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桃城区十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一调 语文试题 一、课内知识考查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②三径就荒 就:已经 ‎③悟已往之不谏 谏:进谏 ④恨晨光之熹微 恨:痛恨 ‎⑤引壶觞以自酌 引:举起 ⑥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⑦聊乘化以归尽 聊:无聊 ⑧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⑦ C. ③④⑦⑧ D. ①⑤⑥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②中“就”,接近,解释错误,排除A项、B项。③中“谏”,劝止、挽回,解释错误,排除C项。④中“恨”,遗憾,解释错误。⑦中“聊”,姑且,解释错误。‎ 故选D。‎ ‎2.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和典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宿。‎ B. 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 簪笏,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D. 书序,也作“叙”或“跋”,有如今日的“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的文章。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D项,“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表述不准确,“跋”一般列于书后。故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句读之不知 ⑤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B.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 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D. ①④/②⑦/③/⑤⑥/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特点。‎ ‎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之二虫又知何”。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也”。 ③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④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⑤被动句,“见”表被动。⑥被动句,“为”表被动。⑦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⑧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故选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臣具以表闻 ③则刘病日笃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⑤左右欲刃相如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眄庭柯以怡颜 ⑧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A. ①/②⑦/③④⑧/⑤⑥ B.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 C 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D. ①②/③⑥⑧/④⑦/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襟”,意动用法,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②“闻”,使动用法,使……听到。③“日”,名作状,一天天。④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⑤刃,名作动,用刀杀。⑥雨,名作动,下、落下。⑦怡,使动用法,使……开心。⑧外,名作状,在外。‎ - 24 -‎ ‎①为意动用法/②⑦为使动用法/③④⑧为名词作状语/⑤⑥为名词用作动词。‎ 故选A ‎5. 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惜 B. 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烦躁不安 C. 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D. 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A项,“可怜光彩生门户”中,可怜:可爱,可羡;‎ B项,“耿耿星河欲曙天”中,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C项,“雪肤花貌参差是”中,参差:差不多。‎ 故选D。‎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组是( )‎ ‎①金屋妆成娇侍夜 ②可怜光彩生门户 ③雪肤花貌参差是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②“可怜光彩生门户”意思是真是令人羡慕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可怜:古义,可爱,可美。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不同 ‎③“雪肤花貌参差是”意思是她雪一样的肌肤,花一样的容貌,看起来很像要寻找的贵妃。参差:古义,差不多。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大约,几乎;错过,蹉跎。不同 - 24 -‎ ‎①“金屋妆成娇侍夜”意思是她在华美的房屋中梳好晚妆,更显娇艳,准备着侍奉君王过夜。金屋,古今意思都是华美的房屋。相同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意思是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回眸,古今意思都是回头。相同 故选C。‎ ‎7.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袅袅兮秋风 袅袅:柔美的样子 鸟何萃兮蘋中 萃:聚集 B. 聊逍遥兮容与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合百草兮实庭 实:坚实,坚强 C. 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D. 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开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袅袅”意为“微风吹拂的样子”;‎ B项,“实”意为“充满”;‎ D项,“开”意为“开创”。‎ 故选C。‎ ‎8.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官(jǐn) 开济(jì) 大散关(sǎn) 猝不及防(zú)‎ B. 衰鬓(bìn) 千载(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长城(sài)‎ C. 祠堂(cí) 禅让(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 D. 祓除(fú) 频率(pín) 伯仲间(zhòng) 泪满衣襟(jī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项,“猝不及防”的“猝”读cù;B项,“空好音”的“好”读hǎo;C项,“禅让”的“禅”读shàn。故选D。‎ ‎9. 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怀着敬仰的心情去寻找诸葛武侯祠。‎ - 24 -‎ B. 颔联写了作者到达诸葛武侯祠后的所见所闻,碧草自绿,黄鹂空叫,无人观赏,无人聆听,以乐景写哀情,突出了祠堂的空寂,表现出一种寂寞的情感。‎ C. 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雄才大略,表现了作者对其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赞颂。‎ D. 尾联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叙议结合,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 项,“叙议结合”分析错误,诗歌后两句都是议论。故选D。‎ ‎10.