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歌 第6课 外国诗歌四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歌 第6课 外国诗歌四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第6课 外国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背诵普希金和泰戈尔的名句。2.正确理解外国诗歌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借景抒情、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迷惘(  )        ②喑哑(  )‎ ‎③缚住(  ) ④絮语(  )‎ ‎⑤钏镯(  )‎ 答案 ①wǎnɡ ②yīn ③fù ④xù ⑤chuàn zhuó ‎(2)多音字 ‎①露      ②冠 ‎③薄 答案 ①lù/lòu ②ɡuān/ɡuàn ③báo/bó/bò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18‎ 答案 (1)闪烁/瓦砾/众口铄金 (2)喋喋不休/通牒/碗碟 (3)啜饮/辍学/点缀 18‎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喑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喋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2)言语烦琐,说话没完没了。(3)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对点小测]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八国联军一侵入北京,慈禧和她的幕僚就束手无策了,只好狼狈出逃。(  )‎ 答案 √‎ ‎2.辨词填空 ‎(1)试图·企图 试图:打算。‎ 企图:动词,图谋,打算(多含贬义);名词,意图(多含贬义)。‎ ‎①石头压住了他的腿,他挣扎着__________移开大石头。‎ ‎②搞传销的人都怀着不良__________,坑骗他人钱财。‎ 答案 ①试图 ②企图 ‎(2)寂静·安静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静;沉静稳重。‎ ‎①四周__________无声,景色优美。‎ ‎②他__________地躺在病床上,听候医生的安排。‎ 答案 ①寂静 ②安静 三、名言警句 作者名句 ‎1.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2.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3.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泰戈尔 ‎4.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普希金 18‎ 一、作者简介 ‎1.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著有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以诗集《吉檀迦利》获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著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3.希姆博尔斯卡(1925—2012),当今波兰最受欢迎的女诗人,获199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向生活提问》、《桥上的人》、《呼唤雪人》、《一百种乐趣》等。‎ ‎4.沃尔柯特(1930—2017),圣卢西亚诗人,作品有《海葡萄》、《仲夏》等。获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评价他的诗“大量散发光和热,并具有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二、背景展示 ‎1.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致大海》。‎ ‎2.《我一无所求》即《园丁集·13》,现题目为课文编者所加。《园丁集》收入的是泰戈尔1913年前后的诗作,诚如诗人在自序中所言:这些诗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 ‎3.《底片》属于诗人后期的作品。以1956年为界,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主要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后期的诗歌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 ‎4.《黑八月》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诗中的雨季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环境。‎ 课堂导语 18‎ 人的一生,顺逆交织,有谁能真正预知下回的分解?顺境,固然可喜;但逆境不会因我们的不喜欢而放弃它的热情。面对逆境,要学会坦然,学会挑战。普希金曾告诫过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下面的图表是《致大海》一诗的结构思维导图,第一部分内容可概括为“向大海告别”,请照此形式概括第二、三部分的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填写在图中①②处。‎ 答案 ①倾诉 ②明誓 ‎2.《我一无所求》一诗中的主要人物是“我”和“你”,请把这两个人物的主要特征填在下图①②处。‎ 我一无所求动静结合,爱与自然融合 答案 ①提着空桶站立着 ②正在挤牛奶 ‎3.《底片》一诗写了底片上的哪些内容?请将其填在下图①②③处。‎ 答案 ①背景 ②景物 ③人 ‎4.《黑八月》一诗围绕着“我的姐妹——太阳”写出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转变?请将其填在下图①②处。‎ 黑八月 答案 ①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太阳) ②学会爱黑暗的日子(黑的雨、白的山)‎ ‎(一)阅读《致大海》,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诗歌开头是如何体现这种象征意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答案 (1)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2)诗歌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由奔放的大海,勾起了诗人对坎坷人生经历的回忆,这实际上是诗人失去自由后的内心表白。‎ ‎3.诗人在8~13节中借大海来歌颂拿破仑、拜伦,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向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歌颂拿破仑、拜伦,一方面说明了他们与诗人的精神相通,表达了自己对大海般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深感前程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命运。‎ ‎(二)阅读《我一无所求》,回答问题:‎ ‎4.诗歌的第1节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景象:这一节描绘了热带黎明,空气湿润,薄雾浮在空气中,榕树下一个勤劳的女子在挤牛奶的景象。(2)寓意:蕴涵着诗人对生命的满足,表达了超然的恬静和淡定。‎ ‎5.“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语汇,不仅真切地呈现出黎明时的情景,而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恰当地折射出“我”的内在情感。