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17课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 第 17 课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项脊轩志 记一记 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4)序.天伦之乐事: (5)以当.南日: (6)而.母立于兹: (7)以手阖.门: 答案:(1)“希”通“稀”,稀疏 (2)“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与”通 “欤”,语气词 (4)“序”通“叙”,叙说,陈述 (5)“当”通“挡”,挡住 (6)“而”通“尔”,你 (7)“阖”通“合”,关闭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如 ①如.或知尔( ) ②如.其礼乐( ) 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2)归 - 2 - ①吾妻来归.( ) ②视死忽如归.( )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④臣请完璧归.赵( ) 答案:(1)①连词,假如 ②连词,或者 ③或者 ④及,比得上 (2)①指女子出嫁 ②返回,回来 ③归依,向往 ④归还 2.词类活用 (1)如会同,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三子者出,曾皙后.: (5)古人秉烛夜.游: (6)幽.赏未已: (7)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8)客逾庖而宴.: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多.可喜,亦多可悲: 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指做小相;大事,指治国为政 (4)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 (5)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6)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7)动词作名词,诗歌 (8)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9)名词用作状语,亲自,亲手 (10)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许多事 3.古今异义 (1)且知方.也 古义: 今义:方向、对方等 (2)如.五六十 古义: 今义:如果,像,适合,如同等 (3)异乎三子者之撰. - 3 - 古义: 今义:撰写,写作 (4)童子..六七人 古义: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5)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 今义:著作 (6)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义: 今义:寺院住持 (7)往往..而是 古义: 今义:时常,经常 (8)已为墙,凡再.变矣 古义: 今义:又一次 (9)后五年,吾妻来归. 古义: 今义:回来 答案:(1)是非准则 (2)或者 (3)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4)少年,不到 20 岁的人 (5)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6)一丈见方 (7)到处 (8)两次 (9)女子出嫁 4.文言句式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异乎三子者之撰: (3)不吾知也: (4)则何以哉: (5)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6)阳春召我以烟景: (7)开琼筵以坐花: - 4 - (8)明月半墙: (9)其制稍异于前: (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1)状语后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6)状语后置句,“召”的状语“以烟景”后置 (7)省略句, “坐”后省略“于” (8)省略句,省略谓语,应是“明月(照)半墙” (9)状语后置句 (10) 被动句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孔子(前 551~前 479 年),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人, 学派创 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礼治。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 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 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 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苏轼(见第 6 课苏轼介绍) (3)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 ”。 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 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 年), 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归 有光 60 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 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 年)卒于南京。归有光所作散文,简洁朴素,善于 叙事,颇受时人推崇,有《震川先生文集》。 答案:(1)丘 仲尼 儒家 仁 (3)震川先生 明 2.文化常识 【论语】 《论语》是一部 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 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 把《论语》《大学》《中庸》和《 》全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 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 的同时,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 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答案:语录 孟子 - 5 -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一 部分 第 1 段 问志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启 发) 第二 部分 “子路率尔而对曰”到 “吾与点也” 言志 子路:千乘之国,使有勇, 且知方(率尔) 冉有: (谨慎) 公西华:愿为小相(谦逊) 曾皙:浴乎沂,咏而归 ( ) 第三部分 “三子者出”到结尾 评志 各言其志也已矣(礼治)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交代缘由 人生短促、韶华易逝 春天美景、灿烂多彩 热爱自然 热爱人生 积极昂扬 乐观向上 春夜宴饮 乐事一:兄弟聪敏 乐事二: 乐事三: 乐事四:赋诗抒怀 (3)《项脊轩志》 主体 部分 小轩 修葺 修葺前: 修葺后:亮、雅、静 喜 轩中 家境败落 悲 - 6 - 往事 早年丧母 轩四遭火 补写 部分 婚后 生活 轩中逸事 喜 妻亡己病 悲 答案:(1)区区小国,使足民,俟君子 知礼 (2)高谈清论 坐花醉月 (3)小、破、暗 追忆祖母 2.主题提炼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通过孔子与四个弟子以“ ”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与性 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的政 治主张。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 的 情趣。看似思想境界不高,实际上并无消极思想,而是表现了 的思想感 情。 (3)《项脊轩志》 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全文以 起,以 结,用 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虽然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 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文章非常凝练集中,感情极为深致。 答案:(1)言志 以礼乐治国 (2)天伦之乐 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3)项脊轩 项脊轩 一间旧屋 想一想 补写出句中空缺部分。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 感慨的句子是“ , ”。 答案: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达兄弟们都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的句 子是“ , ”。 答案:群季俊秀 皆为惠连 - 7 - 3. 化用 《 庄 子》 的 典 故, 表 达 诗人 “美 景在 前 , 不容 辜 负 ” 的 思想 的 句 子是 “ , ”。 