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含解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1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琵琶行》描写琵琶声的句子:“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琵琶行》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4.《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 部的情感。 5.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 子: , 。 易错成语勤温习 1.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情不自禁”:感情 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用于此处不妥,可用“不由自主”) 2.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浮光掠 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3.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而遇”的意思是没有约 定而意外地相遇,与“精心组织”矛盾。) 4.他为我送来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指 不相信,并含有蔑视之意,与“感激”相矛盾。) 5.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功亏一篑”:比喻一件 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 “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 是“功亏一篑”)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墙 经典素材: 1.柏林墙的变迁(再坚固的墙也不能阻隔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首都柏林被四强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其中美、英、法占领区在后 来组成了西柏林市。柏林墙是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起来的,一夜之间,柏林墙就树立在柏林中心。此后, 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这是人类 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今天,我们都是柏林人" "其它呢?"1989 年 11 月 9 日,分隔东西柏林 28 年的柏林墙第一次被凿开一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缝,柏林墙被拆毁,亲人团圆,1990 年 8 月 31 日国家统一。,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 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 2.生活中的墙(用真诚推倒阻隔心灵的桥) 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 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 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 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 也许能化 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单位与单位、 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样。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 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起相互的信赖。 墙,推倒了就是桥。 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 座沟通彼此的桥。 3.三八线(阻挡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一道墙) 1945 年 9 月 2 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作为 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 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 年 8 月和 9 月,朝鲜南北地 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 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 到 12 月苏军全部撤离。美军则继续驻扎三八线以南,拒不撤军,从而造成朝鲜国土和民族的分裂。 三八线直到现在也是阻挡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一道墙。 4.哭墙(犹太人的国魂) 哭墙,原是撒罗满王圣殿的西墙,所以又称为西墙,公元第五世纪的时候,罗马人曾入侵,城堡被战 火所毁,惟独这片西墙得以保存下来,让后人来此凭吊。犹太人后来虽然被放逐,流浪他乡,度着国破家 亡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未忘怀过象征国魂的这面巨墙,盼望着有朝一日还能再到那边去祈祷。 哭墙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六七年间,成为约旦的一部分,不准犹太人进去。一直到「六日战争」之后, 犹太人收复了圣城,重新开放,供国人前往祈祷。 时新素材: 1.希望工程(要为他人点燃希望)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 儿童重返校园,建立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 1989 年 10 月实施以来,累计资助 230 万 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 8000 余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 2300 余名。科技部中国科技 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 会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自 1989 年 10 月启动以来,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及其授权的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努力推 动下,得到了社会各界,海内外团体、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施成果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综合效益,赢得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评价,已成为我国最具社会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公益 事业。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 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传递家信(穿越地域墙的家信) 1903 年的秋天,美国堪萨斯州的申克写信给他的姐姐,发出了一封由许多人传递阅读的家信。他们兄 弟姐妹十人,申克排行第三,他怕大家散居各地失去联系,所以要兄弟姐妹接到信后,每人也各写一封, 然后按照年龄大小,依次传递下去。转了一轮以后,每个人都要把旧信拿出来,换上一封新写的信。申克 认为大家应该试试看能维持多久。78 年过去了,申克这个家族还有鸿雁往来。最初的十个写信人已作古, 不过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在继续着这个传递。起初只要两个月就能轮转一周,现在需要两年。目前有 28 个人 写信,他们分在九个州里,年龄从九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都有。 ☞技能再提高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 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 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描写方式:(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侧面(5)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 写(6)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7)各种感觉:视、听、触、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而是通过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通等方式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无比的喜爱之情。当读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家人的思念跃然纸上。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要读懂诗歌就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象征、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等。 (1)比兴 欲言此物,先言彼物。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失 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 (2)对比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 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3)象征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 人生的乐观态度。 (4)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 己的思想感情。用典的作用是作者的立论有根据,委婉含蓄,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等。 (5)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 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虚与实形成 对比或相衬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寄寓的深沉感慨。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 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6)动静结合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 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谋篇布局 近体的律诗绝句,十分讲究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为例:“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 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一二句写登山一事起,为引发诗情做铺垫;三四两句紧承一二句,写诗人对登高 一事的主观感受;五六两句用“但”(只)字一转,拓展到对人世的感叹;七八借用典故凝重结尾。整首 诗歌,一层进一层,显得情景交融、理趣深刻。 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写景为抒情铺垫,抒情是写景升华。如苏轼的《念奴娇》,上阕状写 赤壁之景物,下阕通过与周瑜经历的对比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 其他谋篇布局的技巧有 (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等。 4.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能突出事物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生 动化。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 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 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特点。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发长“三千丈”,愁思深重啊! (4)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 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 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 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 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6)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基础巩固练 一、【2017 届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 十里青山选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那人家”的“家” 此处用作与尾词,无实意。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先写”十里青山”的远景,在写“潮平路带沙“的近景,远近结合,呈现出空间辽远的画境。 B.既写眼前所见“青山朝平,残月、晓霞“,又写耳中所闻”数声啼鸟“,使景物具有立体感生动感。 C.“白露“既指露水的清凉特点,又表明了节气物候的特征。 “百露” “清风”两句都强调白昼的 结束。 D.“数声啼鸟怨年华”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E.全词中横交织,营造了一种特别的意境,上阕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下阕,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 写景抒情,情寓于景。 15.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6 分) 【答案】 14.CD 15.①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芥子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 风趣的性格。(2 分)②自然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人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候,在天涯”。(1 分)③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花的美好生活的回味,同时也 寄寓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寂寥漂泊的生活的厌倦。(3 分) 【解析】 14.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词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 画境。