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含解析)新人教版

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7) 李仕才 传记阅读训练(四) 综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民国范儿遇上物理达人 明 心 80 年前,一个有着浓郁民国范儿的 23 岁才女,踏进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校门,从此开 启了一段非凡的人生之旅。她就是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 吴健雄出身在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仲裔是位有远见卓识的开明士绅。吴健 雄“健”字辈,排行第二,父亲以“英雄豪杰”依次命名,故得名健雄。虽为女儿身,父亲 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吴仲裔一向重视教育,自然不会错过孩子的启蒙 教育。但在吴仲裔看来,中国之所以落后,受洋人欺侮,主要原因是科学不发达,因此他时 常跑到上海的书店,为孩子们购买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图书及报纸杂志。当别的女孩还在为 不用裹小脚而庆幸的时候,小健雄已经知道了大气的压力、水的浮力,以及打雷和闪电是怎 么回事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按照书里看到的、收音机里听到的,开始跟哥哥一起做一些简单 有趣的科学实验了。 等到了上学年纪,在父亲创办的明德女子学校里,十来岁的吴健雄知道了“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大胸怀,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才是最好的学习态 度。 受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吴健雄后来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其间,她多次 到东吴大学听胡适演讲,常使少年吴健雄“思绪潮湃,激动不已”。吴健雄曾说,在一生中 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她的研究“不过是根据胡先生 平日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科学方法”。 后来,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到物理系。老师同学大为不解,都认为她在数学领域 肯定能有所建树,却不知她对物理学早已“情有独钟”。 吴健雄知道,全球物理研究的顶尖机构在美国,她决定赴美深造。1936 年,吴健雄来 到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求学。然而想进伯克利物理系并不容易,吴健雄需要接受物理 系主任柏基的测试。柏基的能力与贡献虽被人称道,但他对外域人和女性存有偏见,吴健雄 两者均占。面试时吴健雄一脸的坦然,身着旗袍,举止端庄,有条不紊地介绍了自己在国内 的学习和研究情况。柏基破例接受了吴健雄的入学申请。 虽然当时西方科学界始终充斥着“物理科学实验是男性领域”的性别偏见,但这种偏见 在吴健雄严谨的实验精神和无差错的实验结果面前,一次次被打破。健雄的博士论文导师 ——193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伦斯,得知吴健雄毕业后苦于美国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 都拒绝女性作物理教师之时,毫不犹豫地作了她的推荐人,普林斯顿大学破天荒地接纳了第 一位物理女教师。 吴健雄的另一位导师——1959 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对她更是关照有加。正是塞格 瑞引导吴健雄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奠定了她在物 理界的地位。他评论吴健雄:“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入,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她更 加入世、优雅和智慧。” 1956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研究,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理论一提 出,便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很多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没有必要 花时间验证。而吴健雄以其非凡的洞察力,认识到此项实验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同年,她便 用无懈可击的实验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这一实验结果,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把 35 岁的杨振宁和 31 岁的李政道推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领奖台上唯独缺了这位女物理学家 的身影。 由于性别偏见而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吴健雄,并没有停下做研究的脚步,她依然穿着自己 裁剪的旗袍,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在她眼里“名利可以无视,实验却不可以停止”。此后, 吴健雄先后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以及在β衰变研究的其他贡献,关于 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的实验等重要成果。 对名利,吴健雄看得很淡,她总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中国女性。她钟爱旗袍,每逢出席 各种重要场合,她总是为自己准备得体的旗袍,表示对祖国的尊重;她家的客厅里,悬挂着 中国字画,书架上收藏着许多中国古书及一些瓷器;演讲中,她都会忍不住提到祖国…… 离家 37 年后,吴健雄终于在 1973 年踏上了回国之路,彼时双亲都已不在。1984 年, 吴健雄参加母校明德楼落成典礼,独资捐建了明德学校紫薇楼。4 年后,又捐出百万美元巨 款设立“吴仲裔奖学金”表达自己的寸草之心。1992 年,四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 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在台北发起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要给八十华诞的吴健雄 一个惊喜。她一再婉拒,竟躲了起来。吴健雄说:“我不喜欢出风头,做研究是我的本分, 我只是运气好,成果还不错而已,不要以我的名字成立基金会。” 1997 年,吴健雄去世,享年 85 岁。除了魂归故里,她仅有的遗愿就是向母校捐款 200 多万元建一座科技大楼。 (选自《环球人物》2017 年第四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吴健雄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吴仲裔是知识分子,而且目光长远又思 想开明,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 B.在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吴健雄考上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这使少年吴 健雄“思绪澎湃,激动不已”。 C.相对于很多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吴健雄更具洞察力。她以无懈可击的实验证实了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正确性。 D.吴健雄心怀祖国,从她的穿着打扮、家居布置、公开发言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 一点。 解析:B [原文是“她多次到东吴大学听胡适演讲,常使少年吴健雄‘思绪潮湃,激动 不已’”。]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吴健雄的性格天生像个男孩子,对于许多女孩儿们喜欢的事情,她没有浓厚的兴趣, 反而愿意和男孩子们在一起活动。 B.胡适被吴健雄称为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人物之一,她后来从中央大学数学系转到物 理系和胡适有直接关系。 C.凭借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吴健雄被伯克利物理系接受,赴美深造, 此后,她发现全球物理研究的顶尖机构在这里。 D.吴健雄用严谨的实验精神和无差错的实验结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并且得到 了导师的极高赞誉和大力推荐。 E.吴健雄落叶归根,依然不忘有所作为,先后捐献巨资支持家乡和祖国的教育事业, 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寄予厚望。 解析:DE [A.曲解文意,实为吴健雄在父亲的引导下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B.无中生 有,没有“直接关系”。C.顺序错误,赴美之前便已了解相关信息。] 3.“虽为女儿身,父亲希望她不让须眉,胸怀男儿志,积健为雄。”请结合文本,谈 谈吴健雄一生是如何践行父亲的期望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小志大,心怀天下。②勇闯难关,突破偏见。③独立判断,坚定求证。④不 畏打击,执着前行。⑤看淡名利,业界称雄。