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引发世界更多思考。从与世界接轨到与世界相互影响,再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多的重大贡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之锚,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增加更多确定性,为共同发展的前景带来曙光。‎ 中国方案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一种超越,是发展方式的新选择。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强大,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一些国家甚至陷入对西方文化的迷信。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不可能到处适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西方文明无论在其主体发源地、生长地,还是受其辐射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内容和实践方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和单一的,其实践效果的复杂性更是超出人们的想象。中国通过自身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今天的中国在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以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让我们有自信有底气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不是强行推广中国模式,而是为世界文明提供一种有益参考。‎ 中国方案蕴含着自身的改革发展经验和方法论。中国方案源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源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自觉与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价值的改革发展经验。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坚持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循序渐进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独立自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等,都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认识基础上通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为人类发展贡献的重要智慧。‎ 中国方案也预示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需要更丰富多样的文明支撑。中国方案不是排他的,而是合作的;不是照抄照搬的,而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有自己的文化载体,那就是中国话语体系。走自己的路,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必然要走出“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文艺复兴、言必称启蒙运动等对西方话语的简单、盲目模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新的话语体系来对中国自己的发展进行恰当表达。中国方案的很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才能为人所理解。比如,新发展理念、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是中国的,形式也是中国的,用中国话语体系才能更清晰准确地阐明其思想内涵。中国方案让人类文明话语体系增加了中国元素,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了解和认同,也使得中国话语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独特力量。‎ ‎(选自程美东《中国方案的中国特色》,《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道路的探索和成就,在很多国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时愈发显现价值和贡献。‎ B. 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事实超越了西方文明中心论,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 C. 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目的一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二是向世界证明中国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D. 中国方案的诸多内容只有通过中国话语体系才能彰显其特色,可见其具有排他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放眼国际发展形势,深入阐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价值。‎ B.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价值为立论前提,指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美好未来。‎ C. 文章两次论及西方中心论,意在彰显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来之不易及其对人类共同发展的意义。‎ D. 对于西方中心论,文章先交代了其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对其信奉的危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出现重大调整,一些国家遇到了困难,可以思考中国道路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B. 