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二)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二) Word版含答案

1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 2021 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二)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 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 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 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 “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 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 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 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 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 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 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 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 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 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 “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 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 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 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 2 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 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 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已私利。于是,士人对 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 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 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 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 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 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而变为追求衣锦还乡、 富贵宏达。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有所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 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 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所以做官由为 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 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第一、二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 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 B.第三、四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 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C.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 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3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 想异化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刻探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分) 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 的必然选择。 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 的精神境界。 C.如果想从根本上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 官的意识、习气。 D.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忧”,他正是一位抱 有淑世理想的士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80 后”“90 后”成失眠大军主力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睡个好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3 亿睡眠障碍大军:“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午夜 12 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手机。虽然窗外已经夜深人静, 但她还是睡不着。她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越看越精神。 “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 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 28 岁的潇潇,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 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 11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能就这样躺到天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 都是煎熬。”因为缺觉,潇潇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只能用厚厚的粉底来 遮盖倦容。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 太忙,他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六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 12 点之后,第二天不到 7 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 4 苦的就是早上起床,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 8 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 练就了在地铁里也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 27%。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16 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 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 “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令人担忧的是,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像潇潇这样的大城 市的年轻人成为了“高危人群”。 2018 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90 后” 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只有 5.1%的睡眠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同年发布的《2018 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等一线城市压力大,北京的年轻人睡得最少,平均时长不到 7 小时。 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 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还有超过 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 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 6 到 17 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62.9%。其中,13 到 17 周 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达到 81.2%。 “缺觉”似乎成为了覆盖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失眠背后的商机:“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尝试过各类保健品,还去办过美容院的按摩卡,只 要能让我睡个好觉,花些钱也愿意。”潇潇说。 和潇潇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失眠大军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同时,商家也 发现了商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助睡眠”,立马弹出大量“助睡神器”。 从褪黑素、助睡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 5 睡眠喷雾等等。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安眠手环,咨询商家时被告知手环采用的 是高科技,佩戴 15 天左右就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 款标着美国出产的手环卖到了两千多元。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 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 1700 多元。据商家介绍,类 似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此外,一些与睡眠相关的 APP 也相继上线。有些可以记录使用者的睡眠状况, 生成睡眠报告,有的可以通过助眠音频帮助用户入眠。不少 APP 的安装量都超过 了千万次。 不过在试过五花八门的产品后,潇潇并不知道哪些真的能帮助自己。 “这些产品有的买来有点儿效果,有的又好像完全没有感觉,更多的时候可 能是心理上的一些安慰。” 拿什么拯救我的睡眠? 医学上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 90 余种 睡眠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安全。 2015 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 新生儿每天睡 14 至 17 小时,3 至 5 岁儿童睡 10 至 13 小时,6 至 13 岁学龄 儿童睡 9 至 11 小时,14 至 17 岁青少年睡 8 至 10 小时,成年人睡 7 至 9 小时, 65 岁以上老人睡 7 至 8 小时。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十分困难。 在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看来,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 和精神心理有关。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 了很大影响,未来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加重。”