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3)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6)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15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③浃和:和睦。④燕:通“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壮:认为……豪壮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诣:到……去 C.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令:美德 D.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假:请假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系官于朝 ②以言事斥守揭阳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王阁闻名遐迩,作者从年少时就知道它是江南的第一名胜景观。 B.王仲舒任南昌地方长官后,曾经著书呼吁关注滕王阁的修缮问题。 C.王仲舒修缮滕王阁没有劳民伤财,作者对此务实精神持肯定态度。 D.本文在写法上没有正面描写滕王阁及其四周景物,而是以情取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古从军行①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15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宿”的种子。 (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钗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认为她在说“混帐话”,并且当众颂扬黛玉不会这么说。黛玉听后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红楼梦》) B.觉民、觉慧和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思想,抨击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周报的编辑工作,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家》) C.吴荪甫和赵伯韬在一家夜总会密谈“合作”事宜,赵伯韬想介绍一家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条件是用益中公司的全部财产做担保,吴荪甫最终没有答应。(《子夜》) D.报纸上登载了夏尔父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夏尔得知噩耗痛不欲生,葛朗台同情地说道:“这年轻人真有出息,把亲情看得比钱还重。”(《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从彼得堡的剧院出来,步行回姨妈家。路上一个妖冶的妓女朝他嫣然一笑,他顿时想到了玛丽叶特,产生了像在剧场里那样又迷恋又嫌恶的感觉。(《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请简述孔明美言安抚关羽的故事。(《三国演义》) (2)在圣母院攻守战中,国王出兵镇压,请简要叙述相关情节。(《巴黎圣母院》)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孔子曰:“ 1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下面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人的智力生来就有差别,对“困而不学”者持否定态度。 B.孔子认为自己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好古、敏学来获取知识的。 C.孟子认为君子只要以“道”来深造,就能左右逢源,获取利益。 D.成语“居安资深”出自《孟子》选段,指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 (2)以上三则选段表明孔、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有哪些相同的认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教育公平: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陈宝泉 教育公平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追溯这一价值观念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东方文明的圣人孔夫子,都把“教育公平”、“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有教无类”作为人类理想社会的基础,但这一先人的理想,在近现代才开始成为社会变革目标;各国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努力。 美国建国后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历经多年,大的举措就有公立学校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和免费学校运动等;日本的国民教育公平也经过了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完善;以色列把教育公平作为立国之本。 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号称尊孔的历代朝廷都没拿教育公平当回事,办学、读书多是民间行为——私塾,学习是个人博取功名的私事,这一思维影响至今。国民教育制度的引入始自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大规模实施。社会动荡使得这一努力充满坎坷,纵有长足进展,仍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距,我们对实现教育公平所需作出的不懈努力要有准备。 可见,实现教育公平除了革新制度外,还需要教育乃至社会意识、理念的更新。