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大姚一中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三) Word版含答案
1 云南省大姚一中 2021 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近些年文艺市场有诸多佳作。从《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到《大江大河》 等优秀电视剧作,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 “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②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 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 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 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 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 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 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③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 70 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 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 《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乔厂长上 任记》《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 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横空出世》等影视剧作,总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 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 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④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 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 及,文艺创作门槛在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 搞为能事。但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 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求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 2 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 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 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 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⑤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 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 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 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林海雪原》若没 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杨子荣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 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⑥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 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 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丰富的艺术形式, 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 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使得正能量成了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B.近些年来,“燃作”因为题材不同,形式多样,而为人称道,传播甚广。 C.主题先行的作品没有“走心” ,虽然故事扎实,终究难以满足受众的 需求。 D.正能量作品带给人们精神养分,帮助人们提升自我,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现象写起,然后归纳其特点,再阐述形成原因,逐步推进,由浅入 深。 B.第 3 段列举众多艺术作品,是为了证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创作成就突 出。 C.第 4 段论述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决定了正能量文艺必然成为“刚需”。 3 D.用“柴好方能火旺”来证明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很重要,生动形象易 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进取、勇敢、专注等精神气质,是成就“燃作”的 捷径。 B.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作品,可以向现实生活寻求改造优化 途径。 C.随着“燃作”的流行,以颓废为美和以恶搞为能事的作品会逐步改变创作 风格。 D.5G 时代,文化形态丰富、文艺样式多样,成功推动了众多 “燃作”火热 流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 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 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 “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 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 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 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 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 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 4 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 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 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 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 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 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 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 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 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 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 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 报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 5 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 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 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千口古枣园 魏胜先 豫北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古枣园——千口千年古枣园。 千口千年古枣园,北靠晋豫鲁铁路干线,西傍颛顼、帝喾二帝陵,南邻梁庄 镇,东接硝河坡。