答案: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弟子各有怎样的志向? 答: 答案:四个学生志向有别,但其都以“礼治”为核心,这是一致的。(1)子路:“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的政治志向是用礼治教育百姓,整顿军队,使国家强大。 (2)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的政治志向是治理国家,国 强民富,但用礼教感化人民,还需等待有德之人帮助。(3)公西华:“愿为小相”,学习宗庙 之事。在学习中了解礼治,践行礼治。(4)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愿意 做一个用礼教去教化人民陶冶情操的人。 2.试结合孔子四个弟子的言谈举止神态等,分析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 答案:(1)子路是四人中的年长者,他“率尔”回答,可见他抱负远大,坚定自信。但说 话口气大,性格较鲁莽。(2)冉有说,“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可见 冉有是一个长于政事,又虚怀若谷的人。(3)公西华年纪最小,从“愿为小相”可知,他是一 个态度谦恭、措辞得当的人。(4)曾皙在孔子发问后,“舍瑟而作”,谈论自己的志向时从容 镇定,可见他是个从容而有修养,礼貌而谦恭的人。 二、细节探究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内涵? 答: - 8 -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天地喻为旅舍,把光阴喻为过客,形象地 说明了诗人有感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为下文写自己想效仿古人秉烛夜游做了铺垫。 4.《项脊轩志》中,作者写到一家哪几位亲人?围绕着项脊轩,记叙了哪些事情?文中 哪句话,可以概括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的感受? 答: 答案:作者写到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记叙的事件有:修葺项脊轩;叔 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可以概括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感受的句子是:“然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5.“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 答案:“项脊轩”的特点:①狭小,“室仅方丈”。②修葺前:破旧阴暗,“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以昏”。③修葺后,明亮幽静、雅致, “万籁有声,以静衬动,小鸟时来啄食”“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 斑驳,风移影动”。 三、思维发散 6.“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这是《古文观止》中对《春夜宴 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的评论。想一想:人生苦短,李白的及时行乐之举与世俗浪游者有什么 不同?如何评价李白的这种及时行乐的做法? 答: 答案:浪游者是自我满足,自我放纵,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是对生命的虚掷无奈甚至 颓废的人生选择。李白是相聚桃园,畅叙天伦,坐于花丛,醉倒月下,既有高谈阔论,亦有 轻言雅语,飞觞痛饮,只为作诗咏歌助兴。李白的及时行乐,乐得意境高雅,乐得格调明朗, - 9 - 乐得昂扬向上,实际上是精神世界的提升。人生短暂无法以人的意志更变,但人却能提升自 己的生命价值,在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生命的真谛。这是李白超越前人的可贵 之处。“人生如寄”,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要懂得欣赏和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我 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李白的“及时行乐”就是消沉颓废。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必考题,难度较大,分值高,必须高度重视。所谓“理 解”,是指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把文言文的 内容准确传达出来,要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翻译句子技巧 1.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 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 2.基本技法:留、删、换、调、补、变。(六字法)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译文大体意思,找出重点词,做好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 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句中:结构助词,如“之”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表并列和顺承关系 的连词,如“以”;句末:音节助词,如“顷之”中的“之”。 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现在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替换,如 “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 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④“调”,就是调整句式。一是特殊句式,主要指倒装句,翻译时,要把倒装句调整为 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一定要调整为符合现 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序;二是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 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⑤“补”,就是增补。要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 在翻译时,要补全。一般补出的省略内容,要加括号。 ⑥“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相关文字。主要指文中比喻、借代、 引用、夸张、委婉、互文的说法等,直译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 10 - 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不好,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 有”。 3.判定得分点 三类得分点:①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 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一类是虚词,《考试说明》规定的 18 个虚词,也 要明确其含义,准确翻译。②特殊句式,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 基本能做出判定。③句意通顺,最后要通读译文,看有没有语病,是否简洁完整。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 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 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 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 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 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 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治道, 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 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 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 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 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中 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 今礼。 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 以备谘访。”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 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 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 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学者至今尊其书。