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人生百相第9课鸿门宴学案鲁人版必修
鸿门宴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认识到,人其实是自己思想的附属品。我要主宰我的思想, 让生活充满快乐和希望。我要让所有的消极念头远远地离开,让乐观做我的伴侣,成功做我 的标签。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时间是我拥有的最珍贵的商品。我要对即将到 来的 24 小时充满感激和珍惜,即使是稍纵即逝的一分钟,也尽可能不让诸如自私、焦虑、 厌倦、懒惰这些有害的病菌侵染。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眼前的今天,其实只有一个。当明天来临,今 天就将永远离去。因此,我要用孩子般的快乐和巨人般的勇气把握今天,要像对待我人生中 的最后一日一样对待眼前的今天。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跌倒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爬起来。我决不让过 去的错误来纠缠我,即使我的人生充满了错误留下的疤痕;决不让过去的失败来压抑我,即 使我的人生处处可见失败的影子。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赏读:(君子)不担心别人不懂得自己,而担心自己不理解别人。许多时候,如果我们 能够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我们经常希求着别人的理解,因为别人对自 己的不理解而伤心愤怒。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别人呢?我们不理解别人,却在要求着别 人的理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赏读:用“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本身不动,所有的星辰都环绕着它。共, 同“拱”,环抱,环绕。治理国家,仅仅靠道德是没有用的,如果将所有的一切都压在道德 上面,这个道德不过是一张纸。但是,如果没有道德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赏读: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从已知的,推导出未知的,这也是研究一切科学的唯一方法。我们所说的一切创新都必须、 也只能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师,榜样。 一、作者视窗 司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 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 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 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 传 70 篇,书 8 篇,年表 10 篇,共 526500 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 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 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写作背景 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领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 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已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正向关中进攻。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向 函谷关进军,破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 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鲰.生( ) (2)飨.士卒( ) (3)卮.酒( ) (4)跽.( ) (5)玉玦.( ) (6)彘.肩( ) (7)啖.之( ) (8)刀俎.( ) (9)杯杓.( ) (10)樊哙.( ) (11)目眦.( ) (12)戮.力( ) 答 案 (1)zōu (2)xiǎng (3)zhī (4)jì (5)jué (6)zhì (7)dàn (8)zǔ (9)sháo (10)kuài (11)zì(12)lù 2.辨形组词 (1) dàn 食 tán 笑 (2) fán 哙 fān 篱 (3) 杯 sháo diào 鱼 (4) 玉 jué 联 mèi 答案 (1)啖 谈 (2)樊 藩 (3)杓 钓 (4)玦 袂 3.成语典故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毫无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苦功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出自文中“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原意是项庄挥剑起舞,表 面上是给大家助兴,实际上是想乘机刺杀刘邦。现用来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 上却另有所图。 (2)出自本文“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及《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 秋毫无所害”。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 利益。 (3)出自本文“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意思是做事勤劳,功劳很大。例如: 这位老战士过去英勇作战,劳苦功高,受到人们的尊敬。 (4)出自本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 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4.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项伯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距 拒 把守 内 纳 接纳 (2)要 邀 邀请 (3)倍 背 违背,背叛 (4)蚤 早 早点,早些(5)郤 隙 隔阂,嫌怨 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主要包括三种:1.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倍”通“背”,意为“违背”。2.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谁习计会,能为 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3.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旨趣”。4.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如: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 5.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鱼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 副词,很。(3)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4)古义:黄河以 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6)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鱼的肉。 6.一词多义 (1)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中不得驱驰 李广军.极简易 (2)击 因击.沛公于坐 击.鼓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3)坐 因击沛公于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收渔利 (4)胜 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5)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苟其职之不举.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7)如 杀人如.不能举 天时不如.地利 沛公起如.厕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固不如.也 (8)数 范增数.目项王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9)因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为 为.击破沛公军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为. 约为.婚姻 窃为.大王不取也 (11)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河水清且.涟猗 且.焉置土石 答案 (1)名词,军队/名词,军营/动词,治兵、带兵 (2)动词,击杀/动词,敲打/ 动词,攻打、攻击 (3)名词,座位/动词,犯……罪/介词,因为、由于/动词,坐着,指不 劳动、不费力 (4)动词,经得起、承得住/副词,尽/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形容词,才 华出众的 (5)动词,举起/副词,尽/动词,相称 (6)动词,道歉/动词,感谢 (7)动词, 唯恐/动词,及、比/动词,往、到/连词,如果/动词,比得上 (8)副词,屡次、多次/动词,责备/数词,几 (9)副词,趁着/连词,就 (10)介词, 替、给/动词,是/介词,给、替;动词,献、出/语气词,呢/动词,成为/动词,认为 (11) 连词,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又、并且/连词,况且 7.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欲王.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籍.吏民,封府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道.芷阳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刑.人如恐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驻扎 ②称王 ③登记 ④取道 ⑤惩罚 ⑥用眼色暗示,看 (2)①连夜 ②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像翅膀一样 (3)使……为王 B.动词的使用动法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活,救活 ②使……止,阻止;让……进入 ③使……跟从,带领 C.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交情 (2)①友善,交好 ②接触,沾染 (3)使……破,撞破 8.文言句式 (1)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击破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毋从俱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贪于财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具告以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然,籍何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客何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王来何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于财货”,介宾后置 (7)“以事”,介宾后置 (8)“于臣”,介宾 后置 (9)“何”,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以”前,宾语前置 (10)“何”,动词“为” 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11)“安”,动词“在”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 前置 (12)“何”,动词“操”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9.名句积累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文白对照 鸿门宴 [第一部分,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第二部分,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三部分,述宴后之事。] 一、文本助读 【内容概览】 本文写的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矛盾斗争,是他们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自矜功伐而又“妇人之仁”的悲剧性格,表 现了刘邦善于利用他人的性格弱点,善于团结人利用人的特长,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人斗 争的结局。