他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 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 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在 2018 年 11 月发布 6 的一项调查报告,目前,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 力,处于过劳状态。 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 规模达 8.17 亿。 2018 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间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6 小时,较 2017 年底提高 0.6 个小时。其中,即时通信类 APP 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 15.6%。 “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 潇潇说,自己曾经尝试过几次晚上不看手机,但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最近,她网购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打算晚上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打发时间, 但是她还一直没有打开包装。“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改掉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选自新华网 2019 年 3 月 21 日,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睡眠障碍率为 27%。而2016年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就已经高达 38.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 B.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 足,“缺觉”问题覆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 C.商家发现了失眠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各种助眠商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 而且也都价格不菲,但产品的效果却有待商榷。 D.中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 8 亿,手机网民上网时间在继续增加。这种对手机的 依赖也是人们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一种表现。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 3 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之中。潇潇和贺岩的经 历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还比较典型。 B.中国 6 到 17 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 8 小时的占比超过 50%,13 到 17 周 岁青少年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 C.为了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帮助睡眠的产品, 因此这一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 D.睡眠障碍包括三大类 90 余种睡眠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 7 全和生活质量,必须加以重视。 6.造成年轻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拯救我们的睡眠?请结合文章简 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①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 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 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 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 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②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 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 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 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人啊,有时候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得太 快了,简直来不及做什么!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 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 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象一下子又变年轻了。 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 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 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 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 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 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③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象个山水洞一般黑暗, 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 8 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 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 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 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 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 了。 ④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 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 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 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⑤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 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 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⑥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⑦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⑧“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⑨“就是的……” ⑩“口粮哩?” ⑪ “扣了!” ⑫ “为什么扣了?” ⑬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 我们也不敢给……” ⑭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 去看看!” ⑮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⑯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 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 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 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9 ⑰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 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 给他们分粮,我……” ⑱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 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⑲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 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 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⑳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 户?缺多少粮?” ○21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 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 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22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 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 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23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 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 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 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 护……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 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 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 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 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 10 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 一息,这些 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 分)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 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 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默,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任齐,位给事黄门侍郎。 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并 不就。公事左迁..太子中庶子,复为侍中,吴兴太守。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 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天监九年,宣城 郡吏吴承伯挟袄道①聚众攻宣城,杀太守朱僧勇,转寇吴兴,吏人并请避之。撙 坚守不动,命众出战,摧破斩承伯,余党悉平。累迁吏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 又为侍中,领秘书监。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 已被升擢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②,当朝 无所屈让。