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语文时事热点试题集锦8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 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 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 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 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 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 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摘编自百度文库) 农民工规模统计表(单位:万人) 指标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农民工总量 22542 22987 24223 25278 26261 26894 外出农民工 14041 14533 15335 15863 16334 16610 举家外出农民工 2858 2966 3071 3279 3275 3525 本地农民工 8501 8445 8888 9415 9925 10284 材料二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 30 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 1982 年的 657 万人增长到 2010 年的 2.2 亿人(上图),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 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 40%是流 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 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 1.5 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 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 82%来自农村。 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2012 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 2.36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 669 万人。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13 年调查的务工经 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 48.8%。平均年龄为 27.9 岁;2015 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平均年龄为 29.3.也就是说平 均“80 后”。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 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 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 定居意愿普遍增加;新生代和 40 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 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6》发布会上指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的流出来,然后接着是夫妻俩流出来, 然后是赶紧把孩子接过来,再往后就是整个家要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我们中国人 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老人的 数量就是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大的趋势。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留守儿童自杀 事件,也让社会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摘编自网易健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域上的流动趋向机器产生的社会原因。 B.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中,我国流动人口在数量上的发展趋势。 C.材料三说明新生代流动人口主流为“80 后”,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 D.材料四说明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是指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其原因是中 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 B.从材料二看出,从 2008 年至 2013 年,我国不论是农民工总量和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总量,都 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 C.我国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其主要特点是青壮年先流出来,夫妻俩流出次之,然后是 把孩子、老人都搬出来。 D.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制度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 增加,社会关系日趋复杂。 3.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注】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调查 在全国范围内抽取 28 个区县的 112 所城乡学校、438 个班级、19487 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样 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 (摘自《光明日报》2016 年 8 月 18 日) 材料二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 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 40.2%,母亲外出的最 少,占 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 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 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 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 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 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 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 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 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 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 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 2 个百分点;有 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 6.3 个百 分点。