古枣园占地一千余亩,枣树万余棵,其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 现存古枣树一千两百余棵,许多树龄在千年以上,树围在一百七十厘米左右。被 林业部门鉴定命名的“千年枣树王”,树龄约一千五百多年。 步入园内,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 6 色如火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 串玛瑙似的枣随风摇曳。置身于树下,仰首可摘枣,俯身能刨花生,既赏美景, 又饱口福,惬意无比。 五十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每年秋天都跟着大人们来这儿拾红枣、刨花生, 那时觉得这里不过就是个枣园而已。然而,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纪。 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 内黄,因黄河而得名。汉代以前,古黄河曾流经这块土地的南面,故称内黄。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在黄河故道栽种枣树。漫漫黄河故道,成就了内黄 红枣的美名。自 2002 年以来,县里多年举办红枣节,吸引了数十万名海内外游 客。 千口,地处内黄县南端,也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曾是古黄河上的一个渡口, 因旧时黄河常年决口,先民频频搬迁,故名“迁口”。后人为了书写方便,逐渐 变为“千口”。 精神矍铄的刘老汉凝望着硕果累累的古枣园,在锄把上磕磕烟斗,告诉我, 他小时候枣园就是这个样子。祖辈们都说,这儿自古以来就是块好地,沙质细软, 枣树长得好。 先辈们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 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 扁核酸,因核状扁、味酸甜而得名。其鲜果酥脆多汁,酸甜可口;干果皮薄 肉厚,香甜缠绵。古枣树上结的果,经过专业测定,果酸含量为其他品种的五倍, 不仅是滋补营养之佳肴,还是中药的药引子。蜜蜂在古枣树上采集的枣花蜜,晶 莹剔透,味正醇厚,润肺明目,被誉为蜜中上品。 曾经,这里的先民靠一行行枣树防风固沙;遭自然灾害,靠红枣充饥救急; 遇兵匪战乱,靠枣林天然屏障护身保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据点,千 口村古枣林一带培养和保护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游击队员。 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 行逐棵登记。枣树总数达十万余棵。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 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 7 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九月十五枣下 箔,十月十五捞不着。”每年枣熟季节,枣园内,道路旁,一排排用高梁秆编织 成的枣箔上,厚厚的红枣,在阳光照射下鲜艳夺目,宛若一方方红色的地毯;土 产门市部,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收购红枣、枣蜜的商贾络绎不绝;院内小山一样 的枣垛,源源不断地装上小火车车厢,运往全国各地。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 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 户都有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老枣农如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 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 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 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有 的尺蠖在强震下应声落地,而大部分则吐丝垂吊,缓缓坠地。待复活后又爬上树 干。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 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 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 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后火冒三丈:“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 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对方 最后只好悻悻离开。 2018 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 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 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修建起 古朴典雅的千年古枣园大门牌坊,拉起透景篱笆墙,硬化了古枣园门前道路和停 车场。 千年古枣园而今更风光。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 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明 天…… (摘编自 2020 年 08 月 22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A. 千口古枣园古枣树数量多、树龄长、树围粗,纵横交错,苍劲茂盛,古枣园 久经岁月变迁仍充满活力。 B. 内黄、千口皆因黄河而得名,这里沙风细软。适合枣树生长。先辈们代代试 验,终于培自出优良枣树品种。 C. 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出当 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 D. 文章写了古枣园传承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历史,赞美了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 代相守、默默耕耘的沙区人民。 8. 文章后半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 9. “今天我驻足园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有哪些“不一 样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征士..询之六世孙也。曾祖珪,历给事中,委 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祖勇慧,齐太子家令、冗 从仆射。父懋,梁始平、天门二郡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以学艺闻,撰《毛 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亨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博通群 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解褐..梁安 东王行参军,兼太学博士,寻除平西府记室参军。太清初,为征西中记室,兼太 常丞。侯景之乱,避地郢州,会梁邵陵王自东道至,引为谘议参军。王僧辩之袭 郢州也,素闻其名,召为仪同从事中郎。迁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对掌书记, 府朝政务,一以委焉。晋安王承制,授给事黄门侍郎,亨奉笺辞府,僧辩答曰: “省告,承有朝授,良为德举。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 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高祖受禅 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 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乃与故义徐陵、张种、孔 9 奂等,相率以家财营葬,凡七柩皆改窆焉。光大初,高宗入辅,以亨贞正有古人 之风,甚相钦重,常以师礼事之。及到仲举之谋出高宗也,毛喜知其诈,高宗问 亨,亨劝勿奉诏。高宗即位,拜卫尉卿。太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四。初撰《齐书》 并《志》五十卷,遇乱失亡。后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子善心,早知名, 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节选《陈书·许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 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 B. 