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三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三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

2020-2021 学年浙江省新昌中学、浦江中学、富阳中学三校 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的星际穿越,将天体物理探索的实践和虔(qián)敬,与虚拟的混乱荒诞 掺(cān)杂一起,令严整肃穆的科学探究和广瀚无边的宇宙意识在嬉戏中扭曲。 B.塔也许曾烜(xuǎn)赫一时,但终被时间的平庸吞没,成为废墟般的存在。原 先圆形的山包,西北角被削(xiāo)去了一大块,地基塌陷下去,佛塔岌岌可危。 C.北宋政教一体化的实现,又使“化俗为雅”成为知识运动的内趋力。杜甫及其 诗歌忠君、爱国、病民、省(xǐng)身的潜(qián)在意义,终于得到普遍认同。 D.认识古代史之难,难在人物已杳(yáo);认识当代史之难,难在许多当事人或 利害攸关者还在。制造苦难的人,难免讳(huì)莫如深,甚至篡改历史,混淆是非。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五四时代,凌叔华是一个在驾驭作者型叙述声音方面首屈一指的 女作家。【甲】无论是她刻画的旧式的大家闺秀、大家族的中老妇女,还是经受西 式文明之风吹拂的新女性,凌叔华小说中的叙述声音都是节制的、含而不露的。 【乙】因此,她的小说中的叙述声音完全是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甚至冷漠来叙 述女性被命运捉弄的种种人生悲喜剧﹣﹣不论是外部社会历史变迁带给深闺以及 久居其中的旧式大小姐们的隔阂与伤害,还是沉浸在封建礼法中旧式少奶奶与老太 太们不无尴尬与捉襟见肘的人生命运。有意思的是,叙述声音的过分冷静却意外地 赋予叙述腔调一种戏谑、嘲讽甚至批评的色彩。 【丙】凌叔华为了安置自我难以消弭的性别属性,虽然裂解了叙述声音应当保持的 一贯与完整,但在另一方面,却成功赋予了文本“精神的复杂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至 B.隔阂 C.捉襟见肘 D.消弭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绪心态能量层级,而决定一个人该能量层级高低的关键自 身因素是这个人的使命愿景,即社会动机和心灵境界。 B.1918 年,微生物学家爱丽丝•埃文斯发表一篇重要论文称,布鲁氏菌病的病因 是在于摄入病牛的牛奶,她的发现很快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证实。 C.重写文学史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追求知识创新和观念重构的一次重要的学 术实验,更是其自觉扬弃学科宿弊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实践。 D.川渝两地要根据问题整改清单,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整改各项细则,统 筹推进新盛河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4.(6 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走进山中,就是走进了文化。① ,诗的脸一定苍白,诗的魂 一定恓惶。莽莽中华大地,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各显峥嵘,惟有山才能承载厚重的 文化。天下有道,群贤毕至;② 。那些高风亮节的隐士大多筑庐于山。他们 在山中植梅,养鹤,抚琴,采菊,吟诗……仿佛只有山才不会玷污他们的品格,只 有山才能熨贴他们心底的苍凉。孟子感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荀子彻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有了山,③ 。有了山,人类激情 勃发,信心爆棚。 5.(6 分)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因为“考古女孩”钟芳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迎新展台,在 这个开学季收获了更多关注。 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在 2020 年高考中考出了湖南省文科第四 名的好成绩。最后,她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因为这是心之所至。 高分考生去了冷门专业,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北大考古文博学院 党委书记陈建立强调“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是最关键的”。 今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将迎来 50 多位新生,北京女孩董思奇就 是其中之一。