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 4 次,每月联系 4 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如果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 得到支持和帮助,遇到问題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 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超过 9 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 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说。 (摘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2016 年 7 月) 材料三 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2 月 14 日,国务 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 员会、居民委员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职责,首次提出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 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帐的制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且规定了台帐的主要信息村 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后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监护情况、 就学情况;乡镇政府组织的重点核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 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 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2 月 16 日) 材料四 僵化的户籍制人为地把人画地为牢,把人们固定在户籍地,这才是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 制度性原因。很多人不去要求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而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 留守儿童,希望更多公益机构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如果改变了产生留守 儿童的制度,也不需要政府投入这么多资源了,纳税人也可以节省一大笔钱;如果户籍制不变, 恐怕再多的政府投入,再多的公益人士也无法解决问题。 (摘自黄凯平《留守儿童的伪问题与真问题》)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面是( ) A.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只有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不 良表现是最突出的。 B.打工父母与孩子见面和联系的次数越多,孩子的心理状态越好,不见面和不联系情况最差。 C.如果想要让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每年父母与孩子见面的次数要 超过 9 次。 D.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的意见》对他们有关爱和保护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的研究结论表明,婴儿只有与母亲之间有连续不断的温暖、亲 密关系,才会心理健康。 B.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讲,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就不能再建立儿 童依恋,并且情感会不稳定。 C.从材料一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农村留守儿童的身高与城市儿童和随 迁儿童的相比都要低。 D.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和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相比,前者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低,但对未来 却更怀有希望。 E.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留守儿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 在于改革户籍制度,不要用僵化的户籍制度约束人。 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 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 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 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 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 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 2016 年 12 月 6 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 6102.55 万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 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 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 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 当一名幼儿园老师。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 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 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 185 户农家,685 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 一半。留守儿童 39 名,孤儿 2 名。 1984 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 1989 年,中 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 200 万人迅速蹿到了 3000 万人。即使闭塞如老 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 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 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 荣说。1984 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 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 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 1994-1996 年最为严峻。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 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 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 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 仿。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 不到工作吧。2013 年 9 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她说,“不要让这些 孩子再被遗忘了”。 (摘编自 2016 年 3 月 24 日《南方周末》) 材料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6 月 19 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材料四 2016 年 9 月 21 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 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 650 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 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活动现场河 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 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 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 650 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 多。 (摘编自 2016 年 9 月 21 日“中新网郑州”) 1.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总数已达 6000 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 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 B.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 的孩子留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 C.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 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他们已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 D.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 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B.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 视;材料二、 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 C.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当时 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 D.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 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 E.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 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3.请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应当如何将关爱留守儿童落到实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 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 守儿童。据 2000 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 2000 万人。根据《中国 2010 年第六 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 37.7%,占全 国儿童 21.88%。与 2005 年全国 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 242 万。 留守儿童一词出现之初并未得到太多关注。1993 年到 2003 年相关的文章仅有 6 篇。 2002 年以后国内主流媒体开始关注和报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先后报道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 野。到 2004 年新春开学之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达到了第一次高潮。 同样的一条新闻,如果选取不同的新闻报道体裁写出来可能会产生全然不同的传播效 果。报道文体的选取可以显示出媒体对于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 表 1 《人民日报》关于留守儿童的各年报道数量及占比统计 时 间 200 3 200 4 200 5 2006 2007 200 8 2009 201 0 2011 201 2 合 计 数 量 0 28 27 58 59 19 34 16 34 24 299 比 例 0 9.3 6% 9.0 3% 19.3 9% 19.7 3% 6.3 5% 11.3 7% 5.3 5% 11.3 7% 8.0 2% 100 % 表 2 《人民日报》2003-2012 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体裁统计 消息报道 通讯 评论 图片新闻 数量 183 20 16 80 比例 61.2% 6.68% 5.35% 26.75% (摘编自《〈人民日报〉关于留守儿童报道研究》,2015 年 1 月 5 日人民网) 材料二: 中国 1.2 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 2 千万留守儿童。2016 年底,民政部发 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 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 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2017 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 示,11.4%的孩子称自己父母离世,这一比率明显高于中国年平均死亡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 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 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 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 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 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 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摘编自《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2007 年 9 月 7 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下列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四千多万,但在 2003 年以前,民众是不了解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的。 B.2006 和 2007 这两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出现了激增,但到 2008 年,也许是受北京奥运会 和 5·12 汶川地震影响,报道的数量有了明显回落。 C.从 2003 年到 2012 年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体裁统计,可看出《人民日报》在评论方面对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还显得不够。 D.根 2017 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内容,许多孩子称自己的父母离世,可能 是孩子们的玩笑或发泄对父母的不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揭示了正视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主流媒体的报道进行了统计;材 料二阐述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B.