爱每一个学生说易做难,不要说嫌贫爱富有违师德,就是把孩子分成聪明孩子、笨孩子,乖孩子、调皮蛋,好孩子、坏孩子也有悖于公平理念。笔者曾读到一篇教育言论,提及“如果一个孩子不擅长琴棋书画,但是他道德完备,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吗?” 15 笔者想再问,如果一个孩子道德不完备,他就不是好孩子啦?道德完备能作为苛求孩子的标准吗?未成年的孩子,调皮、多动、搞恶作剧、不知深浅都是正常的,否则还要教育干什么?把孩子从小就分层划等,那些被认为是笨孩子,不听话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成绩不靠前、升学无望的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公正待遇,就被边缘化,甚至被排出主流,这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人生的戕害,对社会造成的隐患都是不可小视的。 实现教育公平也不是教育界一家的责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大背景。当年如果没有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没有马丁·路德·金牧师等志士付出血的代价,美国消除学校种族隔离制度就很难成功。同样道理,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也离不开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等实现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改革就意味着机会、资源的再分配,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这就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笔者曾发问,为什么许多家长抬头痛骂应试教育折磨孩子,低头又领着孩子报班加课,去钻营加分的门道?一位高学历的年轻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不就是这样上来的吗?!”这类思维不破除,改革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摘自《教育的细节——陈宝泉教育评论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教育公平”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公平”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在现时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 B.我国在大规模实施国民教育制度方面起步较晚,因而在教育公平方面有所缺失。 C.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是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D.改革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公众的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唯一途径。 11.从受教育者的角度,作者认为每个学生应享有怎样的教育公平权利?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哪几方面共同努力?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让子弹别飞 周海亮 男人没有料到,号称坚不可摧的城市防线,竟然不堪一击。 他甚至来不及为他和女儿准备充足的食物。 所以,当他们吃完最后一片面包,喝光最后一口水,当他们又顽强地挺过一天,男人决定走出地下室。 四岁的女儿紧张地抱住他的两腿。 15 男人蹲下来,冲女儿笑笑。我很快就会回来,他说,别忘了你是天使,别忘了我是天使的父亲。 女儿是父亲的天使,全世界的父亲都这么认为。然女儿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也许,她只是唯一。 战争没有打响的春天,城市开满鲜花。老先生牵了老太太的手,女孩挽了男孩的肘弯,孩子追逐嬉闹,艺人的琴声欢快悠扬,猫在睡觉,鸽子在飞翔,狗吐出舌头,大街上阳光遍洒。男人牵着女儿走进小巷,突然栽倒在地。女儿喊,爸爸!男人一动不动,眼睛紧闭。女儿再喊,爸爸。男人一动不动,呼吸停止。女儿就不喊了。她摸出父亲的手机,报警,然后,闭上眼睛,为父亲祈祷。果然父亲在救护车赶到以前坐了起来。父亲摸摸脑袋说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天使把我送了回来。天使长着你的模样,天使唤我爸爸。 女儿咯咯地笑。那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 这之前,为让女儿相信,男人做了很多。比如他让冰箱里突然多出一盒冰淇淋,比如他让烤箱里突然多出一只烤鸡,比如他让窗台上突然多出一盆雏菊,再比如,清晨醒来,女儿的床头,突然斜倚了原本挂在墙上的母亲的照片。母亲笑眯眯地看着女儿,女儿将母亲捧起,一遍遍亲吻着母亲的脸。即使夜里,即使睡去,也不肯放手,仿佛母亲正在亲拥她。 她是真正的天使。只要祈祷,她能拥有天使的能力。男人一次次这样说,女儿便信了。 男人嘱女儿呆在地下室里等他。男人说我不但能给你带回面包和水,还能给你带回巧克力。 可是外面在打仗。女儿说,打仗,子弹到处飞。 男人说你忘了你是天使。你只需为我祈祷,为面包、水和巧克力祈祷,我就能安全回来。现在,跟我念,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男人走出地下室,走出院子。城市早已变成废墟,到处都是冰冷或者滚烫的尸体。男人想不到城市的防线如此脆弱,更想不到城市的游击队如此顽强。城市沦陷多日,战斗仍然不止。每一扇窗口都可能射出子弹,将一个活动的头颅射穿或者劈开。 男人走出两条街,爬进一个炸烂的食品店。男人从废墟里找到两袋面包、三瓶矿泉水和一块已经融化的巧克力。男人从一具失去下肢的尸体上爬过,又从尸体的手里,夺走一条步枪。男人回到防空洞,女儿还在念,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男人抱紧女儿。他说现在我们不但有了面包和巧克力,还有一条枪。有了枪,谁也别想动我们一下。 然后,夜里,男人听到连成一片的脚步声。脚步声愈来愈密集,在他们的头顶上翻滚不止。男人抓紧步枪,身体护住女儿。少顷一颗脑袋探进来,盯住男人和男人手里的枪。脑袋说,把枪扔了,把手举起来。 