中国坚持自身实践,不仅使人们认识到了西方文明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而且将会续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C. 优化和改进中国方案必须继续依靠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只有不断创造新的说法,才能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话语,让世界认识中国方案的真正价值。‎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强调的是“破除了”,原文信息“走自己的路,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必然要走……模仿。”强调的是“需要破除”或“想要破除”,两者的意思不符。‎ C项,“向世界证明中国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终结”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3段只是说“为世界文明提供-种有益参考”。‎ D项强加因果,“具有排他性”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中国方案不是排他的”“用中国话语体系才能更清晰、准确地阐明其思想内涵”。‎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D项,“文章先交代了其背景和具体内容”中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先交代”, “对其信奉的危害”的说法在原文中也没有依据。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还要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选项是否与文章信息保持一致。‎ D 项,缺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一前提,应表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话语,可促使世界认识中国方案的真正价值”。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陌上花开 胡玲 小镇依山傍水,山青树翠,碧海银沙,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水墨画镶嵌于天地间。‎ 肖然租住的房子在老街,临海。这里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古老的商铺鳞次栉比,带着怀旧的气息。‎ 肖然住在二楼,每天一开窗户,便能看到美景,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他楼下是一间叫“陌上花开”的小店,店里卖一些极具本地特色的小物件,绣花布鞋,棉麻衣裙,丝绸围巾,雕花银饰等。店主是位老太太,慈眉善目,身材苗条,满头银发,浑身散发的典雅气质让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纪和脸上的皱纹。没有顾客光顾时,老太太就坐在店前的籐椅上,身上襄件暗色花纹的披风,望着路口发呆。‎ 当朝霞染红天边的时候,肖然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毕,背上画夹下楼。这时,“陌上花开”已经开门了,他向老太太打一声招呼:花奶奶早。他不知道老太太姓什么,她的店有个“花”字,凭直觉,他觉得老太太年轻时一定美得像花儿,所以就这样称呼她,老太太并不反对。小肖早!花奶奶正在擦拭柜台。‎ 肖然哼着小曲儿,走到街边的一家老字号早餐店,吃一碗辣得吐舌头的面条,或者吃一个香酥脆软的烧饼,就赶往海边,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镇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来海边看风景的人不计其数,找肖然画像的人也不少,特别是那些身着泳装、身材火辣的美女。对肖然而言,给她们画像,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所以,肖然从不觉得辛苦和枯燥。‎ 晚上,肖然披着晩霞回来,躺在床上数当天的收入。除去房租、伙食开销,还能余下一些。他很满足于目前的生活,行云流水般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他想一辈子待在这个美丽的小镇,直到地老天荒。‎ 有天,肖然回来得早,看见花奶奶坐在店前的玉兰树下喝茶,他也坐下。花奶奶给他倒了一杯菊花茶,两人闲聊起来。花奶奶,您这店名挺雅致,“陌上花开”,我记得以前在书上看过一段历史,说越王和夫人戴氏十分恩爱,戴氏回娘家小住,越王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春色正好,戴氏可在娘家多住几日,好好赏美景,不必急着归来。戴氏接到信,当即感动落泪。‎ 花奶奶优雅地抿一口青花瓷杯里的茶水,说,在我看来,越王思念戴氏,他希望戴氏尽快回来,他真正的意思是“陌上花开,请速速归来”,只不过,古人比较含蓄,没有说得那么直接。我想,戴氏看到信,恨不得生出翅膀马上飞到夫君身边。‎ 肖然一笑,并不作答。‎ 这天,肖然下楼,看到几个身穿白色海军服的战士,正在和花奶奶聊着什么。从肖然住到这里,就经常看到海军战士来找花奶奶,并不觉得稀奇。‎ 画到中午,见日头太毒,肖然停下手中画笔,躺在礁石旁的阴凉处歇息。海涛阵阵,海鸟鸣叫,他惬意地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肖然醒来,看到不远处有个身影,他定睛一看,竟是花奶奶。花奶奶坐在海边,长长的披肩随风飘舞,如雪的银发在阳光下闪耀着。她点燃一堆冥纸,不一会儿,黄色的冥纸在熊熊燃烧中变成飞灰。‎ 肖然好奇地走到花奶奶跟前,看到花奶奶眼里有晶莹的泪珠。花奶奶,你在做什么?他满腹疑问。‎ 花奶奶并不理会肖然。她望着海水,喃喃地说,我知道,你的灵魂还在海水里。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来!回来吧,快回来吧,跟我一起回去吧!‎ 原来,花奶奶的丈夫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小镇旁边的海堿,为了能与他时常见面,花奶奶从大城市来到小镇,在镇上开了“陌上花开”,每次短暂的相聚后,丈夫会奔向属于他的大海。每次离别,花奶奶会跟他说,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来。‎ ‎12年前,花奶奶的丈夫和官兵在海上进行训练时,由于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全部遇难。