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杭西高 2020 年 6 月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苑鑫 审核人:赵滢 【注意】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所有的选择题按照题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 卡上对应的题号处,其它题目做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6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云翳.(yì) 作揖.(yī) 熨.帖(yùn) 煤屑.(xiāo) B. 哺.育(bǔ) 坍圮.(pǐ) 押解.(jiě) 刹.那(chà) C. 蹒.跚(pán) 戏谑.(xuè) 倔.强(jué) 刚愎.(bì) D. 讣.告(fù) 恫.吓(dòng) 狭隘.(yì) 粗犷.(guǎ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 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 记忆相结合。 A 项,“熨帖”应读 yù,“煤屑”应读 xiè; B 项,“押解”应读 jiè; D 项,“狭隘”应读ài。 故选 C。 2.下列各项中全都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稠密 灌木丛 气喘吁吁 描准 B. 枯树 采蘑菇 蹑手蹑脚 篱芭 C. 呼噜 牲口棚 拼命挣扎 厮打 D. 糟糕 葡萄架 声厮力竭 消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知 道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全都无错别字的一项”,然后结合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 A 项,“描准”的“描”应为“瞄”; B 项,“篱芭”的“芭”应为“笆”; - 2 - D 项,“声厮力竭”的“厮”应为“嘶”。 故选 C。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是中国艺术家精心构造的心灵________ 这些枯槁瘦硬千奇百怪 的假山,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信息,但是中国人却爱之如金玉之城,传说当初杭州花圃盆景 园内立一处叫作“绉云峰”的假山时,当天几乎是________ ,人们竞相一睹,这种文化现象 背后________ 的是中国人崇尚自然的美学精神。 A. 影像 趋之若鹜 突显 B. 幻象 万人空巷 突显 C. 幻象 趋之若鹜 凸显 D. 影像 万人空巷 凸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 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 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影像: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幻象:指幻想、幻觉或梦境中产生的形象。此处用“心灵” 修饰,应选“影像”。 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有贬义。万人空巷:指家家 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此处指人们争相去观看假山,没有贬 义,应选“万人空巷”。 突显:突出地显示。凸显:清晰地显露。此处指文化现象背后的美学精神的显现,应选“凸 显”。 故选 D。 【点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来到古城门,但见一条幽长的古街,两边高墙古朴,深巷幽 雅 , , 。 , , 。 ①院内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瓦脊 ②无不彰显着巧妙构思和风情古韵 - 3 - ③板搭门窗古色古香,柜台黝黑发亮 ④走进一条古巷,来到张家大院 ⑤古街地面上铺的石板饱经沧桑 ⑥两旁林立的店铺浸透着岁月的痕迹 A. ④①③②⑤⑥ B. ⑤⑥③④①② C. ⑤⑥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⑤⑥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 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 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 运用。 B 项,横线前面的句子,陈述对象是“古街”,由此可知⑤句应为首句。⑤句陈述的是古街地 面上的石板,⑥句写的是古街两旁的店铺,③句则紧承⑥句中的“店铺”,讲店铺中的摆设。 通过分析可知,④句转换地点,从古街经由“古巷”走到“张家大院”①句说的是大院内的 景象,故④句后紧限①句;②句的主语是①句中的“院内的建筑”,故②句在①句后。再结 合标点符号加以印证,语意脉络就很清晰了,从古街到两旁的店铺,再进入一个古巷,最后 到了张家大院。由此可以确定衔接顺序为⑤⑥③④①②。 故选 B。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 绵绵情思。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 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C.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 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想到我们来广州读书也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没有 给家人写过一封信呢,心里不禁有些伤感。 【答案】B - 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解答时首先 要了解各句所选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所在语境思考即可。常见的设题误 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 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句是关键;审清题目要求,细读 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A 项,“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而不是“初春”。 李后主的故土哀思也不同于“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C 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表现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用来形容台湾老 兵回归故乡,不合语境。 D 项,“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和音书难 通、思友怀人的孤寂;不能用来形容没给家人写信带来的伤感。 故选 B。 【点睛】本题既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类命题往 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 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 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 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本题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各句所 选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所在语境思考即可。 6.下列括号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 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 很强的感染力。 C. 课文取材于 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毁灭,造成了 人民的(生灵涂炭)。 D. 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 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 - 5 - 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 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 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A 项,“弦外之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使用正确。 