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霎(shà)时 混(hùn)水摸鱼 椽(huì)笔 覃(xùn) 菌 葳蕤(ruí) B. 婆娑(suō) 房檩(líng) 葱茏(lǒng) 猗(yī)郁 伶俜(pīng) C. 肋(lèi)骨 噱(xué)头 横亘(gèn) 糜 (mí)烂 思量(liang) D. 颤(zhàn)栗 惩(chéng)罚 怀忿(fèn) 三匝 (zhā) 周公吐哺(p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项, “混水摸鱼”中的“混”读 (hún);“椽笔”中的“椽”读(chuán)。 B项,“房檩”中的“檩”读(lǐn);“葱茏”中的“茏”读(lóng)。 D项,“三匝”中的“匝”读(zā) ;“周公吐哺”中的“哺”读(bǔ)。 故选C。 【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闻名暇迩 萧索 鸠占雀巢 荫蔽 镂刻 B. 弥天大谎 涸辙 纵横驰聘 糜费 嘶叫 C. 戍马倥偬 陨落 仓遑逃窜 斑驳 蒲苇 D. 剑拔弩张 踯躅 幡然醒悟 磐石 拾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汉字的正确书写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7 - A项,“闻名暇迩”的“暇”应写作“遐”;“鸠占雀巢”的“雀”应写作“鹊”。 B项,“纵横驰聘”的“聘”应写作“骋”;“糜费”的“糜”应写作“靡”。 C项,“戍马倥偬”的“戍”应写作“戎”,“仓遑逃窜”的“遑”应写作“皇”。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山乡的村民最近掀起了“挖宝”热潮,据说当地山,上的球形石头是有科研价值的“化石蛋”。对此,相关责任人表示,“化石蛋”一说为不经之谈。 B. 这家博物馆展出了馆藏古董和名画,其精品数量大概只有巴黎的卢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C. 近年来,他尽管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市场动力严重不足,他的公司一直惨淡经营,所以经济效益一直在底端徘徊。 D.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一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不经之谈”:形容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 语境关于“化石蛋”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所以“不经之谈”使用正确。 B项,“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其主体多是人。此处用来指博物馆的古董和名画,使用对象错误。 C项,“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褒义词,多指很努力。此处表示经营状况不好,不合语境。 D项,“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句中“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与后面的“谈论着”语义重复。 故选A。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 - 27 - )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考古工作者在新发现于成都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的古蜀人船棺墓群中,总共发掘了1800多件装饰精美的文物,成为研究古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B. 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 C. 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D. 针对消费者“同路不同价,熟客价更高”的质疑,滴滴公司进行了回应,称公司方面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题干要求 “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考古工作者”,而后面“成为研究古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的主语 “文物”。原句可将“考古工作者”与其后的“在”字交换位置。 B项,语序不当,原句的主语是两个,一个是“新闻工作者”,一个是“传媒行业”。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到主语之前,所以应将“如果”放到“新闻工作者”之前。 C项,句式杂糅。“由于……”和“……所致”是两套句子结构,可删掉原句的“所致”。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 27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性。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话题应该是一致的。此题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首先确定首句,依据文段,上文写了清明节插杨柳的习俗,横线处分析原因,⑥“由于”与上文衔接紧密,应放在首位;③“生命力”与⑥中的“生殖力”衔接紧密,可确定⑥③顺序;④“这种生命力”与③“生命力”衔接紧密,可确定③④的顺序;①“人丁兴旺”与④“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相照应,可确定④①的顺序;②⑤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据此就可确定答案了。最恰当的排序是:⑥③④①②⑤。 故选A。 【点睛】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就是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广泛的说还有其他很多形式,诸如用语言用图形等,把文章内容或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出来。也是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 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角度要准确 二、要素要清楚 - 27 - 三、顺序要合理 四、主旨要突出 五、详略要得当 六、线索要明晰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6.理解性默写。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诉说自己长年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 (2)在《离骚》中,诗人用诗句“____,___”表达了即使身体受创也不改志向的决心。 (3)在《短歌行》中,诗人运用“用典”的艺术手法,借《诗经》名句“___,____”表达出对贤才的渴求。 (4)《归园田居》一诗中,以声衬静,突出田园生活安静平和的诗句是:“___,___”。 (5)《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看淡生死的思想倾向,用“____,___”两句来批判。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7). 狗吠深巷中 (8). 鸡鸣桑树颠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0).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夙”“寐”“靡”( “靡”,否定副词,“没有”的意思);“体解”(身体被肢解,引申为“牺牲、献身”)“惩”(“改变”的意思);“衿”(指衣服,故是衣字旁,而不是示字旁);“吠”“巷”“颠”(不要写成“巅峰”的 “巅”);“虚诞”“彭殇”(分别代指长寿和短命)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 27 -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 B. 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C. 终期于尽 期:注定 D.