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6月调研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 1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 6 月调研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 150 分,作答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 I 卷(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 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 程。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 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他还论及了殷墟甲 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赎、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 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 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 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 50 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 9000 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现存 8000 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 明 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 的学 术支撑。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 州历史 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资料的发现这 一基础之 上的。 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 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 - 2 - 整 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 性质 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 的学科。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并提,称之为“中国三大地方学”, 甚至是“三大地方显学”。这其实是误解了敦煌学和藏学的学科性质,同时对徽学的认识肢浅 所导致的。应 当指出的是,徽学研究的任务远非徽州地方史所能担当,徽学研究的性质亦非 徽州地方学,更遑论敦 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 地方学。徽学实际上是以更宏大的背景、更 广阔的视野,从整体史的角度,来考量和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发展。 徽学是 20 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门的研究领域,徽学所研究的徽州整体历史文化既是区域 历史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小徽州”和“大徽州”的有机结合。徽学的 学 科建设,不仅关系到徽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直接涉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理论和范式的 创新问题,是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平台 的重要基石。因此,徽学一定要从包括敦煌学、藏学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 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这是徽学健康发展和走向世界的 基本前提。 (摘自卞利《徽学:20 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B. 王国维认为: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的兴起。 C. 徽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应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 D. 徽学有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后,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谈及王国维关于“新学问”产生的观点,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 B. 文章论述了徽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徽学研究的意义等多方面的内容。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捎带批评了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归为地方学的肤浅认识。 D. 文章最后从徽学可持续发展、构建徽学学科平台等角度论及徽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等文物的发现,可能就不会出现甲 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学科研究。 - 3 - B. 徽州现存 8000 余处的地面文化遗存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 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 C. 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台,关键在于徽 学的学科建设能力。 D. 徽学只有从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 学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 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 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 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 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 易才”。 20 世纪 30 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 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 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 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 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 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 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 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 老化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 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 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 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 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 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 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 30 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 - 4 - 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了第一部剧作是在 26 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 同为青年的译者都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这样充满 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 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 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通全集至十余遍,于是原作精神,自觉颇有 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 表达方式。 他在 1935 年 23 岁之时开始筹备译莎大事,而手头的工具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 部词典》。从 1936 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 于战乱。直至 1944 年病逝,他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并继续握管不辍,一共完成 31 部半莎 剧的翻译工作。 自 1954 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大陆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 (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 超过任何其他莎剧中译本。 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 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于 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 于施与的 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版朱生豪的翻译。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01 月 16 日) 相关链接: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 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 的臆断想象啊。(戏剧导演陈薪伊语)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幼年朱生豪对读书的痴迷,教会学校背景使他形成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为朱生豪翻译 莎剧奠定了基础。 B.朱生豪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 C.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契合紧密,人们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很多出自朱生 豪的翻译。 - 5 - D.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成就的伟 大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 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 B.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 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 C.在翻译莎剧时,朱生豪对不同场景采用了自由体诗或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既最大限度还原 了剧本中的情景,又增强了民族色彩。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 31 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 超过了任何其他莎剧的中译本。 E.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 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 6.朱生豪在翻译莎剧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 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了。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过了三天,小两口去上班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 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 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 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顿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 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 - 6 - 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呵,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 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 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吗?把屋里东 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 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 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 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 口回来看戏。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 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 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 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 ;被盗的损失财物 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 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通过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 式,刻画了老盗贼及其 团伙盗技奇绝的特点。 B.