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诊断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绵阳南山中学2020年四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撰写的科学普及读物缺乏。在科学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在近年译介的普及读物中,我们看到包括引力波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名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比如,目前学者撰写的汉字普及读物中,影响较广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作者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文化科学普及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关乎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的树人大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领域上,亟待中国当代学者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高水平作品。 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朱光潜、李长之、陆宗达,他们笔下的科普读物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无论“常谈”“故事”还是“纵横谈”,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 31 -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科学普及,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知识准确、思想端正、审美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从一定程度上说,全民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本。让人欣喜的是,在社会需求带动下,大批专业人士尤其青年学子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他们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又适应普及话语方式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一支专业、优质的创作队伍。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质量水平和原创性都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 期待中国当代学者能以别样方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 (孟琢《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书里书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科学普及工作相比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学术而言,不太受部分学者欢迎。 B. 文化科学普及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树人大计有重要影响,中国学者需拿出好作品。 C. 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讲解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积淀。 D. 大批专业人士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使得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质量更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结合历史与现实论证做好文化科学普及的必要,最后提出呼吁。 B. 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了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 C. 文章使用举例论证,来说明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D. 文章论证了要把学术讲给青少年绝非易事,既要保持学术品质又要放下学术架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空前强烈,是受到了学者对高精尖热烈追求的影响。 B. 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突显出学界和大众的鲜明反差。 C. 学术大家从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良传统。 - 31 - D. 学术普及是教育单位的重要职能,也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关系教育事业的前景。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讲解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三段“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并不能证明朱自清、王力等名家都“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错在“说明了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根据原文第二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可知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的不是“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而是说明我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强加因果,原文中“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和“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并无因果关系。 B项,“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并没有把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作对比。 - 31 - D项,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五段“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可知这是“专家”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报告称,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 报告称,全球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其中云从科技(即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 (摘编自《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 材料二: - 31 - 材料三: 如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重庆的多家银行也能实现“刷脸”取款。这项技术来源于云从科技。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孵化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 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1%。