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课件2 人教版必修4
第 2 课 雷雨 曹 禺 戏剧 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常识 按结构 按语言表现形式 按题材 按年代 独幕剧、多幕剧 话剧、歌剧、舞剧 悲剧、喜剧、正剧 现代剧、历史剧 戏剧分类 曹禺 原名万家宝, 1910 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 “ 中国的莎士比亚 ” 。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22 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 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 1933 年毕业前夕,年仅 23 岁,即完成了处女作 《 雷雨 》 。继而又发表了 《 日出 》 ( 1936 )、 《 原野 》 ( 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1940 年创作了 《 北京人 》 ,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 《 家 》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 历史剧 《 胆剑篇 》 ( 1961 年)和 《 王昭君 》 ( 1978 年)。 《 雷雨 》 的社会影响 《 雷雨 》 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 “ 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 。 1935 年初, 《 雷雨 》 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 “ 三十年代末, 《 雷雨 》 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 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内容简介 《 雷雨 》 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 30 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 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 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 周 萍 繁 漪 周 冲 侍 萍 鲁大海 鲁四凤 鲁 贵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 、把握戏剧冲突 2 、揣摩人物语言 3 、探究舞台说明 研究剧本结构 —— 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 “ 场 ” ,把第一 “ 场 ” 分成两个层次。 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 1 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 2 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斗争冲突。 “ 相遇述旧怨 ” 这一层中,周朴园的哪些话语令你感触最深或者最能体现他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看法。 “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 —— 黑格尔 《 美学 》 周朴园用语 “ 哦 ” 字示例: ① 哦 ,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 哦 ,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 哦 。 ④ 哦 ?你说说看。 ⑤(苦痛) 哦 ! ⑥(汗涔涔地) 哦 。 周朴园 认出侍萍后 对侍萍的态度怎么样?填写下表。 认出侍萍之后的情态 情态 言行 手段 责问 稳住 哄骗 认出侍萍之后的情态 情态 言行 手段 责问 “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恐吓 商量 “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稳住 表白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 —— 没忘旧情 哄骗 拿出支票 平息仇恨 钱谷融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每次读他的剧本,总有一种亲切而新鲜的感受,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的语言,常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 —— 钱谷融 《 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 》 作品的美在于读者的再创造之中。 性格特点分析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 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 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 —— 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 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 —— 清醒,自尊,坚强 思考题: 1.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 30 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2. 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 周朴园知道站在上面前的正是 30 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 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 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可能会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以前的种种罪恶无人知道,俨然作着怀旧的多情人、权威的封建家长、体面的资本家。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 内心虚伪的表现 。从 “ 怀旧 ” 到 “ 绝旧 ” ,彻底暴露他的 伪善嘴脸 。 周朴园与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周朴园,而周并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对她的迫害和 30 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以叙述人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 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 坚强勇敢 ,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 ,而把这一切归结于 “ 报应 ” 和 “ 命运 ” ;而且, 善良 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 “ 忏悔 ” 中产生以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侍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 复杂的内心活动 的外在表现。 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呢?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待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些书,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 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 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 , 有时是恶棍 , 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 , 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 , 有时十分脆弱。 —— 列夫 • 托尔斯泰 第二场戏是围绕怎样的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 围绕周朴园与鲁大海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展开冲突。通过现实的 阶级斗争 揭露出周朴园一家的血腥发家史。 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什么问题? 鲁大海已经 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的阶级本性,愤怒痛斥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 :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周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 2200 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了 300 块钱。之后大海又顽强地与周的打手们 “ 还手 ” 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但他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 经验不足 ,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 鲁莽和幼稚 ,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 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为什么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还要辞退他呢?为什么一同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呢? 鲁大海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与他所要塑造的儿子截然相反。而且由于 大海是站在反抗他的立场上的 ,作为 被他剥削的工人阶级代表 。对自私、冷酷的周朴园而言,亲子关系远远比不上利益关系。若不开除他,就不能平息罢工,不能巩固自己剥削者的地位。至于鲁贵和四凤,则是出于要免除后患,不让他和侍萍的关系泄露出去。 这一场的结尾,鲁侍萍说了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请分析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 你是萍 …… 凭 ——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 我是你的 —— 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 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 封建资本家的代表 ,鲁家母子是 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在 阶级地位 和 思想意识 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 夫妻 相见不相认却 相恨 父子 相见不相认却 相斗 母子 相见不相认却 相怨 兄弟 相见不相认却 相仇 课文开头一段 “舞台说明” 的作用是什么?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 和 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 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 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分析: 从一方面看, 《 雷雨 》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 “ 雷雨 ” 是整个作品的 自然环境 ;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 社会环境 ,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 20 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 解答: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作者的创作意图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作者在谈到协作意图时说, 《 雷雨 》 是在 “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 , “ 那个时候,我是 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 雷雨 》 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 ( 《 曹禺选集后记 》 )又说 “ 写 《 雷雨 》 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 , “ 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 ( 《 雷雨 》 序) 本文的写作特点 1. 结构紧凑集中 : 时间→一个下午 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2. 人物语言个性化: 周朴园→盛气凌人 鲁侍萍→抑郁平缓 鲁大海→直截了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