B 项,“楚楚动人” 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语境是读书的感受,与语境不符。 C 项,“生灵涂炭”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与前面“人民”重复。 D 项,“望其项背”比喻赶得上,语境中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和海明威有着很大的差距,故此 处使用不当。 故选 A。 7.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B. 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 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C. 小说情感的处理,一般是“节制胜于放纵”;小说主题则忌讳太“鲜明”。情感讲究一个 “蓄势待发”,主题则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 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结构是小说的 一个“容器”,用以容纳小说的内容;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 事件凝固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关于小说知识的综合考查题,涉及小说的情节结构、叙述视角、表现手法 及小说的主旨。解答这类试题,考生需先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题干选择作答。题 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错误;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 角”,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 主宰之下,调度之中,一般采用第三人称。 有限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 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故排除。 故选 B。 8.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6 - A. 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 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 情感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有时是笼罩于全篇的氛围,成为作品的基调; 有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家想表达的是他所目睹到的事实,也是自己的一直倾向。小说的目的是呈现事实。 D. 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 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 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C 项,“小说的目的是呈现事实”错误,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 故选 C。 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 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 和抵达梦想。 B. 伯尔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军国主义的进步倾向,被人称 为德国新生一代的作家。 C. 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 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 《印象丽江》以曼妙而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而 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升华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愉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它讲述的是……”成分残缺,“讲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梦想”后添加 - 7 - “……的故事”; B 项,“伯尔的小说创作……被人称为德国新生一代的作家”搭配不当,“被人称为德国新生 一代的作家”应是“伯尔”而不是“伯尔的小说创作”,也属于结构混乱中的偷换主语; D 项,“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升华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愉悦”语序不当,“审美愉悦”应在“精 神的陶冶和升华”之前。 故选 C。 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西瓜 94%以上都是水分,① 本身含糖量也是很高的。正常甜度西瓜含糖 5%,② 西瓜的 热量很高,西瓜的卡路里是 250 千卡/千克。也就是说③ 你每天吃一个 8 到 10 斤的西瓜,④ 就是摄入了 1000 千卡到 1250 千卡的热量,⑤ 普通的一碗米饭热量大约是 200 千卡。也就是 说吃一个西瓜就相当于吃了五六碗饭。⑥ ,吃西瓜当正餐是要不得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所以 如果 / 而 因此 B. 所以 但是 / 也 而 因此 C. 但是 所以 / 也 然而 所以 D. 所以 但是 如果 / 然而 所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具体考查使用连词的能力。正确使用连词,首先要 掌握常见连词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连词前后内容的关系,从而进行选择分析。 “西瓜 94%以上都是水分”和“本身含糖量也是很高的”这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填 “但是”,排除 BD;“正常甜度西瓜含糖 5%”和“西瓜的热量很高”这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 关系;根据“就是”的提示可知,“你每天吃一个 8 到 10 斤的西瓜”和“就是射入了 1000 千卡到 1250 千卡的热量”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填“如果”,排除 C;“就是射入了 1000 千卡 到 1250 千卡的热量”和“普通的一碗米饭热量大约是 200 千卡”之间是转折关系,“而”和 “然而”均可;最后引出结论,“因此”“所以”均可。 故选 A。 11.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8 - 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对常考修辞 有所了解,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然后对这些修辞的特点有所了解,同时要关注修 辞之间的区别,如借喻和借代。本题要求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 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B 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若飞”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木兰 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C 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摘星辰”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楼之高。 D 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代指有钱的贵族,因为豪富之家常把大门油漆 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以及身份的显赫,所以“朱门”就成了豪富之家的代名词,使用 借代的修辞。