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开来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 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 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 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 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 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 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 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 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 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 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 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 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 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 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 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 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 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 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 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 - 2 - 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 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 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中/华-资*源%库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 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 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 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 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中/华-资*源%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父亲的影子 陈永林 ⑴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 口袋里塞,不把我口袋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条鱼给我吃。 ⑵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他们都问过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 我说:“不知道。” - 3 - ⑶后来我知道了。 ⑷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 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个头的小孩。他们都不还手。 ⑸父亲也总骂我,说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我手里了。父亲有时气得 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 中/华-资*源%库中·华.资*源%库 ziyuanku.com ⑹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母亲也劝我,可我就是 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睡 觉都睡不安稳。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冬天,得从热窝子里爬出来去病人家,真是活 受罪。 ⑺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 ⑻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担心别人总拿 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 ⑼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 ⑽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想县城里认识父亲的人总少吧。 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我们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 比镇上玩的东西多。但玩要钱,吃也要钱,身上的钱花完了,我们只有铤而走险 地偷。 ⑾但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一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 里人知道我们做小偷的事,都跪下求他。他仍报了警。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我 的脸,说:“你不是陈医生的儿子吧?”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是,他是陈 医生的儿子。”警察来了,那人给警察一个劲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 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误会了。警察便走了。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 “你们走吧。今天放过你们是看陈医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 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 他便来我家了,给了我药,给我打了针。”那男人竟然掉眼泪了,“我一辈子都记 得你父亲,但我没想到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你应该做你父亲一样的人。” ⑿我便来到市里,市里总没人认识父亲吧。 ⒀但我错了。我们喝多了酒,三个人坐一辆摩托车兜风。摩托车撞在一棵树 上,我们都昏过去了。因马悦坐在最后,伤得最轻。他醒来后,拦了辆“的士”, 把两个同伴送到医院。医院竟要先收五千元押金,马悦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马 悦便一见医生就说:“认识陈茂林医生不?”一连问了十几个医生,才有一个医生 说:“你是说鄱湖嘴村的陈茂林医生?他怎么啦?”马悦说:“他儿子出了车 祸,因交不起押金正躺在医院门口。”那医生忙叫护士把我们推进了急救室。 ⒁我醒来后,那医生对我说:“你父亲是个好医生,小时我发了三天高烧,烧 成肺炎。你父亲一边骂我娘,一边背着我就往镇医院跑。如不是你父亲,我可能 已不在人世了。我学医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医 生。” ⒂出院后,我来到了省城。 ⒃我不想再混日子,我四处找工作,却找不到,我连吃盒饭的钱都掏不出来。 小偷小摸的事,我再也不愿干了。我只有捡破烂卖。晚上就睡立交桥下。 Ziyuanku.com ⒄后来我见一家公司在报纸上登了招仓库管理员的广告,便去了那公司。公 司负责招聘的人见我落魄的样,只说了两个字,不要。我说了许多好话, - 4 - 可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我最后试探他说了句,“你认识陈茂林医生不?我是他 儿子。”我说这话一点也不抱希望,只是病急的人乱投医,只是掉了河中的人见了 根稻草就抓住。哪知奇迹就出现了,他说:“你真的是陈医生的儿子?”我点点头。 他很激动,“想不到你是陈医生的儿子,真想不到。你爸真是个好人,记得我没钱 交学费,一个人站在学校门口哭,你爸知道后,给我交了学费。”他的眼里泪光闪 闪的。 ⒅我便留下来了。 ⒆过年时,我回家了。我对父亲说:“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 样的人。” ⒇我也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 ( 有 删 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的影子”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文本构成的线索,并以此展开情节, 刻画人物,其意蕴丰富而且深刻。 B.小说中的“我”起初并不想学父亲做个赤脚医生,父亲就劝慰我“苦一点, 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这表明父亲做乡村医生的动机不纯。 C.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为了不做赤脚医生,逃出父亲的影子,宁可在 外游荡,甚至铤而走险偷东西,是为了表现“我”的青春叛逆和缺乏责任感。 D.本篇小说情节曲折地展现了“我”对父亲及其职业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认知 的转变过程,意蕴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亲情之间的严重缺席。 5.小说开头二段写“村里的人都极喜欢我”、“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这样的情 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小说结尾“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小说中的父亲是怎 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 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 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 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 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 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 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 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 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 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 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 5 -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 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 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 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 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 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可 能变成现实。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 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 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 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 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 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 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 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 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 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 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 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 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 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 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 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 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 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 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 6 - C.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 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实现了“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 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 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 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 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 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 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 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 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 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 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 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 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 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 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 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 - 7 - 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 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 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 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 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 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陪乘。 ②留好:留意,爱好。 ③器人: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11.