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3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3 人教版必修4

第 11 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作者简介 发愤著书的司马迁 司马迁 ( 前 145 ~前 87 ?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 ( 今陕西 ) 人。元封三年 ( 前 108 年 ) ,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之便。 太初元年 ( 前 104 年 ) ,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所传颂。 时势造英雄 战国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 283 年到公元前 279 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局面。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 280 年秦取楚上庸 ( 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 ) 及汉水北岸。 背景回放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时势造英雄,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秋,他们挽狂澜于既倒,表现出了凛然的大义与崇高的气节,为后世所景仰。 史家之绝唱 《 史记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3 000 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表 10 篇,共 52 万多字。“本纪”除 《 秦本纪 》 外,都是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少数民族君主统治的历史; “ 书”是 相关知识 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 史记 》 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离骚 》” ,足见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纪传体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思维导图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是一篇富有思想、社会意义的作品。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赞美了廉颇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的品质。 主旨领悟 1. 课文写了几件事?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 事件 矛盾冲突 完璧归赵 ① 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围绕对秦斗争这条主线 渑池之会 ② 辱赵与尊赵的斗争   将相和欢 ③ 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课堂互动 2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蔺相如的?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描写 角度 描写内容 性格特点 侧面 描写 缪贤荐贤 ① 机智   秦王求璧,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 ② 一言以决的胆识   描写 角度 描写内容 性格特点 正面 描写 廷叱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隆重召见,完璧归赵 ③ 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   渑池会上,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粉碎秦王的阴谋 ④ 反应敏捷,不畏强暴,维护国家的尊严   面对廉颇的苦苦相逼,相如处处忍让 ⑤ 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   1 .蔺相如这一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探究: 司马迁怀着满腔的热情刻画了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对其机智、勇敢、大度、克制、忠正,表示了极大的钦佩和仰慕之情,反映了作者反对强权政治的思想,体现了作者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人才观念。 疑难探究 2 .廉颇、蔺相如是赵国著名的将相,他们的历史事迹很多,但司马迁为什么仅选择“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这三个历史事件来写呢? 探究: 作者这一选择是很有匠心的。 首先,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为两人作传,必须找准结合点才能够一笔写两面。 其次,正面写蔺相如随赵王赴会,针锋相对地同秦王进行斗争,挫败秦王以维护赵国的尊严;侧面写廉颇陈兵边境,严阵以待。两个人一文一武维护着赵国的安全,意味深长,同时也为后来的“将相和”埋下伏笔。 其三,虽同时为两人作传,但不平均用力,如对蔺相如采取了详写,对廉颇则略写。 三个历史事件,“完璧归赵”着重写蔺相如不辱使命,朝廷上折服秦王;“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亦主要突出蔺相如的言行、举止、活动,只是在最后才以寥寥数笔写廉颇的幡然悔悟、负荆请罪。 3 .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 , 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出其中的妙处。 探究: (1) 细节一: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蔺相如的愤怒,生动形象。 (2) 细节二: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一个“睨”字就把蔺相如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气势。 (3) 细节三: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相视而嘻”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刻画了他们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神态。 (4) 细节四: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 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写蔺相如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蔺相如步步紧逼,秦王则节节败退。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到鲜明表现。另一方面,在武士面前,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武士的迟疑、软弱退却形成强烈对比,扫尽秦王与武士的威风。 反衬 一、教材发掘 本文以赵国君臣的束手无策反衬蔺相如的胸有成竹和英雄才气。“完璧归赵”写秦王的贪欲、欺诈,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机智;“渑池之会”写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勇敢; “负荆请罪”写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是为了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技法储备 二、名师点拨 什么是反衬?“反衬”与“对比”有什么不同? 1 .概念及方式。 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或某些事件,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对照或映衬 , 这种写法叫反衬。反衬的主要方式有:以动衬静、以丑衬美、以乐衬哀、以有衬无。 2 .“反衬”与“对比”的区别。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