如应用到场景教育、身份识别、公共安全、军工军事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5月,由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投入使用,该系统将机场内飞行区、航站区、综合区的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结合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交通流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 (摘编自黄军《人脸识别技术七夺世界冠军》) 材料四: - 31 - 对于中外人脸识别效果的巨大差异,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专家何东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首先是国外的国情问题。“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在英国,面部识别和追踪技术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英国各界甚至发起一项“请警方停止用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的抗议活动。类似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如亚马逊公司利用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此提出了抗议。 (摘编自《科技日报》) 4. 下列关于“AI独角兽云从科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它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 B. 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是一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 C. 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前沿技术企业。 D. 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唇语识别技术上,海云数据对英文识别的准确率要高于中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便利。 B. 广州白云机场使用了海云数据承建的“白云机场可视分析智能指挥决策系统”,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效率很高。 C. 2015年到2020年众多的生物识别技术里面,人脸识别所占的市场份额增幅最大,达到了166.6%,位居第一。 D. 在国外,因为人们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所以他们反对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 6. 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在全球取得优势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6. ①国家对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视。②市场潜力巨大。③一些企业和领域都有很成功的案例,积累了可行的经验技术。④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接纳度高,效果好。 【解析】 【4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项,混淆概念,据材料三的第二段,“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可知“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侧重人脸识别;据材料三的第三段“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海云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领域的领军企业。”可知“海云数据”侧重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所以D项不属于“AI独角兽云从科技”的相关内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以偏概全。由材料四“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可知,“在国外”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中说的只是有些国家持有这种观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 31 - 材料一,“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材料三,“作为人脸识别初创公司之一,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是一家从出生就贴上国家队标签的公司,也是唯一家受邀制定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公安部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以上内容可概括为:国家对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视。材料一,“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以上内容可概括为:我国市场份额巨大,且占据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材料四,“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过安检时,刷脸技术可以让乘客快速通关。重庆的多家银行也能实现刷脸取款”“结合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飞机流、旅客流、行李流、货物流、交通流的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每分钟可处理6万条信息”以上内容可概括为:一些企业和领域都有很成功的案例积累了可行的经验技术。另外,结合材料四中“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可看出对于国外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的情况,反推中国国内公众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接纳度高。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安逸地仰靠在铺盖卷上,享乐的神态使我高兴。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 31 -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还没等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胖头问什么事?我对他说,冯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一共四块。我问他一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只想割上二斤肉,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你们母子一年几乎没喝一口肉腥汤哩。我想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子毛巾一一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化子,是和我一块当民工的高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问我,那个外地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 31 -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祝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回忆。 B. 小说中反复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C. 与父亲同为民工的高五家庭也非常困难,我对父亲占其便宜的做法是不认同的,这也是我一个人来到院子里的原因之一。 D. 小说注重从小人物感受大时代,父亲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但是作者却通过他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8. 