民众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制约着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 于形成舆论氛围,加快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C.父母的缺失,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制约,这让留守儿童的情感与心 理出现问题,导致这些孩子极易产生犯罪的倾向。 D.针对留守儿童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怨恨父母、学习状况一般等现实问题,民政部 发布了相关通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E.《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的发 布,疏于照顾的监护人监护不力的情况将得以扭转。 3.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那些花儿 ——湖南省邵阳市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调查 9 月 2 日,开学了。清晨 5 时,5 岁的周江龙和 4 岁的妹妹周亮兴奋地爬下床,他们要上幼 儿园了。兄妹俩家住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大新乡大西村,母亲在妹妹出生 13 天后就离家出走 了,父亲两年前外出打工,音讯全无,留下兄妹俩同 73 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很希望孙子 能上幼儿园,但对于这个每月只有微薄低保金的家庭来说,是奢望。幸运的是,湖南省惠民农 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基金会为两兄妹办理了入园手续,资助他们所有费用。两兄妹的梦想开 花了。 (一) 周家兄妹只是邵阳地区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邵阳市是全国留守儿童大市,据统计, 目前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 70%,在近 28 万 3 到 5 岁的儿童中,上幼儿园的只有 18 万人,全 市幼儿园仅有 121 所。 上午 9 时许,周江龙和妹妹在奶奶的护送下,翻越大山,穿过吊桥,终于走到了新邵县大新 乡中心幼儿园,这是全乡唯一的幼儿园。 悠悠资水穿乡而过,大新水库更是把孩子们和幼儿园阻隔开来。很多孩子只能坐轮渡,走 200 米的吊桥过去。 安全隐患巨大,刮风下雨更加危险。无奈之下,幼儿园只能每天派老师 负责接送学生。 有的家长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租房,黄永秀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带着上幼儿园的孙子在 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家住在山坳里,出山就要近两个小时,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护 送,租房也是实在没办法,说什么也不能耽误孩子啊。”黄永秀感慨。 提起邵阳市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困境,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汤策程显得很无奈:“邵阳市 大多数地区是山区,基础教育薄弱,学前教育更是最薄弱的一环。财政投入少,按国家规定, 一乡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但是全市公办的幼儿园不到 5%,其余的都是民办幼儿园,而这些 民办幼儿园 80%以上都不符合国家的建园标准。如果我们把它们都取缔,孩子们就没有幼儿 园可上了。” 邵阳市副市长李兰君告诉记者:“邵阳地区的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区域发展失衡以及办学 条件简陋的问题。县城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少数财政状况稍好的 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 70%,而大部分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不到 40%。农村地区 90% 以上的孩童上一学年的学前班就直接上小学。” (二) 绥宁县拱桥村幼儿园伍长妹园长告诉记者:“农村的家长都存在一个观点,很关注孩子今 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题。”走进教室,放在墙角的小黑板引起了记 者的注意,上面写满了彩色粉笔书写的汉字:终、钟、 铃……仔细看,黑板上还隐约可见没有 擦拭干净的数学算式。 绥宁县拱桥村幼儿园的陈旧教学观念只是冰山一角, 邵阳农村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小学 化”现象。 谈起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足,隆回县麻塘山乡松竹村东新小学校长刘其辉说:“幼儿 教育小学化,一来,这么小的孩子未必能够完全接受,而且这种教学进度跟小学阶段的启蒙教 育是重合的;二来,由于留守,爷爷奶奶给不了较好的家庭教育,但3到5岁阶段恰恰是良好习 惯的培养阶段,不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除了教学观念落后,学前教育还面临着师资匮乏的严峻挑战。 隆回县荷田乡,九下、禾力、雷塘、姚家是全乡最偏僻的四个小山村,但这里仅有一所幼 儿园和一位坚守 30 年的女老师。欧阳前秀老师深情地说:“我很喜欢小孩子,不忍心看着他 们跑那么远的路去上幼儿园,我就在这里办了一所幼儿园。” 隆回县教育局副局长欧阳晓明分析了邵阳农村地区幼师缺乏的原因:一、专职幼师培养有 限。今年的教师培训中,隆回的幼师培训只有两名幼师指标。二、财政投入不够,幼师待遇差。 公办幼儿园幼师工资只有一千元左右,比在外面打工少很多。 据统计,邵阳地区幼师缺口达 3000 多人,而且每年都会有近百名幼师往小学教师、公务 员、公司文员等行业流转,其中在岗幼师有近 70%是非专业幼师。 (三) 邵阳县黄荆乡是全国著名的“无妈乡”,对这里的很多孩子来说,“妈妈”是他们心里不 可触及的伤痛。由于海拔高,土壤贫瘠,农业不发达,村民经济收入很低,这里的妇女要么出走, 要么改嫁。据统计邵阳县黄荆乡有 132 名失母儿童,在黄荆乡中心幼儿园就有 12 名。 “我们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每天放学他们都抱着我们不肯回家。”黄荆乡幼儿园伍云园 长流着泪向记者讲着一个故事,今年初她和几名老师下乡走访,到了黎叶涛的家里,4 岁的他 见伍云进了家门就抱住她的腿说“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伍云的心被割了一刀,当即决 定不收学费带他进幼儿园。 今年 8 月,邵阳籍民营企业家姜斌带领全国首家专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金 会——湖南惠民农村学前教育基金会在邵阳挂牌成立,基金会成立的第一期项目就是在黄荆 乡捐资 500 万元建一所省级幼儿园建园标准的示范性幼儿园。今年 8 月 25 日掘土奠基,预计 建筑面积达 2122.6 平方米,可容纳 300 名幼儿。在这里,活动室、教室、寝室、舞蹈室将一 应倶全。 为号召更多的慈善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8 月 28 日晚,邵阳市政府联合基 金会在邵阳市体育馆举办了一场爱心慈善晚会。知名作家捐出爱心书画作品,胡兵、那英等 演艺界明星捐出自己的物品现场拍卖,一共筹得资金 1500 余万元,为改善邵阳地区农村学前 教育添砖加瓦。 此外,基金会还一次性向邵阳地区捐赠校车35辆,基金会拟在五年内新改扩建150所农村 幼儿园,捐赠校车 150 辆,资助培训 600 名农村幼师,并资助 7500 名特困儿童入园学费,总投 入将达 1.5 亿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向记者介绍邵阳地区的学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时, 邵阳市有关领导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 明了县城之间以及县城与乡镇之间的巨大差距。 