。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的王进喜,带领亏损小厂成为跨国集团的张瑞敏,在 家乡悬崖上硬 出一条“麻怀出路”的邓迎香……他们用奋斗书写下个人发展的 无限可能, 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 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从文盲遍地到教育强国,从缺医少药到健康中国,从短缺型经济到 高质量发展,奋斗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金钥匙。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孜孜不倦 栉风沐雨 闯 汇聚 B. 笔耕不辍 栉风沐雨 凿 会聚 C. 笔耕不辍 筚路蓝缕 凿 汇聚 D. 孜孜不倦 筚路蓝缕 闯 会聚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就是先进模范 B. 而对这部不朽史诗来说,先进模范就是精神坐标 C. 而先进模范,是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 D. 而对先进模范来说,这部不朽史诗就是精神坐标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 6 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等环节, 日前正式公布名单。 B. 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 6 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等环节, 日前公布正式名单。 C. 自“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 6 月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等环节, 日前正式公布名单。 D. “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 6 月启动以来,经网上投票、遴选推荐、集中审议等环节, 日前公布正式名单。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 19 -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笔耕不辍:指从未停止写作。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不知疲倦。修饰“文学大家”,选用 “笔耕不辍”。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栉风沐雨: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修饰“奋斗史”,选用“筚 路蓝缕”。 闯:猛冲,勇猛向前,闯练,为一定目的而奔走活动,惹起。凿:凿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 具,打孔,挖掘等。第三空从语境判断,在悬崖上应该用“凿”更合适。 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常用于“物”。 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常用于“人”。 “汇聚”与“会聚”都有聚集之意, 但是后者主要指人。结合“磅礴力量”分析,选用“汇聚”。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下文的语境“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的王进喜,带领亏损小厂成为跨国集团的张 瑞敏”分析可知,这句话的主语应是“先进模范”,故排除 A 项、D 项。 根据语意重心判断,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下面的语段,强调“先进模范”,而 C 项相对而言 更合语境,排除 B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B 项,成分残缺,主语缺失,“自”应放到“学习宣传活动之后”;语序不当,应为“正式公 布名单”。 C 项,成分残缺,主语缺失,“自”应放到“学习宣传活动之后”;语序不当,从逻辑关系来 看,应该先“遴选推荐”再“网上投票”。 D 项,语序不当,应该先“遴选推荐”再“网上投票”。 - 20 -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 度,岁月空添。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副花笺送与他。宝玉因道:“可是 我忘了,才说要瞧瞧三蛛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来。”翠墨道:“姑娘好了,今儿也不吃药了, 不过是凉着一点儿。”宝玉听说,便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道: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就走, 翠墨跟在后面。 20. 古人书信往来,其中颇多讲究。文中加横线的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谨奉 B. 不才 C. 巾帼 D. 蒙 21. 依据这一封信,下列评述探春特点的词语,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采斑斓 B. 儿女情长 C. 风雅有礼 D. 志高自信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 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书信中谦敬词语及特殊词语的使用能力。考生应该了解常见的谦敬词语,课下需要 多识记,并能正确使用。 C 项,“孰谓雄才莲社,独许巾帼;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巾帼”一词用错,“巾 帼”,指代女子,此处应为“须眉”,指代男人;探春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谁说那些雄才 大略结社作诗的雅事,都是你们男人的呢,不让历史上东山那样的文人集会,给我们女子一 些呢? 探春意在用“须眉男儿”与后面“脂粉”相对;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做题时,要依据人物性格,以及文段中词语,来解读文段的大 概内容。探春,作为《红楼梦》中比较干练泼辣的形象,在给宝玉的信中不应该有儿女情长, 从《娣探谨奉》的内容看,内容大致如下:不久之前的某天,下雨后天气晴朗,月光似乎也 被清洗得十分干净。我珍惜这宁静的风景,所以舍不得去睡觉。天色很晚,我还在凤凰树旁 的栏杆下徘徊。没有想到夜里风露重感冒了。因蒙你亲自来看我,又多次派遣侍女来看我, 还拿来鲜荔枝和你的书信,你对我太好了。今天我伏在案头沉思之时,想到历来古人处在名 利场时,尚且安置一些山水,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其中开词坛、诗社,虽然这只是一时兴起, 但这却能成为千古佳谈。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我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并且欣赏薛宝钗 和林黛玉的诗歌技巧。风庭月榭,可惜没有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许可以醉飞吟盏。谁说 作诗的一定要男子。如果你来,我一定热烈欢迎。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看到探春文采斑斓, 说话风雅有礼,性格上志高自信,唯独没有儿女情长; 故选 B。 22.