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 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乙]顺着一条羊肠小路 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 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 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 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 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丙]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 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事..。他当即表示愿意将 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1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离尘嚣 B. 信步 C. 饱经忧患 D. 启事 1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9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远离尘嚣”, 远离喧嚣繁杂的世事,使用正确; B 项,“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使用正确; C 项,“饱经忧患”,指经历足够多的困苦患难,使用正确; D 项,“启事”,公开发表的说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而语境“获得 了……”说的是从中得到的启发,从中领悟的道理,应使用“启示”。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对标点符号的常见用法有 所了解,同时还要掌握常见的错误类型。本题要求选择“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 有误的一项”。 A 项,“更宏伟,更感人的”中逗号应改为顿号,甲处“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 的”中“更宏伟”“更感人”后面有个“的”,其实是“的景物”省略了“景物”二字,因 此是这两个词作定语,应该用顿号。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暑轮替,草木荣枯,时光 不朽。站在 2018 年的岁尾,2019 年 。时间 的节点上,改革开放 40 周年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此交汇,令人 置身大历史的感 慨,更有创造大历史的豪迈。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 2019 年新年贺词《我 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这篇豪情满怀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 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 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不久前,“汉语盘点 2018”的年度字揭晓,答案令很 多人共鸣:“奋”。这个字是国家的状态,更是个人的状态;是 2018 年的姿态,也是 40 年不 - 10 - 变的身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40 年来, 我们解 放思想、 , 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断天地。”( )。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见证 悄然而至 应运而生 实事求是 B. 见证 翩然而至 油然而生 实事求是 C. 证明 翩然而至 应运而生 大胆创新 D. 证明 悄然而至 油然而生 大胆创新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个字是国家的状态,也是个人的状态;是 2018 年的姿态,也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 B. 这个字是国家的状态,也是个人的状态;是 2018 年的姿态,也是 40 年不变的姿态。 C. 这个字是个人的状态,也是国家的状态;是 2018 年的姿态,也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 D. 这个字是个人的状态,也是国家的状态;是 2018 年的姿态,更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40 年前奋起,如今继续奋发,这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最好的致敬,更是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最好的迎接。 B. 40 年前奋起,如今继续奋起,这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最好的致敬,更是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最好的迎接。 C. 40 年前奋起,如今继续奋发,这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最好的迎接,更是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最好的致敬。 D. 40 年前奋起,如今继续奋起,这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最好的迎接,更是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 年最好的致敬。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 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第一处,“见证”,证明,证据,亲眼目睹可以作证;“证明”,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 性;语境侧重亲眼目睹,故选“见证”。 第二处,“悄然而至”,形容寂静无声地到来;“翩然而至”,样子轻快灵活、优美的地到 来;前文是“站在 2018 年的岁尾”,语境不是寂静无声的,应用“翩然而至”。 - 11 - 第三处,“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油然而生”,自然地 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后文是“置身大历史的感慨,更有创造大历史的豪迈”,这种情感是 自然而然的,故用“油然而生”。 第四处,“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大胆创新”,大胆创造新的,大胆的革新; 前文是“解放思想”,与之搭配的就是“实事求是”,故用“数不胜数”。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A 项,“这个字是国家的状态,也是个人的状态”,分句语序不当,应该是“这个字是个人的 状态,也是国家的状态”; B 项,“这个字是国家的状态,也是个人的状态”,分句语序不当,应该是“这个字是个人的 状态,也是国家的状态”;“也是 40 年不变的姿态”,根据内容是 40 年不变化的状态,应 该是“也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 D 项,“是 2018 年的姿态,更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应该是并列关系, 而不是递进关系,改成“是 2018 年的姿态,也是 40 年不变的身姿”。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前文的语境是“站在 2018 年的岁尾,2019 年翩然而至”,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还没 有到来,应该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的致敬,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迎接,因此正确的是“这 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最好的致敬,更是对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最好的迎接”,排除 C 项和 D 项; “奋起”的意思是奋发跃起,而如今已经是在 40 年的基础之上继续奋斗,应该是“如今继续 奋发”。 故选 A。 - 12 -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 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 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1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 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B. 小说中使用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的角度 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视角。 C. 加速就是详写,浓墨重彩;减速就是略写,一笔带过。 D.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 的审美效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叙事的技巧、剪裁的方式等。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表述有误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明确考查的方向,再辨明正误。 C 项,“加速就是详写……减速就是略写”错误,“加速”与“减速”应该互换,应该减速就 是详写,加速就是略写。 故选 C。 18.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 小说中的场景就是指场面描写,它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一篇小说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 场面接续而成的。 B. 小说中的场景一般由人物、事件、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事件是场景的核心。 C. 场景有大小之别,在一篇小说中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纷呈。 - 13 - D. 场景也有公私之分,两相交替,更能展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而全面立体 地揭示人物性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然后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并与选项进行比对。 B 项,“事件是场景的核心”错误,核心是人物。 故选 B。 19.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 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 截面。 B. 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大小场景的连 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C. 《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 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 性格。 D. “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的飓风在呼啸”。“阴郁的 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 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语言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 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本题侧重对场景描 写的考查。场景由人物(中心)、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场 景有大场景(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宏大场景)和小场景(如《炮兽》)。场景又有 公共场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和私人场景(舒展个性自由)。结合运用,可以全面立体地 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全貌,反映社会道德风尚。 B 项,“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错误,《战 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景宏大壮观,《炮兽》一共有三个场景,即炮兽肆虐、人兽大战、赏功 - 14 - 罚罪,这与《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场景相比,显得小之又小。 故选 B。 20.下面关于主题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 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B. 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 象大于思想”。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 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 等等。 C.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 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 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D. 世界上仿佛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作者写小说 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乎两种——讲故事,或者讲道理。《丹柯》是一篇以故事为目的的小 说,《一千零一夜》则是以思想为目的小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主旨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需要学生结合小说故事情 节、人物形象、写作背景、写作技巧等内容分析小说主旨。 D 项,《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则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故选 D。 21.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 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 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 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 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 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 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的 最重要标准之一。 D. 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林黛玉、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 - 15 - 都属于圆形人物。 【答案】C 【解析】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不应当是衡量好小说的标准。 22.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为故事。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 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B. 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 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 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 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式。 D. 