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考古文博学院。“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 物馆。”董思奇觉得,自己的性格和考古学是“绝配”,她就想安安静静做点喜欢 的事情。 来自上海的学生陈宇骁,在高考分数出炉后就豪不犹豫地选择了物 理专业。他喜欢量子物理,觉得它“反常识”,以后也想在微观世界做更多探索。 北京学生吕喆也是一门心思奔着物理专业来的。吕喆说,物理世界 令他着迷。其实,和吕喆同分数段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其他专业。“从同学们的选 择来看,物理至少不算热门吧。”不过,冷不冷门对个体来说并不重要,吕喆坦言, 选专业的首要考虑,还是兴趣和爱好。 (《科技日报》2020 年 9 月 2 日,有删改)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针对留守女生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系的事件,请发表你的看法,不超过 10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6.(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成熟的戏曲形式,产生于宋元之际。在宋金、宋元分 治时期,北方和南方几乎同时产生了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出现得更早一点。1126 年,军事崩溃使汉人的统治中心转移到富春江的入海口,也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起 点。南宋的首都临安存在了 153 年,成为最大和最吸引人的都市。大批失意的官宦 巨商、落魄文人齐聚临安。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京城里众多市民冶游娱乐的场 所。宴乐表演开始迈向市井民间,通俗的商业化表演使戏曲艺术迅速成熟起来。 南戏产生不久,就跨越浙江一省,相继流传到福建、江西、广东、 江苏、安徽等南方各省。其题材和演剧形态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差异 性。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产生之初的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 舞台艺术,曾经长久以来蛰伏于东南沿海一带,不为士大夫和主流文化所关注。与 元杂剧高华雄浑的人文情怀有所不同,南戏更多聚焦的是婚姻家庭生活。 (摘编自杨雪帆、陈言《南戏遗响﹣﹣莆仙戏的前世今生》,《莆田乡讯》2016 年 6 月 26 日) 材料二:从戏曲艺术的传播方式和演出机制来考察,“大团圆”结 局更契合一般观众的期待视野。 自北宋以来,农业生产以外的手工业和商业都得 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大城市中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他们出入勾栏瓦舍等商业演出场 所,成为说唱艺术和戏曲表演的主要观众。南戏既是商业演出,观众的喜欢与否, 直接关系到南戏作家的经济收益。因此,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会对戏曲的内 容产生直接的影响。南戏写到书生几乎无一不涉及科考,凡参加科考的无一不高中 状元,凡状元及第的无一不被当朝大官看中、招为东床快婿。另外,在南戏中,旦 角扮演的都是底层劳动妇女,她们在家中或要侍奉公婆,或要负担繁重的家务,更 甚者如李三娘,还要忍受冷酷兄嫂的苛待。生、旦境遇的强烈对比,可以增强戏剧 冲突和感情色彩,但也需要建立在满足“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一普通老百姓的 审美期待的基础上。因此,“大团圆”结局成了作家惯用的叙事模式。 (摘编自禹晴《宋元南戏“大团圆”结局的叙事逻辑及其演变》) 材料三: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演戏场所也由农村庙 祠转往城市剧院,老百姓的看戏方式也随着网络通讯的发达发生了改变。将戏曲推 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转变传播观念,开拓传播渠道,推进戏曲艺术普 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已成为必然。借助于文化礼堂送戏下乡,凭借创新推出的 “文化驿站”品牌文化项目,将戏曲渗入当下温州人的生活,继续发挥“娱乐休闲” 与“高台教化”的作用。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依托网络销售、微信微博宣传, 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以及海外人士对温州南戏的关注,引发人们对 南戏认知的热度,以求南戏的全面复兴,皆不失为新时代个性鲜明的思考。