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弟戬。 (节选自《宋史·张载传》) - 11 -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载抱负远大,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以至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曾以书信拜 谒范仲淹并得到范仲淹的告诫。 B.张载治理有方,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在县衙向老 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学问深厚,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 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清贫守道,隐居时穿破衣吃蔬食;死后没有钱财办理丧事,由他的门生合起来买 棺材办理后事,翰林学士许将请求追加赠赐优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认为秦、汉时期学者 的一大弊端”说法错误,原文是“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选 C 项。 答案:C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译文: (2)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 译文: 答案:(1)(张载)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来(等到)见到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经》的 理解深刻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 (2)(张载)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他)俯身读书,仰头思 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以至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盘。二 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 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因此,劝告他读《中庸》。张载 读了这本书,还以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 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经》。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 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 人说:“近来见到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经》的理解深刻透彻,是我所达不到的,你们可 拜他为老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很自信地说: “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 淳朴诚信的样子。 - 12 -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 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 们劝酒应酬,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 教训、劝告子弟的原因。 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说他有深厚的儒学基础,神宗刚刚即位之初,更新政治,想 得到有才能的博学之士帮助谋划治理国家,召他问治理方法,回答说:“治理政事不效法三 代的人,终究是苟且于治道。”皇帝听后感到高兴,任命他为崇文院校书。有一天他见到了 王安石,王安石问他新政如何,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以善道报答您;如 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则应该有不接受听从命令的。” 回到朝廷,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 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 上蜡烛照着写作。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 他穿的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化气 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 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 以《易》经为学的宗旨,以《中庸》为本体,以《孔子》《孟子》为效法的对象,黜除怪诞妖 妄,辨清鬼神妖怪。他的家里婚、丧、葬、祭之礼,大概都用先王的本意,而附之以现在的 礼节。 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发现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 稍可复行古制。应当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以备咨询探访。”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 礼院官员议论礼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 第二天清晨去世。因贫穷没有财物办理丧事,他的门生合起来买棺材办理丧事。翰林学士许 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 张载博学古代,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大夫们的一代宗师,所著书名是《西铭》,程颐曾 经说:“《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 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学者们到现在仍然尊崇这本书。 嘉定十三年,宋宁宗诏令赐给谥号叫作明公。淳祐元年追封为郿伯,可入孔子庙庭一齐 祭祀。他的弟弟叫张戬。 - 13 -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 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大相径庭。中国从 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 却并不 地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 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 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思想, 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论语》中的很多论述,无不 地体现出儒 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由于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 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 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 推向社会、推 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 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用、大行君子之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抽丝剥茧 直言不讳 彰明较著 不二法门 B.披沙拣金 直言不讳 昭然若揭 不二法门 C.抽丝剥茧 直截了当 彰明较著 金科玉律 D.披沙拣金 直截了当 昭然若揭 金科玉律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 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 取精华。语境是形容“追问”,与“拣选”无关,应填“抽丝剥茧”。第二空,直言不讳: 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 子。语境强调“简明”,不涉及“隐瞒”与否,应填“直截了当”。第三空,彰明较著:指 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多用于形容含 贬义事物。语境的主语是“‘实用理性’精神”,应填“彰明较著”。第四空,不二法门: 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金科玉律:指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根据前文可知应填 “金科玉律”。故选 C 项。 答案: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 B.这种比起讲究“用”,更看重“学”,比起讲究“行”,更看重“知”的理念 - 14 - C.