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小说的形象 Word版含解析
- 1 - 考点三 小说的形象 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 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来揭示社 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 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小说形象的鉴赏,包括概括分析 形象特点、分析形象作用、赏析形象手法。 设题角度一 概括形象特点 |相关知识| 小说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 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概 括分析形象特点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 和气质等;二是结合小说中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 |方法思路| 1.概括分析形象的四个角度 2.组织答案的规范模式 模式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式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式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解题示例| 【例 1】 分析人物形象 (2019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2 -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 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 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 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 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 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 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 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 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 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 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 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 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 3 -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 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 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 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 “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 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 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 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 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 4 -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 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 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 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可见要语言简明;“表姐”是分析的对象, 从题目“表妹”看,表姐应是次要人物形象。 第二步:找角度 (勤动手)抓外在特点:从她“右手背在背后”“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差不 多叫出来,她得意”的动作神态中,可见 她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充满优越感,有虚荣心。 (微指导)看内在性格:从她“扑过来”,抢着洗衣服以及想把自己的工作让给 女儿、自己要到乡下来“享几年福”等,可以看出她愿意用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 (勤动手)看身份地位:从人物对话可知,表姐每月拿工资,吃大锅饭,端的是 铁饭碗,这表明 她的身份是城市劳动者。 [组织答案] [答案] 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 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 劳动改变生活。 【例 2】 挖掘人物心态 (2018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5 -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 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 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 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 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 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 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 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 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 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 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 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 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 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 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 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 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 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 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 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 - 6 - 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 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 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 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 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 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 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 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 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 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 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 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 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 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 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 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 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 不已。 (有删改)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 物的具体心态。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题目要求“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应该 先概括出听说有声电影、决定去看电影、在影院中和看电影后四个不同时段中众 人的言行,再由此分别分析人物的心态。既要总结全面,又不能以人物的言行代 - 7 - 替心理。 第二步:找角度 具体描写 表现心态 ①听说有 声电影 二姐“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 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便不想看 (勤动手) ②决定去 看电影 听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 歌”,就想“开开眼” (微指导)是一种从 众、趋新的心态 ③在影 院中 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推 让座位、买糖、说家事、吃瓜子、说 话声音大” (勤动手) ④看电 影后 没有看有声电影,却“都赞叹不已” (微指导)面对新奇 事 物 时 无 所 适 从 的焦虑不安 ①写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不知为知之”。 ③写出他们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固步自封。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 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 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 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 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猎 狼 梁亚平 猎人枪口对着一只花狼,三点一线,准备扣动扳机。忽然听到砰一声枪响, 又砰砰几声。 听到枪声,花狼一下子窜进树林里去了。 - 8 - 猎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侧耳细听,听到的还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张眼细 看,看到的还是茂密的丛林与荆棘。过了很久,确定安全了,猎人才从地上爬起 来,提起猎枪,拎着刚才打的兔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地上躺着一个人!猎人提高警惕,放慢脚步,双手握枪,手指扳着扳机,一 步一步探着上前。粗布衣服,衣服上满是血迹,显然受伤了——难道是野狼游击 队?猎人左手提枪,腾出右手,一探鼻息,人还没死!怎么办?猎人解开这人的 衣服,胸口上文着狼头!猎人在周边找了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烂, 用手敷在伤口上,又在身上扯下一块破布,包扎伤口,血终于止住了。 前几天,猎人救过一人,说他是野狼游击队的,叫陈虎,胸口上就文着狼头。 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在山下伏击敌人,敌人来了,就到山 里,敌人多次搜索,都无功而返。 不知什么时候,这人醒了,对猎人说:“是你救我的?” 猎人倒了一杯水,递过去。 