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成才之路 · 语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必修5 第一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一单元 经 典 晨 读1 高 考 导 航2 学 习 目 标3 课 堂 互 动5 课后强化作业6 课 前 预 习4 经 典 晨 读 • 望月怀远 •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作者背景】 •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 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 张九龄生前任唐开元尚书丞相,也是唐朝著 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 法,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 出了积极贡献。他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被 称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 • 诗人与情人相隔千里,在一个风清月圆的夜 晚,诗人因望一轮明月而想起了与自己千里 共婵娟的情人,于是将这种相思寄予明月。 • 【主旨感悟】 • 第一句写出雄浑阔大的意境,点明题中“望 月”,从第二句开始由景入情,写远隔天涯 的一对情人,因对月而相思,因相思而望月,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人深切的相思之情。 • 【艺术鉴赏】 • 1.用平淡无奇的字眼写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和高华浑融的气象。 • 本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是千 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 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 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 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 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 2.情与景浑成自然。 • 诗的第一句完全是写景,点明题中的“望 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 转入“怀远”。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 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使情与景浑成自 然。 • 3.构思奇妙,描写细巧。 • 如“披衣觉露滋”句,夜已深了,天气更凉 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 “滋”字不仅是湿润,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 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 的精神。这一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 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相赠 的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 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给你呢? 还是睡吧!睡了也许能在梦中相见。“不堪” 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 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诗至此戛 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高 考 导 航 •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古渡头 • 叶紫 •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 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 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 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 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 一叶断片的船篷。 •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 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 “过湖吗,小伙子?” •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 了。 •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 不能吗?” •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 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 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 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 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 “从军队里回来。” •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 的吧,为什么又跑回来呢?” •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 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 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 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 我说: •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 找店家吧!” •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 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 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 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舱后头,给了我 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 至于十分受冻。 •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 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 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 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 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喜 欢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 比我还喜欢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 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 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 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 妇……” • “他们呢?” •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 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 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 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 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 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 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 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 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 得过湖…… •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 但是,我得找钱…… •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 爹妈的。我喜欢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 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 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 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 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 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 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 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 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 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 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 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 赶你的路程呀!” •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 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 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 • (有删改) •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 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 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 会的不满。 •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 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 他谋财害命。 •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 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 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 在外的经验。 •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 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 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 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 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 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 都忘记了。 •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动作(细节)描写 的作用,分析构思的妙处,品味对话的作用。 