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线上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省2020年3月线上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不仅诗词歌赋始终离不开抒情言志,就是神话传说和戏曲小说也无不以情感为内核,注重表现人性人情以打动人心,追求以美善战胜丑恶的结局,使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得以寄托与慰藉。与此相适应,中国文论也建构起了言志说、缘情说、性情说、主情说等理论观念,既是对这种文学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反过来也对文学实践给予有力支撑与引导。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阐发的便是审美情感论的现代文学观念,他认为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是使它们飞翔起来的能力,而使人欣悦则是文学的目的,因此,感情、美和想象便是文学的三个特质。从上述可知,我国现代文论转型并没有割断传统,而是努力将情感表现与艺术审美融合起来建构新的文学观念,这对于新文学实践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现代文论转型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建构及其发展。反映论文学观念的重要特点是要求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认识作用。但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并不仅限于追求真实性,同时还强调典型性和思想情感的力量。联系文学实践来看,以巴金的创作为例,他说当初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所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怎样生活得更美好,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从《家》《寒夜》等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作者的影子与生活的真实性,更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在作者笔下,寒意袭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人性温暖,普通人物的命运遭际中无不充满了同情,令人悲观绝望的现实处境里也仍然让人看到希望。 - 25 - 然而后来的文学观念嬗变没有把这种文学传统继承下来。情感表现论的文学观念日渐式微,文学反映论也发生了各种不同情形的变异。一种情形是不要“源于生活”而只强调“高于生活”,似乎艺术创造越高大上越好,导致文学创作完全凭想象编造生活和粉饰现实,随心所欲地拔高乃至神化人物,把文学变成某种思想观念的传声筒,蜕变为一种伪现实主义。进入新时期后出现的另一种情形,作为对伪现实主义的反拨,只强调“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反对“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使得有些作品只停留于各种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的揭露性描写,从中感受不到人间温暖,也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成为一种简单化的“暴露文学”,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富有责任感的文论家积极倡导并努力建构审美反映论,将反映论文学观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审美反映论的要义就在于,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审美的艺术,而文学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摹写,而且还有作家想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现,这才是文学的根本特性。这样的理论阐发无疑有助于深化对于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从而将文学创作引向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赖大仁《重建当代“情感论”文学观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学以注重情感变化为传统,以情动人,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B. 中国文论包含言志说、缘情说等理论观念,有力地支撑与引导了文学实践。 C. 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导致了不应该出现的两种变异现象。 D. 审美情感是文学审美的核心,所以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是真正意义的文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学实践以及中国文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情感表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B. 文章以巴金的创作为例论证现实主义文学既要追求真实性还要强调典型性和情感表现。 C. 文章通过分析文学反映论两种变异的危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审美反映论的要义。 D. 文章二、三两段逐层递进,论述了中国文论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两种表现及其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论概括与阐释了中国文学实践,在转型期借鉴了西方文学观念,曲折前行。 B. 在中国文论发展进程中,接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比接受反映论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C. 只凭想象编造生活和只描写阴暗生活与人性扭曲现象都不是文学创作的正确做法。 D. 审美反映论的建构体现了文论家的责任感,是对错误的文学创作主张的拨乱反正。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情感变化”错误,依据第一段“注重情感表现自古以来是我国文学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可知,原文是“情感表现”,故A项偷换概念。 - 25 - C项,“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导致了……”错误,依据第四段“文学反映论也发生了各种不同情形的变异。一种情形是不要’源于生活’而只强调‘高于生活’”“进入新时期后出现的另一种情形,作为对伪现实主义的反拨,只强调‘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反对‘高于生活’的典型性……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意义”可知,导致不应该出现的两种变异现象,并非因为“将反映论文学观念融入中国现代文论”,而是一些创作者的错误理解。 