无疑, 把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把现代技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空间、传统文化等进行有 机融合,对于文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戏曲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只是曲径通幽 处,躲在深闺人难识。 (摘编自胡胜盼《弘扬传承南戏文脉正当时》,温州日报瓯网 2019 年 10 月 9 日) (1)下列对材料中“南戏”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艺术形式,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 B.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和感情色彩,南戏中书生大都状元及第,而旦角则境遇凄惨。 C.南宋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冶游娱乐场所的大量出现是南戏成熟的重要条 件。 D.由于南戏是商业演出,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直接决定了南戏戏曲的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时期,大批落魄文人齐聚临安,为南戏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B.为了迎合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期待,“大团圆”结局成了南戏作家惯用的叙事模式。 C.南戏由于不为士大夫和主流文化所关注,所以更多聚焦的是婚姻家庭生活。 D.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通讯日益发达,老百姓的看戏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结合材料,概述当前弘扬和传承南戏的途径。 7.(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①索米娅拴紧圈门,又走到住宿的牧区孩子的宿舍。在那儿,她已经用我提来的湖 水泡上了一大堆要洗的窗帘和被单。早晨的太阳已经高高升上了白音乌拉大山。诺 盖淖尔湖畔的这几排简陋的土房子渐渐显出了平稳的秩序和劳动的活力。不久,白 杨树干上扯起了一条条绳子,洗好的床单在绳索上迎风飞舞,像是成排的旗子。索 米娅吃力地站了起来,轻轻捶着后腰,拖着沉重的步子朝湖畔的泥屋蹒跚走去,随 手在地上拾起一段铁丝,几块牛粪和木头,她从邻居的汉族老太婆家里把儿子们吆 回来,顺便给那户人家养的一只山羊羔喂了奶。她点燃炉灶,用斧头砸碎茶砖。一 家人围坐在炕上,奶茶正在铁锅里沸腾。 ②我长久地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我觉得自己似乎看见了她过去的日子,也看清了 她未来还要继续度过的生活。 ③我临行的前一天,达瓦仓赶着马车回来了。那天中午,学校的林老师跑来,把我 们全家请到她的宿舍去吃午饭。 ④我们三个大人率领着四个孩子,一一围着她的炕桌坐好。这时,女教师乐不可支 地咯咯笑着,满面红光地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学校刚刚开完了会。会上决定,把 索米娅姐姐转为正式职工啦!嗯,听说是让你专门管理学生内务。索米娅姐姐,知 道吗?以后,孩子们就要喊你‘老师’啦!”她快活地嚷着,一面飞快地把冒热气 的白馒头摆在桌上,“开会时,有的老师说,只要索米娅在,住宿生就不会想家啦。” ⑤索米娅惶恐地、害羞地坐着,不安地揉弄着筷子,忘记了吃饭。她呆呆地看着几 个狼吞虎咽的儿女,好久没有说一句话。后来,她仿佛刚刚醒悟过来般失声叫了起 来:“哎哟!弄错啦……我怎么能,怎么能喊我老师呢!” ⑥她丢掉筷子,双手捂住了脸。可是,我已经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复活的美丽神 采,那是羞怯和紧张都遮掩不住的、一种难得出现的神采。林老师说笑着,给孩子 们添着菜,给我们男人添着酒。其其格一面吃着,一面翻看着一本连环画。达瓦仓 喝干一杯酒,就忙着教训一下伺机捣乱的儿子,只有索米娅坐在角落里,独自静静 地出神。她在想什么呢?也许此时她第一次感到了疲乏和劳累,第一次有机会歇息 一会儿。她一定正在安详地回想着那难熬的岁月,回想着那些快要淡漠了的酸辛。 她的神情松弛了,痴痴的目光像是在注视着什么,那目光里充满了使我感到新奇的 怜爱和慈祥。你变了,我的沙娜,我的朝霞般的姑娘。像草原上所有的姑娘一样, 你也走完了那条蜿蜒在草丛里的小路,经历了她们都经历过的快乐、艰难、忍受和 侮辱。你已一去不返,草原上又成熟了一个新的女人。 ⑦在古歌《黑骏马》的终句里,那骑手最后发现,他在长满了青灰色艾可草的青青 山梁上找到的那个女人,原来并不是他寻找的妹妹。小时候,当我听着这两句叠唱 的长调时,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成年以后,当我为思念索米娅哼起这首歌的时 候,我一直认为这支古歌在这儿完成了优美的升华。它用“不是”这个平淡无奇的 单词,以千钧之力结束了循回不已的悬念,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剧 的美。 ⑧但是,这一回,当我真的踏着这古歌的节奏,亲身体味了歌中概括的生活以后, 我不能不再次沉入了深深的思索。 ⑨第二天清晨,我告别了达瓦仓、其其格和孩子们。索米娅陪着我,牵马绕过了清 澄的、早晨的诺盖淖尔湖水,慢慢地走上直插旗所在地的那条小路。 ⑩我尽量开朗地和她闲谈着,讲叙着我在自治区畜牧厅的工作和生活。当然也商量 了许多事清,包括怎样抚养和教育正在长大的其其格。那天早晨,湖面上低低地流 动着淡白色的浓雾,天上湿润的云彩拉成长长的薄丝,在峡谷的避风处和湖雾连成 一片。只有天幕后面那轮巨大的淡红朝日正在无声升起,把一束束微红的光线穿过 流雾,斜斜地投向蓝幽幽的水面。 ⑪索米娅低着头走在我身旁,露水打湿了她的袍襟,在小路开始向山坡上伸延而去 的一片马莲草地上,我转过身来。我决心不再制造那种感伤的离别场面,于是,我 说了一声“再见吧,索米娅”,就奋力跃上了马背。 ⑫“巴帕!”索米娅突然撼人肺腑地喊了一声。 ⑬索米娅急急跑上几步,双手抓住马勒,气喘吁吁地说:“我有一件心事,不,有 一个请求,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说﹣﹣”她满怀希望地凝视着我的眼睛,犹豫了一下。 突然又用热烈的、兴奋的声调对我说:“如果,如果你将来有了孩子,而且……她 又不嫌弃的话,就把那孩子送来吧……”她的眼睛里一下涌满了泪水,“你知道, 我已经不能再生孩子啦。可是,我受不了!我得有个婴儿抱着!我一直打算着抱养 一个。啊,你以后结了婚,工作多,答应我,生了孩子送来吧!我养成人再还给你……” ⑭我震惊地听着她的表白。 ⑮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想起了奶奶总是一本正经地讲述而被我挤着鬼脸嘲笑过的那 许许多多的哲理。奶奶已经长眠不醒,但我此刻相信她一定得到了真正的安宁。我 几乎要对索米娅冲动他说:“沙娜,我的好姑娘!你将来一定会像奶奶一样慈祥!”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索米姬。那个梳着羊犄角小辫和我同骑一牛的小女孩,那个紧束 着腰带朝我奔来的少女,那个红霞中的姑娘,还有那个赶车人泥屋里的主妇,都闪 电般地从我眼前掠过。我似乎已经从中辨出了一道轨迹,看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人 生和人性的故事。﹣﹣快点成熟吧!我暗暗呼唤着自己。 (有删改)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可是,我已经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复活的美丽神采,那是羞怯和紧张都遮 掩不住的、一种难得出现的神采。 【2】我似乎已经从中辨出了一道轨迹,看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人生和人性的故事。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第⑦段插入古歌《黑骏马》的解读,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我震惊地听着她的表白”的情感内涵。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8.(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社仓记 (宋)刘辰翁 巽翁先生无位而一食三叹,无食而急人朝饥,他日怀编书示予,独 欣然如有饱色。曰:“此喻邑西溪刘氏社仓约也。人人有此心,亦人人能之而不为, 盖吾与子之所共愧也。彼将蕲予记其仓,予欲传其约予乡。”自是常慨然为来客诵 之,而未及记而先生卒。然其邑彭君幼远犹望焉,为是记来也。义哉彭君!来庐陵 盖三数,既恨不可得,则委先生诺责于予。 予澘然受之,曰:“此先生志也。前年吾乡旱,既甚,大家逆劝分, 闭余粟,冬春无所得籴。乡人之携持叩关者,累累不能归,则徘徊浮桥间中江赴焉; 市而夺饼饵盘飧以饱者,起责之金,则含哺而走桥,亦中江赴焉。盖桥者告余,曰 ‘夜夫妇相泣,既而水声如投石者不绝,常数人,及旦,来者乃已,殆不可数也。’ 于是巽翁流涕解衣易米,更相为粥,以食饿者,游手四望取餍,而颓檐曲巷,衣冠 困敝,阴雨连月不能出者,又未有省焉。暨乡都转致,强者干没伪占,弱者择轻受 少,独区区藉虚声出藏粟耳。此无他,无社仓之故也。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何得后 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仓卒补救虽仁心仁闻无益。” 今世訾无能为者必曰士,士亦妄自菲薄。如西溪刘氏才二三十人, 人贷谷二三十石或百石二百石止。然既得千七百余石,贷之三谷,岁收息,视乡人 杀其一,再岁杀其二,三岁则谷本可偿矣。又三岁十岁以至于无穷,子子孙孙,与 是仓终始,而谷亦不可胜用矣,此社仓法也。夫数石之谷,节于口腹,岂人所不能 哉。士皆若此,何事不可为。喻西无富家,刘固士族仅足尔。闻社仓者,不暇自量, 沛然各修其可愿。吾庐陵其独无西溪刘哉!顾其力有十西溪者,乃亦与吾等无异, 可叹耳。 天下之重,未必一人所能任也。人为其所可能,而不可能者从是举 矣。而人以善小不足为,诞曰濡煦而已,孰知斗升之水有大于西江者哉!以吾庐陵 之所睹,故知西溪活者众也。嗟乎!人命亦大矣。西溪有社仓,西溪之人未病也。 