B.虽然是调查报告,但本文的语言充满了感情色彩,寄寓了作者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 育现状的关切之情以及无力改变的无奈之情。 C.本文善于用数字说明观点,如“全市幼儿园仅有 121 所”“邵阳地区幼师缺口达 3000 多 人”“捐赠校车 150 辆”等,数字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欧阳前秀老师、黄荆乡幼儿园伍云园长等材料非常典型,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观点,如伍云 园长这一材料就主要说明了幼儿教师非常富有爱心。 E.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湖南省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开调查 会、个别访问、现场察访等多种调查方法。 2.从全文看,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哪些困境?请分条概括。 3.文中写周家兄妹的事例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建议。 6. 父亲的证明 游睿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 乎很久没剃过。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我拦住他问:“你找谁?” 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 家。” 我把胡小花叫了出来。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 胡小花听到后飞快地跑出来:“爸爸在哪里?” 我指了指眼前的男人。男人后退了一步,半蹲着身子轻声喊道:“小花,你看谁来了?” “小花,过来,爸爸抱抱。”男人微笑着,看得出是那种带着讨好的微笑。但胡小花退后 了一步,拉住了我的衣袖:“老师,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爸爸。” 我吓了一跳,赶紧搂住小花,再次警惕地打量这个男人。我看过许多地方丢小孩的案例, 犯罪分子就是装成亲人把小孩骗走的,没准这个男人就是个坏人。 我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 男人站了起来,脸上顿时皱纹密布。“我是小花的爸爸啊,小花,你怎么不认识我呢?”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他叫胡文进。 我转身问小花,小花说他爸爸是叫胡文进。我让男人拿出身份证来看看。男人立刻在自 己身上摸索,片刻后却摊手说,他来得匆忙,没带在身上。 我拉着小花,打算回教室。男人在背后喊:“老师,等等。”我转身,发现男人一脸痛苦, 蹲在地上。他抬起头对我说:“我真的是胡小花的爸爸,我今天刚回来,她奶奶生病了,就让我 来接她。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我摇摇头,说:“不是我不相信你,连孩子都不认识你,我怎么可能把她交给你?” “你要我怎么办才肯把孩子交给我?”男人几乎是吼了起来,“她明明就是我的女儿, 凭什么不让我带走,天马上就黑了。” 我说:“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证明你是她的爸爸,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 想。” 男人平静下来,勉强笑笑,说:“对不起,老师,我刚才情绪不好。我真的是她爸爸。小花 两岁时,我和她妈妈就出去打工了,我已经快五年没见过孩子了。如果不是我手里有她的照片, 我也不认识她。” 胡小花突然大声说:“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没说要回来,前天他还和我通过电话。” 男人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然后他站了起来,我看到他双眼 有了泪水。男人说:“老师,你有电话吗?你说个号码,我给你打过来。” 我疑惑地看着男人。他正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犹豫片刻,还是将号码告诉了他。接 着,男人拨通了我的电话。男人说:“把电话给小花好吗?” 我虽然不解,还是将电话给了胡小花。胡小花接过电话,我看到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 容,他的声音也一下子变了,他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说:“喂,小花,乖伢子,我是爸爸呀!” “爸爸!”几乎是在一瞬间,胡小花飞跑过去,一把抱住男人,一边还回过头,对我 说:“老师,他是爸爸,爸爸每次都是这样叫我的!” 男人紧紧地抱住小花,把头深深埋在小花的肩膀上,小花也在他的肩上啜泣着。半晌之 后,男人抬起头,努力微笑着对我说:“这些年,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她更熟悉的,是我电话里 的声音。” 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父亲的证明”为线索,围绕“接女——被拒——证明——相认”组织主要故事情 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B.小说的开头塑造了邋遢疲倦的“父亲”形象,它的作用是为了与后文“父亲”浓浓的爱女 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C.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家长接放学回家的女儿的温情故事,折射了一个冷峻严肃的社会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 D.小说以细节见长,如写胡小花接电话时,“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声音也一下子温柔 起来,写出了柔情似水的父爱。 E.小说的语言风格清新朗俊,用语简淡洁净,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 的深沉浓烈的情感。 2.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时推动小说发展的主要张力,这篇小说有几类矛盾冲突?请结合小说简 要分析。 3.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文章最后以“男人泪流满面”作结,请联系全文,说说 “男人泪流满 面”的原因是什么? 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探究。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与一年 侯发山 正月初六一大早,土豆和槐花便悄悄起床了,待一切收拾停当,天还不是十分的透亮,看 了看熟睡中的女儿甜甜,槐花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叫醒给她说一声?”土豆没接话茬,背上 行李就走。槐花见状,不舍地看了甜甜一眼,转身跟了出去。 等走出院门,槐花看着土豆的后背,一边走一边说:“甜甜都六岁了,懂事了,咋着也得 给她说一声。” “她哭死哭活,走得了?”土豆头也没回,没好气地说。 槐花不吭声了。也是,每年他们出门,甜甜都要死死缠着槐花的腿,哭得稀里哗啦。 土豆说:“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槐花还是不吭声。 土豆说:“一年时间太短……一来一回光车票就得三千多,如果不回来,省下车票不说, 还能多挣几百。” 土豆说得倒是实情,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 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 了。 土豆和槐花走到村口,三轮车还没来。土豆随口问槐花:“东西都带齐了没?身份证也带 了吗?” 槐花闻听,摸了摸口袋,说了声 “糟了,身份证没带”,然后撒腿往家跑。 “回来!”土豆叫道。 槐花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土豆。 “你瞧着行李。”土豆说罢,像头受惊的骡子,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 土豆跑到家,已是汗水淋漓,呼吸不匀。这时,老娘已经起床了,正在刷洗碗筷。老娘问 道:“咋又回来了?”“身份证忘带了。”土豆说着,便翻箱子倒柜子地找开了。怕惊醒甜甜, 也是消没声息的。 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找到。