D项,“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是真正意义的文学”错误,依据最后一段“审美反映论的要义就在于,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更是审美的艺术,而文学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情感”可知,真正意义的文学要有情感表现,但不能说凡是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就都是真正意义的文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D项,“文章二、三两段逐层递进”错误,依据第二段“一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进入现代转型时期。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第三段“我国现代文论转型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建构及其发展”可知,文章二、三两段是并列结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B项,“接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比接受反映论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错误,依据第二段“那时的文学理论,受西方现代审美论文学观念影响,力图将我国传统情感论与现代审美论有机融合起来,创建新的审美情感论文学观念,以适应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发展的要求”,第三段“反映论文学观念的重要特点是要求文学真实反映生活,特别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认识作用”可知,两者都能产生“积极意义”,但文章并没有比较哪种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故选B。 - 25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三种为主。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 推进垃圾分类,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与社会组织进行资本投资、监督等服务,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政府扶持与引导、企业支持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此外,可借助“互联网+”分类回收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 材料二: 2016、2017年中国各类可回收资源价值(单位:亿元) 序号 名称 2016年 2017年 同比增长(%) 1 废钢铁 2042.6 3043.4 49.0 2 废有色金属 1829.0 2079.0 13.7 3 废塑料 957.8 1081.3 12.9 4 废纸 744.5 977.7 31.3 5 废轮胎 70.5 73.5 4.3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94.4 125.1 32.5 7 废旧纺织品 8.6 14.0 62.8 8 报废机动车 73.4 87.3 18.9 9 废玻璃 22.4 32.1 43.3 - 25 - 10 废电池(铅酸除外) 24.8 37.3 50.5 11 合计(价值) 5868 7550.7 28.7 (数据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关乎居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又关乎环境保护。相比其他多数和城市对未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个人处以罚款的惩戒,北京市对这种违规行为特别增设了信用惩戒的罚则,彰显了以经济惩罚和信用惩戒共同发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的决心和魄力,有助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落地落实。 当然,对不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行为人施以信用惩戒只是手段,重在发挥威慑作用,最终目的是要让所有人意识到,分类投放垃圾是个人应当履行的公民义务和法律责任。 (摘编自《信用惩戒助力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材料四: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摘编自《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高。2017年,中国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分别达到3043.4亿元及2079亿元。 B. 2017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废钢铁同比增长49%。 - 25 - C. 2017年,各类可回收资源品种回收总值均有增长。废旧纺织品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2.8%;废塑料增幅最小。 D. 垃圾分类,对再生资源的回收能起到积极的意义。垃圾有效分类,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常见的三种模式。 B. 推进垃圾分类就可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C. 北京增设信用惩戒,助力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文明行为养成。 D. 垃圾分类是大事,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问题高度重视。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 【答案】4. C 5. B 6. ①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帮助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②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创造经济价值。③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④有利于环境保护,让人民生活在更幸福更美好的环境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C项,“废塑料增幅最小”错误,由图表可知,增幅最小的是废轮胎,而不是废塑料。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项,“推进垃圾分类就可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错误,选项张冠李戴,从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可看出,能“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的是“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而非“推进垃圾分类”。 故选B。 6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由“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可以得出: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帮助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由“提高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可以得出: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创造经济价值。