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二单元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主张性善论,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 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 “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 仁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美字体 忧 民 之 忧 者 民 亦 忧 其 忧 赏美文 走进孟子 佚 名 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 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 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 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但拥有的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 天下”的远大抱负, 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 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 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 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的权 利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拯救天 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 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 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 火重生。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 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 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但是那 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 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20 多年的游说生涯,他不辞 劳苦,凝结成精华,他为后人留下《孟子》这一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经久的 感动。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句句经典的话语, 无不彰显了孟子敏锐的论辩艺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 后知长短。”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缜密的构思,那些精炼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 品特别的气象。孟子的作品堪称中华五千年来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穿越时间的长河,他依然被人敬仰,两千多年亦不曾改变。纵观历史的长廊, 到处闪耀着他思想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位站在历史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激励 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显示它独特的光辉! 课内素材 孟子的忧乐情怀 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战国时代,以天下安 宁为己任,游说诸侯,阐述仁义治国,保民而王。为理想不改变自己 的气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因讽刺和责难而退缩,以其吾善养 吾之浩然正气,以其智慧洒脱的雄辩之才,演绎出酣畅淋漓的亚圣风 采,他的精神和气度,撑起了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精神脊梁! 孟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施仁政以乐民。在《孟子》一书中, 多次提到王者与民同忧乐的问题。孟子对君王与民同忧乐的情景作了 绘声绘色的描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 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希望君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的推恩方法来治理民众。孟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与百姓同 忧乐,才是真乐,才能真正称王于天下。这种王者与民同忧乐的境界 正是孟子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孟子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的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断传承的思想传统,范仲淹“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思想信念皆源于孟子的这种忧乐天下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代代知识 分子以国家民族事业为己任,奏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 运用角度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 称为“孔孟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 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 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孟子目光如炬, 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 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 个反对战争的人,是具有博大胸怀的善人;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 无所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伟人。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 B.王变乎色.,曰 色:脸色 C.遵.海而南 遵:沿着 D.秋省.敛而助不给 省:节省 解析:D 项,省:视察。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齐王)曰:“可得闻与?”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解析:A 项“闻”,使动用法。C 项第一个和第三个“乐”,名词 用作动词。D 项第二个“王”,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B.直好世俗..之乐耳 C.兄弟妻子..离散 D.无非..事者 解析:古今同义,流俗。A 项,古义:在那里。今义:表示后一 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 项,古义:妻子 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D 项,古义: 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A.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B.今王鼓乐于此 C.述职者,述所职也 D.从兽无厌谓之荒 解析:B 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是宾语前置句;C、D 两 项均是判断句。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 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 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 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 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 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 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 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 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 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 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 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 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 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 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 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 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 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 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 穷苦之实,成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 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 ①元元:善良。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 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B.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 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C.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 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D.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 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前后文,这句话的意思 是: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 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 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札相待。“缟素”在句中是名词 作状语,在穿丧服期间。要与后文相连,排除 A 和 D 项。“功臣之后” 表意完整。意思是“功臣的后代”,不可断开,故排除 B 项。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称帝”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 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 B.“夫寒者利短褐”中的“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又可 指去官,或辞官。 C.“去收孥污秽之罪”中的“收孥”,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 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 D.“不借公侯之尊”中的“公”是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 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释褐”指的是 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始任官职。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论证结构清晰,第一段回顾历史指出秦统一天下是得民心、 顺天意的,第二段指出秦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第三、四段以秦二世为 例,正反对比,突出秦二世之“过”。 B.选文与《过秦论》(上)比较,指出秦取天下与守天下都必须施 行仁义,反对统治者“废王道”“以暴虐为天下始”的行为。 C.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 策,但他却能客观认识到“民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 量。 D.《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文,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 渲染,选文也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 单调。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选 文中没有提到“反对统治者‘废王道’”。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 之奸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 下苦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 字落实和尽量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1)“离”的意思是 “背叛,背离”;“饰”的意思是“掩饰,掩盖”;“弭”的意思是“阻 止,消除”。(2)“遁”的煮思是“欺骗,逃避”;“蒙”的意思是“蒙受”; “刑戮相望于道”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苦”是意动用法,意思是“陷 入苦难”。 答案:(1)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 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2)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 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参考译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 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 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 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 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始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 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善良的百姓就都希望能 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权威, 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 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 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 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的,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的, 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 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 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 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 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 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 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 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 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 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 钱财,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 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 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 愿望,用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 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即使有好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 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 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而偏重用不道德的方法:破坏宗庙,残害 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 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 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 加收容救济。于是好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 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 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 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 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 处于危难之中。 三、语言运用 9.下面一段话中有五处存在词语运用不得体的毛病,请指出并加 以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 想起了二叔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 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介绍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 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 您肯定会喜欢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②“爱戴”只能 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③“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 用了“您的”造成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 亲切得体;④“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⑤“惠赠”,敬 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 答案: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 的令郎”改为“弟弟”;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 改为“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