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导学案:26《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导学案:26《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 1 -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准确并流利地诵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声律美。 3.尝试背诵《水龙吟》。 【自主学习】 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遥岑( ) 玉簪( ) 螺髻( ) 鲈( )鱼 堪脍( ) 倩( ) 揾( ) 舞榭( ) 狼居胥( ) 佛狸祠( )(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断鸿: 风流: 脍: 北顾: 倩: 可堪: 揾: 烽火扬州路: 【课堂探究】 一、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 诵读几遍,体会其表达效果。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小组诵读——班级展示 【当堂检测】 一、听写下列词语 - 2 - 二、背诵《水龙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 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 宋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 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 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 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 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二、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苍凉空阔的意境;江南游子的愁恨:怀念中原,报国无路。 3.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 的意思是什么吗? 手握宝剑却无用武之地,恢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愁与恨。 【课堂探究】 点拨:下片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 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 3 - 探究:1. 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 ①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风来,很想吃家中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弃官还乡。 ②三国时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买田置产。 ③引用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2.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 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 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 择的关健词)。 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 湖 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 可惜——怕岁月飞逝,年华老去,报国壮志难以实现 3.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当堂检测】 背诵或默写《水龙吟》。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党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2.背诵并默写《永遇乐》。 【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 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 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 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 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 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 联想起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 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 - 4 - 二、大声诵读全词,依据提示,用原文词句填空并尝试背诵。 1.紧扣词题“怀古”,词的上片即景生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古代英雄。 首先想到孙权: , 。 , 。 然后想到刘裕: , , 。 , , 。 2.词的下片开头三句“ , , 。”写的是 (人名)北伐失败的典故。 “ , , 。”三句写的是四十三年前作者率部从北归南 时的战斗情景。 “ , , 。”三句写的是眼前所见长江北岸的生活情景。 【课堂探究】 1.填空: 上片的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 写景 、 叙事 、 抒情 融 为一体,意境 苍凉悲壮 。 2.思考回答: ①追忆孙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提示:注意关健词“无觅”)? 悼古伤今,当今朝廷再也没有象孙权那样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家邦的人了。 ②追忆刘裕,作者满怀赞美之情,暗示出作者怎样的心思? 渴望起兵北伐,杀敌报国的决心。 ③本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 内容,谈谈你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提示:先说出这个典故的 具体内容,然后再说明作者寄寓在典故中的情思) 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 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 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 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当堂总结】 这首词的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 内心情感,几乎全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辛弃疾的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 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辛词刚健、雄放的独特风格和繁富、新颖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词史上 - 5 - 成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 【当堂检测】 背诵或默写《永遇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