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关乎居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又关乎环境保护”“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得出: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可以得出:有利于环境保护,让人民生活在更幸福更美好的环境中。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夜灯光 司玉笙 车灯很亮,剑一般刺破黑暗,车窗外的树影便飞速地向两边闪开。 坐在后排的他眯着眼问:“快到了吧?” “已经上了大堤,老板--前面就是蝴蝶庄。”司机小徐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尽头。 - 25 - 所谓的大堤,就是黄河故堤。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沿着这条大堤走出蝴蝶庄到沿海一座城市打工的。而今,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资产过亿。庄里人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说是买下半个县城还可以剩下个黄金圈。他听了之后,一笑了之。“老板,这条水泥路就是你捐资修建的,还有小学。”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仪表盘五颜六色的光线散射在车内,光线在他脸上波动。 他有两年多没回蝴蝶庄了。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选在夜里回来,是怕给县里的、乡里的头头脑脑找麻烦--只要听说他回来了,片刻工夫小车就会鱼贯而来,不是接他吃饭,就是请他看项目啥的,弄得他不尴不尬的,心里头不那么舒服。 为从老家拔腿,四年前,他将爹娘接到公司所在地,让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幢小楼里,观海景、吃海鲜。可他们人在这儿,心还是在老家,时不时地嚷着要回蝴蝶庄。他就哄劝,答应到年关送他们回去。不料老爹忽发脑梗死,落下个半身不遂。病榻上,爹还不忘农耕之事,还有那处老宅院。 于是,按爹娘的意思,老宅院交与小学校长匡四管护--匡四是他儿时的玩伴,又是同学,交给他放心。 这匡四是个“老别筋”,只要是认准的道走到底不拐弯。四年前接爹娘时,本打算带他一块走,可怎么劝说他也不去。 “我走了,把孩子扔这儿咋办?”“你想想你一个月才拿多少钱?” “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匡四拍拍胸口。 “多少人想跟我去,我都没点头,专想着你哩一一你的文化水平比我深,帮帮我多好!” “不中,不中,我得帮帮这些孩子--他们还小。” 每每回想起与匡四的这次对话,他就在心里长叹一声:“唉,这就是匡四啊!” 前天,躺在病床上的爹忽然歪头问道:“你有几年没回老家了?” “两年了吧!” “回去看看吧!俺和你娘动不了,你得回去,咱可不能忘了蝴蝶庄,那是咱的根呀!” 说着,还忘不了加一句:“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他可是个好先生。” - 25 - 现在,蝴蝶庄近在咫尺了。夜里的蝴蝶庄就像山峦,峰壑皆有,显得有些陌生。他睁大了眼,盯着路径,提醒司机小徐减速慢行。很快,他就看见了那熟悉的宅院--那里灯光明亮。他心里“咯噔”一下:谁这么晚了还开着大灯?车一停稳,他下车直奔院子。推开虚掩的大门,他愣住了:树底下,一堆堆废纸箱、酒瓶子、旧书、废报纸什么的几乎占满了院子,中间只有一条下脚的小道通向堂屋。 有一个人正蹲着捆扎旧书,听到动静,便直起身子来--正是那位小学校长。 “匡四。” 他喊了一声,趋身疾步伸出手去。 匡四定定地瞧了他一眼,戴手套的双手只是在身上蹭,没有握手的意思。 “我手脏,手脏--你咋回来了?” “快过年了,回来看看。” “都好着哩,好着哩--就是这院子成了废品收购站。” “你不是当着校长哩,咋弄起这营生啦?” “去年退啦,闲着也是闲着,这跑跑颠颠地给孩子弄个书本钱。” “孩子缺钱说一声,我还能不管吗?” “不是钱的事,是让孩子知道这东西来之不易--有时好东西也会变成垃圾,垃圾也会变成宝贝!” 他打了个寒颤,小时候的那种寒意袭上身来。 “我的匡校长,你不嫌冷吗?”“冷啥,一忙起来啥都忘了。” 小徐拎着大包小包地进来,院门被碰得“咣当咣当”响。第二趟又是圆筒方箱的,来回三次。 “过年了,带些年货,都放你这儿,有四棚叔的、良头家的、三木的……” “我知道,知道--你不住下?” “不住,我得连夜赶回去,明天有个联谊会,还有一个合同得签。” “唉,多少钱算钱?多大官算官?” “我也是想把垃圾变成宝贝。” “好,好!” 匡四捋下手套,往一捆旧书上一扔,转身到屋里捧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这是我备的干豆角,俺叔俺婶喜欢吃,你捎过去,就说我匡四在蝴蝶庄给他们拜年了!” “你也替我给咱庄老少爷们、大娘大婶拜个年!” 说着,两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了一起。 车出蝴蝶庄,小徐不由得问了一句:“大冷的天,一个小学校长怎么整起破烂来了?” 他拍了拍腿,斜了小徐一眼:“你不懂他--停车!” - 25 - 小徐愣了一下,将车停稳,以为老板要小解,可并没有听到那惯常的声音,往车后一看,嘴就张大了—— 寒夜中,老板整整衣襟,对着庄里的那片灯光,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用简洁的文字插叙了老板走出蝴蝶庄到沿海城市打拼而发家致富的奋斗史,这部分略写为下文故事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B. 老板特意选择在腊月二十九夜里回蝴蝶庄,不愿给县、乡领导添麻烦,这表明他对家乡媚富、附势、刻意逢迎的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绝。 C. “这不是钱的事,是心里的事。”这句话鲜明地表现了小学校长匡四淡薄金钱,永葆初心,坚守岗位,为乡村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D. 小说写病床上的爹对儿子的“回去看看”“给匡校长多带些年货”等叮咛,这一处看似闲笔,实则起到充实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 8. 请谈谈小说在塑造老板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9. 小说以“寒夜灯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侧面烘托(描写):如通过司机小徐的介绍,表现老板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助力的奉献精神。②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人物个性。如通过老板与小学校长匡四的对话,表现老板淳朴、厚道、善良、感恩等品质。③细节描写:用精当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如结尾写老板对寒夜里的灯光鞠躬的细节,表现他对老友前小学校长匡四的感激与钦敬之情。④动作描写:如老板见到小学校长匡四之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两人情谊。 9.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环境氛围;②象征小学校长匡四坚守乡村,为孩子们奉献余热,为乡村教育添光的可贵品质。③暗示小说主题,讴歌心系乡村发展,不忘本,默默奉献的精神。④“寒夜灯光”感动鼓舞着老板,令他对匡四油然而生钦敬之情与效仿之意,更给读者以启示与鼓励。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 25 - B项,“家乡媚富、附势、刻意逢迎的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绝”错误,过度解读,“只要听说他回来了,片刻工夫小车就会鱼贯而来,不是接他吃饭,就是请他看项目啥的”可见,是县里乡里的领导干部有求于他,希望在大城市致富的它能回乡投资、捐助之类的,并不能视为“歪风邪气”,也不能认为这是“媚富、附势”。