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 遂见用于小邑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 A.“遂见用于小邑”,“见”表被动,被动句。 ‎ B.“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为宾语前置,应为“童子知何”。‎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莫夭阏之者。”‎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 茶①‎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 24 -‎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一支部队过江,粗布军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贾,推门一看,都大吃一惊!‎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的话与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去过,倒是课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之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人们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去了英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南的水,江南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但是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树叶上,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道茶是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佛入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成群结伴,向山上的茶园走去。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翠欲滴的茶树丛中,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 24 -‎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诗经》中体验“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捣、拍、烘等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软润滑,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有空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升腾起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绿意盎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女,活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石板街,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七八十度的温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茶园,品茶谈心,那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4期)‎ ‎[注]①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②鹏城:深圳的别称。‎ ‎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同样的部队驻防一事,前后相隔四十八年,当年爷爷所说的富商巨贾的心理状态是惊讶,而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 B. 小说多处写了爷爷要钱之江到内地看看,这既体现了爷爷的思乡情怀,又强化了钱之江前往内地看看的原因和心理状态。‎ C. 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不忘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 24 -‎ D. 小说结尾写钱之江带着“爷爷”的嘱托,来到期盼已久的江南,尝到了江南的茶,呼应标题,突出了钱之江的喜悦心情。‎ ‎1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但自始至终都围绕“想去看茶”这一线索展开,其中如“四十八年前”等,让读者可窥见相关历史背景。‎ B. 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直接刻画了钱之江爷爷和钱之江妻子的形象,二人都对钱之江前往内地有促进作用。‎ C. 小说的结尾极富有画面感,其风景风物、人物相欢、品茶氛围均美不胜收,让读者读后如身临其境,恍如梦境,惬意无比。‎ D. 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多处运用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13.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4. 本文的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A 12. B ‎ ‎13. ①既强化了茶香的浓郁,也全方位展现了制茶、品茶等茶文化及茶人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质。②强化了主人公前往内地看看的愿望,引发了主人公钱之江沉浸在茶之氛围中以及由此带来的想象,从而丰富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也使文章有了诗情画意之美感。 ‎ ‎14. ①小说以“想去看茶”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高度浓缩了两代人几十年的人生,且脉络清晰。②结尾以完成了心愿作结,与开头形成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③中间插叙了爷爷相关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交代了钱之江想去看茶的原因,还揭示了做人要有家国情怀的主题。④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感受,使行文有了波澜,又强化了江南之茶的魅力与在钱之江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错误。原文说“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这里的“心提了起来”并非紧张,从后文看,钱之江对江南日思夜想,充满了向往。部队移防勾起了他的情感。因此,这里不是紧张,而是激动。‎ 故选A。‎ - 24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B项,“直接刻画了钱之江爷爷和钱之江妻子的形象”错误。文本中刻画钱之江爷爷主要通过钱之江的回忆,对妻子的刻画是通过钱之江的想象完成的,并非直接描写。‎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的作用的能力。‎ 本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强化了主人公前往内地看看的愿望。“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强化了茶香的浓郁。“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故情周匝向交亲”“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全方位展现了制茶、品茶等茶文化及茶人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质。这些诗句都是因为主人公沉浸于茶的氛围之中而带来的想象,使人物的心理描写内容丰富,在效果上,也让文章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构思特色的能力。‎ 本题,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钱之江好想去”“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钱之江品了一口茶”“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由以上内容可见,全文一直围绕着钱之江“想去看茶”而展开的,从线索的角度来看,本文是以“想去看茶”为线索。