‎ 拟人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大兴安岭》)‎ 这两个例句中,把“波浪”、“岭”这样的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2)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18‎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这两个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等动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这两个例句中,把“资本”、“教条主义”这样的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6.诗人开篇就吟出心曲“我一无所求”,结合全诗说说他为何说“我一无所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我”拥有了最凡俗也是最宝贵、最幸福的生活,其他的名利皆可抛弃,不再为其所累。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意识。‎ ‎(三)阅读《底片》,回答问题:‎ ‎7.诗人在描写底片中的景物和人时,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底片所反映的真实事物的对比,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2)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3)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中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8.既然“不能期望他的回答”,为什么还要问候和提问?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感悟到底片上的像鬼魂一样的影像实际上就是活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正是这种感悟引发了“我”的问候和提问。实际上这完全可以看作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自言自语是不需要回答的。‎ ‎(四)阅读《黑八月》,回答问题:‎ ‎9.“黑八月”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象征晦暗的生活,充满痛苦、矛盾的生活。‎ ‎10.第二节中的“地狱”“她”分别象征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狱”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她”象征当时的政府。(2)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焦急心情和对政府的谴责。‎ 18‎ ‎11.诗中的“雨水”和“太阳”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雨水”和“太阳”是对立的意象,可理解为:①人生的灰暗和人生的阳光,②生活中的挫折和转机,③社会的黑暗和光明,④内心情绪的忧郁和开朗等。‎ 有人认为《我一无所有》是一首爱情诗,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我”向“你”倾诉的对话形式,抒发了对心爱人的深情。你对这种观点持怎样的态度?请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决不仅仅是在向亲密的爱人倾诉,同时也是在向大自然倾诉,向他的人民倾诉,向他心中最高的神祇倾诉。诗中的“你”绝非只是一个人,它是一类形象的具体呈现。诗人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因为如此,这首爱的牧歌才如此动听,如此撼动人心。‎ 直抒胸臆 胸臆:心里的话或想法,引申为心意。直抒胸臆:坦诚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中的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技巧点拨 直抒胸臆具有以下特点:‎ ‎(1)它不用“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宣泄。直抒胸臆往往用在行文中感情发展的高潮部分,作者激越奔放的感情难以抑制的时候,它常常与间接抒情结合运用。‎ ‎(2)它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作者在文章中,无所假借地直接抒发不可遏制的激动感情(直抒胸臆),多用一些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如:啊、呀、呜呼等)来表示。‎ ‎(3)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让读者感受到“情”之真挚、强烈。切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4)它的抒情语句往往句式短促,节奏紧迫,有不可遏止之势。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默默流淌,沁人心田。‎ 迁移运用 请从“雨”、“路”、“桥”、“门”、“钥匙”中选取一个意象进行描写。要求: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答案 (示例)‎ 听 雨 夜。雨。我一个人坐在黑暗中,静静地、一心一意地听雨。‎ 雨不是很大,淅淅沥沥的。在屋里能听到的,不是一片声音,只是这边一串,那边一串,轻轻巧巧地落在地上,落在积水中,给暗夜平添一份幽静。偶尔地,也会有几滴滴落在楼下不知什么地方的一个铁皮罐子上。“咚咚”的声音传得格外远。走到窗前,把窗帘撩起一角,可以看到外面黑沉沉的夜,夜色中路灯的一小片白光刚好照出了那片空间中绵绵而下的雨丝。‎ 远望静静伫立的楼房,再也没有亮灯的窗口了。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们,大概正在梦乡中漫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明早起来,空气清新,那树上的绿叶或许会更绿了吧!再闭上眼睛,听着……听着……那雨仿佛下到思绪里来了。淅淅沥沥……抑或是我又到了雨中?‎ 人的心境会被这雨影响,而雨并不受人的影响。也许这场雨从千百年前就已是这样不紧不慢、悠悠闲闲地开始下了;也许苏轼正是在这场雨中长吟“一蓑烟雨任平生……”‎ 夜更深了,更静了,雨仍在下着,小小的、轻轻的声音,淅沥连绵。‎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普希金,给人以力量 大海是普希金的精神之父,普希金在第二次被流放前来向大海告别。他从黑海岸边的敖德萨,即将再次被流放 到内地的荒原。面对大海,他大声疾呼:“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他控制不住自己内心急切的呐喊,也无处不透露出他对大海的无限眷恋。‎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这里的“他”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运用示例 18‎ ‎ 我爱普希金,因为在我悲伤时,他可以使我振奋。有时因成长的烦恼,我几乎快要放弃。那种悲伤的感觉就像被狂风暴雨摧残了一般。脑中闪现的全是失望,甚至还有绝望。可当我想起了普希金,想起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如看到暴雨后那若隐若现的彩虹,心情慢慢平静,最后依旧阳光灿烂。“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不错,普希金那迷人的文字不正诠释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真谛吗?‎ 我爱普希金,因为在我受伤时,他可以使我振作。受伤时痛苦遍布全身,连心也是痛的。