这种不仅讲究“学”,也看重“用”,不仅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D.这种比起讲究“学”,也看重“用”,比起讲究“知”,也看重“行”的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中,根据下文“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 践、轻思辨的观念”可知,语段认为“用”与“行”比“学”和“知”更为重要,且二者应 为递进关系,故选 A 项。 答案: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仅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 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B.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不都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 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C.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 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D.故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 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 导致主语缺失,排除 A、C 两项;二是否定词“不”的语序不当,排除 B 项,故选 D 项。横线 后的“而是”决定了横线上关联词只能是“不是”。 答案:D 4.2018 年 6 月 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颁授我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 谊勋章”。下图为“友谊勋章”的章体,请说明“友谊勋章”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蕴。要求 语言简明,逻辑性强。(不超过 100 字)(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友谊勋章”整体上如一朵盛开的荷花,在荷花花边 环绕橄榄枝,荷花花蕊的上半部分是一只衔着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在和平鸽的下方、花蕊 的下半部分是地球,在地球稍下部是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所以“友谊勋章”是由荷花、 橄榄枝、地球、飞翔的和平鸽、紧握的手等主要元素构成。由于该徽标是“友谊勋章”,且 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而橄榄枝、和平鸽象征和平,紧握的手象 征友谊、合作与交流。“荷花”的“荷”与“和平”的“和”、“合作”的“合”谐音,再 - 15 - 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发展理念,即可正确写出该徽章的设计意蕴。最后注意检查字数。 答案:“友谊勋章”由荷花、橄榄枝、地球、飞翔的和平鸽、紧握的手等主要元素构成; 和平鸽、橄榄枝代表对和平的向往,地球和握手则象征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荷”取谐音“和”“合”,也有和平合作之意;它向世界传递了友谊和平、 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 5.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 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 60 字)(5 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 孙丑下》)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时,先准确理解意思,然后分析其处世 态度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样的处世态度在今天的价值。孔子的意思是“主张不通了,我想 坐个木筏到海外去”“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可以看出孔子秉持的处世态度是当为世所用时,则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所用时,则退 而隐居起来;孟子的意思是“当志向有机会实现时,就和民众一起遵行我们的政治主张;当 志向没有机会实现时,就独自按照内心的处世原则行事”“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 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可以看出孟子秉持的处世态度 就是要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承担责任,展现出的是自信和担当精神,就是不得志也要坚 持自己的主张。从上面的分析中选择一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①: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 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示例②: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 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6~9 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16 -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 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 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A.先妣.抚之甚厚 如丧考妣. B.往往而是. 是.古非今 C.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向隅而泣. D.比去,以.手阖门 相濡以.沫 解析:代词,这样/意动用法,以……为正确。 答案:B 7.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有较大成 就,时人对他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B.“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记事来表达作者 的感情。一般选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C.“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初一”称“朔”, 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用作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 称。 解析:“先”是对已故的人的尊称。 答案:D 8.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一段主要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全段。 B.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 负亲人所望的感慨。 C.本段语言特色鲜明,描绘场面,状写人物,都极力铺陈渲染,妙语如珠,使人如临其 境,如见其人。 D.本段情景交融,如“往往”一词既渲染门墙之多杂,还流露出作者对此的厌恶和不满。 解析:“极力铺陈渲染”说法错误。本文语言特点是“质朴简练”。 - 17 - 答案:C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 答案:(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2)等到离开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 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恐怕可以等待吧!”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 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君不如伐吴。”田常忿然 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 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 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故曰不 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 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 “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 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 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 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 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 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 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 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 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18 - A.