土豆给槐花打手机,让她赶快滚回来。 槐花回到家,直奔床头的箱子。 土豆瞪了槐花一眼:“我都翻几遍了,影儿也没有。” “我记得回来就放那里了。”槐花小声说着,把手伸了回来,却又没地方放,一会儿拉衣 袖,一会儿拽拽围巾。 这时候,甜甜已经醒了,躺在被窝里瞪大眼睛,眼珠子滚过来滚过去。 看到甜甜安静的样子,土豆想起什么似的,问甜甜:“身份证是不是你拿了?”他记得年 三十回来那天收拾身份证的时候,甜甜曾经问过他,问身份证是干啥用的,他说没有身份证就 不能坐车,不能出门。 槐花忙过去把甜甜的被角掖了掖,抚摸着她的头发:“乖,好孩子不能说瞎话,是不是你 拿了?” 甜甜不吭声。 土豆瞪着甜甜,恶声恶气地说:“是不是你拿了?” 甜甜哇地哭了。 “有话不会好好说?瞧你那样子,跟个门神似的,就不怕吓着孩子?!”老娘赶过来数落 土豆。 “好女儿,不哭啊,不哭啊。”槐花哄着甜甜。 “我们不打工,你吃啥喝啥啊?你不穿花衣裳啦?你不吃火腿肠啦?”土豆的声音明显低 下来。 “我不穿花衣裳,我不吃火腿肠……我不想让你们打工。”甜甜哭得更厉害了。 显然,甜甜把身份证藏起来了。 老娘也过来劝甜甜:“甜甜,你不是想上学吗?你爸你妈不出去打工,你就上不了学,你 就背不上新书包……” 嗨,你别说,奶奶的话就是管用,甜甜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妈妈,你们啥时候 回来?” “两……一年时间。乖,听话。”槐花看了土豆一眼,边说边给甜甜擦眼泪。 “一年时间有多长啊?”土豆盯着槐花的脸,好像那上面有好看的花似的。 “不长……你看,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 二月,就这么长,多快?”土豆一边说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比划。 甜甜看了槐花一眼。槐花点了点头。甜甜这才从枕头下摸出两张身份证。 等到土豆和槐花风风火火地坐三轮到镇上,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不料想,外 出的人太多,接连几天的票都没有了。 真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两个人只好失望而归。晚上八点回到家,甜甜见到他们, 跑步迎上前去:“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咋现在才回来?我都数了好几年了……” 话没说完,甜甜眼里的泪已经流了出来。 (选自《天池》,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花想叫醒甜甜,但是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土豆是担心甜甜醒来哭闹,耽误了他 们的行程。 B.“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听到土豆这句话,槐花没有吭声,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 主张的。 C.“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土豆急切的心情,希 望赶紧回家找到身份证。 D.甜甜藏起了父母的身份证,反映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 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2.文中插叙福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题目“一天与一年”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表达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①__________,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一一农村留守儿童。目前 我国留守儿童问题有以下特点:其一是②__________,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 童”超过了 5800 万人,其中 57. 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 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 时外出。其二是③__________,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 漠、 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 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 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在下面。每个结论不超过 15 个字,不能出现具体 数字。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5800 万人,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和良好的教育。 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 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18 字。 4.下面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徽标,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 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5.下面是某班级“探访留守儿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框架用一段话说明。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 6.“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 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5800 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 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 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 18 字以内。 三、材料作文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冰花男孩”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冰花男孩”是云南贫困山区的一名留守儿 童,他在寒冬的早晨长途步行去学校,致使头上结满冰花。“满头冰花”的照片传至网上,旋 即触动了网友柔软的心,各方网友纷纷捐款,有关部门也迅速行动,爱心洒向小男孩及其周边 学生。小男孩因为这一次网络意外走红,命运得到了转变;而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像“冰花男 孩”一样的贫困留守儿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四、其他作文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1.《红岩》曾被誉为“共产主义教科书”,刚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读《红岩》,学英雄” 也成为当时青年的响亮口号。假如你向同龄人推介这部小说却有人大呼“读不下去”,请你 对他说一段话,引导他读这部书。 2.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来到某偏远山 区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了大为震惊的一幕。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记者所 看到的这一幕情景。 3.“感动中国”2015 年度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规模不断扩 大,已经免费为上千个被拐卖儿童找到了家;但是,面对记者采访,他们却说最大的心愿就是 早日关闭网站。请你替他们为这个心愿拟一个简短的说明,语言要温馨、得体,有感染力,至 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五、选择题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 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C; 2.B; 3.