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 1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二)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 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 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 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 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 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 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 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 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 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 景。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 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 发”一语。“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苏轼写 给李端叔的一封信 三、词句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羡慕古 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人道是”苏 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环境,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 - 2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年少有为,美女衬英雄,潇洒风度)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火。(从容指挥,辉煌战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转写诗人自己的感慨, 年近半百,功业全未建立,缅怀、寄托于古人。饱含词人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隐含着对现 实的强烈不满。) 《定风波》分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 走去。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诗、 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 一生风雨都不在意芒鞋:草鞋。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四、课文思考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 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 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二)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 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 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 - 3 - 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定风波》 (一)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 和故作旷达之情!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二)在表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案: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 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 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 度。 (四)“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 度。 (五)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 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