男人很想扣动扳机,可是他终没有那样做。他知道扔掉枪还有机会,尽管机会很小,但毕竟是机会—— 15 因为女儿,他不想成为英雄。他牵着女儿,顺从地走出来,却被拖到了墙边。他给长官跪下,他说,我是平民,请放过我们。 你手上有茧子。 我靠手艺吃饭。请放过我们。 你有枪。 我很害怕。我得保护女儿。 你藏进地下室。 我真的很害怕。我得保护我的女儿。 长官冲他摆了摆手。摆了摆手的意思是,不必再说了,不用再说了。长官命令士兵端起枪,然后,走到一边,点起一根烟。 那么,求求你,放过我的女儿。男人冲长官的背影磕一个头,她还小,别让她死在童年。 长官抽着烟,不说话。烟将他的眼睛熏红。 男人将女儿抱起。男人亲吻了女儿。男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男人对女儿说,原谅我。 我可以祈祷啊!女儿将嘴巴凑近男人的耳朵,他们不知道我是天使。 是的,我的天使。男人哽咽着,闭上眼睛吧。 女儿就闭上眼睛。闭上眼睛的女儿充满自信地说,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让子弹别飞…… 让子弹别飞。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述了一位年轻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和温暖的父爱,呵护失去母爱的四岁女儿的故事。 B.小说着重描写了“战争前的春天和鲜花”这一场景,目的是为小女孩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温馨的背景。 C.从男人的表现来看,他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但为了女儿,他冒险走出地下室,取得食物和枪支。 D.长官冲他摆了摆手,不让他再说话,命令士兵端起枪,说明长官已看清楚他的身份,要对他执行枪决。 E.女儿天使般的模样与微笑、父亲作为男人的责任和伟岸贯穿整篇小说,作品处处流淌着感人至深的父女情。 14.小说里,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天使”?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结尾父亲“冲长官的背影磕一个头”的细节,对刻画父亲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中国的眼睛 萨苏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他们把他叫做——“中国的眼睛”。 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 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获得大量战略物资。 中国赠送给美国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 那就是中国方面破译的苏军最新军区级军用密码。 这套密码之准确,几乎让美军的情报人员吐血,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这肯定来自“中国的眼睛”。 中国的眼睛,唯一的一次失手,是没有预先发现苏联在新疆对中国边防军进行的报复性袭击,事后我们知道,那一次,苏军前线完全采用了手工的用摩托车传递命令的方式,在一线部队的通信中,没有关于这次袭击的消息。 能够迫使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放弃它庞大的通信系统,还原于一战的通讯方式,或许,只有中国的眼睛有这样的骄傲。 其实,中国的眼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如果一定要把它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章照止先生。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章照止先生,是我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 大家一定认为中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一定有非常隐蔽的住所、强力的保安等等吧。然而,章先生就住在数学所平房,上班来,下班走,和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毫无二致,他的门前和每家一样搭起一个油毡的小棚,那里面放的是他家过冬烧的蜂窝煤。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章先生只根据截获的密码提供算法,至于解出来的东西是苏军的摩托化师驻扎地点还是三个月的菜谱,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要写论文,要教学生。事实上知道章先生是“中国的眼睛”,还是数学所老所长关肇直的追悼会后。那一次,周龙骧研究员非常悲痛,下来说起关老,提到因为他的名字发音和章照止先生相似,苏联人在得到有关情报后,很长时间把“章照止”当作关肇直先生的化名,认为他就是中国的眼睛。 当然,根据章先生的情况推断,当时苏联人在北京的情报网不是被完全破坏就是瘫痪,如果苏联人知道章先生的身份,而且他就大摇大摆地住在数学所平房,每天和大伙一样排队买菜,我猜勃列日涅夫肯定会派个自杀性的特工到北京来把章先生干掉,因为他的价值太高了,老勃是军人出身,知道对这样的目标该怎么办。 章先生住的是一间半的房子,另有一间很小的房间。这房子并不好,红砖墙的一排房子而已,顶上是水泥瓦,今天大家会以为是民工住的。 有一次,一个美国海军的专家访问中国,一定要见一见“中国的眼睛” 15 。面对美国专家的要求,中国方面十分为难。但是盛情难却,最后,所里提出一个无奈的方案,请一位院领导暂时搬家,让章先生住进去,先应付了客人再说,就这样章先生和美国人见了面。 见面十分愉快,美国专家惊讶地发现章先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密码专家,他不是军人,是个普通的儒雅的中国知识分子,他有很出色的数学论文,双方的交流融洽而和谐。唯一让美国专家觉得有些别扭的是,在场有一个翻译无所事事却不肯走,章先生能够讲流利的英语,根本用不到他,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帮章先生把论文拿来,或者扶章先生坐到椅子上之类的事情。 美国人大概想他是不是监视的特务人员啊。 于是,美国人就用英语问了:章先生,我们能不能单独谈呢?我们不需要翻译。 章先生说不行,他不是翻译,他是我的朋友,而且,我新搬来这里,他不帮我,我找不到论文在哪里,也找不到椅子。 美国专家不解,问:为什么呢? 章先生说:因为我看不见。 “您……看不见?” “是的,”章先生慢慢的说,“我天生就几乎是个瞎子。” 美国人想不到,“中国的眼睛”章照止先生,是一个先天视力障碍的半盲人。章照止先生的眼睛基本看不到东西,而且,是从幼年就这样了,属于遗传。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半盲人,怎样在数学的世界里摸索,而且走得那样精彩。用半盲的双目擦亮“中国的眼睛”,在数学的世界里,章先生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大英雄八面威风。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的眼睛唯一一次失手,是因为苏军放弃了其本身庞大的通信系统,中方无法从密码破译入手。 B.苏联人刚开始并不知道章先生是“中国的眼睛”,直到数学所老所长关肇直的追悼会后才清楚。 C.勃列日涅夫本想派特工到北京干掉章先生,却因为情报网不是被完全破坏就是瘫痪,无法知道他的住处,以失败告终。 D.章先生英语很好,根本用不着翻译,在场的翻译无所事事,被美方误认为是监视的特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章先生传奇的经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由衷的敬慕之情。 14.本文多次叙写到章先生的住处,有什么作用?请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传记一般以传主的姓名为标题,本文却以“中国的眼睛” 15 为题,这是否妥当?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宰客事件被① (bàoguāng)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上了“国际宰客岛”的恶名,为什么包括海南在内许多旅游地都存在这种② (比喻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经营方式呢?难道仅仅因为道德的滑坡和监管的无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旅游资源被既得利益垄断,当地人无法公正享受旅游收益,其实更需反思。因此,③要有效防止旅游地不再发生宰客现象,不仅要完善管理和法治,更要打破行政权力庇护下的对旅游资源的垄断,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收益的主导权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1)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1分) (2)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在②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 崇拜时间,这是所有真正写作者的动力资源。一生经历了巨大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的杜甫,内心深处始终坚持着一个强大的信仰:他的诗将随时间一道流传下去,一切都会被摧毁,但被时间收藏的诗将永存。对时间的崇拜,使诗人充分经历了他所身处的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为后世留下完整的诗卷和丰富的记忆。杜甫如此,又有哪一个伟大文学家不是如此?屈原遭放逐,但他相信时间的律法,楚王的强权怎能掩埋他香草丹橘般的美德?时至今日,他和他精美的诗句仍然感动着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这些伟大的写作者对时间充满了如此的痴心,中外皆然! 请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和句式,在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今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校方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了校友接待的一个重要原则: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指的是官位。南大110周年校庆办主任龚跃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多人拍手叫好,直竖大拇指。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也不少,有网友直接怀疑其可行性和真实性,就是南大自己的教职员工也有表示担心的,认为要想真正做到不论官爵,难上加难! 对上面材料所述事实,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加以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理解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6分) (1)渐车帷裳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无案牍之劳形 (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横槊赋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借助、借用,文中指“借用为理由”) 3.A(②写遭到贬官及其原因;④⑥系“未得造观”滕王阁的结果,而非原因) 4.B(①是撰文而非著书;②撰文时间为三十年前任刺史从事时,而非任南昌地方长官后) 5.(1)(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在这里设宴,您怎么能够没有感情呢? (得分点:“适”,刚好、恰好;“期月”,满一个月;“乌” 15 ,怎么。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用写信的方式命令我说:“希望您替我记录这件事情!” (得分点:“以书”,用书信、用写信的方式;“其”,希望、一定、可要;“为”,替、给。