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答案】7. B 8. 本文: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 《祝福》: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揭示出封建礼教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 9. - 31 - 情节上:第一人称叙述;情节的推进合乎情理。环境上: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人物上:细节描写,比如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人物形象的立体化,父亲既有家庭责任感,又有欺骗别人占别人便宜的市侩狡黠。语言上:多使用方言,有极强的口语化色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错误。 “真叫人没法说”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而不是为了塑造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场景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 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描绘了村中富丽的景象和过年时热闹的氛围,与前文回忆贫困时过年卖肉的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文章主旨,只有人民富裕了,才不会出现贫困时期父亲高价转手卖肉的这种道德缺失的行为。 《祝福》结尾环境描写的语句有“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祝福的鞭炮声让环境显得热闹起来,与祥林嫂去世的凄凉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而现实中的人们并无觉察,依然热闹的祝福,形成强烈的对比,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而又使生者不知不觉的社会现实。 【9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小说的艺术表达效果。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联系小说的三要素进行逐条分析,从小说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环境方面分析,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方面分析艺术效果。 从小说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上看,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在情节方面,情节设计的合情合理,符合现实情况,使人读起来真实可感。从环境描写方面,肉食门市部等符合当时的特定环境,是当时环境下应该具有的事物,增加了真实度。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父亲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穷苦环境下是容易发生的而且合情合理的,即使是有违道德,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从人物对话的语言看,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平易近人,有地域色彩,更能增强现实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而可以应天下之务。”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洪适为相,主和,论不合,归。淳熙元年,始拜命。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明年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今宰相、台省、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言:“为今之计,独有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诏户部免征旧负,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宁宗即位,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讲筵复申言之。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韩侂胄矣。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 31 -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B. 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C. 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D. 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时,为防止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B. 内库,是皇宫(皇家私人)的府库,与国库有所不同,国库出纳的是国家财政资金。 C. 户部,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 讲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屡次进谏,竭尽一片忠心。他规劝孝宗格物致知,主张当前应出战复仇,又认为皇帝与少数宠臣过于亲近,建议面对旱灾君臣自省。 B. 朱熹体恤百姓,教化百姓风俗。朱熹治理漳州时,减免多种赋税费用;安排父老解说礼来教导当地百姓;抑制当地崇尚释氏的风俗。 C. 朱熹重视历史,反对大兴土木。宁宗即位后要修葺东宫房屋三百多间,朱熹指出应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军民愤怒,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 D. 朱熹见识深远,洞察侂胄居心。韩侂胄居功用事,朱熹深以为忧,先后向皇帝和赵汝愚进言提醒,赵如愚不以为意,终遭诬谄驱逐被夺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 (2)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 31 - (1)朱熹因为前后几次奏请多数被压制,侥幸得到采用的,也都拖延迟缓耽误了时间。(2)选拔贤能之士,责成他们实施救荒的政策(用要实施救荒的政策来要求他们),也许这样还能结下民心,消除灾民乘灾荒之际叛乱的打算。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朱熹上奏疏说:“全国各地的百姓,只见陛下急切地要大量修造朝宫殿堂,将士百姓心中将会有愤愤不平的地方,前车之鉴不远,这是应该感到特别可怕的。” 句中,“四方之人但见陛下”的主语是“四方之人”,主语不能单独断开,应与后面相连接。排除D项。“陛下”是“亟欲大治宫室”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大治”的宾语是“宫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解说错误,从文中可知朱熹在讲筵中曾申述关于韩侂胄的事情。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皇帝因被激怒没有答复”分析错误,原文是“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可知,皇帝并未被激怒。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 31 - (1)以,因为;见抑,被压制;率,都;稽缓,拖延迟缓。 (2)责,责成;荒政,救荒的政策;庶几,也许;乘时,乘灾荒之际。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 31 - 朱熹,字元晦,考中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孝宗即皇帝位,下诏要求朝臣直言朝政得失,朱熹陈上密封的奏章说:帝王的学问,必须先穷究事物的本原而获得知识,以便透彻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进而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事情。”