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事?宴前发生的这些事与鸿门宴上的 斗争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第一部分的主要事件为: 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让项羽决定“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 这是故事的“开端”。 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 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张良献策。张良“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 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 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宴前”发生的这几件事,使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 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2.本文结构跌宕起伏,在情节结构上有哪些起伏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开头是战云密布。项羽胜利结束大破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以后,于公元前 206 年 11 月西行来到函谷关。不料大军受阻,又闻刘邦已破咸阳,继而又得到刘邦部将左 司马曹无伤关于“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真如火上浇油,不禁勃然大怒说:“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接着又有谋士范增对刘邦“其志不在小”的分析和“急击勿失”的建议, 使气氛更趋紧张;再加以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私见张良,密告军情,刘邦闻之“大惊”,仿 佛两军即将展开一场厮杀,令读者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然而,一夜之间,空气骤变。这是由于刘邦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 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爱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 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项伯这一微妙角色,不但“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而且竭力为刘邦说情:“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其“亲信” 项伯的话竟丝毫不疑,当即“许诺”,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但是,毕竟项羽与刘邦 尚未见面,项羽的诺言似乎未可全信。 刘、项晤面,项羽“因善遇之”,与之同饮。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一场惊心动魄 的斗争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整个“鸿门宴”的情节,大体可 概括为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此一 起。项羽因为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默然不应”, 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读者眼前,项庄和项伯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 气氛更趋严峻,此二起。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 羽,项羽“按剑而跽”,此时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紧张的气氛达于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 生的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已不可避免,此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紧张的气 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五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称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 松动,此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 版,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 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此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 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 外一片混乱,司马迁描述得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 客”刘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 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此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庭外,刘邦轻骑简从,抄小路脱 身回营;庭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此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 增受玉斗后,“拔剑撞而破之”,满腹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 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一很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宴会” 至此结束,刘、项冲突暂时转为平缓,此五落。 3.试概括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及有关背景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 他是楚国将军之后,勇力过人,在起义反秦的斗争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当他听了 曹无伤的密报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骄傲自大、不可一 世的神气。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但在紧要关头,却对范增的意见不予理睬; 他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就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 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了刘邦,反映了他 不懂策略,麻痹轻敌。 刘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 他出身于亭长,起于民间,靠少量的兵力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中“虚心下问,多谋机诈”。 在危急时刻,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他一再问 张良“为之奈何”,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 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他对项伯“奉 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以兄事之”, 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 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三、师生探究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 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 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描写场景则犹如目睹。例如写樊哙闯宴:“交戟之 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虽不多,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又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蔽沛公”,三言两语,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得动人心魄。《鸿门宴》中的一些 语言,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 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劳苦功高”等等,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鸿 门宴”则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 一、文本审美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 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 这些内容,上面已有分析。这里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 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 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例如,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 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 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 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相反,刘邦听到项伯密报军情,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 鸿门假意屈从,听项羽说出曹无伤之后不动声色,樊哙闯宴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 命张良留谢。不辞而逃,后又断然诛杀曹无伤。这一系列言行,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 能谋善断的性格。此外,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互相映衬形成鲜明对比,形象栩栩如 生。 二、写法迁移 【角度一】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突出、鲜明。 【我来练笔】 请你使用对比手法,写 300 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说这话,我心里 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 了!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 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到这里, 我又释然起来。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农村生态游” 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 【角度二】项羽最后泪洒虞姬,乌江自刎,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也有人持反对观点, 你认为呢? 【我来练笔】 请写一段 400 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 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 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 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 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 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 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 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 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