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材文言文复习 学案2

1 学案 2 必修二 ——《六国论》、《阿房宫赋》 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 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 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 诸侯之所大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②使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宜可使. ③暴 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④举 举.以予人 函谷举. 杀人如恐不举.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 B.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 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 秦爱.纷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 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④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未易量 2 ⑥ 却.匈奴七百余里 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云何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义.不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朝歌夜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 始速祸焉. B. 不敢言而.敢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其势弱于.秦 齐人勿附于.秦 D. 苟以.天下之大 不赂者以.赂者丧 6.说出下面的句式特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洎牧以谗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赵尝五战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名篇默写,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汉字。 ①与____而不助五国也。 ②____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各抱地势,____心斗角。 ④____房水____,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⑤____铛玉石,金块珠____,弃掷______。 ⑥奈何取之尽______,用之如泥沙。 3 (一)“可怜”、“与”的理解 1.解释下面句中的“可怜”。 ①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与.一生彘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迁移练习: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09 安徽卷) ② 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08 浙 江卷) ③ 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07 山东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何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 4 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做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 音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 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同形同义,如“可怜”、“可以”、“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重点。 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须要拆成两个词。这种 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 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解释其义,并体会其特点。 ①其实百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厥先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谓智力孤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而气候不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璧有瑕,请指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于是相如前进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 ①(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人名)家。(09 江苏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08 山东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08 山东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准翻译句子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请辨别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点的 10 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①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 ②江东,地方.. ③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④,当横. 行. ⑤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⑥;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驱中国.. ⑦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 ⑧,必生疾病.. ⑨。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 ⑩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 废汉自立..⑪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 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赤壁之战》) ①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②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 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③地方:某一区域。④乐业:乐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⑤横行: 依仗势力做坏事。⑥后患:以后的祸患。⑦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⑧水土:泛指自然环境 和气候。⑨将军:率领军队。⑩疾病:同今天“疾病”之义。⑪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 的劳动而生活。 听课记录: 基础知识精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6 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然后得一夕安寝..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下列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一”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用心一.也 D.古今一.也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叫喊) 六王毕.(结束) 北.构而西折(北面) B.四海一.(统一) 蜀山兀.(高而上平) 不霁.何虹(雨、雪后初晴) C.阿房出.(出现,建成) 秦爱.纷奢(吝惜) 输.来其间(运送) D.囷囷..焉(屈曲) 函谷举.(拔,攻占) 几千万落.(降落,落下) 5.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朝歌.夜弦 C.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 ②较秦之.所得 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④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 ⑤苟以天下之.大 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⑦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之.也 ⑧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A.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 C.①④⑤⑥⑧/②③/⑦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 7.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赂秦而.力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③二败而.三胜 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⑤战败而.亡 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⑦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C.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D.①③④⑤/②⑥⑧/⑦ 8.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③洎牧以谗诛 ④赵尝五战于秦 ⑤多于南亩之农夫 ⑥苟以天下之大 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⑧几世几 年,摽掠其人 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⑦/②⑧/③⑨/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⑨/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7 9.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名篇默写。 ①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09 福建卷)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08 山东卷) ③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西东。(08 全国Ⅱ卷) 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08 天津卷) ⑤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08 浙江卷)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 11~13 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 B.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C.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运数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②燕虽小国而.