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四)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四)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 2021 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四)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 常生活利益分配的差异——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由此可以明确与固化人与人之 间的社会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由于自然因素带来的,如年龄、性别、血缘等; 有的则是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如身份、等级、官职等。不管何种因素所带来的差 异,礼乐制度都是表征这种差异的主要手段,也是固化差异的主要途径。随着礼 乐表征的差异而来的是权力以及生活利益分配的差异,由形式上的差异带来了实 质上的差异。这种实质上的差异意味着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而使得礼乐制 度具有了政治意义。《礼记》以及其他礼书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 体现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这为古代中国政治生活提供了理论根 据和范式参照,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礼记》集中体现了儒家“生活政治”的政 治哲学范式。 所谓“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日常生 活被提升到政治层面予以解读的一种政治范式。“生活政治”的展现路径是“政 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前者指的是将政治价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后者 指的是将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动。“生活政治”的积极意义在于可 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志为人们广为接受,成为促成社会凝聚的途径;“生活政治” 的消极意义是使得日常生活被“泛政治化”,导致社会生活中的公私不分,使得 社会逐渐失去自由和生动。汉语里所指的“生活政治”特别体现在传统的礼乐文 明中,礼乐制度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礼仪规范起来,在衣食住行中反映儒家主导 的政治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标志着等级、身 份、权力的礼乐制度以日常生活为主要作用场域,并将政治价值通过礼乐仪式的 载体,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和强化等级、身份和权力差异的 认同。 在《礼记》中,儒家理想政治秩序主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规范之中,无论是庶 民还是政治人物,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都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与尊 卑差异。 饮食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内容, 能够体现和反映社会政治情况。在《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里,“吃还是不吃” “给谁吃”“吃什么”“怎么吃”等日常问题,关涉了政治认同、身份等级、权力 秩序以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等政治问题。由此,在一定意义上饮食成为政治事务, 成为权力、秩序的展示场,尤其成为等级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标示物。 《礼记》里所体现的饮食之道,正是通过围绕饮食问题的礼仪制度性安排,将人 们限制在不同的宗法等级、爵秩等级、官僚的秩品阶位等级等一系列社会等级“框 架”里。这种“生活政治”的色彩,使得我们不能仅仅从生存欲望的满足以及饮 食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儒家的饮食之道,而应该关注到古典饮食之道背后的政治关 切。 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传统社会中起 到了区分等级、规范行为、维持秩序以及落实儒家伦理政治观念的多重作用,体 现了传统社会的生活文明和政治文明。历史地看,《礼记》中的“生活政治”范 式,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对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发掘古 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朱承《<礼记>中的礼乐制度与“生活政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日常生活 利益分配的差异。 B.《礼记》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维护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 配的实质差异。 C.《礼记》中的官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 与尊卑差异。 D. 《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关涉政治认同、身份等级及社会公共交往 活动等政治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第一段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阐明了《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体现 儒家“生活政治”范式这一观点。 B.第二段先从概念、展现路径、意义等方面对“生活政治”进行介绍,再 谈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紧扣标题。 C.文章在论证“儒家理想政治秩序主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规范之中”这一观 点时,以饮食为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D.文章肯定了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 传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活政治”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文章只做客观介绍,不带主观情 绪。 B.理解儒家的饮食之道,在果腹及饮食审美之外,还应关注它背后的政治 关切。 C.礼乐制度是用礼仪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中体现儒家主导的 价值观。 D.从历史的角度看,《礼记》中的“生活政治’’范式是我国古代政治传统 的反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7 年 11 月 15 日,北方进入新一年的供暖季。此前几年,每到供暖季,若 没有风来,北方出现重雾霾天气似乎成了惯例。与以往不同,2017 年冬季,在 等风来的同时,二十余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在 10 月以前大面积实施 煤改气工程,以保证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3 期间这些城市的 pm2.5 平均浓度 同比下降 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 15%以上。大规模煤改气工程将有助于 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浓度,也将提升天然气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该 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不过,煤改气工程也将对价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提出新的考脸。 (摘编自《21 世纪经济报道》) 材料二 虽然困难重重,但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趋势不会变,政府推进清洁能源的决心 不会变。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动的油气改革,正逐步打破国内的垄断状态,在产 业链各个环节引入竞争,预计未来几年将对我国天然气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 响。 当今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发展,有望改变我国在天然气储量 上的劣势地位,为天然气的替代前景装上助推器。 此外,进口天然气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解决我国天然气短缺的问题,目前我 国正在积极推进海外液化天然气气源接收站的建设工作及海外液化天然气接收 管道的铺设工作。未来五年我国将有充足的海外低价天然气供国内消费。目前我 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为 34.4%左右,较 2009 年上升了近 30 个百分点,未来仍 会呈上升的趋势。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计划》,到 2020 年我国天然气的 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 42.4%。 (摘编自《2018-2023 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材料三 材料四 当前民用采暖煤改气覆盖区域是当前的“2+26”个城市,预计未来将会向华 北大部乃至全国扩张,针对接驳、燃气具、用气费用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加快煤改 气的实施进度。