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 ②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 ③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④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 课题。 解析:1.“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无中生有。 2.A.“是指”太绝对,应为“主要是指”。 C“特色性”概括不当,原文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 D “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分析不当,原文说“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2.答案:1.B; 2.AE; 3.①父母层面: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 ②地方各级政府层面:要认真落实执行《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基层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和义务 ③国家层面:其一,国家需要出台政策保护留守儿童;其二,改变僵化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 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④社会层面:公益机构可以多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 解析:1.B 项,“不见面和不联系情况最差”错。 2.A 项“婴儿只有与母亲之间有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关系”错,原文是说“应该有与母亲 (或稳定的代理母亲)”。 B“儿童就不能再建立儿童依恋”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 D“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和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相比……对未来却更怀有希望”错,原文 “有 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 6.3 个百分点。” 3.答案:1.C; 2.BD; 3.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保障留守儿童权益的法规, 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②教育、公安等部门应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与学校、幼儿园等形 成联动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抚养。 ③国家或当地政府应想千方设百计努力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从源头逐步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 问题,减少楼首尔天。 ④针对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率高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 明确监护人职责的同时,积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指导。 ⑤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成长。 如:郑州开展的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活动。 解析:1.C 项,材料二第三段说的是“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 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 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从文中看不出“极度贫穷”和“他们已 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这两点信息。 2.C. “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有误。 D “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有误。 4.答案:1.A; 2.AB; 3.①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必须重视问题,尽量多陪伴少疏离; ②社会要多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将国家政策落实,多监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③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联手,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到执行落实的力度以及反馈信息的及时处 理,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虑。 解析:1.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提到“并未得到太多关注”以及“02 年后国内主流媒体开始 关注和报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说明题支“民众基本是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的” 错误。 2.C,归因错误,学校与留守儿童极易犯罪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D,民政部的通知不能立刻解决问题,与事实不符; E 项“疏于照顾的监护人监护不力的情况将得以扭转”言过其实。 5.答案:1.AC; 2.①财政投人少,公办幼儿园匮乏;②区域发展失衡;③办学条件简陋;④幼儿 园教学观念陈旧;⑤师资匮乏。 3.①事例典型,增强调査报告的真实性,使调査报告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②写周家兄妹 的事例时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使调査报告更具有感染力。③用周家兄妹的事例引出调 査对象,并照应题目。 4.①千方百计发展当地经济,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②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③ 提高幼师待遇,建设能满足学前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④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质量。⑤吸 收民间力量,使其加人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中。 解析:1.B. “无奈之情”错,从文中看,作者对解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是充满希望的;D. “主要说明了幼儿教师非常富有爱心”错,文中用这一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留守儿童母爱的 缺失;E. “开调査会”错,文中没有采用开调査会的方法。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提炼的能力。注意抓住所调查的人物的语言,从中提取信息。 3.调查报告必须用事实说话,报告中的典型事列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而写作调查报告的目的 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恰当的感情融入,使文章感染力增强。 