从开头和结尾的方式来看,结尾部分“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与开头“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照应,久久的愿望得以实现。从叙述顺序的角度来看,中间插叙了爷爷的经历,对主要情节其补充作用,交代了原因,也使文章结构紧凑。从详略的角度来看,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感受,体现了钱之江对江南之茶的渴望,深化了主题。‎ ‎【点睛】小说中的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 24 -‎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 24 -‎ D.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19.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答案】15. A 16. D 17. C ‎ ‎18. (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 ‎19. ①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②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 故选A。‎ ‎【16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为:‎ ‎(1)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 ‎(2)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域,把握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最后分点作答。‎ 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 - 24 -‎ 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 24 -‎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二)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①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 ‎[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为义公习禅呼应。‎ B. 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 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D. 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班驳,庭院阴冷,义公神房略显空寂落寞。‎ ‎21.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0. D 21. ①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D - 24 -‎ 项,“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错,“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可见景色应该为清幽。‎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既有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也有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人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又噤若寒蝉欲言又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以游无穷者 (4). 心非木石岂无感 (5). 吞声踯躅不敢言 - 2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小题1的迷惑性非常大,学生容易误写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题干中“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的暗示比较明确,指向“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这几个关键点,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指的是“庄子理想中的修养最高的人物”;小题2提示很明显,根据“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欲言又止”很容易找到文中原句。注意难写字“踯躅”的写法,还要注意不要随意添加或删减虚词。‎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法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23.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容,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 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 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24. 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 24 -‎ ‎2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答案】23. A 24. ①句中强调画面、铃声把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体现了夸张的夸大性;②画面与铃声从听觉、视觉角度勾勒柔美画面,能够激发作者对于美的感知,但“全唤醒了”用“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 ‎ ‎25. 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烦忧”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②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烦忧”对举,更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力。具体考查括号的作用。‎ 文中句子“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括号为解释说明。‎ A项,为解释说明; ‎ B项,补充说明; ‎ C项,为解释引语的出处; ‎ D项,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 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并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夸张的修辞。‎ 题干中“夸张具有夸大性”提示了答题的方向。‎ 画线句“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那个画面”是视觉角度;“那串铃声”是听觉角度;视听结合写出了卖酱菜的老人“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的这个画面给人的美好的感受。而“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就采用了夸张的形式,并且属于夸大性夸张;“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 24 -‎ 比较两个句子的差别。原句是“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改句是“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 从句式上看,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且“生命和生活”语意有重复;“笑与泪”与“幸福与烦忧”也有重复之感。而原句是整句,分出的两个分句搭配更合理,且与上文“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的整齐句式更协调。‎ 从内容上看,强调内容不同。改句“在生命和生活里”是状语,而重点落在“人人都有”上,并没有强调“笑与泪、幸福与烦忧”;而原句将“生命”与“生活”对举,重点落在“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上,突出了“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这正是作者想要阐述的哲理,这样写更能引人深思。