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20分。 一.基础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 了 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 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 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施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B.实行 感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C.实行 感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D.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 B.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动却收益甚微 18 C.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却不能给媒体带来收益 D.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体育为大众” “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B.“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C.“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D.“体育为大众” “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党和政府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B.在2016年四川省青少年步枪比赛中,选手们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我们并不反对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文恬武嬉,行阵和睦,才是我们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 D.张老师面若冷霜,看上去让你心惊肉跳。如果他发现你在课堂捣乱,在室外打闹,会将你请到办公室,假以辞色,大加训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不仅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迟到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奖,重新唤起了鲍勃·迪论的诗人身份,更跳出了过去十年的文学奖逻辑。 B.尽管我国文坛涌现出了-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最终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C.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8 D.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的保障。搞好邻里关系, 。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由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 A.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B.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C.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D.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7.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 分)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答: 二.课内文言文(20分,每题2分)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平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恐惧) B.悟已往之不谏(劝说) 虞常果引张胜(招待) C.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D.审容膝之易安(审视)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道歉)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牙机巧制(构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违背) B.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商议) 18 C.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 而君幸于赵王(宠率) D. 子为父死,亡所恨(怨恨)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验) 10.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B.召有司案图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前以降及物故 C.景翳翳以将入 信义安所见乎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D.武父子亡功德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乃瞻衡字,载欣载奔. 11.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举孝康不行 D.既窈窕以寻壑 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悦亲戚之情话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D.宁许以负秦曲 眄庭柯以怡颜 1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乃敢上璧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空以身膏草野 策扶老以流憩 C.且庸人尚羞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倚南窗以寄傲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14.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8 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④将有事于西畴;⑤子卿尚复谁为乎;⑥求人可使报秦者;⑦既自以心为形役;⑧常惠请其守者⑨举孝廉不行;⑩以勇气闻于诸侯 A.①⑤/②⑦/③⑥/④⑨/⑧⑩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⑩/⑦⑨ C.①⑥/②⑦/③⑤/④⑨/⑧⑩ D.①⑥/②⑧/⑧⑤/④⑩/⑦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虽才高于世 为降虏于蛮夷 C.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门虽设而常关 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聊乘化以归尽 16.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来接引宾客上殿。 B.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皆为纪传体断代史。 C.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儒生需掌握的六种技能,一为六本儒家经典著作。D.陶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17.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朝廷中分设职官各有专司,故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B.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C.致仕,交还官职的意思,用以指称古代官员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 D.三径,是指西汉蒋诩为与隐士交往所开的三条小路,后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18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 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 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 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 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 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 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 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有删改)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18 C. 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19.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 D.文章逼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他们倾向于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来解决文化冲突。 D. 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契合“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有利于构建世界秩序。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 题。 秤匠师 李世营 冷寂了多天的孙记制秤作坊终于忙碌起来。 老秤匠默默地用手钻在浸泡打磨好的秤杆上打着星花,然后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阳光下,秤上星花里的一个个铜丝,就成了一个个闪亮的秤星,炫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 “爹,这单生意一下可以挣万把块呢,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好生意了!”