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繁盛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夫人之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答案】7. C 8. C 9. 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之而产生。 【解析】 【7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终期于尽”中的“期”,动词,“至,及”,而不是“注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第一个“以”字,介词,意思为“把”;第二个“以”,介词,意是为“来,用来,表目的”。第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字是代词,代指前文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综合分析: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该句采分点:“及”,等到;“所之”,名词性短语,意思是所得到的东西。“既”,已经;“迁”,变化;“系”,产生。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27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茶,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燕王卢绾反,勃代樊哙将,击下蓟。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 - 27 - 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B.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C.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D.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表示相同含义的词语还有授、除、谪等。 B. 太尉,古代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C. 薨,指诸侯去世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 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 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人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叛乱,所向披靡。 - 27 - C. 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D. 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紧说给我听。” (2)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波浪线部分的译文是: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在木简背后写字提示他,说“让公主为你作证”。 “告”的具体内容是“勃欲反”,故“告勃欲反”中间不能断开,“反”后应该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稍侵辱之”的主语是“吏”,故“吏稍侵辱之”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勃以千金与狱吏”是周勃想到的办法,结果是“狱吏乃书牍背示之”,这是个省略句,即“狱吏乃书牍(于)背示之”,“曰”提示后文所写的内容,故在“示之”后,“曰”之前和后断开,进一步排除AC。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1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拜、授、除”是授予、任命之意,而“谪”特指贬官降职或流放。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这个地方。原文“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也就是高祖看来可以托付大事给他是因为他“木强敦厚”的性格,而不是“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札,说话直白”的特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好”,动词,“喜欢”;“说士”,游说之士;“东乡”,即“东向”,面向东而坐;“趣”,通“促”,赶紧的意思。“为”,替,给;“语”,讲,说。 第(2)句采分点:“尝”,曾经;“将”,率领;“安”,怎么,哪里;贵,“尊贵”。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 27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周勃,是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周勃靠编织养蚕的用具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中涓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高祖)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燕王臧荼,被赐予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 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代樊哙领兵,攻下蓟县。周勃为人质朴倔强、老实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紧说给我听。”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吕后)去世。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一起诛灭了吕姓诸人。于是迎立代王,即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十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姓诸人,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而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对此感到满足,那么灾祸将会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谢罪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 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在木简背后写字提示他,说“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 - 27 - 当初,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 三、诗歌阅读赏析(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①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chān):探测、察看。④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杏花在村边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B. 第三、四句,诗人由春天景物写到农事。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开启了农事的序幕。 C.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所看到的充满生气的春天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以及对园生活的热爱。全诗清新醇朴。 D. 结尾两句,写诗人的感情活动。面对美好的田园春光,想到作客在外的人,他们无缘享受这一切,不由得为之哀伤。暗蕴劝归之意。 15. 赏析该诗首联的写景手法。 【答案】14. D 15. ①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景。