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江南有许多适合于登临观赏的美景,而滕王阁独自排在第一位,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看到了三王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重修滕王阁记》等文章,我觉得它们文辞壮美,更想去看一看滕王阁再读一读这些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到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我因为谏迎佛骨的事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时选择走近便快速之道而到海上,又不能够经过南昌参观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进封(“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的)尊号,在国内施加恩德,我转任袁州刺史。袁州是南昌的下属区域,我私下感到高兴和庆幸地对自己说,我认为应当有机会亲自到南昌府述职,承受南昌府差役人员的管束。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私下里注视胜景,满足我的心愿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诏书下达,把中书舍人太原人王仲舒先生作为御史中丞,任命为江南西道的观察使;洪州、江州、饶州、虔州、吉州、信州、抚州、袁州都是他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缺乏便利的事情以及不能满足的愿望,王公到了之后,(缺乏便利的事情)都停止了,(不能满足的愿望)都实现了。大的事情通过驿使迅速上报,小的事情立刻处理。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阳气上升,阴气闭合。在数日之内百姓就修炼出美好的品德,而您在千里之外的湖光山色中怡然自得。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可是我们袁州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借来作为出行的理由,又怎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人员?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关系融洽,您和监军派人在这个阁上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参加宴会。酒宴进行到中途,综合各种意见说:“这阁子如果再不修整,将会毁坏。以前您在这里任刺史的属官,有恰当的理由来翻新滕王阁;您所写的文章,确实还题写在墙壁上。到如今已过了三十年,您来到南昌担任地方长官,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您又来在这里设宴,您怎么能够没有感情呢?”您回答说:“是的。”因此,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浸坏模糊不鲜艳的色彩,修治一下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损害可供后人观赏的景观。 工程完成之后,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希望您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因为不能够到达滕王阁观赏而叹息,又私下里高兴自己的名字能够写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没有推辞而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欢乐,即使我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跟着您一起游玩的话,我还能为您做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写下这篇阁记。 15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6分) (1)答案要点:①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③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④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2)答案示例一:①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年年”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③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每点1分) 答案示例二: ①这两句诗运用典故,②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③讽刺了当今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每点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A D (A项“宝钗”应为“湘云”;D项中应是“葛朗台却嘲笑道:‘这年轻人真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 8.答案要点: (1)①马超归降刘备,众人都夸马超武艺超群。②荆州守将关羽不服,派关平送信给刘备,说自己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刘备为此忧心忡忡。③孔明给关羽一封信,说马超虽强,尚不及美髯公;④还说荆州至关重要,不可擅离。⑤关羽看信后大喜,打消入川之意。 (2)①为救爱斯梅拉达,乞丐们进攻巴黎圣母院。②消息传来,国王以为是巴黎市民起来反对司法宫的大法官,迟迟不肯出兵。③后来得知是乞丐们在攻打巴黎圣母院,④他立即下令军队击溃暴民,绞死女巫。