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所谓的大堤,就是黄河故堤。三十多年前他就是沿着这条大堤走出蝴蝶庄到沿海一座城市打工的。而今,他已经拥有两家公司,资产过亿。庄里人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说是买下半个县城还可以剩下个黄金圈。他听了之后,一笑了之”,司机小徐的语言“老板,这条水泥路就是你捐资修建的,还有小学”,侧面介绍他为家乡做过的贡献;直接描写老板与匡四的对话,如“你想想你一个月才拿多少钱”“多少人想跟我去,我都没点头,专想着你哩一一你的文化水平比我深,帮帮我多好”“孩子缺钱说一声,我还能不管吗”等,体现出他愿意提携旧友,热心家乡建设的性格特点;“寒夜中,老板整整衣襟,对着庄里的那片灯光,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细节描写,体现出老板对朋友的钦佩之情;“他下车直奔院子。推开虚掩的大门,他愣住了:树底下,一堆堆废纸箱、酒瓶子、旧书、废报纸什么的几乎占满了院子,中间只有一条下脚的小道通向堂屋”“他喊了一声,趋身疾步伸出手去”,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两人情谊。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小说以“寒夜灯光”为题,“寒夜”点明时间,他是在夜晚回乡的;“去年退啦,闲着也是闲着,这跑跑颠颠地给孩子弄个书本钱” - 25 - “孩子缺钱说一声,我还能不管吗”,可知“灯光”有寓意,在文中指小学校长为了孩子们,宁愿守候在乡村,卖废品为孩子们筹集上学资金,是孩子们的引路之“灯”;通过热心家乡教育的匡四和热心家乡建设的老板,反映了文章的主旨:要为家乡建设点燃一盏“灯”,默默奉献。“寒夜中,老板整整衣襟,对着庄里的那片灯光,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老板最后向“寒夜灯光”鞠躬,体现出老板受到匡四的精神鼓舞,产生钦佩效仿之情,表达出两类不同的人却有着同样愿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深厚情感,引发读者深思。 【点睛】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愉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 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土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备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刘元珍传》,有删减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 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 :伯、仲、叔、季。 B. 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 C. 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 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元珍治军有方,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 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 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 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 (2)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假借皇帝至高的权力来进行营利的活动,窃取朝廷的恩惠用来收买人心,欺骗皇帝而不忠诚,有什么能比这更严重的! (2)刘国缙是李成梁的义子,李成梁放弃边界,刘国缙为他设法解脱罪责,于是种下了祸根。 【解析】 - 25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 考生要抓住动词,且分析清楚人物之间的关联。“怒”是皇帝看到奏疏后的反映,作补语,故“帝得疏怒”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D; “三秩”是三级官职,是“贬”的情况交代,故“三秩”应该与“贬”同在一句,共同交代皇帝“命(命令)”的内容,故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项,“老而无子曰鳏”错误,应该改为“老而无妻曰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B项,“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错误,依据“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由此可知,刘元珍当时正守丧期满,在等待依次补缺。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假:借助;售私:进行营利的活动、谋取私利;以:用来;市德:收买人心;罔:欺骗;孰:谁、什么;孰大于是:状语后置句,有什么比这更大。 - 25 - (2)乃:是;营免:设法解脱罪责;遂:于是;基:种下、埋下。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参考译文: 刘元珍,字伯先,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起初授职南京礼部主事,进为郎中,父母年岁大了,刘元珍回家赡养他们。后又起用为南京职方郎中,淘汰军营中老弱的士兵,每年节省银两二万多。万历三十三年(1605)京官考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将宰相府的钱梦皋等全部贬退。大学士沈一贯秘密为之斡旋,皇上下诏给事中、御史被贬退的都留下,而且没发下考察的奏疏。刘元珍正当服丧期满等待依次补缺,上书直言:“沈一贯自从执掌朝政以来,亲近小人,窝藏奸险的人,凭借权势谋取私利,窃取朝廷的恩惠以获取好的名声,欺君罔上的不忠,没有比这更大了!最近看到钱梦皋有奏疏,每每用朋党之名强加于人。从古至今,小人没有不用朋党之说先控告好人的。这关系到治乱安危的大事,不是小事情。”疏奏上,被留在禁中。当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讨论京察。主事庞时雍则直接攻击沈一贯欺君罔上罪行十条、误国之罪十件。皇上看到奏疏大发脾气,命令一并降刘元珍、贺灿然职三级,调任最边远的地方。不久,庆远及御史李柟等上疏救援。皇帝更加不高兴,停发他们的俸禄,将刘元珍等贬到最边远的地方任杂职。不久,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言语过激。皇上迁怒于刘元珍等人,将他们皆从官籍中除掉。然而考察的奏疏也颁布下来,各被留用的人都自动免职离去了。光宗即位,起用刘元珍为光禄少卿。当时辽、沈已经陷落,所以赞画主事刘国缙进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递文书给督饷侍郎,命令发舟南渡。言官想推举他为东路巡抚,刘元珍上奏道:“刘国缙是李成梁的义子,李成梁放弃封疆,刘国缙在军营得以幸免,于是留下祸患。杨镐、李如柏丧师,刘国缙才刚任赞画一职,立即上奏担保二人,想以违反节制治杜松之罪。建议用辽人,冒领官币二十万两招募士兵三万,结果没有一人能用。被弹劾解去官职,忽然拥兵数万,想从小道进入登、莱,逃窜于内地。万一敌人的间谍混入其中,拿什么防备呢?”奏疏下放到兵部巡抚议论,于是停止。没有多久,刘元珍死于任上。当初,刘元珍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后,以讲学为业,旌表节义,抚恤鳏寡,名声、义气重于一时。