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B.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C.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D.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战”是作战,“栖”是栖身,两个动词间应该断开, 排除 A、C 两项。“养”是优待,宾语为“士”,不应该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古人自称时称名,称他人时通常称字,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 B.齐,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后为田氏取 代。 C.钧,古代重量单位,十斤为一钧。古代重量单位还有石、斗、升、两、钱等。 D.霸业,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事业。春秋时期,诸侯们往往通过战争来成就霸业。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钧,古代重量单位,十 斤为一钧”说法错误。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故选 C 项。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路、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都没有答应,却答应了子贡的请求,说明在孔 子心中,子贡有可能力挽狂澜,拯救鲁国。 B.子贡告诉田常,攻打鲁国是不对的,因为鲁国是个很难讨伐的国家。田常对此大惑不 解,他向子贡请教其中的道理。 C.子贡认为,田常派人攻打鲁国,打胜了对他本人毫无益处;而攻打吴国,是不能取胜 的,但对田常掌握齐国大权大有益处。 D.子贡建议吴王保存越国,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以威力施加晋国,这样就可以成就霸 业。吴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是不能取胜的,但对田常掌握齐国 大权大有益处”说法错误。“伐吴不胜”只是假设;“孤主制齐者唯君也”意思是,孤立国 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故选 C 项。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 译文: (2)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 19 - 译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如”,介词,像;“二三子”, 古语,犹言诸君,几个人;“何为”,为何,为什么;“莫”,没有、不;“出”,挺身而 出;“二三子何为莫出”(宾语前置句)。(2)“以”,介词,凭借;“乘”,古代一车四马为 一乘;“私”,独自占有;“窃”,私下里、私自;“危”,感到危险(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1)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2)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 大王感到危险。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 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 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 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 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您不如去攻打吴国。” 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 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 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 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 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 功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 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 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 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 “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 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道的不能让另外 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 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 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北的各国诸侯, 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义上保存危亡的鲁 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 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 - 20 - 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 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一边,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 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 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 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 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 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 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 越国去。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 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 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 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 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 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 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 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 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 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 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廷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 将军、济州刺史。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 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 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竟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 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 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 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 21 - B.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 /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C.