A.对文章主旨的解读,正确。B.品味对话的 作用,其中“我担心他谋财害命”的说法有 些牵强。C.分析人物行为的作用,其中“想 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不正确。D.分析行文构思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正确。E考查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昨 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不正确。 • 【答案】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 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给分。)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 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解答这种 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 本的具体语境,联系人物形象、文章主题进 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题目中说得太绝对 的地方以及主观臆造的内容。 学 习 目 标 • 1.了解古今白话小说的异同。 • 2.了解节选部分情节设置的特点及林冲形 象的典型意义。 • 3.赏析本文环境描写。 课 前 预 习 • 2.掌握词义 • 赍发:资助,把钱物送人。 • 迤逦:曲折连绵,本文是一路走去,绕来绕 去的意思。 • 玷辱:使蒙受耻辱 • 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边低声说话。 • 彤云密布:形容下雪前天空浓云密布的样子。 • 碎琼乱玉:指地上的雪。琼,美玉。 •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 央浼:恳求,请托。 • 昭然:明显的样子。 • 5.积累熟语 •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 安。如: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得使人~,惶 恐不安。 • 心惊胆寒:形容非常害怕。如:他听到这个 消息后,吓得~。 • 素昧平生: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如: 一个尚未交付的小区,一群~的业主,为何 能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拿出这么好的作品? •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 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如:这六条要求,与中 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 有什么和议可言? • 6.走近作者 •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 靠记载,生卒年月不详,传为钱塘(今浙江杭 州)人。传说他曾考中进士,做过两年官,后 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有人说他曾参与 过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未必可信,但他 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是肯定的。其作品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 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 7.了解背景 •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 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宋江起 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 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 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 “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 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 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 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 《水浒传》。它最早的本子,出现在元末明 初。 • 8.丰富视野 • (1)关于《水浒传》 •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 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 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 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 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 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 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 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 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 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 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 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 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 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 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 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 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 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 可敬可爱,光辉动人。书中对封建阶级的黑 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 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俅之流,以及他 们的靠山蔡京,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 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 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 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 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 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 (2)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情节 •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 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 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 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 •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 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 配沧州。在路上,陆虞候买通押送公人董超、 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 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 不久陆虞候又贿买了沧州的管营、差拨,调 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 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 便是课文中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 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 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 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 课 堂 互 动 •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 (一)整体把握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林冲“闲走间”邂逅 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 冲。这是故事的发展。从陆虞候神秘出现到 与管营等密谋策划,故事层层设置悬念,酝 酿冲突,进一步揭示出林冲与高俅的矛盾。 • (二)自主思悟 • 1.本文的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透露 了哪些信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林教头”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风 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交 代了人物活动的处所。三个名词连用,构成 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 一种凄凉、悲壮的意境。 • 2.小说第二段开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 正话”。这“闲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开头一段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插叙林冲、 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 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 3.开头一段“闲话”的作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开头的这一段,并不是无用的“闲话”, ①它是本课的引子,②初步表现了主人公林 冲的性格,③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 4.第二段里写陆谦和富安进入李小二的酒 店时,连用两个“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两个“闪”字,非常形象,写出陆谦等 人分批而入,行踪诡秘,把搞阴谋诡计的坏 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 了。 • (三)深入探究 • 1.开头第一段是插叙,极力说明林冲有恩 于李小二,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这一简短的插叙,一则显示林冲的侠义心肠, 二则为后文李小二努力报恩张本,三则反衬 陆谦这位“朋友”。正所谓有心无意皆成文 章。 • 2.小二提到了开茶酒店的地点“营前”, 你认为这是闲笔吗? • 看似闲笔,实则见真功夫,为后面写小二发 现密谋省却许多笔墨:一则,小二的酒店地 理位置离林冲近,林冲才能与小二来往密切, 此是后文小二为林冲操心、为林冲报信之缘 故;二则,酒店开在营前,要来害林冲之人 选取此处与营内之人接头才不显突兀,小二 才得以获知阴谋。 • 3.从第一段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你能看 出林冲的性格特征吗?此处描写在情节上有 什么作用? • 林冲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 司,被刺配到沧州,但说到这件事时,他并 不气愤、痛恨,显示了淡泊容忍的性格。