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课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1-15课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1课 将进酒 一、整体把握 ‎1.《将进酒》中诗人以酒为引发诗情的触媒,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激愤与矛盾。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1)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用醒 ‎(4)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诗人感情发展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 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四句用比兴手法,表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在他看来,朋友聚会同样为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必会有所作为;“钟鼓”以下写愤激之情,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句至末尾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 二、细部探微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用醒”显得消极一些。总的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诗的旨趣在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16 ‎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其中表达了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二、写作特色 ‎1.笔墨畅酣,情极奔放。‎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2.句式参差多变,极富表现力。‎ 全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缀(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随性,《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三、文白对照 一、基础知识 16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 ‎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 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 ‎②但(只)愿长醉不用醒 ‎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 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 ‎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 ‎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 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②会须(应当。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 ‎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 答案 A 解析 B.①qiānɡ;③jiānɡ,拿;C.“沽”,买;D.“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案 A 解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用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答案 A 解析 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____。‎ ‎②中国足协________王俊生发表声明,决定不再聘用英国人霍顿为中国男足主教练。‎ ‎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于________整个教学改革具有“牵牛鼻子”的作用。‎ ‎                   ‎ A.申辩 授权 推行 B.申诉 授权 推动 C.申辩 受权 推动 D.申诉 受权 推行 答案 B 解析 “申辩”:申述理由,加以辩解。“申诉”:对上级或法院提出意见或重新处理的要求。“授权”与“受权”主被动不同。‎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5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对这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 16 ‎ 应尽情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空对天上明月。正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答案 D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将进酒 李 贺 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6.前五句写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渲染宴席上的欢乐沉醉气氛。‎ 答案 筵席的华贵丰盛 夸张 借喻 ‎7.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 答案 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诗人借助联想、想像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 四、语言运用 ‎8.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答案 我梦想,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察“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9.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为这幅漫画拟写一标题(不得为“无题”)。(不超过4个字)‎ ‎(2)说明画面内容。(50字左右)‎ 答案 (1)家在何方(或:同情) (2)人的家被开发公司野蛮拆迁,居民无家可归;而小鸟正在向无家可归的人哭诉相同的遭遇,它的家也因无知的人乱伐树木而毁掉。‎ 第12课 阁 夜 16 ‎ 一、整体把握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2)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3.诸葛武侯祠内有一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沥心呕血,有由来哉。”里面暗含杜甫《蜀相》的两句诗,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细部探微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结合“岁暮”“催”“天涯”“寒”等词语揣摩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 答案 寒冷孤寂的图景。“天涯”既写积雪漫无涯际,凄神寒骨,又包含客居天涯的冷落孤寂;“催”既写光阴催促每天日升月落,又指光阴催人步入暮年,时光流逝来日无多;“寒”指天寒地冻,对于贫病交加的杜甫来说,心境更为凄寒。‎ ‎2.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悲壮的鼓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争频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不言而喻。‎ 一、中心主旨 本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写作特色 ‎1.诗中用事。‎ 诗中用事共有三处:①“五更”句用祢衡事。②“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③“卧龙”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的前两联中的景物描写,所暗含的是诗人对时事的伤怀。诗人从景物写起,意在创造一个与诗人内心世界一致的情境,让读者凭借集体可感的形象,走入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文白对照 16 ‎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答案 B 解析 A.“侪”读chái;C.“圄”读yǔ;D.“泾”读jīnɡ,“酵”读jiào。‎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D 解析 A.霄—宵;B.廖—寥;C.常—长。‎ ‎3.下列加点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答案 A 解析 景:日光。‎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4~5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的诗眼是什么?起到了何种作用?‎ 答案 “声”、“影”二字。作者用“声”字传出所闻,一个“影”字传出所见,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战鼓声声、动荡不安的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内心感受。‎ ‎5.整体感知诗作,从诗作内容与诗人感情出发简析这首诗。‎ 答案 这是一首感时伤事之作。篇中描写了夔州西阁冬夜的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垂老自伤飘零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写阁夜的见闻和感触,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滚滚波涛写到灿烂星河,从山川写到人事,从古人写到自身。笔触驰突,气象雄阔,上天下地,俯仰古今,而篇终又接以混茫之思。感情深沉悲愤,风格阔大苍凉,情景融汇一体。‎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16 ‎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 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表达了对杜甫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6.“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之一,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答案 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 ‎7.