天地能生,而不能使其无饥;父母能生,而不能使其无困。于天地之不能而能之者, 是仓也。 是仓名堂曰集义,翼以两廊六仓;其积可万石。为是仓者,奉新监 酒刘梦麟少游。彭君名程,其父子屡贡其乡,亦佳士。 (选自《刘辰翁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委先生诺责于予 责:要求 B.又未有省焉 省:减少 C.视乡人杀其一 杀:取出 D.其父子屡贡其乡 贡:(被)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其邑彭君幼远犹望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乡人之携持叩关者 风之积也不厚 C.市而夺饼饵盘飧以饱者 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庐陵其独无西溪刘哉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回忆了庐陵大旱后因无社仓而导致的社会混乱,进而指出个人的力量是微 不足为道的,顺其自然地引出社仓之法在应对灾难中的重要作用。 B.社仓是宋朝以民间为主导的,为防荒灾而设置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粮仓。一些 士族拿出谷物贮存于社仓,如遇荒年,则以谷赈济灾民以缓解灾情。 C.巽翁先生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爱民之士。乡人受灾,他卖衣换米救助灾民, 即使自己生活困窘,依然内心满足,真正称得上是位“义士”。 D.全文围绕社仓而展开,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在叙述饥民投水自尽的惨状时, 时时流露出同情,同时批判了当地官员救灾措施的不得当。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何得后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仓卒补救 虽仁心仁闻无益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年吾乡旱,既甚,大家逆劝分,闭余粟,冬春无所得籴。 ②人为其所可能,而不可能者从是举矣。 9.(8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①。 【注】①此处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东晋名士殷浩和桓温齐名,而桓温“常 有竞心”,要与殷浩比较彼此的高下,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表示 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1)“山间偃仰无不至”一句中“偃仰”的意思是 ,体现出主人公 的 心情。 (2)婉转,即通过转折、对比的手法含蓄地抒发情感。请结合韵脚的变化赏析本 诗婉转的艺术。 10.(6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 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老子•七十四章》) (1)“格”在句中的意思是 。孔子认为 ,其效果远胜于“政”“刑”。 (2)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和老子观点的异同。 11.(6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 遥游》)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 赋》) (4)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诗经•氓》)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 四、作文(60 分) 12.(60 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劳模的表彰,就是对劳动的表彰。因为不管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还是精神价值的沉淀,离开了劳动,都只是空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 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2021 学年浙江省新昌中学、浦江中学、富阳中学三校 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解答】A.“掺杂”中的“掺”应读作“chān”; B.正确; C.“内趋力”中的“趋”应改作“驱”; D.“已杳”中的“杳”应读作“yǎo”。 故选:B。 2.【解答】(1)A.“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连接语词,使用正确。 B.“隔阂”用在此处不通,因为该词的意思是“感情沟通的障碍或思想认识的差 距”。此处应该用“隔膜”,该词的意思是:①隔阂;②情意不相通,互不了解; ③不了解,不熟悉,这里用义项③。 