隆兴元年,又被朝廷召见入朝奏对治策说:“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不同金人作战就不能复仇,不坚守边关就不能取得胜利。”洪适担任宰相,主张同金讲和,因观点不相同,朱熹回乡了。淳熙元年,才接受任命。淳熙五年,史浩再次任宰相,任命管理南康军。皇帝下达指令,要他由便道赴任,朱熹一再推辞,不被允许。第二年夏天,一大早,皇帝下诏监司、郡守分条上奏民间的弊病,朱熹于是上书说:“现在宰相、台谏省官、谏诤之臣都失职不负责任,而陛下与之亲近、商量谋划的人,不过一二个宠幸的大臣。名义上是陛下独自决定,而实际上是这么一二个人暗中执掌权柄。”孝宗读了朱熹的奏章,勃然大怒说:“这是以为我宋朝将要灭亡了。”朱熹以生病为由请求掌管祠庙,没有得到答复。朱熹因为前后几次奏请多数被压制,侥幸得到采用的,也都拖延迟缓耽误了时间,蝗虫旱灾接连出现,他非常忧愤。上奏疏说:“为现在打算,只有君臣互相告诫,痛下决心反省改正,其次,只有拿出内库全部钱财,诏令户部免征百姓所欠旧债,选拔贤能之士,责成他们实施救荒的政策。他奏请朝廷免除了漳州属县的无名杂税七百万贯,减少经制钱、总制钱四百万贯。因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合乎礼仪,他择取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之文,张贴出来告示大家,让当地父老进行解说,以教育他们的子弟。当地风俗崇信佛教,男男女女聚集在僧舍之中做传经经会,妇女不出嫁的为她建造庵居住,朱熹都禁止了这些事。宁宗即位,下圣旨修缮原来的东宫,修造房屋三百多间,打算搬进去住在里面。朱熹上奏疏说:“全国各地的百姓,只见陛下急切地要大量修造朝宫殿堂,将士百姓心中将会有愤愤不平的地方,前车之鉴不远,这是应该感到特别可怕的。”奏章呈上,皇上没有答复,但是也没有对朱熹发怒的意思。当初,宁宗被立为皇帝,韩侂胄自认为有主谋拥立皇帝的功劳,在朝中执掌政事。来朱熹担心他会危害国政,几次上奏说到这件事,在讲席上再次申明这个观点。赵汝愚担任宰相之后,收罗招徕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朝廷内外殷切盼望朝政得到治理,惟独朱熹因恐惧韩侂胄当权而忧虑赵汝愚,当时认为韩侂胄容易制服,对朱熹的话没有在意。到了赵汝愚也因被诬陷遭到驱逐,朝廷大权便归于韩了。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已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朱熹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 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 “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 31 - D. 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5. 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14. C 15. ①运用口语化语言,“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直斥朝中大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直指南宋朝廷的软弱,“也莫靠、长江能限”,指出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分析有误,这几句是说我大宋军队有贤臣、才士坐镇,你们胡人可不能小看。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本词的语言,分析其语言特点的能力。先要准确地理解评价语,抓住评价语的关键,再结合词句分析该特点。最后分析传达出的词人的感情。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的语言特点如下:“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较为口语化,通俗易懂,直接传达出对胡人入侵大宋的痛恨,“欺得南人技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对付胡人毫无办法的愤懑之情。“城危如卵”则传达出对城池将要陷落的担忧;“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那些朝中大臣,个个位高权重,锦衣玉食,却没有人能替君王分忧,词人对于他们尸位素餐予以痛斥;“也莫靠、长江能限”,词人说不要以为凭借长江天险就可以相安无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词主要传达了词人对朝廷面对胡人入侵而束手无策,毫无作为,只想苟且偷生的愤慨之情,批判之语较为直接尖锐。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 31 -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诗词详解: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都说蒙古人要跟我们讲和,但这种论调只是暂时听起来好听而已,就像这琵琶曲,感觉下一秒弦就会崩断。”和:和谈。根据刘克庄的《杜尚书神道碑》,当时元军派使者来续谈议和,朝中权臣史嵩之也主张议和,但杜杲认为“是将款(欺诈)我,其来必速”。 作么一年来一度 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 “为什么他们敢一年来一次,就是欺负我们宋人无能啊!可也不得不悲叹,我们的这些城就像垒起来的鸡蛋一样脆弱、危险。”作么:怎么,为什么;它并不是什么口语。宋朝的朱继芳在《和颜长官百咏》中有“从前谙尽江湖味,不省神州作么愁”;杨万里在《岁之二日欲游翟园以寒风而止》也有“岁前问寻翟园梅,不知作么不肯开?”的诗句。 元凯后身居玉帐 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杜将军端坐中军帐,警告你们这些胡崽子,不要把他当做寻常人看。他的军令严明,他的谋略神奇。”元凯:指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杜预(字元凯),他文武双全,屡建奇功,人称“杜武库”。后身:佛教用语,称转世之身。这里是为赞扬杜子昕计谋高明,堪称杜元凯转世。而原题中的注释应该是直接从baidubaike扒下来的。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 兽惊禽散 - 31 - “打开营门,与敌军一决雌雄。杀到半夜,看着如鸟兽般四散而逃的蒙古兵仰天长笑。”奚车毡屋:指代北方的游牧民族,这里指入侵的蒙古军队。奚车,奚人造的车,北方少数民族奚族人以游猎、畜牧为生,且擅长造车。毡屋,毡制的帐篷,北方游牧民族的居所。 个个巍冠横麈柄 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看他们一个个的,戴着高帽子,呼哒着破扇子,耍嘴,装清高。可谁能替君王了结这一次的劫难呢。也别老想靠着长江天堑能阻隔那群禽兽,那是不可能滴。” 麈柄,又叫麈尾。古人在细长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形似马尾松;闲谈时拿在手里驱虫、掸尘。因传说麈这种大鹿,在迁徙时会摇动尾巴,为群鹿指挥方向;以麈尾名之,暗含佼佼者,作为意见领袖之意。而出题人竟然把“麈”看成了“塵”,还善意地改成简体字,弄了个“尘柄”出来。可见,这还真是个没看过明清小说的纯洁男子来。知道的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不知道的也真心劝你不要去baidu了。如果你还是忍不住去搜了,记得删除历史记录。 不论周郎并幼度, 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 “先不要提什么周郎和谢玄,就算是孔夫子活着,他也会看着这飞驰的捷报,高筑的京观,再次发出‘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的感叹。”周郎,三国吴将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淝水之战击溃苻坚。“仲尼嗟微管”:《论语·宪问》中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体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百姓到现在都承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都得像蛮夷之人一样,披散着头发,穿着左衽(衣襟开在左边)的衣服了。作者用这个典故,自然是要称颂杜子昕就像是管仲一样,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些人就要沦为蒙古人的俘虏了。可原题给的注释也太搞笑了。 “微管,代称管仲”?堂堂一国之相,你叫他小管?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微斯人,吾谁与归”了吧?何况高中的《烛之武》还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呢!!!