也 透给了小二一个信息:恩人的仇人是高太尉, 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 4.“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人说道”…… 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这些描写,在情 节上有哪些作用? • 此人行得诡谲神秘,言得不可捉摸,嘱得语 气急迫、秘不可测。可见这位不速之客的身 份非比寻常,由此情节布下了疑云雾障,巧 设悬念,令读者急于探究下文。前文早有伏 笔,记得小二籍贯否?小二亦是东京人氏, 所以家乡话入耳便知。 【答案】 B(A.玷diàn;C.庇bì;D.浸jìn。) • 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天理昭然 休赁地说 朔风吹撼 鸦雀 无声 • 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 绕梁 • C.伏侍不遐 交头结耳 毕恭毕敬 纷至 沓来 • D.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 人才汇萃 厚颜 无耻 • 【答案】 C(A.赁→恁;B.脏→赃;C.遐→ 暇,结→接;D.汇→荟。) • 【答案】 D(A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 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 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B项 渐 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 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句中误把 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 缪”。D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 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 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 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 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 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 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 业等。 •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 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 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 创作。 •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 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 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 会。 • 【答案】 D(A项成分残缺且语义不明确。 首先是“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 的分成”这一句不通,应该在“进入”后面 加上“……的阶段”之类的词语,该语句才 比较完整; •其次“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这 一句缺少主语,虽然汉语句子往往可以承前 句的主宾成分省略主语,但本句上一句的主 语是“人类”,而这里“已开始向科技工作 者身上倾斜”的显然不是“人类”,而其实 是“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可这个语 句并非上一句的宾语,一般说不能使下一句 承该成分而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句的意思 就不明确了。B项成分缺漏造成结构混乱。 主要问题是在“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 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这一语段中,“包括” 后面应加上“在内”,改为“精简包括电力 公司、铁路公司在内的大型国有企业等”。 •C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全句如果保留 “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则 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添加谓语动词“是”, 改为“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 作”;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将各地电 视台……,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改为 “了”,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 • A.①②⑤ B.③④⑥ • C.①③⑤ D.②④⑥ • 【答案】 D(①主张:古,出头做主;今, 对事物持有某种见解。③尴尬:古,鬼鬼祟 祟,不正派;今,神态不自然,难为情。⑤ 盘缠:古,指零用钱;今,路费。) • 7.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 想性格有什么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开头插叙林冲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表 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他乐 于助人的善良性格。 • B.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 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 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 “高太尉”,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忍受屈辱、 不思反抗、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 C.他在和李小二说到被刺配的原因时,用 了一个“恶”字。他自认为冒犯了上司,才 导致被刺配沧州,明明是高俅“生事陷害”, 他却主动承揽责任,这又表现了林冲宽容大 度、不计前嫌的性格特点。 • D.他和李小二说话时自认是“罪囚”, “恐怕玷辱你们两个”,这既表现了他的善 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 • 【答案】 C(“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不 对。) • C.①④⑦/②⑨⑩/③⑥/⑤/⑧ • D.①④⑦/②⑤/③⑥/⑧/⑨⑩ • 【答案】 C(助词/动词,拿/介词,把/副词, 将要/动词,率领。) • 9.下面对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第2自然段开头写“一个人闪将进来”, “又一个人闪入来”,连用两个“闪”字, 形象地写出了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 祟的情态。 • B.李小二听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字, 便联想到来人可能和林冲有关联,这种联想 合情合理,因为在第一段做了铺垫。 • C.李小二之妻隔门偷听“正不听得说甚 么”,是因为“来人”是东京人氏,小二之 妻是沧州人,方言差别大,如果换作小二去 听,就可能听清楚了。 • D.“来人”进门时是“闪”,走时是“低 着头”,说明他们心中有鬼,怕让人认出来, 既写陆谦小心之极,又写其鬼祟之态。 • 【答案】 C(因为是密谋,所以听不清,造 成悬念。) • 10.仿照下面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 辞手法和句式与示例相同。 • 林清玄曾经说过:“能够一鸣惊人的,必定 在不鸣则已的时候养精蓄锐;能够动若脱兔 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时洞察入微。”所以, 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搏击苍穹的理由,然后 一心一意地积蓄崛起的力量,等待振翮天宇 的那一瞬;我们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我们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案】 给自己一份绽放花朵的激情,然 后一心一意地积蓄绿色的音符,等待傲然枝 头的那一刻; • 给自己一个重上蓝天的勇气,然后一心一意 地忍受磨砺翅膀的煎熬,等待搏击天宇的那 一刻。 • 第二课时 • (讲读课文第三、四部分,总结全文) • (一)整体把握 •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 场。故事情节的过渡和进一步发展。本部分 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 二字,对风雪进行了精当的描写。这些描写, 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 的印象。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 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 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 氛,衬托了人物性格。 •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 报仇。林教头雪夜奔梁山。这是故事情节的 高潮和结尾。写到这里,林冲从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完成了他 性格上的转变,而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主要 在一个“逼”字,“逼上梁山”的主题自然 得以显现。 • (二)自主思悟 •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小说中作者的确成功地描写了风雪, 但同时,作者在文中还精心地写了“火”, 课文中有几次写到“火”?写“火”有什么 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1)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 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 • ①林冲刚到草料场时,就看见一个老军在 “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 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了包 裹被卧,就坐下生起“焰火”来了。 • ②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沽酒,就随手 “将火炭盖了”。 • ③等到林冲沽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 林冲首先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 都被雪水浸灭了”。 • (2)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 的“火”字,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 有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冲天的大火。这一 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 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 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 可见作者所描写的火,作用有三: • ①衬托风雪之大。“火”越是不断地出现, 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的刺骨,雪的猛烈。 • ②表现人物性格。精心描写“火”和“雪” 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 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 相容的。 •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火,作者不断地设 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 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 时。 • 2.理解作品的主题,主要从情节和人物两 方面入手,请概括分析一下本文的情节和林 冲的性格特点。 • 答: 情节要点 人物特征 林教头沧州遇旧 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正直善 良,扶危济困,为他人着想,精细体贴 陆虞 候密 谋害 林冲 酒店密谋 正直,刚烈,有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 小二生疑 实情相告 买刀寻敌 林教 头接 管草 料场 草场交割 淡漠隐忍,委曲求全,随遇而安 酒店买酒 做事细致,幻想安稳度过刑期,回家团聚 风雪 夜山 神庙 复仇 破庙借宿 小心谨慎,细心缜密 偶听真相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报仇雪恨 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 3.根据小说内容,画出沧州牢城、草料场、 古庙、市井的方位距离图,说明陆谦等人来 放火时为什么遇不到林冲,而放完火又遇到 林冲,是不是太巧合了,让人觉得不真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三)深入探究 •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并分 析这些细节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 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 和林冲有关系。 • 作用: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 情节。 •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 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 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 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 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 作用: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 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 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 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 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 门”。 • 作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 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 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 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 上的重大转变。由此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 要的细节。 •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 开天王堂时、到市井沽酒时、奔山神庙安身 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 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 仇人的情节。 • 作用: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 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 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 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门外十五里有 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 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 作用: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人到草料场来放 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 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 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 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2.林冲被唤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 到达草料场后的内心自白,表现了他什么样 的思想状况? • 到了第六日,管营唤林冲去看管大军草料场。 林冲虽也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 正不知何意?”然而他还是领命前往。这不 能不说他还存有“只要没事便好了”的侥幸 心理,不过有了警惕,是带了尖刀、提了花 枪去的。表面上看一切似乎平静下来,实际 上“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 下一天大雪来”。一个精心策划的杀人毒计 正在暗中付诸实施,矛盾冲突将推向高潮。 • 林冲在风雪中同差拨来到草料场,接替老军 看管。这里草屋、草厅,四下里都是草堆, 却又离不开火,真令人提心。面对破败的草 屋,林冲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 匠来修理”,准备长久在此安身。为了御寒 沽酒,途经古庙,他顶礼祝愿“神明庇祐”! 待沽酒归来,风雪已压倒草屋,林冲拣了性 命。他小心谨慎检查火盆内火种,确认已被 雪水浸灭了,只拽得一条絮被到古庙栖身。 他掩上庙门,用大石头将门靠住,放下枪, 扯了被子盖了半截下身,拿着酒葫芦,就着 怀中牛肉,慢慢地吃酒。他平静地苦苦挣扎, 只要有条生路,他就不放弃幻想。 • 3.本文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关于风雪的描 写有什么作用? • 本文在描写风雪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 写相结合的手法,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 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 一起,使人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 加的环境之中。这样的描写有两个作用:一 是渲染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 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 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 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这是多 么悲壮的情景。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情节发展与风雪 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 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 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 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 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 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 发展的重要因素。 • 4.林冲杀仇人的过程表现了什么? • 林冲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 体,手起脚落;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 刀割;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 板有眼;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 从容自如,游刃有余。面对无情的现实,英 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 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 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 起义的道路。 • (四)概括主旨 • 课文节选的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质的飞跃的 阶段。它向我们具体地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 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 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 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情节以林冲的 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 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 “官逼民反”的主题。 • (五)鉴赏艺术 • 1.情节的展开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反映 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 路遇李小二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因为遇到李 小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同时, 也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点,为林冲以后的思想变化、走向反抗道路 作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由李小二 之口,引出陆谦等人的密谋,说明高俅仍不 放过林冲,对林冲步步紧逼,小说在此营造 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林冲知道陆谦等人 到来,勃然大怒,买刀寻敌,表现出他性格 刚烈的一面,为他走向反抗道路奠定行动基 础。 •这部分情节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起来。接下 来是看管草料场,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 仇人相遇,刀剑相向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相 反,局势又平缓下来。林冲被派到草料场, 得到一个“好差使”,不仅林冲感到奇怪, 读者的好奇心也被引逗起来。形势平缓,林 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他复仇的念 头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过刑期,回家团聚。 这既表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也把他被 “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更充分。看 管草料场又为陆谦等人陷害林冲提供一个绝 好的机会,“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 场也得个死罪”,陆谦等人就是要绝了林冲 的活路。 •雪夜杀敌,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陆谦等人一 把火烧了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绝境。林冲 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 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 2.