除了带来接驳工程和燃气具销售量的大幅增长外,还有望带来销 气利润的快速增长。 制约天然气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天然气相对煤、油等替代能源的经济性关 系。2015 年底以来,随着国内天然气门站价降价 0.7 元,油价、煤价分别上涨, 天然气相比部分替代能源已经出现一定的经济性优势。然而,天然气总体而言仍 未突破油气比价的边际天花板,这也意味着天然气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价格、销 量弹性仍有不足,终端气价必须进一步下降,方可最终实现用气量规划。以华北 的石家庄周边地区为例,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同等热值下,当地工业用天然气 价格相较燃料油已经享有 3%的经济性优势。然而,工业气价相比煤贵出 219%。 在作为交通燃料的各种竞争能源中,液化天然气相比柴油在同等热值下便宜 40%,压缩天然气相比同等热值的 93 号汽油便宜 16%。 (摘编自搜狐网《环保深度分析系列之煤改气》)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地一项是(3 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材料三可知,2007 年至 2017 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逐年增加,2017 年达到最高位,刷新了 2007 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历史记录。 B.由材料三可知,2008 年至 2017 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同比增长呈波动状态, 其中 2010 年同比增长最高,接近十个百分点。 C.从材料三来看,2016 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同比增长回升,这和 2015 年年 底以来国内天然气门站价降低,油价、煤价分别上涨有关。 D.从石家庄周边地区来看,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相比替代能源已经具备一定经济 性优势,但在工业领域相比主要替代能源仍然不占经济性优势。 6.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动油气改革。根据上述材料,请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煤 改气”工程提出你的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诗魂(赵丽宏①)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 么看不见呢…… 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 花园。抬起头,就看见了你。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 正在沉思...... “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 “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 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 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 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 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 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你的“卡斯达里的 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 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他的 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 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 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 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 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 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蓦地,我的心颤 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 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 是他,是那个老人。我们面对面,默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破裂的 底座,谁也不说话。他好像苍老了许多,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更深更密了。说什么 呢,除了震惊,除了悲哀,只有火辣辣的羞耻。说什么呢…… 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 我的心。满地枯叶被秋风卷起来,沙沙一片,仿佛这雷声的袅袅余响…… 没有留下一句话,他转身走了。那瘦削的身影佝偻着,在落叶秋风中踽踽而 去…… 只有我,只有那个破裂的底座,只有满园秋风,遍地黄叶...... 我再也不走那条林荫路,再也不去那个街心花园,我怕再到那里去。你知道 么,我曾经沮丧,曾经心灰意懒,以为一切都已黯淡,一切都已失去,一切儿时 的憧憬都是错误的梦幻。没有什么“卡斯这里的泉水”,即使有,也不属于我们 这块土地上的这辈人,不属于我……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了你的诗集。哦,你却依然故我,没有 任何变化,还是流泉一般清亮而又幽远,还是那么真诚。你那带着金属声的诗篇, 优美而又铿锵地在我耳畔响起来。 当绿色的原野画卷一般在眼前展开,当坎坷的田埂蛛网一般在我脚下蜿蜒, 当飘忽的油灯用可怜的微光照耀着我的茅屋,当寂寥的晨星如期闪烁在我的小 窗……你,便似乎在我的身边出现了。然而已经不是在街心花园里站着沉默的那 个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一个又潇洒又热情的你,一个又奔放又深沉的你。 田野的风清新地吹着,你肩上那件斗篷在风中飘扬,像一叶远帆...... 你为我铺展开一个灿烂的世界,使我在艰苦的跋涉中始终感受生活的暖风。 当我消沉悲观的时候,你总是优美地用你那金属之声,一遍又一遍向我呼吁着: 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相信吗,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我真的写起诗来了。我在诗中倾吐我的欢乐,我的苦恼。我追求着……诗, 使我的精神和情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在缤纷的梦境里,我常常踏上久别的林荫 路,你仿佛从来不曾走开过,依然静静地在那里伫立,沉思着遥望远方,似在等 待,似在盼望...... 现在,我回来了,怀揣着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忐忑不安地看你来了。然而你 没有回来,三角街心花园里,依旧人迹杳然。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我久久地站 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肩膀...... 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 来寻找什么。 前不久,有消息说你将重返这里,人们大概都知道了吧。母女俩说话了,声 音很轻,却异常好听: “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 “是的。这里以前有一座铜像。” “什么铜像?” “普希金。” “普希金是谁呢?” “一个诗人。以后你会认识他的。”(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于上海) 【注】①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出生于上海,小学开始阅读文学经典著 作,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开始诗歌创作,80 年代初著有诗集。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了作者年幼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情景,铜像触发了作者的诗心,增 进了对优美诗篇的领悟。 B.在插队务农的寂寥生活中,作者沉浸在普希金的诗篇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诗 人的潇洒奔放、热情深沉。 C.文章在“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中,展现出作者对“诗人”的情感, 表达了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 D.文章将写作的人物称为“你”,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人物的距 离,易于作者与之倾述交流。 8.文章写老人和七八岁的女孩,有什么作用?(6 分) 9.赵丽宏认为:“散文应有自传色彩。自传色彩是指人生的片段经验,或者是一 段思想感情的真实经历。”文章是怎样表现“自传色彩”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 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初,项羽略地至河上, 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 为信武君,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 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平身间行杖剑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 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乃拜平为都尉。遂与东伐项王。 至彭城, 为楚所败。