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元日 - 25 - 陈与义①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霑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拟人,“花草知节序”,花草尚且知道季节转换而百倍珍惜,更何况是人,面对草长花开,诗人只有独自怅恨;用典,化用齐景公“牛山霑衣”的典故,抒发自己身逢动荡乱世,漂泊流离、不知何处可归的愁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B项,“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错,应是到底能到哪里去,是辗转奔波的痛苦。 故选B。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 25 - 本题,“花草知节序”,把“知”这一人的行为赋予花草,采用拟人,写出时光流逝,看出诗人的无奈;“独霑衣”,齐景公牛山沾衣,运用典故,间接表达诗人对世事无常的伤感;“一身千恨”,通过夸张,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他乡,年老却仕途无望的愁苦。 【点睛】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冲,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答案】 (1). 芳与泽其杂糅兮 (2). 唯昭质其犹未亏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 风霜高洁 (6). 水落而石出者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糅”“智”“霜”,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大圣归来》《哪吒》中,孙大圣、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 - 25 - 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活生生的能走出传统,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地 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_ 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 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 ),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所向披靡 反应 观照 获取 B. 望风披靡 反应 观测 获取 C. 望风披靡 反映 观测 汲取 D. 所向披靡 反映 观照 汲取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成长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B. 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变成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C. 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变成了活生生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 D. 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 B. 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C. 迸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 D. 迸发新活力,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 【答案】16. D 17. B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 25 - 所向披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常用于形容军事或体育竞技中绝无对手的常胜劲旅。望风披靡: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句中写“战无不胜”的“孙大圣”,应当用“所向披靡”,故排除BC。 反应:因为事件所引发的意见、态度、行动或回应。反映: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句中指把“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表现出来,故用“反映”更恰当,故排除AB。 观照:原是美学名词,现指人(主体)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对事物(客体)特性进行观察、体验、判断、审视等特有的心理活动。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情况等)。句中用于形容“现代人的生活”,故用“观照”更恰当,故排除BC。 获取:指取得、猎取。汲取:吸取、吸收。句中指影片广泛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故用“汲取”更恰当,故排除AB。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划线句有两处错误,语病一是“成长为……普通人”不合逻辑,应将“成长为”改为“变成了”,故排除AD; 语病二是“活生生的能走出传统,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语序不当,可改为“能走出传统,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故排除C。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括号前的“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可知,括号内的前半句应为“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故排除BD; 依据括号后“展现新魅力”的句式和内容特点,可知,括号内的后半句用“迸发新活力”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 故选A。 【点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解答病句题的能力。 - 25 -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对读者的价值大致有三类:一是文化价值,从书中①___,这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②___,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三是心理价值,既然畅销一定是许多人选择的,那么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拥有。这三类价值中,③____,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 【答案】 (1). 获得新的知识 (2). 二是社交价值 (3). 第一种是“为己”的阅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注意关联词、表情感态度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顿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还要注意所填句子的位置,综合相关信息,得出最佳答案。答案的中心意思往往是唯一的。 解答此题,考生着重抓住语句之间的结构特征和语意之间的关联。第一处,依据后文的“这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的内容特点,和“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的结构特点,综合推出答案:获得新的知识。 第二处,依据“一是文化价值”的结构特点和分号的提示,还有“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的内容提示,综合推知答案:二是社交价值。 