4.解决问题的建议应该对应着面临的困境。回答本题除了对文本的把握,还要联系第 2 小题。 6.答案:1.CD; 2.①奶奶应接孙女而不能的矛盾。放学回家本该奶奶去接,但奶奶生病不能 到校来接。 ②父女之间的矛盾。父亲临时代替奶奶接女儿,但父女已经五年未见。并且父亲临时来接女 儿,而此前电话中没说自己要回来。 ③父亲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老师要求“父亲”出示身份证,而父亲因行色匆匆忘带身份证。 3.①为与女儿面对面却不能相认感到悲伤 ②为终于与女儿相识喜极而泣 ③为五年来没有尽到父爱感到愧疚。 4.①叙述的视角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 离之间的距离。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举例略 ③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我”作为有责任心的老师,衬托父爱的执着与浓烈。 ④突出作品主题。小说通过我之所见,折射出当今社会“关注关注留守儿童”的主题。 解析:C 项 3 分,D 项 2 分,B 项 1 分。A 项“父亲的证明”是主要情节,B 项还有情节上的作 用,E 项语言风格平实朴素。 7.答案:1.B; 2.插入福全的故事说明的确有农民工不回家过年的情况,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 话;使情节更加全面,引出空巢老人的问题,突出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 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3.运用对比手法,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表现了留守儿 童对亲情的渴望。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呼应文章结尾小甜甜的话。 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深思。 解析:“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于文无据。 二、语言表达 8.答案: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 留守儿童数目庞大;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 解析: 9.答案:1.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 解析: 10.答案:示例一: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示例二: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示例三: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解析:公益广告词不要太长,符合主题“关爱留守儿童”,要出现关键词——“关爱”“留守 儿童”,其实就是围绕主题扩展句子;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一般用比喻、拟人等好操作也好看 出来的修辞,不要用不常见的。以符合要求,得分为目的,不要玩深沉,写怪句子。 11.答案:构图要素:徽标由一个小孩和一个成人手牵着手构成的内部心形、中间小孩头型、 整体笑脸的图形构成。或徽标以一个手牵着手的小孩和成人图形为基本原型构图,并融入爱 心、小孩卡通头形、笑脸等元素。 寓意:①爱心象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爱的奉献, ②手牵着手的小孩和成人图形象征着爱心接力,(关注留守儿童需要付出行动)(农村留守儿 童需要爱的扶持) ③小孩卡通头形寓意着关注的对象, ④笑脸图形寓意着爱心接力的结果,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 解析: 12.答案:示例:本次“探访留守儿童”活动,全班分为 6 个小组。准备阶段组长负责组织协 调,要求全员参与,募集所需物品。实施阶段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玩具,并为他们 表演节目。 解析: 13.答案:(示例 1)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示例 2)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 (示例 3)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解析:广告词必须突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且感情真挚, 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广告 词必须借助修辞手法,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材料作文 14.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联 系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这样才能让文章有的放矢,而不是坐而论道、华而不实。 对一则新闻事件的解读通常有多个角度,我们要看清材料的指向,通常的做法就是抓住材料 的核心矛盾。这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句话是对“冰花男孩”事件的简单叙 述,最后一句话是对事件的总结评论。显然,材料的关键是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 分句指出冰花男孩自身命运的改变,这是一个“矛盾”;后一个分句指出冰花男孩与其他贫 困儿童的不同,这又是一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就是我们写作时立意的出发点。 具 体来说,从第一个矛盾出发,我们可以围绕小男孩命运的转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其意 义,尤其是互联网慈善的意义。从第二个矛盾出发,我们可以赞同救助小男孩的意义,也可以 批判这种个别救助的不足,还可以呼吁更加广泛的社会公平。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 扣紧材料,深入分析“冰花男孩”这一现象本身,再以小见大,推广到更加普遍的社会关切。 角度一:互联网慈善改变命运 冰花男孩”命运的转机依赖于互联慈善。他的照片触动 了网友,千万网友的爱心又汇聚到他身边。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改变 我们的社会与生活,而互联网慈善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形式。 角度二:个别救助的意义 小男孩作为一个个体得到了救助,虽然这种救助是有限的, 却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个体本身的命运确实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个体救助能够为社会释 放出一种善意的信号,能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慈善活动。 角度三:救助要全面长效 “冰花男孩”虽然得到了救助,但也只能是个别的、暂时的。 中国还有很多留守儿童、贫困人口,他们同样需要有效的救助。因此,对于贫困人口的救助要 有一个全面详尽的规划,要精准扶贫攻坚,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角度四: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把文章的视角放大,这就涉及社会的公平问题。为什么留 守儿童还要承受这样的人生,要经受这样的苦痛?我们在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方面能 做些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四、其他作文 15.答案:1.; 2.; 3. 解析: 五、选择题 16.答案:D 解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 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从语意的逻辑关系和 陈述对象的衔接角度看“⑥①”“④③”紧密相连,由此得到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