“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 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 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 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 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 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 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 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白露”既指秋凉的夜 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 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 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 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 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 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 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 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 天涯”。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 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词,赏析词的最后三句。”,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 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及表达效果。“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 年时沽酒,那人家”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自然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人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 凉时候,在天涯”。通过设问引出今昔对比,引发对当年乘醉赏荷花的美好生活的回味,同时也寄寓 着对如今远在天涯寂寥漂泊的生活的厌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比如题中“荷花本无知,虽然把他 当作有情之人向他发问”。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手法,分析景物所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题中“拟人(移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风趣的性格”。答案 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 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 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 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作用要具体。 二、【2017 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4.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 分) 15.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 分) 【答案】 14.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 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15.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 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 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 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解析】 14. 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 舟的流动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和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分析诗句的作用注意诗句的位置,注意统领 全诗,概括图景注意意象的描绘,意境的概括和情感的分析。如本题,“西湖好”是一篇之眼,上阙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 恬静、淡远的春景。 15.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这好似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最有 点明效果,效果一般要结合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 三、【2017 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白 帝 杜 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①,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戎马:战马。归马:从战场归来的马。②诛求:索要,征收。 8.诗歌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奇险阴森(荒凉昏暗)的暴风骤雨图。(1 分)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云从城门中涌 出、雨在城下落下衬托出白帝城地势的高峻。(2 分)同时,也运用了视听结合手法,暴雨使江水猛涨 发出雷霆一般的涛声是听觉形象,日光暗淡使草木失色是视觉形象,有声有色地表现出突降暴雨的情 形。(2 分) 9.作者以暴风骤雨暗喻动荡时局,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 分)通过描绘荒原上无主的战马、遭遇血 洗的村庄,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2 分)选取被盘剥殆尽、无依无靠的寡妇这一典型形象,表达了对 贫苦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憎恨。(2 分) 【解析】 8.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 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 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诗歌中的“云”“雨” 都与白帝城构成衬托关系,然后再从视听角度分析概括。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的关键词“雨翻盆”“归马逸”“寡 妇诛求”等,再结合着诗歌注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其国家的担忧,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 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憎恨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 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 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 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 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考生在思考时,就要根据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结合着写作背景分析其表 达的作者情感即可。 四、【2017 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谕悲秋者 南宋·楼钥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与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8.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8.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的秋景图。(2 分)秋风吹过,天空明朗无云,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情,(2 分)也为下文表达内心的感悟奠定了基调。(1 分) 9.整首诗以劝谕悲秋者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放达开朗的胸怀,展示出一种积极的生活观。(2 分)作者以 “谕悲秋者”为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引出自己内心的感悟:人生到老,何不像秋天一样,放 下诸事来休息呢?很多人为秋天而感到伤感忧愁,然而,如果能够放开胸怀,心无挂碍,那么,秋天 又怎能引发人的伤感呢?(4 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中开头或末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可以从这写方面来考虑: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照应题目, 点明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季节“秋天”;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 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 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这是景物描写的终极与核心作用,所用的景物归根结底是要为情感的含蓄与巧妙表达服 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比如李白《夜泊牛渚怀 古》最后一句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做结,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一是反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一倍曾其哀乐”。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 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 愁苦。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 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 注意抓住标题中的“谕”和诗中的“喜”“盍”“岂”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 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 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五、【2017 届江苏苏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 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 (1)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 分);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1 分);③用杨花的纷乱如 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 分)。 (2)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1 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 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 分),最后写 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 分)。 (3)①夸张、对偶;②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解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首联作用(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 奠定情感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 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 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 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 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考生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通过抓住关 键“上阕的行文思路”,梳理诗歌内容,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 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应审清题干,答题区间在上片,通过抓住关键 “上阕的行文思路”,梳理诗歌内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 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 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 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 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诗歌中的“上高 楼” “江山改”“尽白头”。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 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 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 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 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 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 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 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 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提升突围测 1.【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 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 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 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 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 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 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 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 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 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2.【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 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 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答: 【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 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 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 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 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