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 在危机爆发之后,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 现在的爱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应对这类题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对于课本中涉及 的文学文化常识一定要进行梳理记忆,而且要反复回忆。 C 项,“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 式。”有误,应为:大致相同的情节,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不相同的轨迹 和展开方式。 故选 C。 二、现代文阅读(16 分) (一) 阅读小说《一小时的变故》,完成各题。 一小时的变故 [美国]凯特•肖帮 亲友们都知道马拉德太太心脏有问题,因此,在向她透露她丈夫亡故的消息时,十分小 心,尽量婉转些。 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这一消息的,话说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 - 16 - 也在场,就在她身边。报社收到铁路事故消息时,理查兹正好在那里,布伦特里•马拉德的名 字在“遇难者”名单的最前面。为了把真相弄清楚,他只是根据另外一份电报把时间记了下 来,便抢在其他不太小心、不够体贴的朋友之前赶忙捎来这一不幸的消息。 她猛地扑在姐姐的怀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当一阵悲伤消退之后,她独自一人走进自己 的房间里,不愿让任何人跟着她。 卧室的窗户开着,窗前摆着一把宽大、舒适的扶手椅。她精疲力竭地一屁股坐进椅子, 倦意缠着她的身子。 屋前空旷的广场上,春意盎然,新春骚得树梢颤栗。空气中弥漫着春雨芬芳的气息。楼 下沿街叫卖的商贩正吆喝着兜售商品。远处有人在唱歌,曲调隐隐约约地传入她的耳海。屋 檐下,无数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 她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头枕在靠垫上,像一个哭睡着了的孩子在睡梦中还在啜泣一样。 她还很年轻,面容白皙、安详。脸上的皱纹显示出压抑,甚至是某种力量。但是,此刻 她目光呆滞,茫然地直盯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某种东西正向她逼来,她等待着,诚惶诚恐地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她不知道。这种 东西太微妙了,让人难以触摸、不可名状。但她感到它正从空中蔓延开来,通过弥漫在空气 中的声音、气息和色彩正朝着她步步逼来。 此刻,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那种向她逼近、将要缠住她的东西在她的脑海里越 来越清晰了,她正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它,但是她无能为力,她的意志力一如她那双 白皙细嫩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她干脆任其自然,这时一个轻如耳语般的词从她那微启的双唇中逃逸出来。她低声一遍 又一遍地念叨着:“自由!自由!自由了!”那茫然和随后变得惶恐的目光从她的眼中消失 了。两眼变得炯炯有神、闪闪发光。她心跳加快、热血沸腾,周身无一处不畅快。 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将为自己而活着。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意志盲目地坚持要征服她了。 不错,她曾爱过他——有时候,然而并非常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关系!她突然认识到自 主才是她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拥有了它,爱情,那未解之谜,又有什么价值? “自由了!彻底自由了!”她反复低声吟道。 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恳求进去。“路易斯,开门!我求你了;开门——你会把自己 弄出病来的。你在干什么,路易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开门吧。” “走开。我不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的确,她不会的。透过那扇敞开的窗户,她正在 畅饮的恰是生命的精髓。 - 17 - 她的想象力正沿着未来的时日自由驰骋。春天、夏天,一年四季都将属于她自己。她低 声快速祈祷着长命百岁。就在昨天,她一想到生命会如此漫长还感到不寒而栗。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胡搅蛮缠下把门打开。她目光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搂着 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梯。理查兹站在底下等着她们。 这时有人用钥匙在开前门。进来的竟然是布伦特里•马拉德,他提着旅行包和雨伞,镇定 自若,略显得风尘仆仆。他离事故发生地很遥远,甚至不知道发生过火车事故。眼前的情景 使他愣住了:约瑟芬尖叫一声;理查兹迅速移动身子站在他和妻子之间,去挡住她的视线。 然而,理查兹还是太晚了。当医生们赶到时,他们说路易斯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 悦。 (小说有删改) 23. 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4. “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她正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缠住她的东西, 这些都表现了路易斯怎样的情感? 25. 小说中的路易斯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6. 小说的结尾路易斯因丈夫“死而复生”突然死去。医生诊断她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 喜悦。有人不同意医生的看法,认为路易斯不是死于致命的喜悦,而是死于过度悲伤。你的 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23. 这段景物描写是路易斯感情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暗示了路易斯感情即将发生变 化;景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象征着自由幸福的生活,引发了路易斯对新生活的向往。 24. 路易斯意识到丈夫死后自己获得自由产生了喜悦之情;这种喜悦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准 则,路易斯又想极力抗拒它。 25. 长期受丈夫的压制而极度痛苦,情感极端压抑;有着强烈的女性觉醒意识,渴望自由幸 福的生活。 26. (1)同意医生的观点: 医生的观点是合情合理的。刚刚遭受“丧夫”之痛的路易斯却突然发现丈夫活生生地站在自 己的面前,这失而复得的丈夫怎能不让她大喜过望。在短短的一小时内,从大悲到大喜,或 许还有惊吓,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心脏不好的弱女子来说何以承受得了?因此她的死是情理之 中的事。 (2)不同意医生的观点: 丈夫的“死”使她获得了新生,从此“她将为自己活着”,她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美好的向往。 - 18 - 然而,丈夫的“复活”把这一切击得粉碎,于是她从幸福的巅峰又跌回到痛苦的深渊,在无 法面对这一突变情况下,她因情感的大喜到大悲而突然死亡。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路易斯的 死是由于过度悲伤而绝非兴奋而死。 【解析】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景物描写的内容,分析景物描 写所处的位置,把握景物的特点,接着分析这些景物与人物心情、小说情节之间的关联。环 境描写的作用如下: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屋前空旷的广场上,春意盎然,新春骚得树梢颤栗。空气中弥漫着春雨芬芳的气息。楼下 沿街叫卖的商贩正吆喝着兜售商品。远处有人在唱歌,曲调隐隐约约地传入她的耳海。屋檐 下,无数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这一段景物描写通过“颤栗的树梢”“芬芳的春雨”“商 贩的叫卖”“唱歌”“麻雀的唧唧喳喳”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接着看前后的 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上文写路易斯刚刚“失去”丈夫,她是“大哭”,是悲伤,独处之后 看着窗外的世界,想到今后的自由幸福,她开始兴奋雀跃,而在她这两种心情的转化中,这 段景物描写显然是变化的转折点,暗示了人物情感将会发生变化,充满生机的春景引发了路 易斯对新生活的向往。