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 /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 C. 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 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 D. 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 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征士,古代指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私谥即为“靖节征士”。 B.风雅,此处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它们是《诗经》的主要内容。 C.解褐,形容解去贫民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也称为衣褐,一般指初次入仕。 D.青紫,本为古时公卿所佩绶带的颜色,因借指高官显爵。也可指显贵的服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许亨出身名门,颇有家学渊源。他的祖辈曾经在朝廷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他的 父亲凭借学艺闻名,有所撰述;他也撰写过《齐书》《梁史》。 B.许亨操行高洁,学问为人器重。他少年时继承家业,性格清正不随流俗,有高 洁的节操和品行;他博闻强识,受到许多名流的推重和赞许。 C.许亨知恩图报,安葬昔日知音。他在避乱郢州时曾受到王僧辩的赏识和重用, 后来王僧辩被杀,他上表请求安葬,并与他人共同料理丧事。 D.许亨识破阴谋,帮助高宗即位。到仲举图谋将高宗赶出京师,他及时洞察了其 中的骗局,劝说高宗不要奉诏,高宗即位之后任命他为卫尉卿。 10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迁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对掌书记,府朝政务,一以委焉。 (2)光大初,高宗入辅,以亨贞正有古人之风,甚相钦重,常以师礼事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 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 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 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 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他国财富之多的句子是“______”,描写 秦人极端不珍惜掠夺来的财富的行为的句子是“______”,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以水与月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表象和本质,从变与 11 不变的角度来看问题,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表现冬春时令交替,新旧年交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 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 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 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 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 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 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 月,( ),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 快培养出 100 名连长、100 名指导员的决定,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 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 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马克思 29 岁、恩格 斯 27 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 25 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 29 岁领导 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 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舸争流长治久安深谋远虑擢发难数 B.百废待兴政通人和深谋远虑擢发难数 C.百舸争流长治久安高瞻远瞩不胜枚举 D.百废待兴政通人和高瞻远瞩不胜枚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枪、款、人”战略思想 B.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 12 C.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由陈毅提出 D.陈毅提出了“枪、款、人”战略思想来壮大新四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 题。 B.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不 足。 C.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 力。 D.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 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方式发掘、采集、整理与保存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呈现 口述者亲历的历史真实。① ,然而口述历史因为经由口述者的记忆、叙 述以及访谈者的文本整理这些环节,往往使客观的历史发生变形甚或失真。历史 记忆的呈现是以语言和文字为中介的,② , 以文字表述出来的就是文 献。语言和文字将存储于大脑中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受语言的 限制和阻隔后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往往既非记忆的全部,也非记忆的准确呈现。 记忆在呈现中既有数量的减少,③ 。 21.众所周知,“快餐文化”当下盛行,而创作实为不易。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 然后回答问题。 (1)请为漫画拟写一个标题。(8 字以内) (2)请就漫画的构思谈谈你的看法。(80 字以内) 13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9 月 8 日,武汉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一名未被选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学 生自行上台希望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演讲,工作人员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劝离。当晚, 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了武大青年可贵的勇 气,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此事引起不少网友 的质疑:“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 号: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金子总会发光,急于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讨厌”。 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 发言”。武大校刊也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讨论。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向武大校刊 “争鸣”专栏投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4 参考答案: 1.D(A 项“使得”错误。B 项错,根据第三段,建国 70 年来文艺佳作为人称道、 传播甚广是因为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C 项中,“没有‘走心’”错。“走心” 是指作品能感染受众,满足他们对真善美的需求。主题先行的作品是具备正能量 的,能满足这一需求。