花奶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打捞队没有找到她丈夫的尸体,她总觉得丈夫还活着,她每天守着“陌上花开”,总觉得有一天,丈夫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直到今天,几个海军小伙子来看望花奶奶,告诉她,有渔民在打捞时发现了一具骨架,最初大家也不敢确认这是花奶奶的丈夫,最后发现骨架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戒指,上有四个字“陌上花开”,这枚戒指是结婚20周年时,花奶奶亲自请人给丈夫定做的。‎ 肖然搀扶着花奶奶回到“陌上花开”。‎ 花奶奶说,明天,我就带着他的骨灰回他的老家去,这个店我准备盘出去,小肖,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也准备回去了!肖然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家了。‎ 三年前,肖然忍受不了大城市的喧嚣,忍受不了圈中没完没了的应酬,更忍受不了妻子的唠叨和孩子的哭声,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独自离开了家乡。‎ 回去好!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 选自《天池》小小说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简单,但构思精巧,多处设伏。花奶奶为小店起名“陌上花开”及“望着路口发呆”等描述,都暗示花奶奶是个有故事的人。‎ B. 花奶奶与肖然皆到小镇生活,只不过花奶奶是为了在离丈夫最近的地方守候,而肖然却是为了摆脱都市生活。‎ C. 小说极力渲染肖然在小镇生活的惬意,足见作者比较欣赏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 D. 小说结尾花奶奶“笑出了一脸泪花”,这是欣慰的笑。她坚守十二年,终于等到了丈夫的消息,同时,她为肖然的决定感到高兴。‎ ‎5. 小说以“陌上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 ‎6.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花奶奶,有人说是肖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C 5. ①内容上:“陌上花开”语浅意深,充满诗情画意,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构上:“陌上花开”是小说的线索,贯串情节始终,使小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③主旨上:“陌上花开”意指“陌上花开,请君速归”。“陌上花开”不仅指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的坚守,更是指家人之间的责任、关爱与依恋。 ‎ ‎6.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花奶奶。①从情节来看,小说主要讲述花奶奶的故事:花奶奶的守望,花奶奶的文夫遭遇海难,花奶奶丈夫的尸骸被找到。②从篇幅来看,小说大部分篇幅是在写花奶奶。③从主旨来看,小说通过花奶奶的故事告诉读者,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坚守是人间至美。④从表现手法来看,肖然的故事是为了衬托花奶奶的忠贞与坚守。‎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肖然。①从情节来看,肖然是小说主要情节的见证者,小说主要情节都与肖然有关。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小说对肖然的描写细腻、传神,肖然前后心境的变化是作者要重点表现的内容。③从小说主旨来看,小说结尾肖然心境的变化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肖然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依恋与热爱。④从表现手法来看,花奶奶这一角色是肖然发生变化的催化剂,花奶奶的存在是对肖然的衬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足见作者比较欣赏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说法错误,根据文章写花奶奶的故事,以及肖然停留花奶奶的故事后叹了一口说自己也想回家了。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可知作者并不欣赏肖然这种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生活态度,作者欣赏的家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承担责任以及家人之间的依恋。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小说标题作用能力。对于标题作用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小说以“陌上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陌上花开”是文章中花奶奶的店名,讲述的是越王和夫人戴氏十分恩爱,越王体贴戴氏的故事故事,内容上,充满诗情画意,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先写肖然在小镇租住处的环境,特别点出在肖然租的房子下面有一家名叫“陌上花开”的小店,店主是一位“浑身散发的典雅气质让人完全忽略了她的年纪和脸上的皱纹”的老太太,老太太在没有顾客光顾时就望着路口发呆。然后写肖然一次和老奶奶聊天,聊到了越王和戴氏的“陌上花开”,老奶奶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老奶奶认为越王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越王思念戴氏,他希望戴氏尽快回来,他真正的意思是“陌上花开,请速速归矣”。然后写肖然看见花奶奶在海边烧冥纸,听花奶奶讲述其和其丈夫关于“陌上花开”的故事。最后花奶奶打算带着丈夫的骨灰回老家。肖然也从花奶奶的故事中明白一家人应该互相关爱,承担责任与依恋,想回家。回去好!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花奶奶望着肖然,笑了起来,笑出了一脸泪花。所以结构上,“陌上花开”贯穿小说整个情节的始终,是小说的线索,使小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主旨上,根据文章叙述的花奶奶为了能见到丈夫,来到小镇开了间名叫“陌上花开”小店。每次丈夫每次分别时花奶奶都和其丈夫说“陌上花开,请君速速归”,以及丈夫出海失踪之后,花奶奶在小镇等了十二年,最后等来丈夫的骨灰,决定带丈夫骨灰回老家。可知文章中“陌上花开”意思是“陌上花开,请君速归”,这里“陌上花开”表面是文中花奶奶为了看见丈夫,等丈夫回来在小镇开的店的名字,其实“陌上花开”是指花奶奶对丈夫的深情的坚守,更是指家人之间的责任、关爱与依恋。