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分析作答。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 生需要将语句代入文本,结合前后的具体情节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借助代入意识, 假设自己处于这样的情境可能会有怎样的情感。 首先找到“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她正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缠住她的东西” 这些信息,从文中来看,这些信息处于女主人公经历丧夫之后的悲伤想到之后的自由幸福生 活的喜悦这一片段中。 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境来体会人物的情感,结合上文可知,路易斯一开始是悲伤的,但看着窗 外的春景,想到以后的自由,想到以后不会受到压制,她开始兴奋,所以她的内心是“内心 骚动不安地起伏着”;但毕竟丈夫去世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在这种情境之下妻子如果开心兴 奋的话,这有悖于社会的伦理道德,所以路易斯“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这种兴奋。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 说中的路易斯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或间接描写路易 - 19 - 斯的内容,根据这些描写来分析人物的特点。 首先确定人物在小说中的身份,从文中来看,路易斯既是妻子,也是女人;然后找到作为这 两种身份的路易斯的表现,如作为妻子,她在丈夫“去世”后想到的是“自由”,想到要“为 自己而活着”,想到“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意志盲目地坚持要征服她了”,这些信息告诉我 们,路易斯作为妻子在家庭中应该是长期受到丈夫的压制,她的内心是极度痛苦,情感是极 度压抑的;如作为女人,丈夫“去世”后,她看着窗外充满生机的春景,她的内心雀跃,“某 种东西正向她逼来,她等待着,诚惶诚恐地等待着”“感到它正从空中蔓延开来,通过弥漫 在空气中的声音、气息和色彩正朝着她步步逼来”“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她干脆 任其自然,这时一个轻如耳语般的词从她那微启的双唇中逃逸出来。她低声一遍又一遍地念 叨着:‘自由!自由!自由了!’那茫然和随后变得惶恐的目光从她的眼中消失了。两眼变 得炯炯有神、闪闪发光。她心跳加快、热血沸腾,周身无一处不畅快”,这些信息说明路易 斯有强烈的女性觉醒意识,她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从两个方面作答。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小说的结尾路易斯因丈夫‘死而复生’突然死去。医生诊断她死于心脏病, 死于致命的喜悦。有人不同意医生的看法,认为路易斯不是死于致命的喜悦,而是死于过度 悲伤。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接着结合文 本陈述理由。 如选择医生的观点,即“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悦”,考生就要从医生的角度来体会路 易斯的“致命喜悦”,从文中来看,路易斯在一天之中可以说是经历了“丧夫”“夫活”这 两件极端的事情,在医生或旁人看来,“丧夫”是极端悲伤的事情,而“夫活”应该是极端 高兴的事情,一天之中情感发生这么巨大的两件事情,作为一位柔弱的女子,她的心脏自然 承受不住,所以路易斯的死亡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如不认可医生的观点,认为路易斯“死于过度悲伤”,那么就要借助文本中路易斯的表现来 分析。从上文可以看出,路易斯在之前的生活中是受到丈夫的压制,情感上是极端压抑的, 丈夫的去世让她想到以后的自由幸福,她决定要为自己活着,所以她从房间出来的时候内心 应该是兴奋的,她“正在畅饮的恰是生命的精髓”“她的想象力正沿着未来的时日自由驰骋。 春天、夏天,一年四季都将属于她自己”“她目光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在这个时候,她 的丈夫突然归来,让她从幸福的顶端一下跌到谷底,这一反差太大,所以她应该是因为过度 的悲伤而死亡。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 - 20 - 三、默写(8 分) 27.(1)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3)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 (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5)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术业有专攻 (3). 不能十步 (4). 驽马十驾 (5). 徘徊于斗牛之间 (6). 羡长江之无穷 (7). 挟飞仙以遨游 (8). 驾一叶之扁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 “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 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 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 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本题要注意如下词语:术业、驽、驾、 徘徊、羡、挟、遨。 四、写作(60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随着新冠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 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 方”“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 微信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贵州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 - 21 - 【答案】【范文】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 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 络环境的重要性。 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 委会会议,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 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 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 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 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 翻转成“存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 稳定。 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 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 月 2 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 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 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 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 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 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 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 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 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 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 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解析】 - 22 -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 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近期社会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各类“网传”“听说”类谣言信 息误导公众,引发恐慌,必须加强整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谣言?