⑤结果乞丐们死伤无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1)C(“获取利益”有误) (2)答案要点: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③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生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经过学习以后而有知识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然后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 ②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③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5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A(B强加因果;C“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是社会大背景的一部分,不属于“教育公平”的范畴;D“公众的支持”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唯一途径) 11.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②不论贫富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③不论层次享有公正平等接受教育的待遇。(每点1分) 12.①需要社会制度的革新,②需要教育乃至社会意识、理念的更新,③需要社会环境的大背景支持。(每点1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B、C(B项,这一场景不是为成长提供背景,应该是和下文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C项,男人应该是一个军人) 14.为了让失去母爱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康的心态和五彩斑斓的童年(2分);让她学会从容面对灾难,甚至是面对即将呼啸而来的子弹,能够勇敢自信、充满希望(2分)。 15.答案示例一:我觉得合理(1分)。因为从情节发展来看,“烟将他的眼睛熏红”,军官人性尚存,磕头有可能感动他,从而挽救女儿的性命(2分);磕头是屈辱的,甚至牺牲掉尊严,但更突出父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让父亲的形象更丰满、更伟岸(3分)。 答案示例二:我觉得不合理(1分)。因为从情节发展来看,军官已下决心枪毙父亲,磕头也不可能打动杀红了眼的敌军(2分);前次的下跪还情有可原,这次的磕头会让女儿觉得父亲胆小怕死,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3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B、C(B项,当时还并未搞清楚; C项,把未然当成已然,谋杀只是作者的猜想) 14.一方面章先生作为中国伟大的密码破解专家却住在会被误认为民工住的平房,表现出他生活简朴,在平凡的生活环境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2分);另一方面还能引发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境遇的反思(2分)。 15.答案示例:妥当。(1分)因为用比喻的修辞格拟题,可以增强形象性,诱发阅读兴趣;“中国的眼睛”贯穿全文,题目即点明文章线索;突出人物特点,“中国的眼睛”的声誉与章先生的实际(半盲人)形成强烈反差,鲜明地烘托出章先生虽有视力缺陷却业务精湛、贡献卓著的形象。(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5分) (回答“不妥当”者,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曝光;(2)竭泽而渔(或“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3)将“不”字删去(“防止”与“不再发生”矛盾)。 15 17.示例:但丁被驱逐,但他相信时间的公正,人间的苦难怎能臣服他高贵芳洁的灵魂?直到今天,他和他卓越的文字依旧启迪着我们。 (①外国文学家,1分;②句式相近,2分。内容与上下文不连贯者酌情扣1至2分) 18.答案示例一:南大决定校庆接待“序长不序爵”,是一种很好的价值导向,应予以鼓励和提倡。首先,在整个社会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环境中,南大的特立独行体现了一种正气、一种风骨,对社会风气的改变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其次,趋炎附势的风气也表现在教育界,特别是校庆时,嫌贫爱富,媚官媚钱,庸俗之风盛行,南大的决定是大学中的异数,体现了硬气和担当,树立了新风;再次,南大的决定也是对教育公平和人格平等理念的坚守,让每一个校友都能在母校感受到温暖,这种理念将成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影响一代代学子,并进而影响社会。 答案示例二:南大决定校庆接待“序长不序爵”,理念虽好,但恐怕很难实行。首先,现实有着较浓的官本位思想,对权力和财富的崇拜在整个社会还有一定的根基,要逆潮流而动,会成为众矢之的;其次,简单化地以官位大小来衡量与评判个体的成败价值,这种观念即使在当今高校也广泛存在,南大要独树一帜,在高校中可能会遭到孤立;再次,如果一位校友身居高位,大学能够不搞点“特殊待遇”吗?在利益面前能够坚守自己的理念吗? (观点2分,一条理由2分,两条理由4分,语言表达1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修改如下: 答案示例一:南大“序长不序爵”是一种很好的价值导向,应予以鼓励和提倡。首先,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的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人们所崇尚的美好风尚,“序长”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尊重年长者的传统伦理美德;其次,大学是学术圣地,南大特立独行的“不序爵”是对学术的尊重,体现了大学风骨,弘扬了时代正气;再次,从操作上来说,“序长不序爵” 的做法就像排名只按姓氏笔画一样简单易行,省去了很多人为的纠结。 答案示例二:南大 “序长不序爵”,理念虽好,但恐怕很难实行。首先,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对权力和财富的崇拜在社会还有一定的根基,南大的此举无异于“蚍蜉撼大树”。其次,纯粹的“不序爵”要求实施者要有公心,不自私,但目前部分官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再次,在行政上,大学隶属政府管理,简单化地“序长”,南大是否有底气实施? 五、作文(70分) 19.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