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从文章内容、结构、主旨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花奶奶,有人说是肖然的理解,答题关键词“主人公”。这是考查小说主人公。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现手法等角度判断答题。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比如答案中,主旨这个角度,说突出主旨不行,一定要具体点出突出什么主旨。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是花奶奶,通过花奶奶为了见到丈夫来小镇开“陌上花开”,在丈夫失踪后,守着“陌上花开”等丈夫归来,等了十二年,最后等来了丈夫去世的消息,决定盘掉“陌上花开”,带丈夫骨灰回老家的故事告诉读者,花奶奶对丈夫的爱和深情坚守是人间至美真情。如果说肖然是小说主人公,小说结尾肖然听了花奶奶“陌上花开”的故事,心境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肖然说自己想回家,说明其对自己的家和家人是热爱和思念的,体现其要回家与家人一起承担家责任。此类题具有开放性,即可认为花奶奶是小说的主人公,也可以认为肖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不论认为说是小说的主人公,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也。祖秀业,魏天水郡守,赠平州刺史。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大统三年,东魏来寇,邃乃纠合乡人,分据险要以自固。及李弼略地东境,邃为之乡导,多所降下。周文帝嘉之,特赏衣物,封澄城县子。卒于正平郡守。文举少忠谨,涉猎经史。大统十年,起家奉朝请。时周文帝诸子年幼。盛简宾友,文举以选与诸公子游,雅相钦敬,未尝戏狎。迁著作郎、中外府参军。恭帝二年,赐姓贺兰氏。周孝闵帝践祚,袭爵澄城县子。齐公宪初开幕府,以文举为司录,及宪出镇剑南,复以文举为总管府中郎。武成二年,就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蜀土沃饶,商贩百倍,或有劝文举以利者。文举答之曰:“利之为贵,莫若安身,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 ‎”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保定三年,迁绛州刺史。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总管韦孝宽特相钦重,每与谈论,不觉膝前于席。天和初,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为孝宽柱国府司马。六年,入为司宪中大夫,进爵为伯,转军司马。文举少丧父,其兄又在山东,唯与弟玑幼相训养,友爱甚笃。玑又早亡,文举抚视遗孤,逾于己子,时人以此称之。初,文举叔父季和为曲沃令,终于闻喜川,而叔母韦氏卒于正平县,属东西分隔,韦氏坟陇,遂在齐境。及文举在本州,每加赏募。齐人感其孝义,潜相要结,以韦柩西归,竟得合葬。六年,除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六》)‎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B.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C.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D. 邃之任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及文举临州/一遵其法/百姓美而化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 大统属于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人们熟悉的康熙、乾隆也属于年号 C. 践祚,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D. 爵,爵位。爵位最早在殷商、西周时代就开始出现,通常把公、侯、伯、子、男称为“五爵”‎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文举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因功受爵。东魏来犯时,父亲裴邃聚集同乡据守险要地势防守,等到东魏掠地时又立下功劳,受到周文帝嘉奖,封澄城县子。‎ B. 裴文举不贪钱财,谨遵道义。在蜀地任职时,有人劝他通过经商获利,但他不以钱财为念,看重安身立命的原则;宇文宪资助他钱物,他也从不接受。‎ C. 裴文举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他任职绛州时,完全按照父亲当年的做法,并受到当地百姓的赞美;韦孝宽对他格外敬重,每次和他谈话都不自觉地膝行到他的座席跟前。‎ D. 裴文举重视亲情,为时人赞美。弟弟去世后,他善待侄子,受到时人称赞;叔母韦氏死于正平县,他多次悬赏寻求其灵柩,孝义感动北齐人。‎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简宾友,文举以选与诸公子游,雅相钦敬,未尝戏狎。‎ ‎(2)文举答之曰:“利之为贵,莫若安身,非货之谓,是以不为,非恶财也。”‎ ‎【答案】7. D 8. B 9. B ‎ ‎10. (1)文帝广泛挑选宾友,文举被选去和公子们交游,(公子们)平素对他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 ‎(2)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也”句末语气词,不能用在句首,故可排除A、C。“行”有“巡视、巡查”之意,“省俗”解释为“视察民俗”,二者含义相同,所以要断在一起,而且从句子结构来讲这句话在句中做时间状语;另外,“省俗”与“单车”句意不搭,单车的主语应为裴邃。故选D。‎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之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他也从不接受”错,结合原文“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可知他推辞多,接受少。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个翻译句子中“简”翻译为“选拔”;“游”翻译为“交游、交往”;“雅”翻译为“平素”;“戏狎”翻译为“嬉戏狎玩”。句子翻译为:文帝广泛挑选宾友,文举被选去和公子们交游,(公子们)平素对他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第二句“莫若”翻译为“不如”,“是以”翻译为“因而”,“非”翻译为“不是”;句子翻译为: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祖父裴秀业,任魏天水郡守,追赠平州刺史。