‎ 从节奏和语气上看,改句是普通单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是整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26.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只写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①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的基石。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③有效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④2012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在较短时间内树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⑤医保覆盖面95%以上人口。⑥如今,医药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中国式的解决办法。⑦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⑧必将为13亿中国人带来更大福祉。‎ ‎【答案】①主客颠倒,“公共卫生”和“全民健康”换位置。②无主语,“坚持预防为主”前加“我国”。④搭配不当,“树立”改为“建立”。⑤杂糅,去掉“面”,或改为“医保覆盖面达95%以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本题,第①句,“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的基石”主客颠倒,应改为“公共卫生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第②句,成分残缺,“坚持预防为主”无主语,应该在“坚持预防为主”前加上“我国”。‎ - 24 -‎ 第④句,搭配不当,“树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错,“树立”改为“建立”。第⑤句,句式杂糅,“医保覆盖面95%以上人口”错,应该去掉“面”,或改为“医保覆盖面达95%以上”。‎ ‎2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阳光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经常把自己“拿”出去晒晒对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青睐高科技产品和保健品,_________。中国人晒太阳太少了,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很怕被太阳晒黑皮肤,只要出门便离不开眼镜、遮阳伞、防晒霜、长裙、手套等,__________。其实,烈日下的阳光确实需要做些遮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避开所有的阳光。_________,人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增长得到促进,皮肤营养反而会得到改善。‎ ‎【答案】 (1). 而对阳光却不那么在意 (2). 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避开所有太阳) (3). 在适宜的阳光照射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空1要根据上文“青睐高科技产品和保健品”及下文“中国人晒太阳太少了”的暗示,表达出“人们不再愿意晒太阳”这个意思;答题空2带有对前面所列举的内容作一小结的意思,而且下文有暗示“烈日下的阳光确实需要做些遮挡”,由此可以确定此处应该填与“全部遮挡、全副武装”相近意思的句子;答题空3有总结意味,与段首句相呼应,且开启下文有关“晒太阳的好处”的表述,所以应该填诸如“适当地晒晒太阳、接受阳光的照射”等句子。总之,大意接近即可。‎ 五、写作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肆虐。‎ 在这场“战疫”中,‎ 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 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 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疫情过后,向阳中学准备为高三学生举办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活动,全校师生及全体高三学生家长参加。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围绕“成长”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与认识,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24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如歌,虽则我们的“冠笄之礼”逢上了“新冠”疫情,但作为青年学生代表,我想说,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是在“战疫”中成长的一代,青春本色向阳。‎ 犹记,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人心惶惧。一场疫情,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自私、冷漠、怯懦……有人哄抬物价,高价售卖口罩;有人不戴口罩闯商场;有人面不改色瞒病情;有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旋即变脸,恶语相加;当有人选择奋力扑火的时候,也有人选择隔岸观火,据说有不少明星、“网红”出国避难了,在国家号召切勿流动之际,他们却在晒旅游美照,分享在国外的欢乐时光,等等。疫病,或许是给人类的惩罚,或许是剥开人性的一枚柳叶刀。‎ 我们当反思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在战疫中成长。‎ 然而,疫情之鉴,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君不见,新时代领路人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君不见,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大爱无疆,仁心医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在挑战面前,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乔杰、仝小林……他们不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抗疫主战场发挥领军作用。“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护人员守护在患者身边,把自己留在冬天,给人们带来了春天。‎ - 24 -‎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还看到,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他们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他们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口……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斯社会之大课堂让我们看清何为国之砥柱,何为民族之脊梁,让我们明白自己应成长为怎样的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如朝阳,我曾看到过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我辈而今已成年,正应发光,亦当“学着前辈的样子”,立鸿鹄之志,学会感恩,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我的发言此到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围绕“成长”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与认识,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本题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应重点看前两部分。材料的第一行“‘新冠’疫情”设定大的背景,中间三行从正反两方面展现疫情中的人性与品格,最后一行为总括性话语。