C.“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 彼,穷于应付。这里使用的是比喻义,使用正确。 D.“消弭”是消灭、停止的意思,使用正确。 故选 B。 (2)B.“甚至”前的逗号有误,因为“甚至”表递进关系,连接的是两个词语, 不能用逗号,应该将其删去。 故选 B。 答案: (1)B (2)B 3.【解答】A.正确。 B.成分赘余,“发表一篇重要论文称”中“发表……称”成分赘余,去掉“发表”。 C.语序不当,“20 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追求知识创新和观念重构的一次重要的学 术实验”的意思比“其自觉扬弃学科宿弊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更重大,应 放后面。 D.语序不当,先“明确整改各项细则”,然后“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故选:A。 4.【解答】语段分析了大山在承载人类文化中的作用。第一处,前面讲“走进山 中,就是走进了文化”,结合“诗的脸一定苍白,诗的魂一定恓惶”分析,为“没 有山”的结果,此处应该是表示假设。第二处,结合“那些高风亮节的隐士大多筑 庐于山”分析,仿写“天下有道,群贤毕至”,此处可以为“天下无道,名士退隐”。 第三处,结合“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有了山”分析,是不登高山,不知天 有多高。“有了山”,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如“人类不再是井底之蛙”。 答案: ①设若没有山; ②天下无道,名士退隐; ③人类不再是井底之蛙。 5. (1)不止钟芳蓉,这些北大新生选的专业都不“热”。 (2)专业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畏惧别人的非议,何必让世俗的眼 光左右我们的选择。拼搏的人生最美丽,追求梦想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在这 青春的年纪,让我们做一次真正的自己,用踏实的奋斗追逐梦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6.【解答】(1)A.根据原文“产生之初的南戏是完全草根的、平民的舞台艺术” 可以判断选项中应该是“产生之初的南戏”,而选项中只写了“南戏”,以偏概全。 B.根据原文“旦角扮演的都是底层劳动妇女,她们在家中或要侍奉公婆”可知“境 遇凄惨”的概括不恰当。D.根据原文“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会对戏曲的内 容产生直接的影响”,这里只提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决定”, 夸大程度。故选 C。 (2)C.原文表述为“曾经长久以来蛰伏于东南沿海一带,不为士大夫和主流文 化所关注”“与元杂剧高华雄浑的人文情怀有所不同,南戏更多聚焦的是婚姻家庭 生活”,并未指出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故选 C。 (3)根据材料三“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转变传播观念,开 拓传播渠道,推进戏曲艺术普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借助于文化礼堂送戏下乡, 凭借创新推出的‘文化驿站’品牌文化项目,将戏曲渗入当下温州人的生活,继续 发挥‘娱乐休闲’与‘高台教化’的作用”可以从政府层面概括出要点①;根据材 料三“推进戏曲艺术普及,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可以 从受众层面概括出要点②;根据材料三“依托网络销售、微信微博宣传,推广戏曲 文创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以及海外人士对温州南戏的关注,引发人们对南戏认知 的热度”可以从传播方式的层面层面概括出要点③。 答案: (1)C (2)C (3)政府层面:将戏曲推广与振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借助文化礼堂送戏下 乡。受众层面:培养年轻观众群体,开展戏曲进校园、出国门。传播渠道:利用现 代技术、网络宣传,推广戏曲文创衍生品,吸引关注。 7. (1)【1】既写出了索米娅转正后被认可的喜悦,也写出了她习惯于难熬和辛酸的 生活。 【2】既指索米娅不断成长、成熟的人生历程,也指善良美好的人性在言传身教中 不断得到传承的过程。 (2)运用多个色彩词,如“白色”“淡红”“微红”“蓝幽幽”等写出了草原日 出时的多彩柔和,生机初现。运用叠词,如“低低地”“长长的”“斜斜地”等, 舒缓节奏,富有音乐美。运用“流动”“拉成”“连成”“升起”“穿过”“投向” 等动词,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地写出清晨草原宁静又富有朝气的特点。运用景物描 写(环境描写),渲染苍茫又富有生机的氛围,为下文索米娅和“我”的对话蓄势。 (3)照应标题,以古歌《黑骏马》照应文本内容,暗示标题的丰富内涵。