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 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在艺术家, 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 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 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 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 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 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 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 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 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 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 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 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 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 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 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 法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 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 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 和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 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 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 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 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 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 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 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 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那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 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交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 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但没有痛感,相反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 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 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 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 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 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术哲学的高 度来看,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谬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 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 (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与科学家的冷静客观、追求共性是不同的,有 时恰恰是相反的。 B、无理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广泛,在赏析时过于理性,事事符合规则逻辑,反而 无法鉴赏作品。 C、小说中的情节是一种因果,符合理性逻辑的“因果定律”,从理性逻辑的角度 看理由必须充分。 D、超现实荒诞喜剧的特点是读者能在其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思考其中包含着 的深邃的道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为立论点,层层递进,得出前者优于后者 的结论。 B、文章引用诗句,均是为了论证用情感逻辑还原作者写作目的要优于仅凭感觉还 原的观点。 C、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 情感逻辑。 D、文章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明情感逻辑还原在文学艺术鉴赏中 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无理中的有理,如果不把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分别看待,就无法进行深入 的分析。 B、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应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 所吞没。 C、如果不理解现代派诗人提出的“扭断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就不能完全读懂现 代派诗歌。 D、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的追求与排斥,故而在分析文本时,二者不能同 时运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 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 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 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 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 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 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因为他看到,坐 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 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 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 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 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 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 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 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 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 于轻率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 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而且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 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他走进将 军的接待室,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已经开始接受呈 文了。将军询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 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 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 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 又开始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 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 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 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 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 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 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 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 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 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把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上, 然后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 B、小说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 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C、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 D、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 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5、 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6.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亡?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 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 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 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 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 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 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 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 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 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 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 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 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 谓之实录 B、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 谓之实录 C、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 谓之实录 D、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 谓之实录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归隐者的家园。 B、执事,办事的官吏,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C、军功曹,掌参议军政之事,而该官职设在后军,就称为后军功曹。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称颂他们为之所立的称号。一般文人学士或隐 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 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梁,唯有妻子坚持要求种谷米,于是他 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谷米。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 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 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5 分)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 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 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 交好友,曾托人问候。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即景生情,看花开花落,引起对时光流逝和好友离别的感叹。 B、诗歌颔联中,诗人危苦孤寂、春夜难眠的原因是担忧个人的前途。 C、“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诗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D、全诗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由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作者自身的句子是, “ , ”。 (2)《陈情表》用“ , 。”两句 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 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 。 三、语言文字运用(32 分) (一)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完成 14—17 题。(12 分) 14、小明独自居家学习期间,经常一边想着学习,一边想着游戏。