提示语中的成人礼活动设置了写作情境,“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成长’写”意味着写作的核心内容应为“成长”,而谈“成长”不可脱离疫情灾难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材料具有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材料的大背景是,“新冠”疫情肆虐,考生写作不可脱离这一情境。具体情境是,疫情过后,向阳中学准备为高三学生举办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活动。考生要思考的内容是,在“战役”中,人性中出现的自私、冷漠、怯懦等阴暗的一面,以及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等充满正能量的一面。审题方向是“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也就是说考生要结合情境思考这场灾难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在这个课堂上收获了怎样的成长。脱离此情境则难免偏题或跑题。‎ ‎2.‎ - 24 -‎ 典型任务的限制。“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限制了具体身份,考生只可三选一,不同的身份要注意不同的语体风格;发言的具体对象是全校师生及全体高三学生家长,要有交流意识;体式只能是发言稿,要符合文体特征,语言应简洁明快;发言时要结合材料,围绕“成长”主题展开;最后还要提出希望与建议。这都是写作中的典型任务,考生不可丢弃其中任何一个任务。‎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内容涉及“战疫”中人们的两种不同表现,一是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等,一是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等,前者消极,后者积极。“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肯定了此次疫情对青年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价值判断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材料具有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在具体情境下,考生可以以学生身份谈疫情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对“战疫”中的社会现象的认识,提出即将迈入成年行列的自己应成长为怎样的人;也可以从教师角度立意,阐述以“灾难”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茁壮成长的重要性,并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即将成年的学子提出希望与建议;还可以以家长的身份谈对疫情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表达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怀,提出对青年学生的殷切希望与诚恳建议等等。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可以从正面切入,也可从反面切入。‎ ‎2.联想思考自由。考生联想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或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的具体材料是自由的,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考生在灾难中收获了何种成长,也是可以自由表达的。‎ ‎3.身份选择自由。材料中给了“学生、教师、家长”三种身份,考生可自由选择,可选择有利于阐述自己观点与思考,并能由此提出具体希望与建议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 ‎4.文体自由考生若侧重表达感受与认识,可写记叙文或散文;若阐述观点与思考,可写议论文,只要文体特征明确即可。‎ 参考立意: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灾难乃至善教材,社会为最好课堂;莫负重望,砥砺成长;抗新冠明责任,成人亦成材。‎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然后由青春本色开篇,引出观点。正文先分析反思疫情之下展现出的丑陋人性,接着展现疫情下更多人性的温暖,两相对比告诉青年该成长为怎样的人。结尾部分发出号召——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素材:‎ - 24 -‎ ‎1.在危机来临时,人性的光辉是最难能可贵的,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体系的大考,也是对社会人性的洗礼。在战疫的日子里,每天都上演着无数个令人泪目的瞬间,尽管都是凡人小事,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在阴霾中绽放光彩的人性光辉。‎ ‎2.疫情肆虐之际,他们选择了坚守。疫情来临,他们毅然坚守在最危险的医护前线,甚至面对丝毫没有作息规律可言的“天为被,地为席”时,也不曾有丝毫怨言。正是他们,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人性光辉,照亮了彷徨在疫情阴霾中民众心路,给了国家战胜疫情的信心,也给了患者战胜病情的决心。‎ ‎3.疫情横行霸道,他们选择了逆行。春节,谁不想与家人团聚,谁不想拥抱平安?但是,当民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他们又逆势而行,挺身而出,不仅守护在每一条交通要道,更是穿梭于大街小巷,正是这些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用他们正义的人性光辉,驱散了疫情的阴霾,给了社会稳定运行的秩序,也给了民众平安生活的保证。‎ ‎4.疫情冰冷无情,他们选择了向善。疫情之下,有人贪婪自私,有人退身自保……但更多人却选择了向善,用他们每一个平凡的举动,让国人为之感动。没有命令,他们却自发地组成社会志愿者,不惧疫情危险,走上街头劝导民众科学出行;没有报酬,他们却时刻坚守在每一个村口,不惧风霜雨雪,化身村落安全的守护神。这些人,正因为保持着心中那份正念,他们的人性光辉,才能在这疫情的阴霾中绽放。‎ ‎5.一场疫情,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懂得感恩的人,总会在灾难面前,想着他人,想着国家。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人,捐出了全部存款10万元,一对打算结婚的恋人,捐出了两个人的婚礼预算50万元,更有许许多多普通的民众,为抗击疫情,伸出了援手,虽微不足道,却感人至深。人性无国界,善良的世界各国人民,也用各种方式,将捐助的抗疫物资一批批地加急运抵一线,为中国抗疫加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用人性的光辉,告诉着我们:这个世界不再寒冷,中国并不孤单。‎ ‎6.他们是白衣天使,是公安干警,是热心民众,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有这些在疫情阴霾下的人员都很平凡,但他们却用中华民族感恩、善良的朴素灵魂,铸就了不平凡的人性。每每看到那些在战疫中倒下的身影,我的心底总会为之触动,正是他们用内心坚定的信念,点亮了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人性光辉,在这场疫情的阴霾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彩。‎ ‎7. 慈善有情,大爱无疆,感人的场景数不胜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普通百姓和明星大腕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还有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各种捐赠。来自世界各国暖心的爱心之举,无论大小,都是为中国加油,为抗疫助力,展现的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价值追求,汇聚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 - 24 -‎ ‎8. 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来不了的春天。圆圆想起春节期间,正逢中国女篮参加东京奥运会资格赛,她们勇克强敌,提前锁定奥运会资格,她们出色的表现穿越时空,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注入了一股热能。她们赛前鼓舞士气的一段话,正是现在抗击疫情的生动写照——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无前!‎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