父亲裴邃,为人方正严肃,为州里所推重。大统三年,东魏前来侵犯,裴邃集合乡人,分别占据险要地势来自守。后来李弼平定东部边境,裴邃担任向导,多有招降之功。太祖嘉奖,特地赏赐衣服物品,封澄城县子,授正平郡守,不久,在任上去世。裴文举自小忠厚谨慎,博览经史。大统十年,开始担任奉朝请。当时太祖的儿子们年纪还小,太祖广泛选拔宾友,裴文举被选去与公子们结交,公子们平素对她钦佩敬重,不曾和他嬉戏狎玩。裴文举升任著作郎、中外府参军事。魏恭帝二年,被赐姓贺兰氏。周孝闵帝登基,裴文举袭爵澄城县子。齐公宇文宪刚建立幕府时,让裴文举担任司录。等到宇文宪镇守剑南,又让他担任益州总管府中郎。武成二年,就地加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蜀境土地肥沃,商贩可获利百倍。有人劝裴文举经商牟利,文举回答说:“利益中最贵重的,不如身心安稳,这不是财货可比,因而我不求利,不是厌恶财富。”宇文宪怜惜他贫困,常常想资助他。裴文举总是谦让,推辞的多,接受的少。保定三年,升任绛州刺史。从前裴邃在正平任职,用清廉简约来约束自己,每次春季巡察,只用一辆车子。裴文举上任后,一切遵循父亲的规矩。百姓赞美他,接受他的教化。总管韦孝宽对他特别敬重,每次同他谈话,都不觉移坐而前。天和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任韦孝宽柱国府司马。六年,入朝任司宪中大夫,晋封公爵,转任军司马。裴文举自小失去父亲,他的兄长又在太行山以东,只与弟弟裴玑自幼在一块接受教育,彼此十分友爱。裴玑过早去世,裴文举抚养他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当时人以此称赞他。当初,裴文举的叔父裴季和担任曲沃县令,在闻喜川去世,叔母韦氏又在正平县去世。当时东西分隔,韦氏坟茔在齐国境内。裴文举在本州任职时,曾多次悬赏招募。齐人被他的孝义所感动,暗中联络,把韦氏灵枢运到西方,最终韦氏与丈夫合葬。六年,授南青州刺史。宣政元年,裴文举在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读兵书 陆游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诗人即事抒怀,自述研读兵书的心境和情怀。‎ B. 开篇直接点题。茫茫夜色,漫天冷霜,一盏寒灯,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 C. 诗人虽怀“万里心”,然而实现理想抱负也需要机会。面对现实,诗人发出了绝望叹息。‎ D. 这首诗整体结构严整,自然成文,诗情自然流淌,丝毫没有雕琢之意。‎ ‎12. 本诗借“夜读兵书”,抒发内心之情怀。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1. C 12. 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诗人期待手执锋利的兵器,为君王冲锋陷阵,甚至不惜战死沙场。②心怀天下心系苍生。面对哀鸿遍野的惨状,诗人忧心忡忡。③岁月蹉跎、功业未成的叹息。未来不可预料,岁月似乎也有意负人,让一个胸怀壮志的人日渐衰老。‎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面对现实,诗人发出绝望的叹息”错,结合诗意,诗人有进取之心,有驱逐敌人、解救百姓于苦难的理想,然而世事艰难,实现理想需要机会,可叹自己岁月蹉跎,年华老去。全诗表达了空有壮志但无法实现的激愤之情。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诗开篇描绘读兵书的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发表感想。首先自述立志厮杀疆场、报效祖国,其次感叹人民的悲惨境遇和自己壮志未酬,最后喟叹岁月蹉跎,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完成理想和事业。诗中情景相互衬托,身处萧瑟之境,而心在万里之外的沙场上;流离失所的民众的哀号又把诗人拉回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诗人壮志难酬的心情。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逍遥游中》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答案】 (1). 母孙二人 (2). 更相为命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 渔舟唱晚 (7). 响穷彭蠡之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废、沮、彭蠡。‎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识的学生里面,除了少部分 的奇才之外,真正最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学一样东西,就学得到一样东西。你只要看一门课最开始的时候,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哪些人可以 地听进去,他们未来就算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也都不会生活得太差。而聪明人往往已失去了耐心,都趴在桌子上睡觉。‎ 但趴在桌子上睡觉,还不算最糟糕的学习状态。我自己也在课上睡过无数次,就我的经验来说,当然什么也没学到,但起码知道没学到东西。更可怕的情况是自我催眠,感觉自己在学,实则空空如也。一种典型的催眠方式,就是用手机把每一页PPT 都拍下来,之后该开小差照样开小差。他们以为自己“学到了”,但无非是在手机里储存了一堆只在考试前才会看一遍的照片而已。有时我会禁止学生照相,但他们还是会把电脑搬到教室里,一边听课,一边噼里啪啦地打字。这样也算很努力。但他们努力把课堂上的内容敲进电脑里,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更 地记不住它们。之所以说这种情况更可怕,是因为他们 地把“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东西”这件事巧妙地敷衍过去:“反正随时可以再看我的笔记。”‎ 我想,这里面大概也有一种安全感。一个人学东西之所以无法专注,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一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往往让人焦虑。( ),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这是回避焦虑的法宝。‎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资聪颖 不胜其烦 心安理得 不露声色 B. 天赋异禀 不胜其烦 问心无愧 不露声色 C. 天赋异禀 不厌其烦 心安理得 不着痕迹 D. 