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军广武,绛侯、灌婴等咸谗陈 平,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 平曰:“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 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 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 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 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 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 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 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 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 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陈平既多以金反间于楚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用其奇计策,卒灭楚。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 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B.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 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C.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 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D.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 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11、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三秦,指当时秦关中地,因刘邦曾将关中地分封给秦三个降将而得名。 B. 亚将,亚于大将,指副将、次将,古代常在大将后设亚将做副手。 C. 昆弟,兄弟,同昆仲,长曰昆,次曰仲,也常用来比喻亲密友好。 D. 爵邑,指爵位和封邑。古代君王常赐有功之臣爵位和领地以示奖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陈平为士坎坷,事奉两主均不顺利。为魏王献计不被采纳,又受别人谗 言诋毁;为项羽 击降殷王,却又因殷地失守而得罪项王,终弃项羽而去。 ’ B. 陈平智慧过人,深得刘邦赏识重用。在与刘邦交流后即被封为都尉;面 对谗言和刘邦责备,陈平真诚表白,尽管刘邦极力袒护诸将,仍对陈平表示信任。 C. 陈平善用计谋,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刘邦在荥阳被围的生死关头,陈平 用反间计,成功 离间了项羽君臣的关系,并用奇计妙策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 陈平审时度势,及时规劝刘邦言行。曾直言劝谏刘邦应借鉴项羽为人的 得失,在刘邦因韩信自立为齐王而恼怒时及时提醒刘邦冷静处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5 分) (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 14-15 题。(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 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 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 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 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 “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 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三)16.按要求填写下列诗文(每空 1 分,共 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总结秦王朝灭亡历史教训、给历 代人们以警诫。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揭示为官应造福百姓、与民同乐的句子是“__, 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活在世上应有敬畏之心、不应成为物质财富 名利的奴隶的句子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在 、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 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 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 的心态很容易 ,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 芥, “吃”心不改呢?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 行 、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 好吃的放生。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 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但为什么要吃 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 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 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 尚”。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 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药 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 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 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所以,基 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 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自然界的生 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 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B.筚路蓝缕 揣测 删选 过于 C.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D.筚路蓝缕 揣度 删选 仅仅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 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B.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 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C.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 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D.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 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19.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D.科学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 拿它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很细, 很 尖 利 。 萤 火 虫 捉 蜗 牛 时 , 先 用 颚 在 蜗 牛 身 上 轻 轻 敲 打 ,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 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 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然后用管状的嘴喝 掉。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字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字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6 月 14 日,2019 年度“阿尔伯特·爱 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 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 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 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 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 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 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3 分)D(A 项,原文是“《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嘉益分配的差异”;B 项,不是“维护”,而 是“体现”;C 项“《礼记》中的官民”表述不当,应是在《礼记》中,无论是庶 民还是政治人物。) 