承上启 下,承接上文索米娅的逐渐成熟,引出下文“我”的心理变化。 (4)索米娅尽管经历了重重磨难仍坚忍以对,对新生命充满了渴望和热爱,使“我” 震惊。以点带面,写出了以索米娅和奶奶为代表的草原上女人一脉相承的仁慈、博 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使“我”震惊。索米娅和奶奶的人生轨迹,触发了“我”对自 身浅薄和不成熟的认知,进而萌生了“快点成熟”的热切愿望。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8.【解答】(1)B.省:探望、问候。译文:又无人过问。 (2)A.“焉”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他;句末语气词,不译。 B.“之”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助词,放在主语 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以”的意义和用法均是:连词,表示目的。 D.“其”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副词, 表示揣测语气,大概。 故选 C。 (3)A.“进而指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为道的”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而人以 善小不足为,诞曰濡煦而已,孰知斗升之水有大于西江者哉”可知,作者是委婉地 劝诫人们不能存在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并不否认个人力量的重要。 (4)根据文意及语法,“何”表反问,一般用在句首,不能与前文的“者”连在 一起,宜断开;“亦或及或不及”构成并列关系,前后及之间都要断开;“乃”“虽” 常用于句首,表示发语或假设、转折关系。故应该断句为: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 何得后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仓卒补救/虽仁心仁闻无益。 译文:假使庐陵这地方有社仓,怎么会出现后来的辗转反复?盼望上天,也许到, 也许不到,于是知道政治方略不存在,仓猝补救,即使有仁慈的心肠、仁爱的声誉, 也没有用处。 (5)①大家,大户人家;逆,违背;劝分,关于有无相济的劝导;闭,隐藏;籴, 买入粮食。译文:前年我们乡大旱,非常严重,大户人家违背让大家有无相济的劝 导,纷纷隐藏余下的粮食,导致百姓们从冬天到春天都没有地方买米。 ②为,做;所可能,所能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举,举动,行为。译文:人们做 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跟着正确的举动。 答案: (1)B (2)C (3)A (4)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何得后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 仓卒补救/虽仁心仁闻无益 (5)①前年我们乡大旱,非常严重,大户人家违背让大家有无相济的劝导,纷纷 隐藏余下的粮食,导致百姓们从冬天到春天都没有地方买米。 ②人们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跟着正确的举动。 参考译文: 巽翁先生没有职位却吃一顿饭叹息三次,没有充足的食物却为别人 早晨的饥饿而着急。有一天,他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来给我看,很开心的样子,好像 吃饱了饭一样。他说:“这是喻县西溪刘氏有关社仓的条约。人人有这份心,也人 人能做这件事却不去做,这是我和你都感到惭愧的。有人请我为这个社仓写记,我 想把这个条约传到我的家乡。”从此,他经常激昂地向客人诵读这份条约,但是, 他还没来得及写记就去世了。但是,喻邑的彭幼远还盼着它,为了这篇记来到庐陵。 有义气呀,彭君!他来庐陵的机会大概不多,遗憾不能得到它,就把先生的诺言委 托给了我,要求我来完成这篇记。 我流着眼泪接受了这一任务,说:“这是先生的志向。前年我们乡 大旱,非常严重,大户人家违背让大家有无相济的劝导,纷纷隐藏余下的粮食,导 致百姓们从冬天到春天都没有地方买米。相携扶持着走向城门的乡里人,憔悴颓丧, 无法还家,就徘徊在浮桥间,投水自尽;市集上抢夺大饼和盘中的食物来吃的人, 店家向他们索要钱财,他们于是口衔食物,跑向浮桥,也投到江流中。守桥人告诉 我说,‘夜里夫妻相对哭泣,不久投水声不断,就像将石头投入水中一样,经常是 好几个人,等到早上,来投水的人才停止,一个晚上投水的人大概不能计算。’在 这时,巽翁先生流着眼泪,用衣裳换米,相继做成粥,来喂养饥饿的人,空手四望, 内心满足,但是他自己住在偏僻的巷子中倒塌的房子里,生活困窘,阴雨连月,不 能出门,又无人过问。到了农村地区辗转收到粮食,豪强投机图利、非法占有,弱 势者得到少量,只有少数人借着虚假的声势拿出收藏的粮食。这没有别的原因,是 没有社仓的缘故。假使庐陵这地方有社仓,怎么会出现后来的辗转反复?盼望上天, 也许到,也许不到,于是知道政治方略不存在,仓猝补救,即使有仁慈的心肠、仁 爱的声誉,也没有用处。” 