“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答案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四、语言运用 ‎8.下面是百度网站的首页,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的设计特点及理念,字数在80字以内。‎ 答案 ①首页正上方是网站图标,“熊掌”图案代表百度;②用汉语拼音和汉字写出的“百度”暗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诗句;③中间是对话框,供搜索使用;④对话框的上方是六个信息分类,下方的“空间、更多”表明占有的信息量巨大;⑤页面不花哨,简洁明快,突显搜索、查询功能。(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9.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对应,句式相近,语意关联。‎ 个性是一种魅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昭示于人。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答案 牵挂天下寒士的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放翁 生当作人杰的易安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一、整体把握 试概括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不超过25字)‎ 答案 再现了李凭弹箜篌的美妙乐声和感人的艺术效果。二、细部探微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 答案 都是兼具“以声类声”和“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玉碎”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形容哀怨;分别给人以山崩地裂和孤凤哀鸣的形象感。“芙蓉泣露”形容乐声凄凉,“香兰笑”形容乐声欢快愉悦;分别可以唤起露滴残荷与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2.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16 ‎ 答案 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箜篌声具有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诗想像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二、写作特色 ‎1.通过感受描写音乐。‎ 音乐是一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2.想像奇特,瑰奇绚丽。‎ 诗人凭借想像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昆山”两句,从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着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以下八句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沉浸在寒光之中,然后写高处远处:天帝受惊,五彩石破裂,神妪佩服,老鱼腾跃,瘦蛟起舞,吴刚废寝,露湿玉兔。以形写声,选用的物象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并且动静结合,高潮跌宕,惊心动魄,发人联想。‎ 三、文白对照 16 ‎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ì)  啼叫(tí)  缔造(dì)   挣脱(zhènɡ)‎ B.神妪(yù) 沤肥(òu) 怄气(òu) 讴歌(ōu)‎ C.蛟龙(jiāo) 渐染(jiàn) 症结(zhēnɡ) 毗邻(pí)‎ D.谄媚(xiàn) 信笺(jiān) 粗犷(kuànɡ) 剔除(tī)‎ 答案 B 解析 A.颓tuì—tuí;C.渐jiàn—jiān;D.谄xiàn—chǎn,犷kuàng—gu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彩 纯粹 妍媸毕露 言简意赅 B.琐屑 意蕴 稗官野史 千锤百练 C.辉煌 惶恐 道听途说 融会贯通 D.衰落 衷情 街谈巷语 惨酷无情 答案 C 解析 A.彩—采;B.练—炼;D.惨—残。‎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    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 D 解析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A.前后重复,“重点”与“优先”重复,可以去掉一个;B.虚词运用错误,在这儿是直接对手机质量本身进行投诉,因此应将“关于”改为“对于”;D.“发挥”后面应跟一名词性宾语,但题干中它却跟了一个主谓短语,应在“起到”后加一“的”字。‎ 二、文本阅读 阅读本课,然后完成第5题。‎ ‎5.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清脆,“凤凰叫”写声音的和缓,“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惨淡,“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清丽,有形神兼备之妙。‎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6~7题。‎ 驻马听·吹 16 ‎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6.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像。‎ C.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像的世界。曲终而意蕴不绝,妙笔!‎ 答案 AB 解析 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说作者听“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7.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答案 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四、语言运用 ‎8.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葫芦丝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其历史较为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是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的,通体长约30厘米,主管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吹奏葫芦丝时,管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吹出竹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容易学会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葫芦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音量较小,主管音色柔润而纤秀,深受人们喜爱。‎ 第14课 虞美人 一、整体把握 16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写愁的名句,体会一下这写“愁”的语句妙处所在。并联想其他诗词句中写“愁”的句子。‎ 答案 举例:‎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⑤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 ‎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冯延巳《鹊踏枝》)‎ ‎⑦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⑧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二、细部探微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答案 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恶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感情之极端悲苦可以想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 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一、中心主旨 这首词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悲哀伤感的。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有诘问,有自问。‎ 通过写词人在秋月之夜登高望远,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腹愁绪。‎ 二、写作特色 ‎1.问答式结构,起伏跌宕的笔法。‎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表达了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于是厌恶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以想见。接着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指他当皇帝时的事,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点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2.多种修辞手法,抒写真情实感。‎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实感。尤其是这首词的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着它,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波浪翻涌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三、文白对照 16 ‎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砌(qì)   强劲(jìn)  订正(dīnɡ)  择菜(zhái)‎ B.罗衾(qīn) 似的(sì) 刹那(chà) 挫折(cuò)‎ 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D.崇拜(chónɡ) 迫切(pò) 编纂(zuǎn) 模糊(mó)‎ 答案 D 解析 A.“劲”读jìnɡ,“订”读dìnɡ;B.“似”读shì;C.“累”读lěi。‎ ‎                   ‎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3.下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正确语序应为:A.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自古多情伤离别。