诗人先写听到鸟鸣,再写看到花开。②由近及远写景。由屋上的春鸠写到村边的杏花。③声色结合写景。既有春鸠的鸣叫,又有雪白杏花的盛开。由此渲染出扑面而来的春意,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曲解文意,“暗蕴劝归之意”的说法显得牵强。其实,尾联“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诗人想到那离开家园的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即尾联表现的是诗人对远客的惋惜和感伤,而“无劝归之意”。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题干要求赏析该诗首联的写景手法。鉴赏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要遵循“手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手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诗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此题结合意象“屋上”“春鸠”“村边”“杏花”,先翻译一下,或描述一下诗句展现的画面:春鸠鸣叫,婉转悦耳;洁白的杏花盛开村边,这是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春日田园图,透出一种明媚、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的气息,作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很明显“春鸠鸣叫”是听觉,而“杏花”是视觉。仔细一看,从“屋上”到“村边”,空间顺序发生了变化,这正是由近及远的顺序。总之,结合诗句,从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手法,然后点出诗人的情感即可。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 27 -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四、现代文(文学作品类)阅读(15分) 阅读以下现代文作品,回答文后问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镉。窗福上尘土堆积的福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 27 -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 27 -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破落的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 B. 仁慧请工匠修理了观音庵的屋瓦、窗福,并以一己之力将原来败落的院子打理得生机勃勃,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朝香环境。 C.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句式长短错落,情节跌宕起伏,富于节奏感,将仁慧的不寻常的一生叙写得有滋有味。 D. 小说结尾说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入优厚、心无杂念、生活无忧的状态。 17.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仁慧的性格特点。 18.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蕈饺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仁慧深谙世俗。①仁慧谙熟人情,她与施主们走动密切,用便宜的小菜拉近关系,又能立马得到施主们的“供养”。②仁慧善于经营,把观音庵当作产业发展,办素席增加了收入。③仁慧大胆泼辣,坚持学习放焰口,找来十几个尼姑演习,又甜又脆的声音吸引了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仁慧自由超脱。①仁慧追求真我,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在发展观音庵时游走于僧俗两界,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精明能干、深谙世俗的一面。②仁慧勇于变革,反叛世俗偏见,打破了尼姑不放焰口的常规。③仁慧洒脱豁达,宠辱不惊,对涉及自身的谣言一笑置之,将生意很好的素菜馆交给他人经管,自己云游四方。 18. ①丰富小说内容,增强小说可读性。作者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展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引人垂涎。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香蕈饺子的鲜美为观音庵吸引了更多香客,增加了庵内收入,使观音庵发展得更兴盛;也为观音庵被没收后,仁慧成功开了一家素菜馆做铺垫。③进一步表现仁慧的能干。香蕈饺子的鲜美令施主们惊叹,也使仁慧在观音庵以及后来在镇江开办素菜馆获得成功。 【解析】 【1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D项,“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入优厚”的说法牵强附会,强行关联。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并不能体现她“收入优厚”。 故选D。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仁慧的性格特点”。从“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可看出她头脑灵活,深谙世俗之道,有不同于佛寺弟子的清静无为的入世观念。从“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这些语句可看出她善于经营,善于揣摩施主的心理。从“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等语句可归纳出她的敢于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从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可概括出她的淡然超脱,不为六月。总之,结合主人公的言行等相关语句,提炼归纳即可。 【18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解答时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题干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蕈饺子,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篇小说,分析其中的物象作用,要善于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角度去分析。本题中,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蕈饺子,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读者感受方面分析即可。文中“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此处引入香蕈饺子,重点提到了它的制作流程,这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这些语句说明鲜美的香蕈饺子吸引了众多的香客,也增加了观音庵的收入,这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有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文“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做了铺垫。总之,香蕈饺子是全文的线索之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增强了可读性,对凸显主人公仁慧的性格特点起到了点染作用。 【点睛】如何把握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戴宏杰,男,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纳米技术专家,湖南大学客座教授。