尝奏用琅邪王药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③ 四地下,曰:“卿殊不了事。”搏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 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尝有不了事之目。” 因捧牒直出,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寻悔,取事为画。帝尝设大臣饼, 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 放箸执曰:“尔。”帝曰:“卿向何聋,今何聪?”对曰:“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 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性甚凝厉,善自居适。女为昭明太子妃, 自詹事以下戚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 复余言。后为中书令,卒于吴郡太守,谥.曰康子。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 11 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节选自《南史·蔡撙传》) 【注】①袄道:即妖道,大多与民间信仰或邪教有关。②英嶷:(yīng nì)才德 超群。③香橙:同“香蹬”。守庙内讲经说法者坐的高凳。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 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B. 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 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C. 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 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D. 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 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古代官场常贵右,将贬官称为左迁。 B. 尚书,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 C. 丁母忧,指遇母亲 丧事,又称之为“丁内艰”。按照旧制,父母去世后,子 女要守丧,不做官、不赴宴、不应考。 D. 谥,即谥号。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等人死后所给子的带有褒扬 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撙勇敢坚定,平定吴承伯之乱。吴承伯聚集妖道的信徒们进攻吴兴时,官 吏和百姓都请求躲避,他坚守不动,命令众人出战,最终斩杀吴承伯,平定叛乱。 B. 蔡撙很有骨气,遇事不屈节退让。他曾上奏选用王筠任殿中郎,武帝嫌他没 拿奏书给全部参掌官员署名,他坚持认为推荐自己了解的人无须参掌官员署名。 C. 蔡撙据礼力争,使皇帝感到羞愧。有一次皇帝多次叫他的姓名,他始终不答 应,他认为自己已贵为皇亲,因此皇帝不该再当众直呼其名,这使得皇帝面有愧 色。 D. 蔡撙庄重严厉,不与贵戚私下结交。他女儿做了昭明太子妃,很多官员都来 12 拜访,蔡撙却常以生病为由推脱,不能推脱的,见面也只是说说客套话,不与客 人深谈。 13. 把文中断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 (2)因捧牒直出,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 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凄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 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 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却功业未 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 而改变。 15.“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3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师、道并存的 道理,选择老师时不要在意他的地位和年龄。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仕途失意、羁旅 之愁与亲人盼归但欲归不得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常被用来说明人 们应修身自好、不贪不慕,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地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 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 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 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 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 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 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它靠的不是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 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 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 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 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 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 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 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 14 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 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然自得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然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一朝一夕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 底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其诗 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B.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 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C.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 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 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个字。(6 分)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上元节,古人又称夜为“宵”,①。正月十五是 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 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20 个字。 短短几个月内,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近 500 万人感染,超过 32 万 人死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寄望于尽早研发出有效疫苗这一“利器”, 15 摆脱病毒带来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 5 月 20 日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20 支候选疫苗正在研发, 其中一些正在进行临床评估。据悉,“第一梯队”有一半在中国,且有疫苗已进 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一般临床试验共分为三期)。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90 后”“00 后”已经成为扛起社会责任大旗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和奉 献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 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 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 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16 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答】 1、A.以偏概全,原因在第二段,还有“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 B.正确;C.强加因果;“士大夫社会的确立”与“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 生异化”之间并无因果联系;原文第五段只说“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 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D.“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 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错误;原文第五段,是从“策名委质” 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张冠李戴。故选:B; 2、D.“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说法有误,原文没 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 3、C.“想要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官的意 识、习气”错误;第五段的三种变化是表现,纠正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根源; 4.D. A 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无中生有。原文“中 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 38.2%,超过 3 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 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只是表达这种情况比较严重。B 项“大城市的‘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缩小范围,原文“‘80 后’‘90 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并没有限定在“大城市”。C 项“而且也都价格不菲”曲解文意。原文“从几十 元到上万元不等”是说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故选 D。 5.C。 C 项“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以偏概全。原文“不少顾客都 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是“不少顾客”,选项理解成“大 多数”,理解错误。故选 C。 6.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 ③个人习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 素。