微写作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请从《四世同堂》《苏东坡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 部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个人物,叙述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并对其精神品质作出简要评价。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简要叙述大致故事(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并对人物行为背后反映出的 精神品质作出简要评价,不少于 120 字。 【答案】答案示例: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苏轼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 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来到僻远荒凉的黄州、孤独寂寥的定惠院,凄风苦雨的沙湖道,陡壁千岩 的赤壁,风刀霜剑般袭击了只能屯垦痔薄坡道的苏轼,面对污蔑、嘲讽、孤立,他却选择了 达观、放下、释然,并以一系列冠绝文坛的作品完成了人生华丽的涅桑八从此,豁达乐观是 - 22 - 他,勇敢洒脱是他,成熟飘逸是他!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 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 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 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请从《四世同堂》《苏东坡传》《三国演义》《红楼 梦》四部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个人物,叙述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并对其精神品质作出简 要评价”,明确所选择的人物,结合人物的形象性格等方面分析评论。选取自己真正掌握作 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掌握了情节,就可以通过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评价人 物要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写。如《四世同堂》中,钱默吟,58 岁,文人,爱喝酒作画 种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长子钱孟石,被日 本人逼死;长儿媳,年龄未知,与孟石育有一子;次子钱仲石,汽车司机,开着汽车与日本 人同归于尽。《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孙权”等人物。《红 楼梦》中的“贾宝玉”“刘姥姥”“贾母”及“十二钗”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 100 到 300 字以内。从表达方式 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 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 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 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 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 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 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 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 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 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 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 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 23 -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 707 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写下的“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 络热传:“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 想说,谢谢你,贫穷。”这引发网友热议,有感动,有鼓励,也有更深层的讨论。 对此你如何看待?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感谢贫穷,不如感谢与贫穷抗争的勇气 很多人都被王心仪文章中的励志言语感动,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及懂得感恩贫苦、学会坚韧的人生哲学,但是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贫穷带给 她的伤害,与其说是感谢贫穷,倒不如感谢自己与贫穷抗争的勇气对于贫困的孩子而言,自 信乐观的态度是推动人努力向前的强大动力,能让人拥有面对物质贫乏的勇气。 对于社会而言,如若每个人都能自信乐观一些,那么整个社会都将少一些抱怨的负面情 绪,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面对脱贫攻坚战将更有胜利的信心。国家亦是如此,只有坚持践 行四个自信,祖国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愈加富强,懂得感恩曾经艰难的经历、感恩父母、 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能让我们从过往经历中获得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获得 比金钱更加重要的精神财富。社会上也必将少一些锱铢必较,多一些付出与奉献,创造出更 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榜样。 然而,也有不少人败在了贫困面前,以贫困为由放弃了努力,等待着别人的救济,单纯 依靠着政府的帮扶,甚至有一些并不贫穷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父母的不富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贫穷更多意味着伤害与挫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自卑,比激励要多得多,因此感谢“贫困”不应被媒体放大、美化,不应只想到励志,贫困 一定是我们要消除的对象,我们应该让像该女生这样的孩子拥有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对于 年轻人而言,应该要坚持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应该多一些踏实务实,少一些心 浮气躁,生活或许受到了局限,但是不应再让心灵受束缚,通过多读一些文化书籍来陶冶情 操帮助自己精神脱贫,再通过坚持接受教育来逐步实现物质脱贫。此外,我们也应学会苦中 作乐,从困苦中感知人生经验,促进自己成长。 对于父母而言,应该给孩子灌输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 自身价值,从小培养他们的精神独立,克服过度依赖物质的不良习惯。