这人接过水,说:“谢谢。” “都是中国人,客气什么?” 沉默一会儿,猎人问:“你是野狼游击队的?” “是呀,你也知道野狼游击队?” “你们野狼游击队在这一带打鬼子,谁人不知。”猎人说,“我还认识你们队 里一个叫陈虎的呢。” “他是我们队长,人称头狼——你怎么认识我们队长?” 猎人说:“前几天,我在打猎,听到枪声,发现一个人被鬼子追赶,还受了伤, 我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捉迷藏,甩开了,再来救这个人,后来才知道, 他是野狼游击队的陈虎。”猎人咬着牙说:“两年前,孩子他娘遭鬼子杀害,我就 自制了一把猎枪杀了两个鬼子,为孩子娘报了仇,就带着孩子躲到山里来了。” “鬼子太可恶了。” “如果不是孩子还小,要人照顾,我还想跟你们野狼游击队打鬼子呢。” 谈话中,猎人了解到,这人在野狼游击队里,人称刀狼,猎人说:“子弹要赶 快取出来,否则伤口会发炎。” 刀狼说:“你来吧!我忍得住。” 猎人取来一把小刀,把刀放到灶火上烘烧,又到门外找来消炎止血的草药, - 9 - 放到碗里捣烂,再给刀狼一块毛巾,说:“咬住它。” 子弹取出来了,猎人把草药敷在伤口上,包扎好,说:“安心在这里养伤。” 刀狼在茅屋里住了下来。 一天,刀狼说:“我伤口没事了,我要回去找队伍。” 二天,刀狼又说:“我方向感差,虽然整天在大山里跑,还是认不得去石镇的 路。” 三天,猎人也不挽留,拿出一件上衣,说:“你的衣服穿了几个洞,你换上 我这件吧,虽然破旧了,可已经补好。” 四天,猎人又说:“这是你们队长的衣服,我给他补好了,你带回给他吧。” 五天,猎人还包了几个准备做午餐的煎饼,说:“带上路上吃。” 六天,猎人叫来十岁的儿子,说:“你带叔叔去石镇。” 儿子在山林里生活了两年,对大山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 “后会有期。”刀狼一抱拳,跟着孩子走了。 山高林密,孩子带着刀狼,在没有路的山上左拐右拐,上山,下山,就来到 一个小山坡上,孩子指着前面的大山说:“沿着山脚一直走,走出大山,就到石镇。” 说完就转身回家。 突然一声枪响,刀狼应声而倒。 猎人提着枪口还冒烟的猎枪走来,孩子问:“爹,干吗打死野狼游击队叔叔?” 猎人说:“他不是游击队叔叔,他是鬼子。” “鬼子?你怎么知道他是鬼子。” “刚才他想杀你。” 孩子一看,刀狼手上果然握着一把爹帮他取子弹的小刀。 “爹,他胸口不是也文着狼头吗?” “狼头谁都可以纹上去的,你还记得前些天我救的那位叔叔吗?他的衣服破 了,把我的给他穿,他不要,他说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个刀狼, 他说大山里的路不熟悉,我就怀疑他不是野狼游击队。野狼游击队,就是依靠大 山,与鬼子周旋,怎么可能认不得山路?我给衣服,是试探他,他穿了,我让他 带衣服给队长,也是试探他,他也接了,他连队长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就更加 可疑了。我给他煎饼,他也拿了,这更加证实我的判断。我让你带路,我远远跟 着,如果他是鬼子,一定在认得路之后,对你下手,果然,你一转身,他就拔刀。” - 10 - 猎人踹一脚鬼子的尸体,狠狠地说:“真是一点儿人性都没有的狼,老子救了 你,你还要杀我孩子。”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9 年第 1 期,有删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猎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 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或者作品 中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再次,抓住文本中的主要事件以及人物 在事件中的行为反应。 答案:①警惕性高:听到枪声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确定安全后才离开;救 人时提高警惕,保持戒备状态。②勇敢机智:先开枪引开鬼子,带鬼子在山林里 捉迷藏以甩开鬼子,然后再来救陈虎;多次试探并作出正确判断,最后成功除掉 假冒游击队员的鬼子。③爱憎分明:热爱妻子、孩子和游击队员,冒死营救游击 队员;对鬼子充满仇恨,毫不留情。④富有生活智慧:会用草药止血消炎疗伤, 能取出身体内的子弹。 设题角度二 分析形象作用 |相关知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 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 中还经常考查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在这三方面。 1.从 2 个方面思考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从结构方面,考虑 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从内容方面, 考虑对主题 及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 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 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 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 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 - 11 - 图 2.从 4 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烘托) 作用;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 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 发展。 3.从 4 个角度思考物象的作用 从人物塑造 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 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从情节安排 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 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 从环境方 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 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从主题方 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 用 4.“我”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只表明小说采用的是 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是故事的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也可以是小说的线 索人物,起串联情节、评价人物的作用。 |方法思路| 1.定位“形象”角色 (1)看文中主要写谁,谁就是主要人物,谁最能表现文本的主题谁就是主要人 物,如果不属于主要人物,则为次要人物。 (2)看题干有无提示,有的题干中就明确了形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还 是物象,或者是特殊形象“我”。 (3)提防定位偏差,形象定位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分, 进而造成思考角度偏差。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 - 12 - 小说中不同的形象答题方式略有不同,一般要从对情节的作用、对主题的作 用、对其他形象或环境的作用等多角度分点作答。 |解题示例| 【例 1】 主要人物形象作用 (2015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 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 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 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 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 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 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 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 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 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 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 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 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 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 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 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 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 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 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 - 13 - 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 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 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 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 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 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 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 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 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 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 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 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 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的用意,而小说的标题 就是“捡烂纸的老头”,可知题目考查的是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二步:找角度 (微指导)对情节的作用:“老头”的尊严正是在一系列故事中得到表现的,刻 画老头是为了表现下层生活的人的尊严问题,引起老人维护自己尊严的有关故事。 (勤动手)对主题的作用: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 的老人,然而 他却能在别人说自己坏话时捍卫自己的尊严,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但这种行为是令人尊敬的。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这件事说明 - 14 - 又老又丑、邋遢且遭人鄙夷;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想法的,其内心世界 是很复杂和丰富的。 (微指导)对社会的作用:文章最后告诫我们,要对下层人士多一些关怀、尊重 和理解。这正是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所在。 [组织答案] [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 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 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 理解和尊重。 