1966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阳,高中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清华实验班,1984年秋考入清华大学。 1989年在清华大学应用物理 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4- 1995年在哈佛大学Charles Liber教授的科研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 1997年在Rice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 E. Smalley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2006年获得正教授职位;2007年获得J. G. Jackson&.C.J. Wood荣誉教授;2007年06月29日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 27 - 戴宏杰教授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于2009年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11年2月10日,入选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TOP 100 CHEMISTS,2000- 2010),总排名第7,华人排名第1。 (以上资料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 ②人民日报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吴月辉、谷业凯) 22 日,中国科学院2019年新院士名单出炉。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最终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此外,经过全体院士投票选举,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名。我校杰出校友戴宏杰位居新当选外籍院士首位。 (综合消息) 19. 请你就戴宏杰校友新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一事,代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给戴宏杰校友发送一条祝贺短信(不少于50字)。 20. 戴宏杰院士的学习及科研历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19. 亲爱的校友,尊敬的戴宏杰教授,热烈祝贺您当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戴教授,您是我们长沙一中的杰出校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母校的骄傲!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长沙一中。 20. 启示:①光辉的履历,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勤奋苦学,这从其求学历程可知;②名师出高徒,从国内毕业于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国外受业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 E. Smalley教授可知;③科研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等语句中的“长期”等字眼,可归纳出。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书写应用文的能力。应用文的写作需要注意格式正确,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题干要求就戴宏杰校友新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一事,代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给戴宏杰校友发送一条祝贺短信。首先弄清楚对象是:戴宏杰,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校友;写作的格式是:短信;内容要求是:祝贺,字数上不少于50字。写作的重点是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开头要有称呼,而且必须表示敬意。接下来,写祝贺的内容和发展肺腑的赞美,最后是发短信的单位落款。 【20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把握筛选、整合文章内容要点,结合实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题干要求回答:戴宏杰院士的学习及科研历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1966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阳,高中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清华实验班,1984年秋考入清华大学。 1989年在清华大学应用物理 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等光辉历程看出,要有优异的学业成绩,而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勤奋刻苦。同时,从“1994- 1995年在哈佛大学Charles Liber教授的科研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可得出一个启示,那就是名师出高徒。从 “戴宏杰教授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等文字可以概括出,要有对科学的奉献精神,持之以恒地搞科学研究。总之,结合文本进行筛选、提炼即可。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 六、名著阅读(8分) 21.以下表述不属于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A.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B.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C. 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为。 D.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政治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文化。 【答案】D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我们首先要读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部书的主要观点。本题具体考查的是费孝通关于“法治”和“礼治”“文化”和“政治”的内涵和区别。 D项,张冠李戴,选项关于“文化和政治”的表述,应该交换两个概念的位置。正确的表述是: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故选D。 22.你认为在今天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中,应该教化优先还是法律优先?结合《乡土中国》中“长老统治”一章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长老统治”已经衍化为以“新乡贤”为核心的时代角色。“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中,到底是教化优先还是法律优先?其实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不断完善的法治中国,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毫无疑问应该是法律优先。法律为乡土教化提供了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制度保障;同时,赋予了传统教化以崭新的元素和使命。