小说以简略的笔法写了邻居们在新房被盗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当时天津卫一带人情冷漠、 世态炎凉的情景。 C.从“过了三天”到“便扬长而去”,属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具体描绘了盗贼一伙偷盗和破 坏新婚夫妇家财物的过程。 - 7 - D.小说的主人公是新婚夫妇,全篇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文;小说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交 代了故事的最终结果。 E.小说中盗贼团伙的首领是那个干瘪老头,其余两个年轻人都是盗贼团伙的成员,他们是否 是真的父 子不能确定。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绝盗”的“绝”表现在何处。 9.你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 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 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 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 , 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 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 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 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 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 面目报陛下!”遂降。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 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 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 非我也。”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 李陵、卫律侍坐。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 8 -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 发应弦而倒 B.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 应弦而倒 C.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 应弦而倒 D.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 应弦而倒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 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B.“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 军候一般统领 200-500 人。 D.“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中“如厕“一词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 当一队抗敌,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 B.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 单于召集八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 C.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心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 也曾相独自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D.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 陵终不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②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 9 - (二)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 难》写水石激荡、山谷震响的场景的句子是: , 。 ②《秋兴八首(其一)》借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 。 ③《琵 琶行》中,描写月亮作衬 托的三个诗句分别是: , , 。 ④《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 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 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 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 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 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 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 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16.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 II 卷(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0 - 17.下列选项中字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无误的一组是( ) A.晕眩(xuàn) 璀璨(cuǐ) 通宵达旦 甜言密语 B.睡眠(mián) 羞怯(què) 躁动不安 雕梁画栋 C.俯瞰(kàn) 漱口(shù) 冰雪消溶 滥竽充数 D.坎坷(kě) 范畴(chóu) 其貌不扬 百无聊赖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面对堆积如山的产品订单,工厂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要求大家齐心协力、目不窥园,努力 奋战,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②他在表演秦腔时,嗓音穿云裂石,极富感染力,征服了现场的观众,更征服了眼光挑剔的 评委,获得了本次比赛金奖。 ③由于他个人的一个小失误,整个团队失去了夺取冠军的机会,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百身不赎的负疚感萦绕心中。 ④“日行万步”,并不适合所有人,就算是我们青年人也一定要量入为出,结合自己的身体情 况制定合理的锻炼目标。 ⑤这块刚挖掘出来的翡翠矿石,还没加以雕琢就已经展现出桃羞杏让的光彩,让大家对它的 市场价值产生极高的期待。 ⑥一些网络事件不断被反转,引起了公众的反思,始作俑者固然可恶,但那些不辨事实而轻 信谣言的网友也难辞其咎。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人们寻找追求时尚的动机又是顽强的,所以常常会有丑的时尚的问世。 ①人们只好再吹一个,正像时尚破灭后,大家寻找新的时尚 ②它极像不断吹出的肥皂泡:一个商品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如同一个肥皂泡 被吹起,当拥有该物品的人太多之时,它就不成其为时尚,如同一个肥皂泡太大而破灭 ③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 ,但时尚是不断更新的东西,哪里能永远找到这样的组合 ④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 ⑤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是显示个性、吸引眼球的心理需求。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 泛滥最要不得 ⑥时尚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被人们追求;另一方面,不可以席卷过多的人 - 11 - A. ④③⑥②①⑤ B. ⑤③⑥④②① C. ④⑥②①⑤③ D. ⑥③④②①⑤ 2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子”同, 而《游褒禅山记》中“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亦表示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 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因为此出 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 C.法国 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爱斯 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比斯的狠毒,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而 同一个人物身上也存在着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D.《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 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而巴金的《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 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 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静 立不动,绿灯一亮,鱼贯而过。人们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同是亚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 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他们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 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 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2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 6 月调研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C 2.A 3.B 4.D 5.C,E 6.①满怀热情翻译莎剧,消耗了全部青春年华。②译作两次毁于战乱,坚持重译,坚定执着。 ③翻译前反复揣摩,翻译中反复吟诵,精益求精。④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不惧困难, 完成译作。 7.B,D 8.①设计的“局”绝。②偷盗的人绝。③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案。 9.示例一:可以。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而且删去之后 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显幽默,更能体现其“绝”。 示例二:不可以。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 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故事。 10.B 11.A 12.D 13.①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 家? ②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 汉朝。 - 13 - 1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5.B,E 16.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 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 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 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17.D 18.B 19.C 20.C 21.【参考例文】 尊重规则 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 一头栽向大地,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成以正果。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有社会生 活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规则,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 们的生活。 在一次工作中,他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 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同志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 来。”他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这位同志见眼前的正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他便和蔼地说: “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生活中,我们赢遵守的规则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了“规则” 当中,不论是谁,规则就是规则,雷打不动,伟大的周总理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规则的 重要性。 在一次理发中,很多人都在等候理发,但是时间宝贵的 他却没有接受别的同志让他先理发的 请求,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 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正是有了像列宁这样遵守规则的人,才有了一幅幅和谐的 画面,有了和谐的人们、有了我们 今天和谐、美好的社会。 - 14 - 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 点。”父子俩从上午,钓了很长时间终于钓起来一条大鱼。 父子俩很高兴。突然,他看了一 眼手表,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 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去。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亲最终毅然把鱼放了回去。 规则本身无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才拥有和谐有序的美好景观,才能显示 规则的好处与美丽。这位父亲用行动向教育了孩子:每个人要遵守规则! 敬畏规则是一种态度;敬畏规则是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使我们的世界和平 美好;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