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 - 14 -‎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 《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 - 14 -‎ 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课内知识检测(每题2分,共44分)‎ ‎4.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 周瑜 张季鹰 霍去病 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 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 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 ‎5.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下列语句中的加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大部分分成两段,也可分成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 “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別,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表现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 14 -‎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 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 D.山头斜照却相迎。(拟人)‎ ‎9.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一句开始,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美丽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与“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感。‎ D.下片前半段专咏西湖,从湖山盛景、桂子荷花、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 ‎10.对下列词句所用手法及其作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融情入景,喑寓别意。‎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烘托出词人此时惆怅、凄凉的心情。‎ ‎1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 C.都门帐饮无绪 D.竹杖芒鞋轻胜马 ‎12.下列对《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別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多情自古伤离別,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这几句叙述全篇文意,是词的主旨句。‎ - 14 -‎ ‎13.下列词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 B.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C. 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D.羌管弄晴 弄:吹奏 ‎14.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而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 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警告韩侘胄不要急于立功 ‎1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异族统治者在南下扬州的路上大肆屠杀人民的罪行,以及反抗斗争的如火如荼。 B.辛弃疾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辛弃疾经过多种探讨与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C.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等。 D.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1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巷陌(mó)  鲈鱼(lú)  断鸿(hóng)  献愁供恨(gòng) B.廉颇(pō)  遥岑(cén)  金戈(gē)  舞榭歌台(xiè) C.狼居胥(xù)  元嘉(jiā)  螺髻(jí)  烽火(fēng) D.仲谋(zhōng)  堪脍(huì)  登临(lín)  揾英雄泪(wèn)‎ ‎17.下面对词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哽塞得说不出话来。 B.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D.冷落清秋节  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18.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两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 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 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 “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 14 -‎ ‎1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楼昨夜又东风     B.都门帐饮无绪 C.执手相看泪眼     D.寒蝉凄切 ‎20.下列语句中的加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2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               B.传道受业解惑也 C.孔子师郯子              D.句读之不知 ‎2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吾尝歧而望矣                      D.顺风而呼 ‎2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③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从而师之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     彼童子之师 C.择师而教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郯子之徒     句读之不知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 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2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2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 )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2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二)、诗歌鉴赏(29题每小题2分,共8分;30题6分。共14分。)‎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29.根据诗歌,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 ) (2)."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 ). (3)."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 (4)‎ - 14 -‎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 30.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四、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9分)‎ ‎3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江水汹涌澎湃、波浪翻卷的景象。‎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自比,用反问句表达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淡定自若、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采用相同写法的句子。‎ 五、语言文字应用题(每题2分,共6分。36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朦胧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__________,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           ),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何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___________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____________,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也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_____________的故事。‎ - 14 -‎ ‎3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接踵而至     眉清目秀     情不自禁     缠绵悱恻 B.纷至沓来     明眸皓齿     含情脉脉     缠绵悱侧 C.接踵而至     明眸皓齿     情不自禁     辗转反侧 D.纷至沓来     眉清目秀     含情脉脉     辗转反侧 3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B.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C.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D.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3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B.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C.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 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D.油纸伞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 ‎35.