第三处,依据“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容易推知答案。 【点睛】补写句子语言灵活,语境多样。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确定补写类型是总揽式补写、结论式补写还是过渡式补写,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数。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日前,“霓裳艺彩耀动天山——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正式与观众见面,引来一片叫好声。展出的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从头衣、体衣、足衣和配饰四个方面,彰显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层底蕴,对传承与发展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展览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服饰特点,增强人们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认知和鉴赏力。据悉,该展除在乌鲁木齐展出外,还将走到阿克苏地区、哈密市等新疆各地州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巡展。 - 25 - 【答案】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开幕,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有助于人们了解新疆,将在多地进行两个月巡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审准题,然后审读原文依据,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组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55个字。 本语段关键信息如下:活动“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正式与观众见面”,突出特点是“展出的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活动意义“彰显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层底蕴”“增强人们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认知和鉴赏力”,活动后续情况“还将走到阿克苏地区、哈密市等新疆各地州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巡展”。考生综合以上信息,概括关键信息,保留55字以内。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 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 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 (摘编自《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从礼仪礼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 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葛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 25 - 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连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受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函、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 25 - 【审题】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出台《纲要》这样一个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仪礼节是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相伴相生,赋予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以意义和价值。传统节日(节庆和纪念日)作为一种公共文化,可以通过集体性的仪式或庆祝活动,通过大众的参与,来建立公共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进而强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命题要求“请围绕某一重要传统节日,或某一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是写作指令,它限定了考生写作的内容范围;命题要求“从礼仪礼节的角度”,也是写作指令,它限定了考生写作的角度;命题要求“或讲述你的体验、见闻,或阐述你的看法”,提示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立意】传统节日是民族精品文化;回归并传承传统礼仪。 【结构】题目切题《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第一段从端午节引出观点,“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第二段从古代开始围绕礼仪论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第三段论述“如何强化节日仪式”。最后一段强调“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素材】1. 日本兴办了一种新的学校——礼貌训练学校许多公司把他们的新雇员,尤其是年轻女职员派到礼貌训练学校学习如何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敬语,如何接受名片,以及保持优雅的坐姿,还教导如何礼貌欢送客人。担任这些礼貌课程是教师是日本航空公司的53退役空中小姐。 - 25 - 2.待人以礼。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或说,待人以实。实,才能结实果。即便不认识,也能心相印。反之,与人以虚,虽说相识久,未必同路人。或说,待人以诚。诚,才能动心弦。即便当时无动,终会冰消春来。反之,与人不诚,则丧德增怨。或说,待人以善。善,才能得好报。即便一时委屈,终会峰回路转。反之,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社会,是人的社会。活力,是人的活力。正活力,是人的“和力”。而“礼之用,和为贵”。故而,要保持社会正活力的持续,待人以礼,须臾不可离。 3. 十年前的税务部门更多的强调执法,而文明服务是相对弱化的,税务人员更多的时候是以管人的姿态出现。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海淀地税局把开展职业礼仪教育,渗透到税务干部在窗口的一言一行之中。作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的学院路税务所率先提出了“我们多说一句话,纳税人少跑一次路;我们多一分微笑,纳税人少一分紧张;我们多一分解释,纳税人少一分误会;我们多一分勤快,纳税人少一分等待”的“四多四少”服务理念。现如今,税务人员着装整齐,在电脑前轻轻的敲击着键盘,对前来办税的纳税人,服务规范,态度平和,笑脸相迎、轻声细语。正如海淀地税局负责人所说:“纳税人满意是地税人追求的最高礼仪。” 【点睛】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