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散文家。 B.《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其中“世家”主要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的事迹。 C.“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都属于“二十四史”。 D.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君幸于赵王 C.①设九宾于廷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明年复攻赵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间至赵矣 B.乃前曰 C.卒廷见相如 D.怒发上冲冠 5.下七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拜送书于庭 C.召有司案图 D.请奉盆缶秦王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 (今陕西咸阳)人。著有《两都赋》《封燕然山铭》等。 B.《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 15 - C.《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如改“书” 为“志”,改“列传”为“传”等。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词造句典雅远奥。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虞常生得 B.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见犯乃死,重负国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顼是( )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①乃幽武置大窖中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宜皆降之 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9.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得夜见汉使”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宜皆降之 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剑斩虞常已 D.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须发尽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且陸下春秋高 D.惶恐饮药而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③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④与旃毛并咽之⑤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⑥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⑦空自苦亡人之地⑧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A.②④⑤⑧ B.①③⑥⑨ C.③④⑦⑨ D.①③⑤⑧ 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 15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B.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C.见犯乃死,重负国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揭露,暴露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攀,招供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1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B.恐前语发 发:揭露,暴露。 C.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判处。 16.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 1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得夜见汉使 B.羝乳乃得归 C.天雨雪 D.杖汉节牧羊 18.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与现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B.虚心欲相待 C.太夫人已不幸 D.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1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佩刀自刺 引:拔 B.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C.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然:燃烧 D.此必及我 及:动词,牵连到 2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畔主背亲 B.请毕今日之驩 C.法令亡常 D.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21.下列对相关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15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辇: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 D.陛下: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22.与“天雨雪,武卧啮雪”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降之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D.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苏武对汉朝坚贞不二的是( ) ①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②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④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⑤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⑥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2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空自苦亡人之地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与旃毛并咽之 D.员径八尺 2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打开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中有都柱 都:大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惧其毁己 吾其还也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不知有汉 C.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以精铜铸成 D.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而蟾蜍衔之 2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B.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 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也指被举荐的士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后,没有去应荐。 C.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D.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 “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 15 -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于三辅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3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 A.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为三辅。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班固的《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 15 -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3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3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3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36.“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 15 -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张择端以长卷的形式,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八百多个人物、船只、房屋楼宇、车、轿、树木等无不________。然而,( )。在传世的宋代文史资料中,既无只字提到张择端,也无画作的其他记载。《清明上河图》现世后,各种仿作________,一时间画作的真伪之辨________。现今在世界各地大博物馆所藏的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多达30余种,仅200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清明上河图》特展”上,就有7件藏品呈现在观众面前。直到1950年,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了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众专家鉴定,一致确认此本才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________。 