后亡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A.两个“而”字词性相同,两个“为”字词性相同 B.两个“而”字意义相同,两个“为”字意义相同 C.两个“而”字词性相同,意义不同,两个“为”字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D.两个“而”字词性相同,意义不同,两个“为”字词性不同,意义不同 13.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赂者角度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 B.从不赂者的角度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 C.从六国国力弱小的角度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 D.从秦国策略的角度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 课外语段精读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4~18 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 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 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 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 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 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 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 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 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人代之。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 王翦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租皆输入莫.府 莫:通“幕”,幕府,指将军府 B.边不得田畜. 畜:放牧 C.悉勒.习战 勒:强制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秘密地,偷偷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②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B. ①赵王乃.使人代之 ②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 C. ①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②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D. ①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②先以.信遗操,诈之欲降 16.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牧治军有方的一组是( ) ①习射骑,谨烽火。 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④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⑤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⑥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17.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牧在驻守边关时,采取消极避战的方针,匈奴侵边掠夺时,他命令士兵不准出战, 全都退回城堡避敌,这在军事上是正确的,但却也为其人生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B.赵王责备李牧只避战,而李牧不听,赵王于是派人代替李牧,结果却战而不利,损 失不小,边境不宁。 C.换将不利,赵王只得再用李牧,李牧却借病推托,赵王同意李牧的要求后,李牧才 奉令出来带兵。 9 D.李牧抓准时机,积蓄力量,又使计诱敌出动,布下奇阵出击,大败匈奴,战果辉煌。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2 必修二 知识整合 1.①担心/忧虑,担心/忧虑/祸患 ②让/假使/出使 ③残暴/冒着/显扬 ④拿/攻占/全、 尽 2.B [再:两次。] 3.C [①两个“厌”都是满足;③两个“速”都是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 ⑥两个“却”都是使退却,打败;②中分别是喜欢、爱惜;④中分别是大概、危险;⑤中分 别是有人、或许。] 4.①名词作动词,礼待 ②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③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 ④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 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 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坚持到 底 5.B [B 项均为表示转折的连词;A 项……的样子/助词,不译;C 项比/表动作行为的 对象;D 项凭借/因为。] 6.①否定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介宾短语后置句 7.①嬴 ②当 ③钩 ④蜂 涡 ⑤鼎 砾 逦迤 ⑥锱铢 重点突破 1.①可惜 ②值得同情 ③可爱 2.①亲附,动词 ②和,介词 ③给予,动词 ④和,连词 ⑤和,连词 ⑥赞成,动词 ⑦吧,助词 ⑧给,替,介词 ⑨和,介词 迁移练习 ①介词/连词 ②同为介词 ③介词/连词 3.①其实:它的实际数量 ②祖父:祖辈、父辈 ③智力:智慧、力量 ④故事:旧事 ⑤气候:天气 ⑥指示:指出来给……看 ⑦前 进:走上前进献 ⑧亲戚:内亲外戚,内外亲属 ⑨山东:殽山以东 ⑩细说:奸细的说法 4.①(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的家。(要点:购,悬 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追踪觅迹。) ②哥哥(张讷)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 赶快回去了。(要点:无论,古今同形异义词,不要说;归,使……回家,使动用法。) 10 ③“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何况他是为我而死的。(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 呢!”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要点:夫人,古今同形异义词,一般人。) 5.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随堂训练 1.D 2.②④⑥⑧⑩ 巩固提升 1.D [A 项“厌”通“餍”。B 项“当”通“倘”。C 项“无”通“毋”。] 2.C 3.D [D 项与题干中的“一”均为“完全”之意。] 4.B [A 项北:从北面。C 项爱:喜欢。D 项落:座,所。] 5.C [C 项名词活用作状语。] 6.A [①②③④⑥⑧结构助词,的,其中②③都用在名词性“所”字结构之前;⑤定 语后置的标志;⑦动词,往、去。] 7.B [①②⑤连词,表因果,因而;③连词,表并列;④⑦连词,表转折,却;⑥⑧ 连词,表承接。] 8.A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9.①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跟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解析 “天下之大”,定语后置;“下”,活用为动词;“故事”,古今异义词。 ②秦朝的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却不引以为 鉴,也会再让后代的人哀叹后代的人。 解析 “自哀”是宾语前置句,“鉴”为意动用法。 10.①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④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⑤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A [应为“招致”。] 12.D [两个“而”字均为连词,①句为承接关系,②句为转折关系。前一“为”字 为介词,被;后一“为”字为动词,作为。] 13.B 14.C [此题考查常见实词的引申义。勒:整治(军队),由“约束”引申而来;由“皆 愿一战”也可判断“勒”非“强制”的意思。] 15.C [A 项必:均为副词,意为“一定”。B 项乃:均为副词,表承接,意为“就”。 C 项即:①假设连词,如果;②让步假设连词,即使。D 项以:均是介词,意为“把”。] 16.A [①训练士卒,使之有战斗力;②严明军纪;③为边卒提供物质保证,使他们 能安心守卫边疆;④是诱敌谋略;⑤是善布奇阵;⑥是战绩。做本题时要注意“治军”与“用 兵”的区别。] 17.A [李牧并非消极避战,而是一种御敌策略。后面的话也是错误理解。] 18.(1)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2)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百姓任匈奴抢掠。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根据需要 设置官吏,集市贸易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 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 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退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和敌人交战的,处斩刑!”匈奴每次 11 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出营应战。像这样过了 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 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召他回京,派另 外的人替代了他带兵的职务。 一年多的时间里,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率兵出战。出兵迎战,多次失利,伤亡损 失很大,边境不能耕种、放牧。(赵王)又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生病 了。赵王于是强令他带病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任用我,要允许我像以前那样做, 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方针、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还是认为李牧胆 怯。守边的士兵时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 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能破敌擒将夺百金之赏的勇士五万人,善 使强弓硬弩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操练。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 原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百姓任匈奴抢掠。匈奴单于听 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大败匈 奴,斩杀了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到了别 处。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多年里,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 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人代替他们。李牧 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这以后三个月,王翦就消灭了赵国。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