措施:①调整心情,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 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 7. C 解析:C 项,“旨在表现他灵活 变通的个性”错旨,在表现田福军 一心为 17 民不,顾个人 得失。 8. 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② 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 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 情节发展做 铺垫。③突出 表现了田福军 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 形象特点。(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 9. 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 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 益 ,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 的后果。②“文革 ” 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 解决不了 ,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 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 ,他不顾个人 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 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 ,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每点 2 分) 10. C 11. D 12. C 13. (1)他不饮郡井里的水,自己在书斋前栽种白苋紫茄,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 皇上下诏书褒奖他的清廉。 (2)于是手捧白牒径直退出,立即命令赶车的人驾车离开,继而想上表直言,自 动离职。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 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 或补语等断句。两个“曰”后面必须要断开;“沈约”“范岫”是两个人名,是并 列关系,中间要作短暂停顿,因此中间要断开,排除 A 项、B 项。“此外无人” 结构简单,意想相对明了,前后要断开;“约”和“岫”分别是指沈约和范岫, 都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排除 D 项。句意:武帝曾对蔡撙说:“你 门下的故旧还有多少人能奉事我的?”蔡撙说:“我门下的食客沈约、范岫已分别 被提升,除此以外就没人了。”沈约当时任太子少傅,范岫任右卫将军。故选 C。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 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等人死 后所给子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分析有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 18 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始于西周。故选 D。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 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他认为自己已贵为皇亲,因此皇帝不该再当众直呼其名”以偏概全。结合文本 内容“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分析可知,蔡撙认为皇帝 不该称他的名字有两个原因。其中“职在纳言”更重要,而不是只有他是皇亲这 一个原因。故选 C。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 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 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补充句首主语“他”;“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于)斋前自种白苋紫茄(省 略句);“自”,亲自;“以为”,把……作为;“常”,日常、经常;“饵”,食物; “诏”,是皇帝下令,下诏书;“其”,代词,他。(2)“因”,连词,于是;“直”, 径直;“而”,连词,表承接;“驾”,动词用名词,赶车的人;“去”,离开;“抗 表”,向皇帝上奏章,上表直言;“自解”,自请解职。 参考译文: 蔡撙字景节,从小方正文雅。恬退静默。和四哥蔡寅都有名气。出任齐朝任 给事黄门侍郎。为母亲守丧。在坟旁建房居住。齐朝末年多难。因此蔡撙服丧期 满后就住在墓旁的房屋里。朝廷授任他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蔡撙都不就任。 因公事贬任太子中庶子,后来又任传中、吴兴太守。蔡撙口中不谈论钱,在吴兴 任职时,他不饮郡井里的水,自己在书斋前载种白苋紫茄,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 皇上下诏书褒奖他的清廉。加封信武将军。天监九年,宣城郡官吏吴承伯挟持祆 道聚集徒众攻打宣城,杀死太守朱僧勇,转而进犯吴兴,官吏和民众都请求躲避。 蔡撙坚守不动,命令众人出战。打败并斩杀吴承伯,残余的党羽全部平定。多次 升任吏部尚书,在选拔职官中宽弘简洁,富有名声。又任侍中。兼任秘书监。武 帝曾对蔡撙说:“你门下的故旧还有多少人能奉事我的?”蔡撙说:“我门下的食 客沈约、范岫已分别被提升,除此以外就没人了。”沈约当时任太子少傅,范岫 19 任右卫将军。蔡撙为人正直,有骨气。气概风度出众,执掌政务从不屈节退让。 曾启奏选用琅邪王筠任殿中郎,武帝嫌他没拿奏书给全部参掌官员署名,就把白 牒推倒在香凳的底下,说道:“你太不明白事理了。”蔡撙表情严肃地俯下身子将 白牒拾起,回答说:“我认为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许允已有先例;既然是进用 所了解的人,就无须烦劳参掌官员签署。蔡撙我从年轻时就出仕,不曾有过不明 白事理的评价。”于是手捧白牒径直退出,立即命令赶车的人驾车离开,继而想 上表直言,自动离职。不久武帝悔悟。拿来蔡撙所奏之事为他签署。武帝曾置备 大臣饼,蔡撙在座。武帝多次呼叫他的姓名,蔡撙始终不应,照旧吃饼。武帝知 道他在赌气,就改叫蔡尚书,蔡撙这才放下筷子拿起手板说:“是。”武帝说:“你 刚才为什么耳聋,现在为什么耳聪?”蔡撙回答说:“我早就是皇帝的贵戚,而且 官职是纳言,陛下不应该直呼其名。”武帝脸有愧色。蔡撙性情庄重严厉,能很 好地独处生活。他女儿做了昭明太子妃,从詹事以下,都来拜访,蔡撙常常以生 病相告,悄悄打发走客人。等有的客人被带领入内。只是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此 外不再有多余的话。后任中书令,在吴郡太守任上去世,谥号叫康子。司空袁昂 曾对众宾客说:“自从蔡侯去世,我没有再见到像他这样的人。”蔡撙就是这样受 到有名望的人的赏识。 14.B(对诗句的理解表面化,“永夜”暗示诗人因忧虑国事难以入眠,因而感觉 夜长。根据注释,“揽貂裘”喻指渴望为国效力。) 15.①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合乎律诗领联对仗的要求; ②承接首联,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 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 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16、(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 池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 20 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 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 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 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道、也、期、涨、苟、毫。 17.B 18.D 19.C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第一空:“悠 然自得”指悠闲舒适,从容自在;“自得其乐”指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文中强 调诗让人们从中得到“乐趣”,用“自得其乐”恰当。第二空:“平起平坐”指地 位或权力平等;“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根据文中的“将诗从高雅的殿堂 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可知,此处强调“地位”平等,用“平起平坐”恰当。 第三空:“另眼相看”的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 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指当作另外的情况来看待或处置。文中强调“另外的 情况”,用“另当别论”恰当。第四空:“晨钟幕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一朝一夕”的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文中与“长久岁 月”相对,用“一朝一夕”恰当。故选 B。 18.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 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 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 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 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 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 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 21 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 蕴”,故选 D。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 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创 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 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 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故选 C。 20、①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②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 ③更是一 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解析】①处与上文内容衔接,应该是一个小结性的句子, 把“正月十五”和“元”“宵”的关系写出来。②处上文是“既是为了赏月”,故 ②处应填写一个由“又是”或“也是”领起的单句,与上文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 ③处所填写的内容应是一个与上文“不仅仅”相呼的表递进内容的句子。 21、全球超过 120 支候选新冠疫苗正在研发(或全球正在研发的候选新冠疫苗逾 120 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浏览材料,重点分析这则语段的主体部分,将材料分层,找出“何时”“何 地”“何人”“何事”“结果”,按照正确的语序写出答案。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交代新冠病毒现状和人们的期盼,不是主要事件。第 二段交代世卫组织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20 支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其中一些 正在进行临床评估”,从中筛选对象——“超过 120 支候选新冠疫苗”,事件 ——“正在研发”。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22、【立意】 1.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2.青年有梦想,为国勇担当; 3.时代青年应以国家发展为重任; 4.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需要时代青年承担; 5.为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拼搏青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