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5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二)(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5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二)(含解析)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1.【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 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2.【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 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 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 怀。 【解析】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 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 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 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 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 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 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为朔风 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 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下写风、雪与诗情 搅成一片,难分难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3.【2015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卧”“仰看”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惬意闲适的心境。 名师点睛 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 要体现。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 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 生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 等来考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终慢世: 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指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 行 许 浑 失枕①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②早晏③,占斗④认西东。 辔⑤湿知行露⑥,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①失枕:失眠。②凭:凭定,断定。③早晏:早晚。④占斗:“占”,占候,诗中指观察天 文现象。“斗”,指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⑤辔:驾驭牲口的缰绳。⑥行露:指路 旁的露水。 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月 朱 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有评论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 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1.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 怒之情。 2.①这首诗看似在单纯地叙事、写景,其实是将情感含蓄地蕴含在事与景中,寓情于事,寓情于 景。②诗人的感情有变化。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而早起上路,晨鸡啼鸣,路径 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清冷与寂寥之 感,而尾联则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吐”二字活绘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 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 【解析】 本诗前四句以“惊”“梦”“凭”“认”切入,通过叙事表达感情,后四句以辔、 衣、秋阳、林红等景物间接表达情感。诗歌中情感的变化一般不会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通过所 写行为或景物的变化间接表现出来,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因此考生应先将这些行为或景物提 取出来,如前四句写“失枕”“半梦”“闻鸡”“占斗”等,表明出行之早;颈联写“辔湿”“衣 单”,烘托诗人孤单寂寥的心情;尾联写“秋阳”“林红”,景物转向暖色调,表明诗人的心情 转向愉悦。 3.同意。前两句写清澈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而流,碧蓝的天空倒映在水中,两者融为一 色,浑然一体。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 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时生出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 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而全诗又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如果答“不 同意”,理由充分即可。)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