看着伤害我的人残酷离去的背影,那种感觉除了痛还能有什么呢?不,已经不痛了,早已麻木了不是吗?带着伤痕累累的心走回家,看到了桌上那本《普希金诗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是的,一切终将会过去的,我还在沉沦什么呢?明天的太阳总是新的,又将是灿烂的一天。伤口终将好起来,就让那些伤痛成为永远的过去吧,一觉醒来,我依旧是我,什么都没有发生。‎ 二、课外素材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杰出青年毛卫平 毛卫平,湖南平江人。1984年,20岁的他在一次工伤事故中,被和面机绞得右手只剩下了大拇指和半截手掌,一下子成了残疾人。生性乐观的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出院不久,他的左手就能像右手一样自如地写字了,并打得一手好算盘。凡是正常人能做的事,毛卫平都尝试着去做。比如说不能用双手搓洗衣服,他就把要洗的衣服铺在水泥地上,用刷子刷,洗得更加干净。‎ ‎1992年夏天,不甘悠闲于国企生活的毛卫平只身来到深圳,第二年便开始了他自己的创业:生产石膏天花板。创业初期的艰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为了加班加点地赶货,毛卫平的手被石膏粉腐蚀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为了把生产出来的天花板推销出去,他每天清晨4点钟就起床,从宝安关外骑自行车到市区里,一天就吃两个馒头和一碗稀饭。‎ 凭着勤奋和诚信,毛卫平建起了自己的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依靠科研不断跨越,研制出了能与进口天花板相媲美的自己的品牌,彻底解决了天花板长期以来存在的变形、发霉、变黄等难题。如今,毛卫平的天花板不仅远销外地,而且用在了深圳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高交会展馆、市民中心的建造上。‎ 选材感言 与毛卫平相比,我们大部分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与强健的体魄。但与毛卫平的乐观向上相比,我们与他又是有差距的。我们往往会因为一点点挫折而灰心气馁、丧失斗志,殊不知只要付出了汗水,上天是不会亏待你的。所以,让我们笑对生活,乐观看待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吧。也许,风雨之后,我们就能看到那靓丽的彩虹。‎ 致大海 舒 婷 ‎ 大海的日出 ‎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18‎ ‎ 大海的夕阳 ‎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 还由海风日夜 ‎ 日夜地呢喃 ‎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 都被海涛秘密 ‎ 秘密地埋葬 ‎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 大海——变幻的生活 ‎ 生活——汹涌的海洋 ‎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 呵,生活 ‎ 固然你已断送 ‎ 无数纯洁的梦 ‎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 如暴风雨中 ‎ 疾飞的海燕 ‎ “自由的原素”呵 ‎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 一切的过去——‎ ‎ 这个世界 ‎ 有沉沦的痛苦 ‎ 也有苏醒的欢欣 ‎(有删节)‎ 18‎ 读后启悟 舒婷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潮涨潮落,有风平浪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大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的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对人生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论语》经典章节赏析之六——雍也篇 ‎《雍也》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本篇中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1.[名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道德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狭窄的小巷里,别人受不了那种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道德啊!”‎ ‎[赏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也就是讲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2.[名句]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赏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名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8‎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财富税在任何地方都让人束手无策,不是因为对财富征税不对,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财富的定义和辨别有着巨大的实际困难。‎ ‎②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③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使用正确。②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不合语境。③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与前面的“逐渐地”在语意上重复。④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使用正确。⑤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不合语境。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参加生产劳动,缺乏生产常识的人,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常识的人。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坦率直白是其抒情的主要特点。‎ 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中国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国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D.外国经典诗歌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答案 C 18‎ 解析 A项“其”指代不明。B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才能胜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①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②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③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④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⑤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 A.