约秤的小秤匠看起来很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老秤匠仍然不作声,默默地铆着他的星花。 “忙过这单活,我想到外面看看。”小秤匠接着又说。 18 老秤匠猜得到小秤匠的心思:作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儿子早想去镇外的世界闯一闯。 老秤匠依然虔诚地铆着他的星花。秤杆上的星花一旦铆差一丝一毫,整杆秤就废了,尤其是那颗定盘星,犹如杆秤的心,是杆秤的魂。 小秤匠抬起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到的笑容,狡黠地看看老秤匠,也默不作声,双手依旧熟练地用“叨子”测盘星、标星花。 老秤匠是镇上有名的孙记制秤作坊的大掌柜。据传孙氏先祖曾遇一不法粮商,欲在秤头上玩伎俩,制作黑心的“吃客秤”牟取暴利。但孙氏先祖不为重金所惑,不被威逼所惧,甚至不惜自残双手来维护作坊的信誉。孙记制秤坊由此盛极一时,享誉周边数百里。 小镇上的商贸交流,从不用电子秤,一直沿用传统的杆秤。小镇的商户尤爱用“孙记”杆秤来做买卖,是因为孙家从不做昧良心的“吃客秤”。小镇临山依水,以种植采集草药为业,药材生意特火,火了几辈人了,老一辈们归结为一个“诚”字,以诚待商,以诚会商,以诚经商。外地客商乐意到小镇购置药材,是因为小镇的人做生意厚道,从不缺斤少两,欺诈顾客。周边的乡亲们和来往的客商信得过的,还是小镇有名的“孙记”杆秤。 不久前老街扩建,外地来的王老板看准了小镇的商贸市场规则和人脉,更看上了“孙记”杆秤的信誉。他要在镇上建一个药材和山果批发市场,就找到了老秤匠的儿子,私下商谈好久,按其提供的规格,以高于平常10倍的价钱订制了50杆大秤、50杆中科、50杆小秤。作坊内,父子二人之间仍是沉默,寂静的空气里流动的,只有打钻、铆星花和打磨的声音。突然,沉默的老秤匠皱起了眉头,拿过一个秤杆,用“叨子”测测定盘星,然后又口拿一个,接着又拿一个……老秤匠在秤杆的定盘星上,发现了儿子鼓捣的“猫腻”。老秤匠的眼神瞬时变得异样地呆滞而浑浊,脸黑得吓人。他陡然站起身,用一双粗大的手,抢起身边的铁砧子,狠狠地砸了下去…… 夜里,听着儿子在隔壁炕上嘤嘤地哭,炕头上的老秤匠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身,取过好久没抽过的旱烟袋,坐在炕头,吧嗒吧嗒猛抽几口。他看看窗外,夜空星星点点:世界这么大,明天是该让儿子出去闯一闯了!他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磕烟嘴,起身出门。 第二天,老秤匠送儿子出镇。临行,他拿出一把精致的准星秤送给儿子,告诉儿子:不管世界有多大,你能够走多远,这杆秤,都要随身带着。人有良心,秤有准星,做人,什么时候都要秤平斗满。 头天夜里,老秤匠用上等的桶木连夜赶制了这杆精致的准星秤,杆秤上的两个醒目的金字“孙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炫目,直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 18 那天夜里,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秤匠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 (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在曲折含蓄的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小镇里的秤匠师父子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B.小说运用插叙的写法叙写了孙记杆秤世家的历史渊源、面临的新的社会现状,这些内容都交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C.“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秤匠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体现了小匠师知错能改。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夜里老秤匠取出早烟,“ 猛抽几口”“掐灭旱烟, 在大炕上磕磕烟嘴”等细节,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 22.老秤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23.小说结尾写到老秤匠送儿子出镇,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了,作者却增加了最后两段,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2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14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日:“嗟乎,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丛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昝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賜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 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 18 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 ”上具告之。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候。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B.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C.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D.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顾楚有可乱者 顾:看。 B.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诚:如果。 C.是趣之战也 趣:促使。 D.陛下第出伪游云梦 第:只管。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陈平年幼时爱读书,志向远大。他希望自己将来如果能够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分配得很均匀。 18 B.陈平足智多谋。他建议汉王采用反间计,用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使项羽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C.陈平善于审时度势。他没有赞同将领们发兵攻打韩信的主张,而是分析当时的形势,提出正确的建议。 D.陈平为人谦恭,知恩图报。他被封侯时,没有忘记是魏无知引他入朝的,于是请求皇上赏赐了魏无知。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28~29题。 (7分)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选自《隋书》)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尉迥称兵作乱 称:率领。 B.讽动景山 讽:劝说。 C.景山执其使 执:捉拿。 D. 二合皆克 克:战胜。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译文: 六.古代诗歌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0~31小题。 (共9分)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① 苏轼 18 门外东风雪洒裙,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铁为无鱼②。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③。 [注]①上党: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邦接近,地属边鄙。学官:掌地方文教, 职位不显。②冯援为孟尝君食客,曾嫌不受重视,弹铁(宝剑)作歌道:“长铁归来乎,食无鱼。”③鲁连,战国齐人。齐国大将田单攻打聊城,久攻不下,鲁连修书一封,用箭射入城中,劝说守城燕将,燕将看到书信后,哭泣三天后自杀,田单收复聊城。 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句以风雪发端, 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幅飞雪点点、飘洒衣襟的依依惜别图。 B.次句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于“山头回首望三吴”,留恋难舍。 C. “天下脊”巧用借代,凸显了“上党”地势的险要,诗人勉励朋友在此要以天下为己任。 D.此词虽然围绕“离别”构思,但出语洒脱,发自肺腑,寓意曲折深远,真挚动人。 31.词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2~33小题。(共9分) 闻武均州报巳复西京① 陆 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巨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 3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 18 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的自豪感和对敌军的轻蔑鄙视,情感态度鲜明。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还蕴含自己功业无成的失落。 33,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 分) 答: 七.名篇名句默写(20 分) 3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共2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渲染了神奇色彩。其中,“ ”句化用五丁开山的神话,“ ”一句暗含太阳神的故事。 (2)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描绘出了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3)《琵琶行》中,作者因为被贬到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 ”,虽有山歌村笛,却“ ”。 (4)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惆怅苦痛的心情,让人为之哀叹不已。 (5)《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鳖”,却“ ”。 (6)《荀子 ·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去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7)《师说》一文中, 韩愈在慨叹师道不传后,指出这种现象对后世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韩愈认为教孩子们读书、断句的教师“ ”, 即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师者”。 (8)韩愈在《师说》中举孔子的例子来证明“ ”的论断,这个论断和开篇“ ” 呼应,表明古代圣人是重视师道的。 18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描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气势和战功,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感情的句子是“ , ”。 高二学年9月阶段性测试语文答案 1. D.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号召力: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的能力。感召力:感化和召唤的能力。漠视:冷漠地对待。忽视:不注意,不重视。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2.D.D项与前文“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内容照应。 3. B。‘“群众性”“参与性”分别与前文“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相呼应。原文“对人们耳熟能详”主客颠倒。 4.A。解析: 18 A: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以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符合语境。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使用错误; C: 文恬武嬉:文官图安逸,武官贪玩乐。指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望文生义;D:假以辞色:指用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此处不符合语境,应为“疾言厉色。 5.B。解析: A:“诺贝尔文学奖”——主语统摄两个分句,故关联词语“不仅”应置于其后:C:句式杂糅,正确格式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这一核心命题”或“以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 D: 成分残缺,“遏制” 后面加“手段”。 6.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由选项可知,接照由实用功能到精神归依的逻辑顺序排列。注意与上下文的承递与照应。[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7.答案: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 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注意对语段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结合重点词语确定说明的对象,然后确定其特征,此题可根据语段确定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结合文本中的“抽样调查是……”“它 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 …… 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可通过……的方法,……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知说明的对象是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和解决办法。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8. C(A项“严”意为尊重,B项“谏”意为挽回,“引”意为招供D项“审”意为明白。) 9. C(A项“负”意为辜负,B项“论”意为判罪,D项“恨”意为遗憾。) 10. B(A项“庭”通“廷”,“禽”通“擒”;B项“案”通“按”,“衅”通“叛”,“以”通“已经”C项“见”通“现”,“员”通“圆”;D项“亡”通“无”,“衡”通“横”。) 11. A (A项“口舌”是言语、言辞的意思,不是古今异义词; B项“成就”古义为提拔、重用,今义为取得的成绩、业绩; C项中“不行”古义为不去应荐,今义为不可以; D项中“窈窕”古义为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为女子文静而美好。) 12. C (A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C项前一句是意动用法,后一句是使动用法; D项都是使动用法。) 18 13. B (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B 项前一句是使动用法,后一句“策”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研究透了; C项都是意动用法; D 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14. D (①⑥是定语后置句;②⑧是省略句,其中第⑧句省略谓语“推荐我”;③⑤是宾语前置句;④⑩是状语后置句;⑦⑨是被动句。) 15. A (A项两者皆为介词,通过、经由之意; B项两者皆为介词,前者译为“比”,后者译为“在”;C项两者皆为连词,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D项前者为介词,译为“用、拿”,后者为连词,表修饰。) 16.B(“皆为纪传体断代史”错,《史记》是通史。) 17.A (“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朝中大官不能称“有司”) 18. A。 B项“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并非“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不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D项“中庸之道”不可以消除文化冲突。 19.B。文章不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 20.C。西方的“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推断不当。 21. D。D项,“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错,从文中来看,应是表现老秤匠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 故选D. 22.①有工匠精神,手艺精湛。老秤匠在制秤过程中一丝不苟,极其认真,发现定盘星上的问题后,一个个加以检查。②为人诚信,不贪钱财。多年来凭借诚信经营享有盛誉;当生意冷清时,也绝不为了暴利制作“吃客秤”。③父爱深沉,教子有方。当发现儿子的“猫腻”时,没有呵斥责罚,而是亲手砸毁了所有杆秤,并制作精致的准星枰用来警诫孩子。④思想开明,理解孩子。他理解儿子想要去镇外闯一闯的心思,深思熟虑后决定成全孩子。 23.①情节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夜里秤匠师父子对这一事件的反思,使情节更完整,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②结构上,结尾秤杆上的金字“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与开头“炫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形成首尾呼应,暗示了儿子是真心悔改的,体现了父子之间无言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文章的含蓄美。③人物形象上,展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和儿子知错能改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主旨上,从表现老匠人坚持职业操守,到展现父子俩传承了为人处世要坚守良知底线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4. D (参见译文) 18 25.D(第:只管。) 26. D(“请求皇上赏赐了魏无知”错,由原文“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 ’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可知,陈平并未请求皇上赏赐魏无知,而是皇上认为他不忘本,才赏赐了魏无知。) 27.译文: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独身一人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陈平惧诛”,被动句,1分;“使使”,派遣使者,1分;“间行”,从小路逃走,1分;“平身”,陈平自己或者陈平独身一人,1分;“杖”,拿着,1分。) 28.A(称:兴起,发动。) 29.译文: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保”守卫,占据,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定语后置句,1分;“悉”,全都,1分。) 30.C [详解] C项,借代错误,应是比喻。 31.①词人运用齐人冯援的典故,勉励朋友尽管上党条件艰苦,也不应计较个人待遇。(2分)②运用鲁连的典故,是说时代承平,梅庭老即使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策,亦无所用之。作者以此劝勉梅庭老不要一心只想建立奇功,而是要安心本职工作;同时,又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际的同情。<4 分) 32.D.“对 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有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33. (1) 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2)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每点2 分) 34. (1)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4)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8 (8)圣人无常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9)羽扇纶巾 樯櫓灰飞烟灭 (10)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