【例 2】 次要人物形象作用 (2016 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 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 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 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 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得贵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 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 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 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 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 15 -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 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 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 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 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 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 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 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 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 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 - 16 - 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 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 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 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 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题目问“‘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我”是小说中陪衬主要人 物“王有福”的次要人物。可知是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考查。 第二步:找角度 (微指导)对故事情节而言:“我”是故事的讲述人、事件的见证人,是贯穿故 事的线索。我捎钱给王有福,看到王有福头上的伤和商店的寻人告示,再约王有 福喝酒,推动了情节发展。 (勤动手)对主要人物而言: “我”衬托了王有福的形象,显示了王有福的胆小、固执、善良。 [组织答案] - 17 -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 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 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意思答对即 可) 【例 3】 事物形象的作用 (2017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 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 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 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 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 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 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 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 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 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 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 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 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 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 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 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 - 18 - 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 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 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 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 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 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 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 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 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 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 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 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 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 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 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 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 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 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 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 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 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 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 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 19 - 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从题干中“多次出现”可知,小狗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题目要求简 析小狗奎尼对人物形象的映衬作用,指向十分清晰,只就“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作 用”分析即可。 第二步:找角度 小狗奎尼 经受的磨难 (微指导)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映衬了“我们” 生活的艰难与坚强 小狗奎尼的 特殊待遇 (勤动手) 小狗奎尼的 兴奋状态 (勤动手) 小狗奎尼的 意外离世 (微指导)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给小狗核桃肉吃,表 现了“我的朋友”对奎尼的关爱。 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显现了“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映衬 了“我们”的快乐幸福。 [组织答案] [答案] 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 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 “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多余一句话 佚 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 - 20 - 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 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 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 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 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 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 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 904 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 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 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 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 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 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 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 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 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妖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 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 不下去我车可走不了啊!烦不烦啊!” - 21 -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 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 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 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 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 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 把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 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 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 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小说中“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阅读小说不难 发现,“我”既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这件事的叙述者,以“我”的口吻来叙述, 让读者感觉具有真实性。情节上,小说最后写到,我被打被砸,从这个角度说,“我” 推动了情节发展。主题上,“我”也是文中众多人物之一,与小说中的售票员、大 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其他人物一起,表现出公交车上因口舌之争而演绎出 的众生百态,揭示了在公共场合下,语言文明的重要性这一主旨。 答案:①“我”是事件的见证者,以“我”的口吻(第一人称)来叙述,使事件 更真切、动人;②“我”是事件的叙述者,更便于表达“我”的心理活动,使读 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态度;③“我”是事件的参与者,“我”的言行推动了 小说情节的发展;④“我”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起,表现出公交车上因口舌之 争而演绎出的众生百态,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设题角度三 赏析形象手法 |相关知识| - 22 -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描写实现的。