对以下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在文言里是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 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 20 岁时举行的象征独 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 15 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 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灯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礼记·曲礼》:“天 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 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 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 12.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 - 8 - 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 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 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 分)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 (2)(5 分)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 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二)古代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 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 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 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6 分) - 9 - (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斯已矣。 《逍遥游》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 , ___ 。《滕王阁序》 (3) 既 自 以 心 为 形 役 , ------------------------- 。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 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②2015 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 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话题。 ③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路线 图越来越明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产业转移也提上日程。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 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 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求做到曲突徙薪....。 ⑥九寨沟自然山水巧夺天工....,那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 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令人流连忘返。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 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 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 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会嘉宾都有一个 - 10 - 共同的感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小国。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1985 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 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李鸿章心领神会,道:“我知道老师现在的处境,您效忠皇上,爱民爱兵,但 也难免遭到小人的猜疑。”曾国藩捋着稀零零的胡须,哈哈一笑道:“贤契多虑 了,我肝胆相照,为国为民,决无二心,只是希望你赴皖牢记朝廷的恩典,担 负起责任。” C.1 月 5 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先生的“百竹展(画展)”,先生在《自序》中写道: 少小喜画,幸遇裱师赵炳奎先生介绍,蒙先师苏昧塑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 如是三载,为人学艺,受益一生。 D.去年,台湾东美大学校长章孝慈在北京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法学研讨会后,曾 到桂林祭奠其先母章亚若。章孝慈是蒋经国和章亚若的儿子,因非嫡出,故从 母姓,是一位学术有成就的法学教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3 字。(6 分)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① 。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 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 400 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 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② ,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 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至 19 世纪,欧洲移 民大量涌入非洲,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 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 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③ 。 到了 19 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 21.依据上联修改下联,构成两幅完整对联。 上联: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 下联:在睡梦理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 改为: - 11 - 上联:太平湖,碧波粼粼,绿水荡漾。 下联:齐云山,峻岭绵延不绝,青翠山峦起起伏伏。 改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人生处处都是美:花儿是美,叶儿也是美; 沐浴于阳光下的沙滩是美,独步于微雨中的小径也是美;靓丽的外貌是美,丑陋 的长相却有善良的心灵也是美;豪放壮烈是一种美,婉约柔韧也是一种美;健康 是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执着是美,放弃也是一种美……感悟人生感受美,不为 别的,只为生活在美丽中。 请围绕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有生动的记叙、描写和抒情 ②不少于 800 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D(3 分) 2.C(3 分) 3.B(3 分) 4. A(3分)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塑造父亲形象作铺垫;写出村里的大人 和孩子都以对“我”的关照和谦让的方式表达对“我”父亲的感激和谢意。侧面烘托父亲的美好形 象。(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6.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医德高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真诚、善良、为人热情; 乐善好施。(性格各 1 分,分析各 1 分,答出三方面即可。) 7.C(“实现了”错,文章“可能变成现实”。) (3 分) 8.A (以偏概全。 )(3 分) 9.①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 受众的有效连接。 ③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 满足读者需求。(每点两分,共 6 分) - 12 - 10.C(3 分) 11.A(3 分) 12.A(3 分) 13.(10 分,每题 5 分) (1)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恨”,“安”,“以”)(5 分)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 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切至”“却”“妾 闻”) (5 分)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 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 边陪乘,很受宠幸。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 卫太子一家。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 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 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史丹进谏说:“凡是被称为有 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如果以丝竹鼓 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于是皇上嘿嘿地笑 了。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 成人。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太子已经来到驾前, 并不哀伤。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 呢?”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史丹叩头谢罪说:“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 体的地步。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过错 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 进宫见驾。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 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 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 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如果确实是这样,公 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皇帝向来仁 - 13 - 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 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 史丹唏嘘着站起来。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 够被皇上信任。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左 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 致使身体没有痊愈。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 史丹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去世,被谧为顷侯。 14.C(C 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3 分)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 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 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 分) 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 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17.C(3 分)(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津津乐道:饶有兴味 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常作“对……津津乐道”。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 沉闷乏味也不过火。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曲突徙薪:把烟囱改造成弯的, 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清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 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18.D(3 分)(A“提高……危险”搭配不当,应为“增加……风险”;B 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 去掉“面对”;C“启动了……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行色”杂糅,可改为“启动的……系列活动开展 得有声有色”或“启动了……系列活动) 19.B(3 分)解析“补壁”本是一个谦词。书画家在向别人赠送自己的作品时,往往会用“补壁” 一词以示谦,言下之意我的作品只能为你糊糊墙壁。此处作者把它用在别人身上,显然是大 错特错了。 “门生”指(自己的)学生,缘起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谦称。中国人尤其是封建时代 官场上的人,对于称呼是十分讲究的。如后辈常在前辈前自称“晚生”,表示对前辈的尊重;而 前辈却不能称后辈为“晚生”,这是礼貌。李鸿章虽系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曾不会以“门生”呼 之。如果李自称“门生”,那是应该的,这是自谦。比如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北洋水师提督丁 汝昌在李鸿章面前常自称“门生”,而称李“中堂”,就是因为丁是李的同乡,又是李的下属,故 以“门生”自谓,表示“我是您的学生”。同样,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可自称“门生”,曾国藩则应 - 14 - 以李的字或号称呼他。子黻是李鸿章的字,少荃是他的号,曾可以此称之,以示亲近。即使 曾国藩实在要以老师自居,也应以“贤契”称之。 《汉语大辞典》“入室”词条下写道: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邢疏:“言子路之学识深浅,譬如自外入内,得其门者,入室为深,颜渊是也;升堂次之,子 路是也。”后以“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得到师传,造诣高深。杜甫《丹青引》诗:“弟子韩干早 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入室弟子”词条:指能得师传,学问或技艺造诣精深者。《晋书·外 戚传·杨柯》:“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由此可见,“入室弟子”一词实为对别 人的赞誉之词。表达自谦之意的类似词语是“忝列门墙”,所以正确的表达应是:“……蒙先师 苏昧塑先生不弃,使我得以忝列门墙……”。 “先母”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是自称。 20. (6 分)①在被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②但由于肉质鲜美 ③斑驴几乎被斩尽杀绝 21.梦里江南,临水轩斋染青烟。 齐云山,峻岭绵绵,青山起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