天资聪颖 不厌其烦 问心无愧 不着痕迹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可能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努力,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B. 可能不是努力,也不是智商,而是“踏实”。‎ C. 可能不在于努力,也不在于智商,而在于他有多“踏实”。‎ D. 可能不是智商,也不是努力,而是“踏实”。‎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 B. 因此,你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C. 因为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因此,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 D. 因此,你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或是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强调“聪明”,内容具体。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宏观概括,强调上天赐予性能。根据后语境“智商”,应该选择后者,另外语法上看“天资聪颖的奇才”“聪颖”和“奇”也有包含关系,重复累赘。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故选D。‎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前语境“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感觉。学习ー个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重复的内容)往往让人焦虑”与“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有交集“一个点”“一个东西”,话题一致衔接最紧,排除B、D两项,而且后边是原因,应该用“因为”而非“因此”。根据逻辑认知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另外根据后语境“这样就可以说:'行了,这个我已经懂了。'”的内容应该紧承“因此,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或是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照应上文,属于正确的做法。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 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答案】(1)“你刊”改为“贵刊”(2)“妹仔”改为“女生”(3)“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4)“拜读”改为“指正”(5)“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常考虑以下角度: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中,“你刊”使用不当,对别人说话应使用敬辞,可以改为“贵刊”;“妹仔”是口语,此处使用不当,可以改为“女生”;“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此处说自己的作品,不当,可改为“拙作”;“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此处是想表达请别人读自己的作品,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指正”;“务必”过于命令化,与前后的语境不合,可以改为“能”。‎ ‎18.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含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画外音一:人心在互相体谅中温暖,世界在相互礼让中美丽。或者:长辈是晚辈最好的教科书,今天,我向您鞠躬。‎ 画外音二: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或者:你的一举一动,都流淌着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浓于水的深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含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题目要求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示例,画面是一个女孩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进“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可以看出女孩的举动是在提供便利的良善举动感召下而有的一种自觉行为,所以配的画外音是“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然后分别分析画面二、三 ‎ 。画面二是傍晚在风雨中等候孩子的家长,考生应分别围绕“感恩”、“亲情”、“父爱母爱”来设定中心答题。画面三是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逆着人们跑向救灾前线,考生应围绕其身份从“爱民”、“使命”、“责任”、“勇敢”等设定中心,意思对即可。还有注意题目要求要使用一种修辞,可使用我们熟悉的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例如:画面二的画外音:感谢父母,陪我们走过风雨;感谢父母,给我们送来温暖;感谢义母,为我们筑起温馨的港湾。画面三的画外音: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要注意所给材料内容上和结构上的特点。做此题时,一要仔细研读所给例句,找到的模拟点越多,仿写的正确率就越高;二要结合题干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16岁女生武玉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玉姝不但能背诵 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诗里青春,手中流年 五千年的浩瀚岁月里,诗歌是一朵馥郁袅娜的墨花,于变换的时空里绽放着华夏大地的千山万水,更传唱着炎黄子孙的喜怒悲欢。无论是春华秋碧,还是朝代更迭,诗歌的国度始终盛世未央,多少年沧海成桑田,诗人们的缱绻心事依然触手可及。‎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久违的文化盛宴,16岁的少女武亦姝凭借其过人的诗词功底勇摘桂冠,博得一片喝彩。