露布:捷报。京观:古时大胜之后,为炫耀战功,会堆积敌人尸首而成高冢,称为京观。 (三)名句名篇默写 - 31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骏马设喻,反面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刘裕当年气势如虹,极具豪迈气概。 (3)《曹刿论战》中曹刿判断齐军没有伏兵,鲁国可以乘胜追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骐骥一跃 (2). 不能十步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吾视其辙乱 (6). 望其旗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骐、骥、辙、靡。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________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的魅力 。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心,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_______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一唱三叹 ,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________在更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 - 31 - 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________。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若有若无 所以 徜徉 争奇斗艳 B. 若隐若现 往往 陶醉 百花齐放 C. 若有若无 往往 徜徉 百花齐放 D. 若隐若现 所以 陶醉 争奇斗艳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B.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 C. 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 D.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B.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C.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D.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31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一处,若有若无:形容事物隐约不清或飘忽不定。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此处形容琴音的飘忽不定,“若有若无”更符合语意。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若有若无”。 第二处,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原文“古人视琴如圣物,_______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可知此处强调古人经常把琴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往往”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往往”。 第三处,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根据语境,此处意指人们伴随音乐声在精神世界中闲游,“徜徉”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徜徉”。 第四处,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语境是说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各个流派的发展繁荣期,“争奇斗艳”强调“争斗”,而此处强调结果,“百花齐放”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百花齐放”。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第一,根据语境,可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是总分式,而根据后文内容,三种古琴音色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散音、泛音、走手音。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 31 - 第二,后文“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本体+比喻词+喻体”的结构,为和后文保持一致,文中括号内的语句应该选择“散音如钟鼓之声”。据此可以排除B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高达”与“左右”前后矛盾,应删去“左右”或将“高达”改为“有”;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咏叹”前面加上“的”。修改后的语句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 - 31 -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答案】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 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①②句简单介绍《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时间以及主要内容,不属于“强基计划”的特点;第③④⑤句,重点介绍“强基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第③句“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关注基础学科;结合第④句“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结合第⑤句“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西川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 31 -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时河汉无声,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 马群忘记了飞翔 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 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 我成为某个人,某间 点着油灯的陋室 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 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一九八五年,青海湖畔哈尔盖 21. 本诗朴素平实,但情感深挚强烈。比如写“风”的两句,“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从 的角度写出环境的特点;“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则极富有 的纵深感,不禁让人想起唐人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 请你从“小与大”的角度解读这首现代诗。 【答案】21. 空间/时间 22. 具体物象的小大之辨:①辽阔的青藏高原之大,若尔盖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点着油灯的陋室之小。②璀璨星河、灿烂星空之大,领取圣餐的孩子的“我”之小。 抽象意义的小大之辨:①大自然神秘力量之大,个体微茫力量之小一。②恒久的时间、星空阔大的空间,空旷渺远之大;“河汉无声”、“马群忘记了飞翔”的瞬间之小。③宇宙的神秘旷远的无限性之大,人类卑微渺小的客观性、局限性之小。④诗歌所展现的特定时间,偶然的地点,会有像观看星空这样的生活中忽略和遗忘了的事物或情景(小)体悟到的苍茫的神秘感;干净纯粹,空灵而又深沉的震慑感觉(大)。 - 31 -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蕴藉其中的情感的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仔细品读文本,反复咀嚼其中的重点字词,抓住其中带有情感的字眼。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和分析诗歌,比如时空交织、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本诗语言朴素平实,情感却十分深挚强烈。比如写“风”的两句,“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这里从“夜”到“我”,显然是从空间的角度写出环境“空旷”的特点;“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其中的“未来”“过去”是带有时间字眼的词语,所以这样写则极富有 的时间的纵深感。作者巧妙地从时空角度,写出了对世间纵横两个维度的深沉感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蕴藉于字里行间的哲思、理趣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通览全篇,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更要读出其中深沉的思想、内蕴,剖读的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文本,不能架空分析。题干要求从“小与大”的角度解读这首现代诗。“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感知、体悟,写出了蕴藉其中的“小与大”的辩证哲思。具体而言本诗有两类“小与大”的辩证哲思,其一是具体物象类,如:青藏高原的广袤浩大和“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点着油灯的陋室”等的“小弱”;星空河汉的浩渺与苍穹下“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的“我”。抽象层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之大,时间空间的永恒与无极都是大,而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都是相对的“小”,非常类似苏轼笔下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况味。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 31 -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为官之道,行胜于言 《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顾力行何如耳” 申培的意思是说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朝有一位姓唐的官员被任命为长子县县令,当地土地贫瘠,但特别适宜种桑养蚕。唐子不靠文书行天下,而是深入民间,遍访百姓,让妇孺都明晓种桑养蚕的好处,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就种桑80万株,后来桑蚕丰收,百姓解困。 不是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当搅拌机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的油井。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王进喜没有喊“共产党员,跟我上”,也没有说“大家怎么不跳入泥浆中搅拌”的话,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 31 - 黄沙弥漫的兰考,遭受严重灾荒的当地百姓要扒火车出外逃荒要饭时,焦裕禄冒着凛冽的寒风,带着领导一班人到了火车站,走进灾民中间。随后,他率领兰考百姓种植梧桐、整治狂沙,深翻土地、治理盐碱。最终,兰考人民在他的带领下,生产自救,甩掉了“讨饭县”的帽子。 面对要背井离乡的百姓,焦裕禄没有用口号来表达要带领兰考人民脱贫致富决心,而是脚踏实地,访贫问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亲力亲为,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便是事情很小,如果不做就不会成功。这就如《孟子》中的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再漂亮的话语: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清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干“实干家”。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妄言,多行动。为官之道,不能口言是、身行非,要心口合一、身心合一,怎么想就怎么干,不是怎么说而不怎么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漫画有两个人,一个是领导,要求下属“必须加大安全措施”;一个是下属,已经在没有井盖的窅井周围插上了“危险”小心注意”“绕行”等牌子。顺着这个思路深入下去分析可以知道,解决窅井没有井盖的最好的办法是给窅井盖上盖子,由此看出漫画中的这种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明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这样,但还装模作样地要求下属一定要加大安全措施;明知道插上牌子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下属还是一直按照领导的意图或者自作主张用插牌子提醒来解决问题。 - 31 - 立意角度: 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要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如何保证百姓出行的安全)。 ②行胜于言(重要的是行动、言和行)。 ③对问题是提醒还是根本解。 结构层次: 范文《为官之道,行胜于言》,紧扣漫画题旨,写出了漫画的寓意,更主动联系生活实际,非常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文章开篇讲述《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和清代一位唐姓县令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为官之道,行胜于言”的道理。紧接着,作者通过举例:铁人王进喜、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为官之道,行胜于言的重要性。最后作者深切地说到,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清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干“实干家”。整篇文章事例详实,分析透彻,论证有力,堪称议论文的典范。 素材积累: 1.鲁迅说: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出了这个道理。在我看来,行便胜于言。一个伟人的成功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于纸上的。一个人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其表现出来——从现在行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者。所以说,不努力怎能成功?一肚空话,一纸滥文,又有何用? 3.言与行不仅是相对而立的关系,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胜于言,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才能够造就一番事业,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鹰选择了飞翔的努力,收获的是翔于云端的非凡;蝉选择了“知了”的自得,收获的事栖于枝梢的平庸;当仲永年少即崭露头角时,可曾想过日后的泯然众人?当赵括一味夸夸其谈时,可曾想过作战时的身死人手?当马谡军帐中信誓旦旦时,可曾想过败逃时的两泪涟涟?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 31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31 - - 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