(每点必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1906 年 1 月 13 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 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 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 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 《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错位的人生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 年,入常 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升入中学,与后来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 同学。1923 年,周有光中学毕业,尽管成绩优异,但其时已家道中落,本只能选择免交学 费的师范学校,但无意中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得亲友资助,为周有光凑齐了 200 元学 费,遂入学。 1925 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 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因仰慕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周有光离开原本就读的 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 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 大学的毕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 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 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周有 光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 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走过那样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世纪的人生路,得经历多少 风风雨雨?提起那些往事,老人总是感慨连连。 在 50 岁的时候,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他回忆起当时的情 景时曾称,“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 1958 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这个 ‘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 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1958 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 也于 1961 年出版。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目前依然有机构和学者在 对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新潮不落伍 周有光的朋友很多,年龄大的有八九十岁,小的只有七八岁,青年人也爱找他聊天,因 为他是个“新潮老头”。物质上的“新潮”表现在喝“星巴克”咖啡,看《特洛伊》大片, 时尚不落当代青年;而思想上,周有光也很先进。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接受的很快,而且 跨界发展,“别人说我是‘新潮老头’,因为我主张的观点,在人家看来太新潮。我比较早 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不要爬格子,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1988 年 4 月, 周有光 83 岁时,他有了一台中英文文字处理机。从此,周有光便用它写文章、写信。高龄 “换笔”之后,他开始关注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在他看来,汉语拼音输入法, 不用编码,就可以输入汉字,值得大力推广。 心宽室自大 有一次,他去医院做检查,要填一个表,他在年龄一栏写上 97 岁,可是医生说什么也 不相信,于是给他改成了 79 岁。医生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健康,他告诉医生,最重要的就是 放宽度量。他讲过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他有很多年的失眠症史,“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 村,那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却将他的失眠症治好了。所以,他相信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 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他总是提醒自己放宽肚量。 “文革”中,他屡遭批斗,饱受迫害,几次濒临绝境。但他内心充满生命的活力。1956 年到北京工作时,他被安排在一间小房子里居住,为此他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房间阴 暗,更显的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 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 来的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的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 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房子虽小,但他却过得开开心心,因为他一直以 “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 [相关链接] 五十岁前的周有光是金融专家和经济学教授;五十岁到八十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学家, 主持拟定的《汉语拼音方案》家喻户晓;八十五岁之后又是出色的作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启蒙 思想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精神,百岁之上还 有新作源源出版。他仍在思考,仍在著书立说,仍在清清醒醒地观察着这个风云变幻的多彩 世界。 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在中国,也在中国之外。所以,他有学问, 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有体系,但肯定充满智慧。 2017 年 1 月 14 日,周有光先生与世长辞,但他的学人精神永存,万古不朽。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是外行的周有光,最终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一行的大专家。 B.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1961 年出版,标志着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完成。 C.周有光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自成体系,但充满智慧。 D.因为周有光一直以“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自勉。所以 1956 年到北京工作时被 安排在一间小房子住,他却过得开开心心。 解析:B [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在不断完善,目前依然有机构和学者在对方 案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并不是标志着我国汉语拼音方案工作完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周有光十岁时,进入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 大学就读。他与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同学。 B.大学毕业后,他本来想当外交官,却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京都大学,向日本经济 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成为经济学教授。 C.晚年的周有光,仍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撰写了大量既有学 术性又具通俗性的作品。 D.周有光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是个“新潮老头”,凡是新鲜的事物,他都 接受的很快,而且跨界发展。 E.周有光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文革”时期下放到农村,特殊的生活 环境治好了他的失眠症。 解析:BE [B.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 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并不是向河上肇学经济成为经济学教授。E.因果颠倒。] 6.有的媒体和网友曾经说,周有光最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他的人生经历,二是他的 思想,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原因可以参考相关链接部分。人生经历,强调他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生命 不息奋斗不止。思想,强调思考, 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在中国,也 在中国之外。所以,他有学问,也有思想,他的思想未必有体系,但肯定充满智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