2.(3 分)D(混淆概念,原文是“对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 发掘古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3.(3 分)C(“体现儒家主导的价值观”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原文是“反映 儒家主导的政治价值观念”) 4. D 5. B 6.(6 分)(1 )政府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落实补贴政策;(2)进一步调整天然气 相对煤、油等替代能源的经济性关系;(3)推动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可燃冰开采技 术的发展;(4)加大进口天然气的力度。(答出 3 点给满分) 7.(3 分)C。(“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错,文中无此意。) 8.(6 分)①写老人与“我”相互映衬,写小女孩与开头照应,丰富文章内容。 ②突显历史的厚重感,“老人”代表过去,“小女孩”代表未来,表达世代人民喜 爱普希金。③表现“诗人”的伟大与不朽和诗魂的永恒。(每点 2 分,意思相近 即可) 9.(6 分)①真实地记录作者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生历程。作者在年少时就迷恋 上了普希金的诗歌;农村插队种地,开始写诗;在 80 年代初写成了自己的第一 本诗集。②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作者的情感曲折而复杂:对普希 金的热爱,铜像被毁时的悲愤,插队时的沮丧苦闷,诗歌给予作者的希望,对重 建铜像的期盼。(每点 3 分,其中概括 1 分,具体分析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0.(3 分)A 11.(3 分)A(是项羽分封) 12.(3 分)B (“极力袒护诸将”错,这里“护”是监护的意思) 13.(10 分) (1)您侍奉魏国与之不合,于是侍奉楚国但又(中途)离开,现在又来跟 随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 (2)如果(我的计策)没有值得采用的,那么黄金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 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译文参考: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陈涉起兵并在陈地称王,立魏咎做魏王, 陈平年少时就前往临济事奉魏王咎。劝谏魏王而不被采纳,有人进谗言诋毁他, 陈平就逃离了。初,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跟随项羽入 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汉王平定三秦后又向东进军,殷王反叛 楚国。项羽就让陈平做信武君,打败了殷王并迫使殷王投降后凯旋。项王让项悍 任命陈平为都尉。过了不久,汉王攻下殷地,项王恼怒,将杀原来平定殷地的将 吏。陈平害怕被杀,自己单身一人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陈平于是到达修武投 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与他交流后非常高兴,就任命陈 平为都尉。于是陈平跟随汉王向东讨伐项羽。到了彭城,被楚军打败。汉王领兵 返回,一路上收集散兵到达荥阳,任命陈平为副将,驻扎在广武。周勃、灌婴等 都诋毁陈平,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您侍奉魏国与之不合,于是侍奉楚国但又 (中途)离开,现在又来跟随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 说:“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 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所以我陈平就离开楚王。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 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就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 可以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我的计策)没有值得采用的,那么黄金都还 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 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敢再胡言乱语了。后 来楚军加紧进攻汉军,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时间一长,汉王为这种困境感到忧 虑,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区来讲和。但项王不同意。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 争不息,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做人,能以谦恭的态度爱惜 人,所以那些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至于论功行赏、授爵封 邑时,却又把这些爵邑看得太重,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您傲慢又缺 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您又能够大方地给人爵位、食 邑,那些贪婪无耻好利忘义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您和项羽能够各自去掉自己 的短处,吸取对方的长处,那么挥手之间天下就平定了。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 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 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一定会互相残杀。(到那时)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 们,一定能够击败楚军。”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第二年,淮阴侯韩信打败了齐国,自 立为齐王,派使者把这件事禀报给汉王。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暗暗地踩汉 王的脚,汉王也立即省悟,于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 齐王。汉王采用陈平的奇计妙策,最终灭掉楚国。 14.D; “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 片澄澈的景象”理解有误。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非实指。 15.(1)(1 分)“悬”“浸”二字,俯仰结合;(2)(2 分)“悬”字写出驿路像是 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3)(3 分)用这两字 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 16.按要求填写下列诗文(每空 1 分,共 6 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A 茹毛饮血,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茹,吃。 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 的艰苦。 第一空:语境是“在……的年代”,应该选择“茹毛饮血”;揣度,推测忖度。 揣测,推想,估计,是对事物的发展及结局的判断和猜想。 第二空:语境是形容“卖家的心态很容易……”,应该选择“揣度”;筛选, 利用筛子进行选拣,现泛指通过淘汰的方式挑选。 删选,删除,挑选。 第三空:结合语境“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和“势必是依照口 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应该选择“筛选”;过于,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 仅仅, 形容数量少,或表示、强调限于某个范围。 第四空:结合语境“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在传 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此处应该是一种“过分”的做法,应该选 择“过于”。故选 A。 18.C 画线句“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 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结合语境“相信虎骨去风湿, 相信吃狼能壮胆”和“基于这两种心态”,此句是总结句,总结上文的分析,“所 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改为“总之”;再结合语境是强调仪式感和心理满足的, 所以“却”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该改为“更”表递进关系;因此正确的表达是: 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 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故选 C。 19.D 例句:文中“药引子”的引号是专有名词、特定称谓。A 项,“利字头上一 把刀”是引用;B 项,“时尚”是反语、讽刺;C 项,“之”表示强调;D 项,“流 线型”是专有名词、特定称谓;故选 D。 20、①萤火虫是如何对付它的呢 ②而蜗牛不在意这样的敲打 ③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 21、关键信息:①2019 年 6 月 14 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 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 肯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