‎ ‎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接触的很多经销商有很好的品牌背景,但是却因为不会做区域市场计划,使得品牌得不到认可,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感觉非常可惜。‎ B.李经理果然是商场高手,很快就和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中州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C.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换新酒”的改革,有利于在继承中创新。‎ D.某领导在一娱乐场所玩乐时意外死亡,当地报纸在次日报道中却把他说成因公殉职。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报道,有关部分竟装聋作哑。‎ 16 ‎ 答案 A 解析 A.“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B.“一锤子买卖”指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C.“旧瓶换新酒”指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常含贬义;D.“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 二、文本阅读 阅读本课,完成第5题。‎ ‎5.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答案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相见欢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6.“胭脂泪,留人醉”一句中,“胭脂”本无泪,作者为何这样写?如何理解“留人醉”中的“醉”字?‎ 答案 胭脂本无泪,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将其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醉”非陶醉,而是指凄惘悲伤而心迷醉。写出了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 ‎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人生长恨”不仅仅是抒发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会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身体验的浩叹。‎ 四、语言运用 ‎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5个字)‎ 近日,张纪中版《西游记》传出最新消息,将采用海选方式选拔演员,选秀活动刚刚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浙江卫视定于明年春节后播出节目实况。据悉,这是全国电视台中首个拿到2008年“准生证”的选秀节目。不过由于选秀节目被勒令退出“黄金档”,此前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也不理想,《西游记》的选秀活动并不为大家看好。‎ 答案 在选秀频遭恶评之时,我们对《西游记》演员海选不必抱太大希望。‎ ‎9.按逻辑关系排列下列语段。‎ ‎①读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令人想像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②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滚波涛流向东海。‎ ‎③词人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 ‎④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的。‎ ‎⑤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 答案 ④①③⑤②‎ 第15课 苏幕遮 一、整体把握 ‎1.《苏幕遮》以什么为描写重点?词共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 16 ‎ 后三句从侧面刻画荷花的神韵。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答案 诗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过渡到家乡的荷花,很自然地过渡到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二、细部探微 ‎1.“呼”“窥”“举”三字生动传神,分别赏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答案 “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呼”“窥”非常欢快,好像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在闷热潮湿的天气终于过去后的欣喜、愉悦之情。‎ ‎2.王国维认为词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认为这三句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这首词的极妙之处当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摹绘的一个活泼清远词境,再现于读者面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 一、中心主旨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勾起乡心。‎ 二、写作特色 ‎1.炼字精当。‎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词的极妙之处当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写荷花的神态。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 ‎2.语言清新爽朗,质朴自然。‎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三、文白对照 ‎。‎ 16 ‎ 一、基础知识 ‎1.请选出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宿将  宿舍  星宿  宿命论 B.辅助  浦口  胸脯  惊魂甫定 C.舟楫  编辑  缉拿  缉鞋口 D.燎原  潦倒  寮房  眼花缭乱 答案 D 解析 A.星宿xiù,其余读sù;B.“辅”“甫”读fǔ,“浦”“脯”读pǔ;C.缉拿读jī,缉鞋口读qī,其余读jí;D.都读liáo。‎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秀  山清水秀  千金  千斤重担 B.衣襟  衣锦还乡  停止  停滞不前 C.急风  疾风劲草  风声  谈笑风声 D.违犯  违反纪律  申明  郑重声明 答案 C 解析 谈笑风生。‎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入芙蓉浦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侵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答案 C 解析 渐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吗?‎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这家伙私下刻了一个某某行政助理的印章,凑齐了一身行头,马上就拿着鸡毛当令箭,耀武扬威起来了。‎ D.自打两个女儿先后出嫁,这屋里就剩老人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闲着无事想找个人唠叨两句都不行,心里头呀,可真是拔得萝卜地头空,闷得慌啊。‎ 答案 A 解析 A.“无动于衷”指内心没有受到任何触动,多形容对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B.“雨后春笋”指新事物大量出现,带有褒义,而垃圾食品厂不是新事物;C.“拿着鸡毛当令箭”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D.“拔得萝卜地头空”比喻还清了债务后,心情轻松。‎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5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注]浦。‎ 注 芙蓉:荷花的别称。‎ ‎5.下阕两个问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引入故乡归梦。一个家住吴门、久客京师的人,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勾起思乡之情。‎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列一首词,回答6~8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6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这首词中有脍炙人口的警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这首词从时空转移上看,“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是写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写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则是把_______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 现实 追忆 现实与追忆 ‎8.解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切要消逝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四、语言运用 ‎9.某电视节目中有数组取材于大街小巷的镜头,它将一系列微小却十分重要的好人好事串联在一起,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举手之劳”带给他人的方便。请对此设置一则公益广告。‎ 答案 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10.台湾散文家颜元叔有篇咏荷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写景文字好似一幅山水画,请你读后为这幅画起个名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图”,总共不超过6个字。‎ 凝神之际,突然一阵强风从对面吹来,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阳光便射在翻起的叶底,使得那竖起的一半,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紫黄耀眼,碧黛深沉。风、太阳与视觉如此一偶合,闪耀出荷叶多彩而豪迈的一面。观荷叶的意识几乎跃出了胸腔,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姿态;紫黄碧黛同时消失。‎ 答案 风唤(“卷”或“吹”)荷叶图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