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 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D.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 /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解析:“必应远至吾”中的“吾”是下一句“荐此二公”的主语,应在“吾”之前停顿。 排除 A 项。“谓……曰”是固定结构,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 B 项。“封轨高绰二人”中, “封轨”“高绰”是两个人,中间应用顿号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如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博士,古代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本文指学官名。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右将军”即死后追封为右将军。 解析:A 项,“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说法错误。“经传”指古代儒 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故选 A 项。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封轨通晓经传,深受好友称赞。他与光禄大夫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深厚,惠蔚经常 举荐他为官,赞他对经义具有独到的见解,自愧不如。 B.封轨不辱使命,出使光大国威。他奉命出使高丽,对高丽王的不敬严厉责斥,晓谕大 义,终使高丽王北面受诏,还解救回先前被掳走的边民。 C.封轨恪守正道,维护法律公平。他任渤海郡中正时,原渤海太守崔休为其兄考核的事 请托于封轨,封轨不以旧上司之故违背法律,拒绝了请托。 D.封轨为人方直,注重涵养德行。尚书令高肇升任司徒,他不登门恭贺;他还主张养德 慎言,远奸避佞,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等。 解析:A 项,“经常举荐他为官”说法错误,文中“推”是“指出优点”“称誉”的意思。 原句“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的意思是“他同光禄大夫武邑 人孙惠蔚志趣相投友善交好,孙惠蔚常常称赞封轨说……”,故选 A 项。 答案:A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译文: - 22 - (2)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译文: 解析:得分点:(1)“整”:让……整洁;“其”:代词,自己的;“尊”:重视;“瞻 视”:外貌形象;“然后”:如此以后。(2)“自谓”:自认为;“愆”:违背;“措”:行 为。 答案:(1)君子应当让自己衣冠整洁,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为什么一定要蓬头垢面,如 此才称为贤者呢? (2)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规矩,今天这般行为,远不如封生啊。 【参考译文】 封轨,字广度,渤海县人。稳重谨慎,喜欢学习,广泛通晓儒家经典传文。他同光禄大 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投友善交好,孙惠蔚常常称赞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义理,不但章 节句读分析精妙,而且能明确标示出纲要和格式,概括旨意和要领,我不如他的地方很多啊。” 封轨注重仪容的整齐洁净,姿貌魁伟。有人说:“学士不应注重梳妆打扮,这位贤者为何独 独这样呢?”封轨听到后,笑着说:“君子应当整饰衣服礼帽,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为 什么一定要头发蓬乱,满脸污垢,如此才称为贤者呢?”说话的人听后羞愧地离开。太和年 间,授予著作佐郎,不久升任尚书仪曹郎中,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受命出使高丽,高丽王高 云自恃地处偏远,声称有病不亲自接受皇帝诏命。封轨严正地责问他,对他晓谕大义,高云 才肯面朝北方接受诏书。这以前,契丹人掳掠魏国边民六十余人,这些人又被高丽抢掠带回 东边。封轨详尽向朝廷报告此事,并发送公文向高丽王求取,高丽王发给物资全部送回。主 管官上奏说封轨出使远邦,不辱朝廷使命,临时变通处置,劝说安抚藩国君主,把边民解救 回国,应当予以封赏。世宗下诏说:“封轨随机应变,责求归还掳走的边民,本是使者应做 的事情,只是光大国威受到称赞,应该赏赐升官一级。”于是调任考功郎中,后来授予本郡 中正。渤海太守崔休被调入朝中任吏部郎,为他哥哥政绩考核的事向封轨请托。封轨说:“法 规,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可因为旧上司的缘故就违背法律规定。”崔休赞叹他恪守正道。 封轨在台省中,被称为儒雅之士。封轨上奏请求朝廷派遣四门博士中通晓经学的人,检验查 看各州学生。皇帝听从他的意见颁发诏书。不久,被授任国子博士,加封扬武将军。又代理 通直散骑常侍,前往汾州慰劳山胡。不久,以本官兼任东郡太守,又升任前军将军、行夏州 事。封轨喜欢制定法规教令,任官的地方多有政绩。后转任太子仆射,转任廷尉少卿,加封 征虏将军。去世之后,追赠为右将军、济州刺史。当初,封轨深受郭祚赏识,郭祚常对他的 儿子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都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必定会成大器。我举荐这两个人, 不只是为国进用贤能,也是为你们的将来铺设桥梁啊。”封轨被看重就像这样。封轨既以方 正刚直自守本分,高绰也以风度气概树立名声。尚书令高肇被授予司徒时,高绰前去拜访祝 - 23 - 贺,封轨竟然没有到场。高绰环顾不见封轨,就连忙回家,说:“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规 矩,今天这般行为,远不如封生啊。”封轨认为注重德行谨慎言谈是涵养德性的根本,奸恶 邪僻谗佞巧语谄媚是世间极大的祸害,于是撰写《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这些 文字大多没有记载下来。 写作训练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美国堪萨斯城,一位女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有 28 名学生从网上抄袭了现 成材料,她将其成绩判为零分,并警告有留级的危险。当事学生家长得知后纷纷抱怨和反对, 给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将矛头对准女教师,迫令她屈从。对于校方和 家长们的要求她严词拒绝,愤然辞职。 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舆论压力,校方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绝大 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少数家长要求,也将辞职。 女教师每天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电话;一些公司传真给学校索要作弊学生名单, 以确保自己公司今后永不录用这些学生…… 对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在女教师、学生、家长、校方、该校老师、公司中任选一个 对象,写一封书信,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本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写作。材料提供的是一个贴近 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高中女教师处罚作弊学生而引发的社会影响的故事。材料 中的关键词有“抄袭”“剽窃”“施压”“屈从”“严词拒绝”“点赞”“理解”“质疑” 等。从事件来分析,材料提供了两个主要角度:一是对学生作弊怎么看;二是对女教师的行 为(处罚学生与辞职而去)怎么看。围绕这两个角度,可以进行立意。 对“学生作弊”一事,可持严惩态度:首先,这种“抄袭、剽窃”行为弄虚作假,严重 违背了“诚实”做人原则,德行低下,要受到处罚;其次,28 名学生参与作弊抄袭,说明这 不是个别现象,倘若不及时加以处罚,势必造成可怕后果;再者,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 公民,远比通过一门课程更重要。也可持宽容态度:首先,学生抄袭也是为了完成作业,本 意是好的;其次,作弊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应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再者,学校是教育机 构,要以教育为主,要讲究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 对女教师的行为,同样可持反对或支持的态度。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要追问女教师 所作所为的原因,由表及里,深入分析,阐明理由。 - 24 - 参考立意:①“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未成年(学生时代)开始”“诚实做人比学业成绩更重 要”。②“教书与育人,孰轻孰重”“工作与人格,孰轻孰重”。③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 深远”“纵容孩子作假不可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