描写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 描写。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都注重细节的描写。 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有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环境 细节描写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 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人物形象的 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直接 肖像、神态、 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 人物, 突出 特点, 展现 人物 性格 品质 描写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 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 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 栩如生、跃然纸上 (正 面描 写)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 描写 (侧 面描 写) 借助其他人 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 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 象衬托 借助环 境烘托 |方法思路| 1.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答题 2 步骤 第一步:确定角度,明确考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 度,还是两者兼有。 - 23 - 第二步:寻找对应,分析效果 从文中找出与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对使用效果作具体分析。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 “描写手法”+“表达效果”(有几个手法就要答几点) |解题示例| 【例】 (2019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 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 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 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 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 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 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 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 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 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 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 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 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 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 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 24 -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 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 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 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 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 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 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 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 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 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 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 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 25 -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 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 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 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目 (微指导)“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明确塑造的形象是跳小步舞的老舞蹈师; “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确考查的是形象手法;“哪些”, 表明不止一种,要多角度分析。 第二步:找角度 1.直接描写 (微指导)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 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长得很瘦, 几乎是皮包骨头”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 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地相拥着 哭起来”属于细节描写,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怀旧和衰老。 (勤动手)语言描写:“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 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 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 2.间接描写 (勤动手)环境衬托:“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 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 烘托了 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 - 26 - [组织答案]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 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 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 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法医李炎 刘立勤 李炎是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不知是怎么的,却当了公安局的法医。 法医的收入怎么能和医生比呢?待遇更是不能比。人们见了医生都是热情握 手,见了法医呢,大多数人都会把手插在裤兜里,或者背在身后避免握手,实在 是碍于情面和法医握了一次手,他们也会立马赶回家中,一遍一遍地洗手。李炎 不在乎这个,你伸手我就握,你不伸手我也懒得搭理你。但李炎的妻子在乎,一 遍遍劝李炎改行当医生,还撺掇几家医院上门邀请李炎加盟。李炎犟,他决定的 事情十头牛都拽不回来。妻子也不是善茬儿,一天天闹。闹得李炎急了,说:“再 闹我们就离婚。”妻子知道李炎的脾性,翻翻白眼终于歇了口。 李炎做事精心细致,一是一,二是二,很少有人对他的鉴定结果表示怀疑。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他,也曾经有人对他表示过怀疑,还请来北京医科大学 的几位博导复查他的勘验结果——结果证明李炎是正确的,博导对他精湛的技艺 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李炎笑笑,说:“我不敬业都不行啊,我的鉴定结果 真的是太重要了。” 他的鉴定结果真的很重要。因此,找李炎的人很多,他们拿了很重的礼品, 希望李炎笔下留情,要么多写两个字,要么少写两个字,希望法律的天平能够多 多关爱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友。 李炎是一根筋,多一个标点儿他也不写。 妻子朋友的孩子和人打架,朋友家的孩子被打得遍体鳞伤。派出所验伤结果 是没有构成伤害,妻子找到他,意欲让他重新鉴定,弄个轻伤,教训教训对方的 孩子,或者让对方赔付一笔钱。妻子还说那孩子前不久鼻梁骨折过,定他个鼻梁 - 27 - 轻度骨折,神不知鬼不觉。但他硬是不干,妻子半年都不理他。 还有一次,外地一个大老板来考察投资项目,醉酒后和一个本地小混混儿发 生冲突,小混混儿打了那老板两拳头。这还了得?老板计划投资五个亿不说,他 还是县里领导的哥们儿,领导一个电话让公安局抓人。凭什么?得靠李炎的鉴定 结果。而李炎的鉴定结果证明,那两拳头没有构成伤害。局长不高兴了,让李炎 写成伤害。任局长怎么说,李炎就是不答应。局长说:“这是组织的决定。”李炎 说:“组织的决定也不能违犯法律。” 局长知道李炎的脾气,放下身段说:“你就办了吧。你不为我想,也得为县上 想想吧。五个亿能安排多少人就业,能增加多少税收?况且要抓的人是一个小混 混儿。” 李炎说:“他虽是个小混混儿,可他没有犯罪呀。法律没有说不保护小混混儿 呀。”局长气得干瞪眼。最后,县里的领导都出面说话了,李炎还是坚持自己的观 点。局长愣是没有抓人的证据。 为这事,大老板放弃了投资,县里的领导气得吐血,好多人都大骂李炎是死 脑筋。骂归骂,谁也奈何不了他,而且还暗暗敬佩他。自然,再有什么不合法的 事,也就不找他了。倒是有一些无权无势的人会给他送锦旗或者礼品感谢他,感 谢他为他们伸张了正义。李炎呢,说法律不分贵贱贫富强势弱势,法律只讲公正。 那些锦旗、礼品他一概不收。 当然,他也不是一次人情没做,他还真是违心地做了一次。 那是一个土豪的儿子,打伤了一个清洁工。验伤的结果构成了轻伤,土豪的 儿子要负刑事责任。问题是土豪的儿子面临高考,进了监牢可能一辈子就完了。 土豪就出了一大笔钱给了清洁工,不仅可以彻底改变清洁工一家的生活,还可以 供他两个儿子上完大学。方方面面都说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希望他改变鉴定结 果。 他思考了很久很久,妥协了。他也希望这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谁想到这事平息了,却壮大了土豪儿子的胆子,他认为一切都是钱可以买通 的,经常打架斗殴祸害乡里。最后呢,土豪的儿子触犯刑律被判了死刑。 土豪的儿子死了,李炎陷入永远的忏悔中。他想,有些事真的不能妥协,如 果不妥协,那土豪的儿子也许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作者是如何刻画李炎这一人物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28 - 解析: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注意正面刻画与侧面刻画。正面刻画主要通 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心理等进行,可从这一角度分析小说所反映的人物 形象。侧面刻画主要是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的烘托。还要注意作者评价、叙述 的语言,有时作者直接告诉了我们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①正面描写:通过对李炎的心理、语言等正面的描写,直接表现出李 炎的执著坚定、爱岗敬业的形象特征;②侧面衬托:通过妻子、县领导等人的表 现,侧面表现出李炎是一个工作认真、守法敬业的人;③选取典型的事件:打破 传统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设置情节的方法,选取了李炎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 出了李炎的形象特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