⑤②④③① B.④①⑤③②‎ C.⑤③②④① D.①⑤③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段文字是谈外国诗歌对新诗在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方面的影响。④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应紧跟开头文字,排在第一个横线处,①⑤③谈的是新诗受外国诗歌的具体影响,②是总结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 ②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 ③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或: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另一半)‎ 解析 第①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前面也应是“不要惧怕命运的……”,再结合“深不可测”,可推断是“神秘”等词语;第②句注意后面的对称句“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另一半的命运”,可推断是“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第③句是总结句,可推断是“用你手中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掌握的”等句子。‎ 18‎ ‎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感情,字数可以适当增减。‎ 小 草 ‎ 没有花朵的艳丽,‎ ‎ 没有身躯的伟岸,‎ ‎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 ——什么是顽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水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 ‎(示例二)垂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显示/——什么是多情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呀,大海!‎ ‎ 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 ‎ 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 ‎ 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 ‎ 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 ‎ 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 ‎ 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 ‎ 18‎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6.前两节对大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海美丽壮观而又含情脉脉,但是诗人却与大海即将分别。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写照,也体现了诗人对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向往。‎ ‎7.这首诗刻画大海运用了拟人手法,请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手法。在诗中,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予以概括。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中把大海比作自己的老朋友,他有“沉郁的吐诉”,有“任性的脾气”,这些地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3)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8.第5节描写大海中的渔船。诗人从大海“保护”和“汹涌”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渔船迥然不同的际遇,只写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写正面或反面都不好。因为这一节仍然在表现大海的“自由奔放”。只写一个方面,不足以表现大海独有的性格。‎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在这个他认为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 18‎ ‎1861年,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二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彼此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造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梁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4月26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作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了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里,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9.下列对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彼此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 B.他们在对“爱”的追求上是一致的,“爱”既是徐志摩的人生哲学,也是泰戈尔的创作源泉。‎ 18‎ C.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性格和气质。‎ D.他们在二十四岁以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而是都做着政治家的梦。‎ 答案 B 解析 B项应为“‘爱’既是徐志摩的创作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 ‎1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从小天资聪颖,他十四岁就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容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答案 C 解析 C项“他从小就热爱诗歌”错,泰戈尔在二十四岁以前对诗的兴味并不浓。‎ ‎11.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泰戈尔访华前与之频繁通信,商榷来华事宜,并在报刊上为其造势宣传。‎ ‎(2)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全程陪同,照料周到,并为他的演讲做了出色的翻译。‎ ‎(3)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常以诗画互赠,进行文学交流,结下深厚情谊,并使泰戈尔对中国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或对中国产生了更深厚的情感)。‎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