对于政府而言,应该 - 24 - 对这类新闻持理性的态度,由感知贫困个体的不易,到加快脱贫攻坚战的进程,做好扶贫扶 智工作对贫困进行精准帮扶,让更多的“学子”感受到教育资源的公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 分明确——关于“贫穷”,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谈 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既有限制性的条件,也有开放性的空间。审题时 要注意出题人的设计意图,不能没有边际的任意拓展。 审题: 首先,要对“贫穷"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贫穷就是缺乏钱财,生 活拮据困乏。但贫穷既可以指物质上的,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同时,贫穷又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参照物不同,贫穷的理解就不同。第二,要对“贫穷”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分析。 贫困的生活对一个人的发展一定会造成很大的障碍,甚至导致一些人永远处于没有希望的境 地中。但是,也应该看到,贫穷的生活也更能使人在对抗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坚忍不拔的毅 力,让人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第三,还需要有“物质与精神互相影响”的观念,既不能 绝对强调物质的重要性,也不能绝对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应该客观公允地分析两者的关系。 以上三点是网友争议的根源,也是我们写作的思维起点。另外,考生一定要明白《感谢贫穷》 一文的真正内涵,引文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述“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那么 我们就需要思考还可以带来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贫穷也能够磨练人的意志等。理想 的行文思路应该是谈一谈“贫穷”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要注意辩证思考,但是更多的 应该从正能量方向写作。也可以就“贫穷”应不应该感谢来立论,其实感谢的不是“贫穷”, 而应该是“贫穷”给予人的磨练。 立意: 1.挑战命运; 2.正视平穷; 3.贫穷磨砺意志; 4.贫穷催人奋进。 素材: 1. 贫穷是我不能退缩的原因。因为贫穷我不能退缩。恰恰是因为贫穷使我无路可走,但我不 - 25 - 会去把贫穷当作我无路可走的理由。如果贫穷还不努力这和废柴又有什么区别呢?每一个贫 穷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宏图伟志,他们都善于厚积薄发,他们都善于隐藏自己,这是因为迫不 得已。他们不会退缩,因为他们最大限度是留有后手,以便东山再起。他们不会退缩,因为 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但不是不切实际的那种,而是可以实现的目 标,他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向前。 2. 假如有人问“贫穷与富贵你选择什么”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是的,谁不希望自 己有个美好的人生?谁不希望一帆风顺呢?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有时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 果上帝造出来的每个人注定是富贵的,那么天下也就没有贫富之分了,人们也不会为了理想 而去奋斗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劣境出人才”。所以我要感谢贫穷。 3. 自古以来,就有“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之说,意思是说,贫穷的人家照样也会出现 有前途的孩子,生活在茅草屋里的人,照样也能当上王侯将相。但是它还有后句:“将相本 无种,男儿当自强”,意思是说,将军宰相并不是世袭的,要靠自己努力自强去成为人上人。 所以,贫穷不值得感谢和赞颂,如果要感谢,最应该感谢的是努力自强的自己。 4. 有人说经历苦难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没有苦难的人生就不叫做人生了吗?正如巴尔 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往往我们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我们达到成功的动力,在逆境中成长的人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在 面对困难的时候也是不屈不挠的。自幼失聪的人不屈服于命运而成为音乐家,意外失去双臂 的人不甘心于失去而成为书法家,那我们应该是感叹于他们强大的内心,而不是感谢上天让 他们失去重要的东西。正是因为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强大的内心。苦难,是我们坚强的后 盾。所以,是坚强的人没有向苦难低头,而不是苦难让人成功。中国古代诗歌中歌颂苦难: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应该正确的 认识苦难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苦难。 结构:任务驱动型文章一般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部分(开篇):1.转述材料,提出问题;2. 提出观点;第二部分(主体):析危害 1.多层面论述所持观点的正确性——挖根源;2.多层面 论相对观点的错误性——联现实;提办法。第三部分(结尾):归结全文,重申观点。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 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 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 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 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 26 -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 -定要坚决、果断 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 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 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 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 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 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 篇文章都要考虑 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 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 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