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题干要求结合《乡土中国》中“长老统治”这一章,联系今天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中,应该教化优先还是法律优先?社会的发展是人由年轻到老,由上一代到下一代不断传承的过程,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社会继替。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老人对小孩、前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教化。比如说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学习穿高跟鞋跳舞不踩到别人的脚……这些事情不是生而就会的,必须加以学习,必须不怕苦、不惧烦。然而不怕苦、不惧烦又非人之天性,于是这个过程中就不得不加一些强制了,有了强制就发生了权利,这种权利就是教化的权利。那么,当今社会是个法治社会,我们也在新时期不断地建造法治中国。新农村建设,既要看到本乡本土本族的一些优良习俗还需要通过教化传承,但是也应看到,法律的强制性和渗透性是不可违拗的。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何者优先的问题上,还是根据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法治社会,要求我们时时处处,做人办事严格依照法律给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去操作。乡土的教化,不以违背法律准绳为前提;同时,有序的法律准则,为乡土的教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总之,判断教化和法律,何者优先的基本点是看社会的总体趋势,然后联系实际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七、写作(60分) 23.以《成长是一首歌》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成长是一首歌 成长,是一个快乐而又悲伤的过程。成长,是一首美好的歌;成长,是一首五味的歌;成长,是一首诉说感悟的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酸甜苦辣,我们有身体上的成长,有心理上的成长,有思想上的成长,我们收获珍贵的友情,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收获亲情的温暖和熨帖。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而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们的点滴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殷切地嘱咐和谆谆教诲。在青春的成长岁月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是,一路上有了父母的呵护和陪伴,我们将更加勇猛地、坚强地站立起来,迈向更加广袤的远方。 一天早上,我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一看手表,已经快八点了,心理一紧,糟了,睡过头了。但是,过了一阵,我自我麻痹道:反正已经迟到了,干脆今天不去上学了。教室里缺一个,说不定老师根本不知道呢。我又心安理得进入了梦乡。过了一阵,妈妈这时进来,看到我还没起床,立刻掀开被子,要我马上起床,火速去上学。看她的脸色,怒气冲冲,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我心想:我不能直接和妈妈说,因为已经迟到了,所以不去上学了,我应该找个合理的借口。想到这儿,我立刻装出生病的样子,说:“妈,我感觉自己发烧了,不能上学了,我想在家休息一天嘛。”哪知,妈妈当真摸了一下我的额头,然后脸上的表情更是气急败坏的样子。她走了出去,我这时心想:这次完蛋了,还谎称自己生病了。哪知,妈妈这次没有拿来鞭子,而是拿来一根温度计,说是摸得不准确,还是量一下体温,要不先上医院检查一下。我看到这种情形,感觉比挨打还难受,于是给妈妈讲明了事情的原委。妈妈听了之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读书的重要性,重点是责备我不应该撒谎……听了妈妈的教诲,我风一般地穿好衣服到学校上课去了。 - 27 - 经过这次教训,我再也没有睡过懒觉,更没有在爸爸妈妈面前撒过谎。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父母含辛茹苦抚育我们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听话、懂事,做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成为家庭的希望和骄傲。这是我成长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它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做老师眼里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是我能够做得到的,我一定能做到。 成长,是一首歌,它题写欢快的旋律,让我们在成长中得到收获;它偶尔书写悲伤的旋律,让我们在一些小事中得到一点教训,悟出一些道理。成长是一首歌,是一首充满青春律动的交响乐。让我们用自信阳光奏响我们的青春之歌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给定为《成长是一首歌》为标题,要求是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首先要懂得“歌”的内涵:歌有嘹亮豪迈,有低沉婉约;有铿锵有力,有和缓如潺潺溪流。我们的成长,主要是青春岁月,成长中有快乐,有悲伤;有收获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用记叙的文字写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段或快乐或悲伤的故事即可。注意点题,语言在记叙中有点抒情味道将更好。 立意角度: 1.成长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成长中有悲伤,有欢乐,有幸福,有痛苦……这就是成长的丰富性。 2.成长的岁月中,我们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之歌,生命之歌。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节,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奏响自己的青春之歌。 3.成长的日子如歌,成长的歌声伴随着我们的记忆,伴随着我们走过的或深或浅的足印,伴随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素材积累: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2.人生旅途很漫长,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遭遇痛苦、失败、挫折……也会遭遇幸福、成功、激励……从而使我们不断走向成长。 - 27 -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艰难困苦的磨砺,在革命战争的炮火洗礼中创造出来的。没有经过战争苦痛,没有经过生死的考验,保尔不会那么快成长布尔什维克的英勇战士。 4. 磨砺是人生成长的一种方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结构层次: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而且文体的要求也非常具体是记叙文,字数要求是800字以上。首先要弄清楚题目《成长是一首歌》的含义。其实就是写我们青春岁月的成长的故事,话题就是“成长”。只是标题是一个比喻句,成长如歌,那么歌声或悠扬婉转,或悲哀低沉,正反映了我们的成功或失败。所以写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二个事例,表现这种如歌的成长中的起伏。从结构层次来看,符合记叙文的六要素,即写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好的记叙文,重点是写出波澜,写出细节。本文开篇以散文诗的语言,排比的句式写了成长是一首歌。主体部分写自己因为睡过头不想上课,而被妈妈责备的事情,叙述清楚,感悟深刻。结尾再次呼应标题,照应开头,并表达要用自己的奋发向上奏响青春之歌的愿望,充满朝气和正能量。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27 -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