下面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密斯教授写给他的学生张华的感谢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张华高足:‎ 贵国珠港澳大桥通车后,你多次屈尊邀请我来港,这一次,我敬谢不敏,惠临香港。来港后,你放弃休息,陪我观光、体验,并详细介绍大桥的主体结构、建造过程。在港几日,多有叨扰。十分感谢你的垂青!‎ 史密斯 ‎2018年12月26日 参考答案 - 14 -‎ ‎1.D; 2.B; 3.D 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语句,将选项和文本仔细比较,确定选项正误。原文是说“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并非“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选项漏掉了修饰语。 3.原文是“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学者们研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曲解文意。‎ ‎4.答案:B解析: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对应人物即可。‎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樯橹”“金戈铁马”“红巾翠袖”均为借代,依次代战船、精锐部队、女子。而C项中的“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6.答案:A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人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7.答案:B解析:苏轼是豪放派,其他几位是婉约派。‎ ‎8.答案:B解析: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9.答案:C解析:“词人缀以‘竞豪奢’一语,表现了自己对普通市民奢侈生活的反 感”表述有误,词中无反感之意。‎ ‎10.答案:C解析:“纯用白描手法”有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11.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向东”“像灰一样”“在帐篷里”。D项,名词作动词,译为“骑马”。‎ ‎12.答案:C解析:“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不是实写,是虚写,是想象的离别 后的景象。‎ ‎13.答案:B解析:经年:年复一年。‎ ‎14.答案:C解析: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5.答案:A解析:路,宋代行政区划名,不能理解为“在南下扬州的路上”。‎ ‎16.答案:B解析:A项“供”应读gōng;C项“胥”应读xū,“髻” 应读jì;D项“仲”应读zhòng,“脍”应读kuài。‎ ‎17.答案:B解析:B项,"经年",年复一年。‎ ‎18.答案:D解析:“经年”应是承接“今宵”而非“呼应”‎ - 14 -‎ ‎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D“寒蝉凄切”中的“凄切”应为形容词作动词,叫得凄切。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东风”名词做动词,刮起东风。B项“都门帐饮无绪”中的“帐”名词做动词,设帐。C项“执手相看泪眼”中的“泪”名词做动词,流着泪花。故选D项。‎ ‎20.答案:A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人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21.答案:D解析:①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③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原因的介词;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古义:突然爆发出。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鼓出来。‎ ‎⑥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⑦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⑧古义:以前,先前。今义:朝前。‎ ‎⑩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22.答案:D解析:A.师: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B.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疑惑的问题。C.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师。‎ ‎23.答案:B解析:B项是表转折,其余为表修饰。‎ ‎24.答案:D解析:①介词,凭;②介词,把;③④连词,而且。‎ ‎25.答案:B解析: 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A项,代词,他/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代词,他/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指示代词,那,那些/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6.B;解析: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方圆高方”是“方圆高宽”的意思,不要断开;“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之间的结构对称。‎ ‎27.D;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28.D;做官后勤奋钻研错误,原文“从官废业” ‎ ‎【文言参考译文】‎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他的伯父元寿,是高祖时的中书侍郎,有学问和德行,被当时人所称颂。思伯由奉朝请入仕,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调任中书侍郎。很受高祖的赏识,经常跟随皇上征战讨伐。‎ - 14 -‎ 世宗即位后,因为侍从的勤劳,改任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时,让思伯持节当他的军司。等到元澄作战失败,贾思伯带领军队在后面护卫。元澄认为思伯是个儒士,认为他必死无疑。等赶回会师后,大喜,说:“仁义的人必定勇敢,我常认为是空谈,今天在军司身上却真的看到了。”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后来担任河内太守,不就任。接着任鸿胪少卿,因为母亲守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后,起用他为荥阳太守,有政绩,于是升迁为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当初,思伯与弟弟思同师从北海人阴凤学习,无钱交纳拜师的费用,阴凤就抵押了他俩的衣物。思伯去南青州上任后,送上一百匹缣赠给阴凤,派车马接阴凤来,阴凤惭愧不前往。当时人们很称道感叹这件事。不久因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后来授予征虏将军、光禄少卿,接着任命为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在位期间,征用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求拜祭父母并给他们扫墓,回到了家乡。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传闻弹劾而免职。不久授予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嫌凉州偏远,不乐意外出就任,于是以儿女未婚嫁为理由来推辞。灵太后不允许,经舍人徐纥从中说话,得以改授太尉长史。又授予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认为自己是名儒士,不喜欢法律。不久调任卫尉卿。‎ 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 又升任太常卿,兼任度支尚书,转为正都官。当时太保崔光病危,上表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于是进宫给肃宗讲授《杜氏春秋》。思伯少年虽然明习经典,后来做官荒废了学业,到这时又延请一些儒士夜读日授。性情谦和,礼贤下士,即使在街头,也要停车下马,接待交谈很认真投入,毫无倦色。有来客对思伯说:“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规)?”当时把此话作为雅谈。被元义所宠信,舆论讽刺他趋炎附势。孝昌元年去世。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贞。‎ ‎29.(1)B 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 ‎(2).A (3).A (4).A ‎ ‎30.①运用比喻,用琴声比喻水流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美景,生动形象。 ‎ ‎②视听结合,眼见山美、耳听水鸣,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山水美景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赞赏及心中的喜悦。‎ - 14 -‎ ‎【赏析】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31.答案:(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杨柳岸;晓风残月;‎ ‎32.B;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来。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应选“纷至沓来”。‎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根据语境,应选“明眸皓齿”。‎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含情脉脉:形容含有情感,默默表露的样子。根据语境,应选“含情脉脉”。‎ 缠绵悱恻:①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②形容诗文、音乐等婉转凄切。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根据语境,应选“缠绵悱恻” 33.C; 根据前文“最遥远的一个梦了”“现在”,可知应先讲述“梦”,与本文衔接;然后根据后文的 “也只有”,确定括号内所填内容应为“只有……还能……”的句式。据此得出答案为C ‎34.A解析:B.“不仅”与“便”搭配不当。‎ C.“它……搁置”主谓搭配不当,“雨伞”应是“被搁置”。‎ D.“少年和童年”“霉变、破损”语序不当 ‎ ‎35.答案:①高足——爱徒;②屈尊——盛情;③敬谢不敏——“不再推辞”“没有推辞”;④惠临——来到;⑤垂青——款待。 解析:①“高足”是敬辞,是用来称呼别人的学生。称呼自己的学生应改为“爱徒”。‎ ‎②“屈尊”是客套话,降低身份俯就。称呼学生邀请自己,应改为“盛情”。‎ ‎③“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语境是我决定去港,应改为“没有推辞”。‎ ‎④“惠临”是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语境是我去香港,应改为“来到”。‎ ‎⑤“垂青”表示重视。用于长对幼、上对下。语境是感谢学生的款待,应改为“款待“。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