当人们无比钦羨这个オ华横溢的少女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在人们心中萌生开来:古诗文默写在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只占了5分,这3.3%的比重,是否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背诵诗歌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继往开来,而非仅仅是为了高考试卷上那3.3%的分值。从何时起,我们将背通古诗文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抱怨古人为何要写那么多诗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背诵古诗文,我们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试卷上的那5分,更有文学修养乃至整个人生的满意答卷。‎ 诗歌源自于生活。尘世的苦辣酸甜,生命的喜怒悲欢,都在诗歌中涓涓流淌,于岁月的流光中隽永绵长。那是“桃花灼灼,枝叶蓁蓁”的绚烂花事,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干古遗憾,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真情告白。当生活跌落现实的尘埃,诗歌却在尘埃里萌芽开花,绽放一片锦绣山河。诗歌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升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目睹了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便在心中勾勒了一座诗歌帝国。那是屈子的“后皇嘉树,受命不迁",是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陈与义的“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寥寥数语的背后,藏着朝代更迭的烽烟,更藏着诗人们无尽的山河泪。‎ 诗歌是生活的升华,是古人智慧的精粹,更是我们受益终生的文化瑰宝。在烟海浩瀚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时空辗转的不同风景,领略了星移斗转的岁月变迁。那些背过的诗句或许被我们遗忘,但是它们已经汇成了我们的骨血,在悄无声息中晕染着诗意的青春。总有一天,我们会带着无限诗情画意去看王摩诘的松间明月,去品元好问的千山暮雪……‎ 诗里写青春,手里舞流年。背诵古诗文的意义是不需要质疑的,愿我们都能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诗海扬帆,谱写自己最诗意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认真审题,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材料的内容是关于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的评论。材料中列举了三种看法:“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思考“当代才女的标准是什么”;探究“过程和结果”哪个重要的问题;探讨“学习的真正目的”的问题,还可以综合立意,探究“阅读古诗文的价值所在”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结合这些关键信息,挖掘其深层含意和原因。《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羨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的有的观点还是合理的。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行文时要注意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中可结合当下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热点话题分析,使文章深刻。‎ 参考立意:‎ ‎1.当今社会,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从而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诗意地栖居。‎ ‎2.提倡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带功利色彩地拥有真趣、真爱,培养和拥有超功利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3.批评当前教育以及其他领域中一些急功近利短视思想,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来开展教育活动。‎ 可用素材:‎ ‎①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独立的象征。传承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②诗歌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瑰宝,这些脍炙人口、含义隽永的诗篇,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风雨人生路上最好的精神伴侣。读读诗歌吧——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让思绪飞扬在缪斯的殿堂。含英咀华,化育灵魂,提高你的文学素养,绽放你生命的纯美之花!‎ ‎③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雨。中华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品读诗词经典,可以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的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丰盈了有益人生。‎ ‎④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结构层次:本文以“诗里写青春,手里舞流年”为题,表明观点。开篇以诗意的语言亮明对诗歌的认识,接着援引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出问题,进而说明背诵诗歌的意义,并讲明“诗歌源自于生活”,“诗歌是生活的升华”,表明“背诵古诗文的意义是不需要质疑的”这一观点。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很有文采,值得思考和借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