“虽然故事扎实”也错,主题先行的作品具有正能量但不 能真正打动受众,就是因为没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 2.B(B 项第 3 段列举众多作品是为了证明,虽然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因为 具备正能量,所以得到受众持久的肯定。) 3.B(A 项错,原文无“捷径”一说。C 项“逐步改变创作风格”没有依据。D 项“成功推动了”错。) 4. D 5. C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 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 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 是我国文化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7、C 8. ①枣农管理枣树,写出了枣农对古枣树的爱护和精心栽培;②赞美沙区人民 为古枣园世代相守、默默耕耘、铁骨铮铮的品格。 9. ①感受到古枣园历史的悠久;②感受到古枣园蓬勃的生机;③感受到沙区人 民的勤劳、智慧和坚守;④感受到国家政策对当地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解析】 【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内容表述的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等角度分析,判定出符合题干的答案。 C 项,“枣农们用榔头击打树技上的枣尺蠖,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体现 出当地农业技术的原始落后”错误,从“‘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 15 这是当地枣农对枣树管理的精辟总结”“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 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 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可见,这并非反映当地 农业技术原始落后,而是称赞他们枣树管理经验、保证绿色无公害的良心和枣农 们的智慧。故选 C。 【8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情节、选材的作用,首先明确描写的内容,然后从结 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 和其它内容的关系。还要注意材料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 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 化主旨等。 “用不少笔墨写枣农管理枣树,对此你如何理解”,实际上是问作者写枣农管理 枣树有什么作用;作用可从内容、结构、主旨上分析;内容上,通过写“枣农如 鱼得水,将毕生经验全部倾注在枣树管理上。且不说每年至少五次修剪荒枝嫩条, 光是枣树灭虫就是一场重头戏。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 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 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灭”,反映出枣农对枣树的精心管理,悉心栽培,塑 造出枣农们勤劳、善良、智慧的形象;主旨上,表达了作者对沙区人民精心培育 枣树品种“从试种酸枣开始,经过一代代人的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耐旱、耐盐 碱、耐瘠薄,盛花期长、果实肉厚、香甜可口的优良品种——扁核酸”,世代守 护枣树“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三年前的一个冬天, 南方一位做古董家具生意的经营者看中了这里的古枣树,千里迢迢赶来,并托人 向刘老汉说情,表示想出巨资挖走园中几棵最大的枣树。爱树如命的刘老汉听说 后火冒三丈”,沙区人民的美好品格“为了古枣园的今天而世代相守、默默耕耘 的沙区人民,他们有古枣树一样铁骨铮铮的品格,让人看到了这片土地更加美好 的明天”。 【9 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品情感态度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 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或 事物的情感与态度,然后进行概括分析。 关键要抓住“不一样”,从文中筛选“我”的感受; 16 “我遇到一位老者,姓刘,八十五岁,性情耿直,看管古枣园已有半个多世 纪。他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起了古枣园的历史,以及与古枣园有关的故事……”, 从老者口中,“我”得知了枣园的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 “一望无垠的古枣树纵横交错,苍劲茂盛。棵棵树干表面沧桑斑驳,色如火 山石,状若鳄鱼皮。树冠八方张开,虬髯盘旋,气宇轩昂,新枝绿叶间串串玛瑙 似的枣随风摇曳”“新中国成立后,千口古枣园重焕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村 里对园内枣树进行逐棵登记”,“我”感受到古枣园生机勃勃,还因政策而重新焕 发生机; “枣儿香,枣儿甜,三分种,七分管;剪枝砍皮防枣锈,灭虫翻土疙瘩山” “为保证果品绿色无公害,枣农们常常用榔头击打树枝上的枣尺蠖。男人们在前 面抢着木杆击打,妇女和小孩儿跟在后面,用指将打落在树根下的尺蠖一一消 灭……智慧的枣农把每棵树根下的土封成陡坡,并用木板将土坡拍打光滑,尺蠖 欲爬不能,等来的则是集中就擒”,感受到枣农们辛勤的劳动与智慧的管理方式; “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能挖,那可是老祖宗给俺们留下的无价之宝啊!他们要挖走 的不单是树,而是全村人的命根”感受到沙区人民对古枣园的坚守; “国家修建汤濮地方铁路时,专门在千口村设站。县里专门在千口车站建起 了红枣系列产品收购门市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每家每户都有 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枣园”“2018 年底,村两委牵头,动员了十二名具有丰富枣 树管理经验、勤奋好学的青壮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将古枣园中心区一百零二 亩土地,从原先三十多个承包户手中流转出来,成立了古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 责任公司”等,可看出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古枣园发展的推动作用。 10. (3 分) A (B 项“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错误,这里“授”“领”是动词,各自带有一个 宾语,需要在“领”字前面断开。C 项“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所司”错误, “初”表示插叙或补叙,这里需要单独断开;“所司”指有关部门,应当做下一 句“收僧辩及其子頠尸”的主语。D 项“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 瘗至是/无敢言者”错误,“于方山”是“同坎埋瘗”的地方,而不是“所司收 僧辩及其子頠尸”的地方;“至是”是“到这时”的意思,应当与下一句“无敢 言者”相连接。) 17 11. (3 分) C (C 项“衣褐”错误,指贫贱者。成语“衣褐怀宝”指比喻人外表朴素而内藏 真才。 应当为“释褐”。) 12. (3 分) D (D 项“他及时洞察了其中骗局”错误,原文是“毛喜知其诈”。) 13.(10 分) (1)许亨升任(调任)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共同掌管书记,官署政务,全都 委 托给他们。(语意通顺得 2 分,译出“迁”“掌”“一”各得 1 分。) (2)光大初年,高宗人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非常钦佩敬重 他, 常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语意通顺得 2 分,译出“人”“相”“事”各得 1 分。) 【参考译文】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朝征士许询第六代的孙子。他的曾祖许珪, 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志向高雅清远,居住在永兴的究山,也就是许 询曾经隐居的地方。他的祖父许勇聪慧,担任过齐朝的太子家令(太子家的总管)、 冗从仆射(皇帝侍卫首领)。他的父亲许懋,担任过梁朝始平郡、天门郡这两个郡 的太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凭借学问和技艺闻名,撰写《毛诗风雅比兴义 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中产业与门望,品行清正 不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博览并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 名流都推重并赞许他,很为南阳刘之遴所器重,常常称扬述说他的事情。初次入 仕担任梁朝安东王行参军,兼任太学博士,不久被任命为平西府记室参军。