现在世上称无能为力的人为士人,士人自己也妄自菲薄。像西溪刘 氏才二三十人,每人借出谷物二三十石或者一百石二百石。这样有了一千七百多石 谷物之后,借给社仓三年,第一年视乡人收成,取出十分之一,第二年再取出十分 之二,三年的时间,谷本可以偿还了。又三年十年以至于无穷,子子孙孙,始终和 这个社仓相伴,谷物也不能用完,这就是社仓法。几石的谷物,从口中节省出来, 哪里是人不能做到的?每个士人都这样,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喻西没有富有之家, 刘家固然是士族,也仅仅自足而已。听到社仓,无暇自我估量,尽力去实现自己的 心愿。我们庐陵难道独独没有西溪刘氏吗?看他们的力量有十倍于西溪的,却也和 我们寻常人没有不同,可叹啊! 天下这份重担,未必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人们做他所能做的事情, 不能做的事情,跟着正确的举动。但是有人却认为小善不值得做,妄说只是微力罢 了,哪里知道一升水比西江力量更大?凭我在庐陵看到的,就知道西溪人口多的原 因了。唉!人命是件大事呀。西溪有社仓,西溪的人就不认为难。田地能孕育生命, 却不能使他们免于饥饿;父母能孕育生命,却不能使他们免于困顿。对于天地不能 做的却能做到,这就是社仓。 这个社仓叫集义堂,两边是两条过道六个仓库,可以容纳粮食万石。 建这座社仓的人,是奉新县监酒刘梦麟,字少游。彭君名程,他们父子多次被乡里 推荐,也是品行出众的人。 9. (1)俯仰,愉悦(或自在、闲适) (2)①诗歌开头一至三句,“吟”、“心”押韵,即景起兴,秋日黄昏,天高地 远,沈四山人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②四到八句“意、事、 至、地”押韵,转而写沈四山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游息,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 在。山石流泉是大自然悦耳的清音,桂花、松子,也显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气。 ③九到十四句中“钱、年、眠、旋”押韵,诗人转而调侃,说山中采药既可卖钱又 服食滋补,更可以白云为友,与明月相伴,尽得隐逸风流之趣。④末两句将沈四山 人与名士相对比,认为沈四山人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 为,才是真正的毫无竞心,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 译文: 唱支《还山吟》,天高地远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还山非常理解你 的心。人到老成凡事须得任心意,见你懂得怎样安排一生事。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 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买药后衣袋里应有很 多钱,回到山中服药又可以延年。白云悠悠相劝饮尽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还不能 成眠?睡时回忆追问醒来时的事,梦魂可以和我相互来周旋。 10. (1)内心归依,心悦诚服;以德治国(或以礼治国) (2)相同点:二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善待人民。不同点:孔子认为,政令刑法既 然不足以完全匡正社会人心,那就得靠道德的教化,使每一个人都能有羞耻心,自 发守礼,实践道德;老子的观点是建立在民不聊生,甚至是生不如死的情况下,如 果统治者依然以刑法来管理百姓,无异于伤害自身,到最后人民必然豁出性命,起 兵造反。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 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 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如果人民饱受暴政的逼迫,到了连死都不怕反抗的时候,统治者又 怎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若人民都畏惧死,一有人做坏事就被抓起来杀掉,那还有 谁敢胡作非为呢?天地间,冥冥中有专司杀伐的力量,无须人代劳。如果人代替天 实施杀伐,就好像一个不会工艺的人代替木匠做工一样,很少有不伤到自己的。 11.【解答】故答案为: (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重点字:隅) (2)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重点字:阏)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樽) (4)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重点字:于嗟) (5)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重点字: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