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第一,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 “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 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 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 得遇山神庙。 • 第二,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 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 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 了,这使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 可以安身。 • 第三,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 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 闯进山神庙来。 • 第四,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 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 以上可看出,小说中的“风雪”与故事情节 的发展密不可分。这风雪不仅仅是人物活动 的背景,而且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 (六)随堂练习 •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迤逦:缓慢前行,文中有颠沛流离的意 思。 • 恁地:这么,那么 • 按酒:下酒的菜 • B.干碍:关涉,妨害 • 省得:明白 • 结果:杀死 • C.顶礼:敬礼,致敬 • 向火:生火 • 碎琼乱玉:细碎的石子,文中比喻地上的雪 • D.接风:设宴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 推故:推托 • 央浼:恳求,请托。 • 【答案】 C(向火:烤火。碎琼乱玉:细碎 杂乱的玉。) • 【答案】 A(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像逼真 或描写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B项中 “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 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可改为“纷纷扬扬”。C项中“舞文弄墨” 属贬义。D项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 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与“年逾不 惑”的语境不合。) • 3.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政府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 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 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 项措施,为百姓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 B.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 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 扬镳了呢? •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 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 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 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 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 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 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 【答案】 A(B.介词残缺,在“和”字的后 面加上“与”。C.“执行”和“管理”搭配 不当,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 理规定”。D.介词滥用,去掉“由于”;或 语意重复,保留“由于”,去掉“导致”。) • 4.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 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 想感情。 •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 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答案】 D(“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不对。) • 5.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 什么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 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 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 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 情节的发展。 • B.第二自然段写陆谦和富安的动作,“只 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 来”,两个“闪”字,说明二人动作敏捷, 身手不凡。 • C.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 常详细。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 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 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 展具有合理性。 • D.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 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 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 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因此陆谦等人 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 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 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 • 【答案】 B(“闪”字说明二人行为诡秘, 怕人看见。) • 6.课文中写了两次偷听谈话,一次是李小 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听了“一个 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 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一次是林 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刹那间,却听清 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作者为什么这样 处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次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 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 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 易听清。 • B.第一次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 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 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 伏地开展下去了。 • C.第二次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 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 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 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 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 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 清清楚楚。 • D.第一次详写,泼墨如云,毫不过分;第 二次略写,惜墨如金,恰到好处。 • 【答案】 D(第一次略写,第二次详写。) • (七)名著博览 • 《西游记》人物欣赏 • 孙悟空:小说的核心人物。原为东胜神州花 果山一块仙石,受日月之精华而成天生石猴, 被众猴举为水帘洞洞主。后外出拜师学艺, 求仙访道,在菩提祖师处学了各种神通,又 向龙宫索取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化做如意 金箍棒,作为武器,大闹阴司注销了自己和 所有猴属的生死簿。到天庭受弼马温一职被 骗后,打出天宫,返回老家自称“齐天大 圣”。后被如来佛用法力制服,压在五行山 下。五百年后,逢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处, 猴王听从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做了 唐僧的大弟子,取名孙行者,字悟空,为西 行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 唐僧:西天取经的主使者和领头人。史载确 有其人,为唐朝一高僧,曾历经艰险,去天 竺(今印度)取得佛教经文。而小说则主要依 据各种传说和想象虚构,与历史上的唐僧相 去甚远。小说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 弟金蝉子投胎转世,作为状元陈光蕊之子, 因父母遇难,自幼出家,法名玄奘。取经初 始时由唐太宗赐号三藏法师,故亦称“三 藏”,俗称唐僧。其人不懂人情世故,一心 慈悲为怀,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西天取经途 中,历经种种磨难,终于修成正果,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 猪八戒:小说主要人物之一,唐僧在高老庄 所收的二徒弟。原为管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 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而被逐下凡界,误投了 猪胎,遂以猪为姓,曾霸占福陵山云栈洞为 妖,后经观音菩萨点化收伏,取名悟能。在 等候取经人期间,去高老庄做了女婿,唐僧 悟空二人西天取经路过高老庄时,被唐僧收 为徒弟,并赐名八戒。他性格憨直,资质蠢 愚,常被悟空捉弄,并被戏称“呆子”。 • 如来佛:小说中佛法无边者,号西天佛祖, 又称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最高权威和领袖, 住西天灵鹜山大雷音寺。悟空闹天宫时,玉 帝无奈将其请出,他用五指化五山镇伏了孙 悟空,又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大唐寻访取经者, 随即开启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漫漫历 程。 • 沙僧:小说主要人物之一。原为天宫中卷帘 大将,被贬到流沙河,经观世音收伏点化, 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此等候东土取经人。 唐僧师徒三人西天取经途经流沙河,将其收 归门下,做了唐僧的三徒弟。因其行礼动作, 颇有和尚之风,故又称沙和尚。 • 白骨精:西天取经途中一妖怪,是由粉骷髅 变成,悟空称她为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打死 后,脊梁骨上现字为“白骨夫人”。曾分别 变为美丽姑娘、老婆婆、老公公来哄骗唐僧, 皆被悟空识破并打死,但唐僧为其假象所惑, 责怪悟空杀生,错将他逐走。后师徒又重归 于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