梁武 帝太清初年,担任征西中记室,兼任太常丞。侯景之乱,因避乱而迁居郢州,恰 逢梁朝邵陵王从东边而来,被引荐担任谘议参军。王僧辩袭击郢州时,向来听说 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仪同从事中郎。许亨升任(调任)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 炯共同掌管书记,官署政务,全都委托给他们。晋安王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 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的官职,许亨写信辞去官署职务,王僧辩回复说:“承蒙您 18 告知我,承担朝廷授予的职务,确实是仁德之举。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经术 博通,学而优则仕,自能取得高官显爵。古人相互思念,于千里之外命车夫驾车 造访,初心不忘,难道还担心城池的阻隔?您对我的关心照顾如此深切,令我极 为惭愧,情不能已。”陈高祖接受禅让,许亨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兼管羽林监。 调任太中大夫,主管修撰梁朝史事。当初,王僧辩被杀的时候,有关部门为 王僧辩和他的儿子王傾收尸,埋在方山同一个土坑中,到这时无人敢谈论此事。 许亨因为曾是王僧辩旧吏,上表请求安葬二人,于是与故交旧友徐陵、张种、孔 奂等人,共同拿出家中财物料理丧事,总共七具灵柩都加以改葬。光大初年,高 宗入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非常钦佩敬重他,常常用对待师 长的礼节侍奉他。等到到仲举( “到”为姓氏)图谋将陈高宗赶出京师,毛喜知 道这是骗局,陈高宗向许亨咨询,许亨劝陈高宗不要奉诏。陈高宗即位,任命他 为卫尉卿。太建二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当初许亨撰写过《齐书》并《志》五 十卷,遇到战乱丢失了。后来他又撰写《梁史》,写成的有五十八卷。他的儿子 许善心,早年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14.B 15.①壮志难酬。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 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 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 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 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 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 行分析。 B 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误,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 光”的怀念,这里只是突出了一种对自己戎马生涯的怀念。故选 B。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 类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素,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19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等句看出,年轻时的诗人旅游豪迈洒脱的气质,具有一种温婉谦恭的男儿形象, 诗人回忆了当年文武双全、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形象和战鼓雷鸣、烟尘遮天的 战争场面,此时的诗人是一位垂暮老者,暮年时在秋风中白了头发,内心一片苦 闷情怀,充满着无限的惆怅与悲伤;“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一句, 有着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是时光却无奈,一味的催人老去,诗中饱含出 这样的一种人生迟暮的悲苦凄凉情怀,也更加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 知音难觅,突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写出内心苦闷抑郁的寂寞情感。 16、(1)倚叠如山 弃掷逦迤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 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 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倚叠”“逦 迤”“生”“瞬”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答案】 17.C。第一处 ,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 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 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末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此处是说一个好的 领导干部可以开创很多人部在奋勇前进的局面,再结合横线后“奋楫争先”,此处 选用成语“百舸争流”。第二处,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 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此处是说把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定 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应选用成语“长治久安”。第三 处,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戈,往长远里考虑。 根据 横线后“的判断”可以推断不能为“深谋远虑”,因为“深谋远虑”就包含“判 断”的意思。选成语“高瞻远瞩”。第四处,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 形 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 ,数也数不清。 此处是说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太多了,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选 用成语“不胜枚举”。 故选 C。 18.B。根据括号后面的旬子“把培养干部放在武器、 筹款之前”可知,战略思 20 想应是 “人、枪、款”。排除 A、两项。 根据后一句“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 的……”陈述主语“他”显然是指“陈毅”, B 项陈述主语是“陈毅”,C 项陈述 主语是“战略思想”,根据前后陈述主语一致性原则,排除 C。 故选 B。 19.D。仔细阅读划线句子“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決了基 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句子存在两处问题,首先语序不当, 根据逻 辑,应是先解决间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第二是重复赘余,“缺乏” 与“不足”重复。再来看选项:A 项,语序不当,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 高战斗力的结果。 B 项,语序不当,应是先解決间题,进而达到提高科力的结果, “缺乏”与“不足”重复。C 项,“缺乏”与“不足”重复。 故选 D。 20、(6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①真实是历史的灵魂 ②以语言表述出来的就是口述 ③又有内容的变形甚或失真 21、(1)诗歌美餐(或“诗歌饭局”)。 (2)漫画的构思别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一是饭局中的饭菜换成了诗歌,颠覆了 人们的惯常认识,令人耳目一新;二是服务员跑过来喊“让你们久等了”,说明 诗歌创作的不易,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22、切题立意: 1.勇气规则应兼顾,意气风度携手行。 2.展示自我也应顾全大局。 3.勇气诚可贵,规则价更高。 4.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谈展示自我。 5.打破常规不是破坏秩序。 6.对于打破常规,需要正确解读。 偏题立意: 1.青年应当有个性。(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言论自由。(脱离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 3.多点理解,多点关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指向,不扣写作任务) 2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