他想选一则座右 铭来警戒自己,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3 分) A、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B、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D、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15、下列推理有效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一个人持有当场门票,那么,他就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此人不持有当场 门票,所以,此人不会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 B、如果资料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那么木箱肯定有破损;但木箱完好无损,可见, 资料不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 C、如果书包的影子在,那么,书包就在;既然书包在,所以,书包的影子在。 D、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这个人就会发烧;此人未患肺炎,可见,此人不会 发烧。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悯.臣孤弱 (怜惜)) B、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 C、夙婴.疾病 (经常) D、则刘病日笃. (加重)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 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 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20 分)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 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 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 。然而,( ),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 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对农民来说, 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 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 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 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 复合体。 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时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 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 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 警、自醒行为,在 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 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 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 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 空皮囊。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流离失所 耳濡目染 B、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流离失所 潜移默化 C、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背井离乡 潜移默化 D、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背井离乡 耳濡目染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 21、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 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 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 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1) (2) (3) (4) (5) 22、按照下文语段的内部层次,结合答题线前面的提示,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6 分) 从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来说,中国古代骈文理论大致经历了“辞章之学—性灵之 说—气韵之论”三个阶段的演进。从宋代到明代,骈文理论侧重于讨论裁对、隶事、 辞藻及谋篇等形式方面的内容,属于辞章之学阶段。清初以来尤其到了乾嘉时期, 随着骈文创作复兴,骈文理论关注的重心转变到“意”“性情”,发展到“性灵之 说”阶段。清代后期,文论家选一步将理论发展到“气韵之论”阶段,强调在骈化 道路上对作家在气韵运用方面的自觉关注。吴鼒的骈文性灵说影响很大,一是因为 以《文钞》这种集文本示范性与理论引导性于一体的选本为载体来宣扬,效果好; 二是因为《文钞》刻本、注本繁多,流传广。 (1)提出了 (2)介绍了 (3)阐释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 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 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 家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也有入选中学教 材的林觉民《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 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议 论文,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 1. C(小说遵循的是情感逻辑,情感逻辑的特点之一一即可以违反充足理由律。) 2. C (A 项者各有优劣点,B 项文中并未作对比,恰恰是因为感觉还原和逻辑还 原的利弊的矛盾互补,使得作者的强烈情感得以全面展示。D 项没有使用比喻论证。) 3. D (“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 是悲剧,丛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则是喜剧”,可以同时运用,不过是从不同的角 度而已。) 4. D( D 文中刻画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使用外貌描写) 5. 切尔维亚科夫切尔维亚科夫具有以下特点:①因循守旧、畏首畏尾。②惶恐 忧郁、自卑脆弱。③有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强烈愿望。④有对于强权与暴力的无奈屈 从的奴性心理。(共 3 点,每点 2 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6. 是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始终生硬而傲慢的态度;是小公务员胆小 怯弱的性格;更主要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他的死亡。 ①从情节上分析是一个喷嚏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一个小公务员不小心将喷嚏 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他惟恐大将军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自己的粗野 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就是这执着地道歉,在遭遇大将军的不耐烦与呵斥 后一命呜呼。 ②从性格上分析是胆怯和懦弱导致了他的死亡; ③从社会制度角度分析,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造成小公务员 之死的根本原因。大将军比小公务员地位高,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的差异给小 公务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恐惧和死亡。 7.D. 8.D. 9.B.文中“妻子”是古今异意词,有妻儿之意,故理解错误。 10.(1)贤能的人处世的原则是在天下不太平的时候隐居,天下太平的时候入世, 而现在是太平文明的世道,为何这样为难自己呢?(5 分) 评分细则:“隐于天下无道”,调整状语后置的语序给 1 分;“奈何自苦如此” 调整状语后置(自苦如此)及其当中的宾语前置(自苦)的语序给 1 分;其余 3 分,酌情 给分。 (2)陶渊明不懂音律(音乐),却保存了一张没有装饰的琴,没有弦,每次喝酒喝 舒适了,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5 分) 评分细则:解:懂得、通晓;蓄:保存;适:舒适(尽兴);“解”“蓄”“适” 各 1 分;其余 2 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 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 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 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 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 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 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 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 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 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 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 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 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 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 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 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 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 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 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 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 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 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 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 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 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 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 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 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 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11、B【解析】“担忧个人的前途”以偏概全,作者还因国事而烦忧。 12、(1)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1 分)“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 家的前途难以预料(背景),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1 分)他到任一年,眼前 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入眠,纵使美景也黯然 无光。(1 分) (2)颈联写自己的思想矛盾。(1 分)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 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作者处于这样进 退两难的矛盾之中。(2 分) 13. (1)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4. D( A 项,“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是说“善于统治别人的人,能够管 理好自己”。强调治理国家的人,首先应当善于“自治”,否则便治理不好国家。 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B 项,“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是说“是由 于内外不一致,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C 项,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无惧色”,可 以联想到人们与人相处和独处的原则。与题干的语境不符合。D 项,“目不能两视 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是说“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 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强调做事要专心。与题干的语境符合 ) 15.B (A 项,一个人不持有当场门票,也可能被允许进入比赛场馆,比如他 是工作人员。C 项,书包在,书包的影子不一定在。因为物体的影子的存在跟光照 它的角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系。D 项,由此人未患肺炎,不能推断此人不会发烧,因 为人会发烧的原因有很多) 16.C 17.B 18 C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比较高”不能修饰中心词“待遇”, 可将“待遇”改为“水准”;二是语序不当,“支撑产业”应改为“产业支撑”。 故选 C。) 19. C (先看第二空:“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 形势而产生;“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第二空形容“这股大 潮”,应选“应运而生”,据此可排除 B、D 两项。再看第三空:“背井离乡”指 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流离失所”指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语境为“农民进城务工”,应选“背井离乡”,据此排除 A 项。故选 C。) 20. A (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话题“田园综合体”,交代的内容是关于“乡 村旅游”之事,括号后的“它 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说明 功能增多,故选 A) 21.示例: “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22.示例: ①中国古代骈文理论经历的三个阶段。 ②骈文理论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内容。 ③吴鼒的骈文性灵说影响很大的原因。 23 写作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