3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部分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绘声绘色 方兴未艾 甚嚣尘上 奉为至宝 B.栩栩如生 方兴未艾 莫衷一是 奉为圭臬 C.栩栩如生 层出不穷 甚嚣尘上 奉为至宝 D.绘声绘色 层出不穷 莫衷一是 奉为圭臬 3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的有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经众专家鉴定,被一致确认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B.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了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经众专家鉴定,一致确认此本才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C.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的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众专家鉴定,一致确认此本才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D.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有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众专家鉴定,一致确认此本才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3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记载有关 B.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记载有关 C.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少有关 D.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少有关 - 15 - 答案 1.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 2.答案:B 解析:A.①被动句;②状语后置句。 B. ①②都是被动句。C.①状语后置句;②定语后置句。D.①宾语前置句;②判断句。 3.答案:C 解析:A.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B.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 向前行动或发展。C.古今都是“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D.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4.答案:B 解析:“前”为名词用作动词。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答案:D 解析:A.“不”通“否”。B.“庭”通“廷”。C.“案”通"按”。 6.答案:A 解析:班固是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 7.答案:B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8.答案:D 解析: A.①因为;②在……的时候„ B.①就;②才。C.①音节助词,无实义;②代词,他们。D.①②均为即使的意思。 9.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C项中“剑”与题干中的“夜”均为名词作状语。 10.答案:B 解析:A.古今都指胡须和头发。B.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C.古今都指人的年岁。D.古今都指惊慌害怕。 11.答案:D - 15 - 解析:②畔:同“叛"。④旃:同“毡”。⑥去:同“弆”。⑦亡:同“无”。 ⑨湛:同“沾”。衿:同“襟"。决:同“诀”。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爵。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项,介词,通过/介词,趁。C项,均为副词,才。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论:判罪。 15.答案:C 解析:赂:在此指赠送礼物。 16.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 17.答案:A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18.答案:D 解析:A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项,古义:使心虚。今义:谦虚。C项,古义:去世。今义:不幸。D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淹死”。 19.答案:C 解析:然:这样。 20.答案:D 解析:A项,“畔”同“叛”。B项,“驩”通“欢”。 C项,“亡”通“无”。 21.答案:C 解析:辇:车的一种,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的车。 22.答案:C 解析:C项中的“网”“檠”与例句中的“雨”均为名词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23.答案:D - 15 - 解析:③李陵叙述妻子改嫁的情况,④是李陵描述自己当初投降时的心境,含有这两项均可排除;①②可以间接表现苏武的坚贞不二,⑤⑥则直接地表现了苏武的坚贞。 24.答案:B 解析:A.“亡”同“无"。C.“旃”同 “毡”。D.“员”同“圆”。 25.答案:B 解析:辟:召。 26.答案:D 解析:A.代词,指代张衡/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副词,才/副词,竟然。C.连词,表目的/介词,用。D.均为代词,指代铜丸。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 “转”表职务调动。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介词,在/介词,对。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C项,副词,就/副词,才。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29.答案:D 解析:A中的“五经”无左传,B中《二京赋作者是张衡,“两都赋”作者是班固,C.“拜”指授予官职。 30.答案:C 解析:张衡的《二京》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答案:31.B; 32.C; 33.C; 34.(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31.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段大意为: “(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境内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丟失棄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査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査,果然如此。” 32.“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有误。“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员。 - 15 - 33.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派使者偕同”错,使者只是“谕以指意”,并非偕同调解。 34.第(1)句中“锡”通“赐”;“虔”:恭敬;“而”连词,表转折;“处之安乎”是反诘语气,“之”代词,指这样的事,第(2)句中“救正”“世”“固” 为得分点,“云”字翻译时可以略去。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答案:35.A; 36.①拟人手法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 ②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鲜明突出。 - 15 - 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解析:35.“秋天的景色”分析有误。“冷欲秋”是说快要到秋天;从后文写“红莲”可知,应为夏天的景色。“冷”字的妙处是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故选A。 36.“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中的“红”“白”色彩鲜明,互相映衬;“红莲相倚”“白鸟无言”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志;总体看,诗句借描写“红莲”与“白鸟”“浑如醉”“定自愁”实际是写自己的愁苦,借景抒情。 .答案:37-39:CAD 解析:3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第一空,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描写画卷中的人物、船只等,应该用“栩栩如生”。第二空的意思是各种仿作接连不断地出现,而“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此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空介绍“真伪之辨”,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此处应选“甚嚣尘上”。第四空,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显然不合语境;此处指《清明上河图》是艺术珍品,应选“奉为至宝”。 3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辨析原句的语病类型,再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本题原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清明上河图》”本是主语,因之前“翻出了”却做了宾语;二是中途易辙,前句“杨仁恺先生”怎么样还没说完,主语又换成“众专家”。B项整个句子主语是“杨仁恺先生”,与后面的“此本才是真迹”不搭配;C项没有顺着“《清明上河图》”说下去,却转入“众专家”的鉴定,属于中途易辙;D项第二句成分残缺,应在“众专家鉴定”前加“《清明上河图》经”,“一致确认”之前加“被”。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3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上文的叙述主体和句式特点,还要注意同下文的衔接是否顺畅。B、C两项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应该用“关于”;A项中“这跟史料记载有关”中的“记载”表意不明,从括号后面句子的内容看,史料对《清明上河图》的记载很“少”。所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D。 - 15 -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