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时 期,很多人都对疫情的发展状况非常关心,比如,今天确诊人数是多少,新确诊的人员曾搭 乘哪些航班、车次,如何有效预防病毒……人们对信息的高度渴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产生谣言。另外,一些人想为疫情做点事的潜在“好意”,往往导致一些信息未被核实 便转发出去,最终造成谣言的迅速传播。那么,如何防止谣言跑赢“疫情真相”呢?一方面, 有关部门要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及时、真实地公开疫情信息,让每一位市民知晓疫情变 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大力普及相关防护知识,让广大公民提高自我保护能 力,不轻易被感染。此外,作为民众的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放任谣言惑众。要切实 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给防控疫情再添舆情。 【立意】克服恐慌情绪,不要让“小道消息”扰乱疫情真相;理性看待谣言,科学治理;谣 言止于智者;科学判断,别误入谣言陷阱;封杀谣言,刻不容缓;决不能让谣言再飞一会; 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谣言面前,不做看客,做剑客。 【结构】标题切题《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首段引用材料,摆事实,“网络上接 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第二段针对谣言,各方应该怎 么做,“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第三段网络怎么做,“互联网虽是虚拟世 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 展的长久之计”;第四段个人这么做,“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 思考和冷静判断”;第五段,这么做的目的是“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 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素材】1.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要避免谣言与恐慌乘虚而入。一方面, 恐慌本身就是谣言传播的助力——各地频频流传的不实消息,便是恐慌的具象化表现;另一 方面,谣言的传播也会让恐慌扩散——一度甚嚣尘上的“火神山医院重新选址”谣言,便在 舆论场上骗过了许多关心防疫工作进展的人,进而催生了大量焦虑与恐慌。唯有及时澄清不 实谣言,消除公众恐慌,才能避免这种疫情之外的“次生灾害”,影响防疫工作的大局。 2.真相是谣言的天敌。确保公众及时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是对抗谣言的 - 23 - 第一要务。在权威信息与“小道消息”之间,权威信息越是精准、及时,就能获取越多人的 信赖,进而压缩“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反之,如果权威信息处于缺位状态,人们自然会 去寻找各种“小道消息”,以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不是真相的“东风”压倒谣言的“西风”,就是谣言的“西风”压倒真相的“东风”。对此, 有关部门还须以公开透明的原则为指导,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以真相对抗谣言。 3.面对疫情,恐慌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情绪,但越是如此,我们便越是要努力克服这种情绪造 成的负面影响。过度的恐慌不仅是谣言的温床,也可能促使人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譬 如盲目就医、抢购物资等等。这些举动不仅会影响医疗秩序,冲击物价,还可能造成交叉感 染,使疫情进一步恶化。为此,媒体、专业人士应努力将科学的防疫方法告知更多的人,让 人们认识到恐慌无用,并掌握自我鉴别、自我隔离的基本方法,从而平抑恐慌情绪。这不仅 能够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秩序,也能让有限的防疫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3.为克服恐慌情绪,所有人都要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行 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具体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已经生病的人要听从医嘱对症 下药,而不是盲目就医。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聚会,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防疫方法,不传播 无法证实的虚假消息。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一 道防线,由此成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 4.面对那些蓄意编造、影响恶劣的谣言,有关部门也要践行正本清源的职责,该打击时严厉 予以打击。那些心存恶意,恶意编造虚假消息或明知消息不实还蓄意传播的人,必须付出相 应的代价。如此,真实、有用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流动,而不至于被谣言和恐慌的恶性循环“污 染”。 5. 谣言猛于虎,危害巨大。其实,这些谣言表面上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饥渴需求,却制造了 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严重影响了正常社会秩序。所以我们要确认消息是否属实,不随意 转发。否则,一旦谣言传的必病毒疫情还快,必将早成严重后果,对狙击疫情产生负面作用, 轻则无中生有,重则影响正常生产生活。 【点睛】高考作文要求做到“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 言标准,共有四条内容。第一条是“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形象, 二是新鲜,三是传神。第二条是“句式灵活”。“句式灵活”,就是要注意句式的灵活运用 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句式要富于变化,包括长短变化、肯定与否定变化、主动与被动变 化、语气变化等。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排比句的运用等。第三条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要想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就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 - 24 - 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会提升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它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 一个重要手段。第四条是“文句有表现力”,指的是一篇文章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 涵,字句中见情见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 在考场作文中,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要能够做到遣词造句准确,议论说理透彻,记叙描写生 动,修辞运用恰当,使文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理,展示情景,表现思想,表达情感,而 且能给文章着色敷彩,彰显语言的魅力,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