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语文7记念刘和珍君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年高中语文7记念刘和珍君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 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你是黑暗社会一缕永 恒的曙光,你无惧无畏,坚忍刚强,桀鹜不驯,爱憎分明。年仅 22 岁的你虽然只是一个学 生,却不为势力所屈,不为强权所服,有主见,有远见。祖国主权遭侵,你欣然前往请愿, 枪林弹雨中,你殒身不恤。你是一个敢于抗争、为民族献身的英雄。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 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美 字 体 真 的 猛 士 , 敢 于 直 面 惨 淡 的 人 生 , 敢 于 正 视 淋 漓 的 鲜 血 。 赏美文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 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 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看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 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得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 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 弟,待你孝养,等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地离开了她 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 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 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 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 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 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 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 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 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 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 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 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 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和珍,梦! 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 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课内挖掘】 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不顾个人安危,向执政府请愿,虽被 反动派杀害,但这种爱国行为却体现了刘和珍等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鲁迅先生在“三一 八”惨案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悼念死难烈士,控诉反动政府,体现了他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 [适用话题] ①汲取时代新思想,做有责任感的人;②正视现实;③永不屈服;④忘记 与铭记;⑤爆发与灭亡;⑥沉默;⑦生命的意义;⑧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 的脊梁;⑨唤醒。 【课外运用】 示例一: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不难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运衰败, 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天灾频仍,征战连年, 家破人亡,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这种哀痛是刘和 珍们这些战士的心灵本色! …… 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践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干家。面对黑暗专制,他们显示出自己的“桀骜锋利”; 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千千万 万个刘和珍用血肉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待到春满人间, “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幸福、快乐地在“丛中笑”? 示例二:相比之下,徐志摩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随性自由地写下他的感受。但鲁迅没 有也不能,他总把自己当作唤醒年轻人的工具,可以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回信,晓以大义;也 可以夹着他们破烂的布鞋,穿过几条大街去找鞋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果真做到了。在那黑暗的年代里,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跟随他呐喊,伴随 他冲锋,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惮淋漓的鲜血。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着热血青年们前仆后继、 义无反顾地走上追求真理和献身正义的道路。 示例三: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写“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惨遭杀戮。刘和珍爱校爱 国,都显示了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为后人景仰。刘和珍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她自觉汲取进 步思想是分不开的。文中说,刘和珍很爱看鲁迅的文章,鲁迅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就甚为 寥落”,然而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刘和珍。邓小平 16 岁就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那 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特殊的留法经历和个人的 不懈努力,使邓小平具备了同时代人难以比拟的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汲取时 代新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当.哭(dànɡ) 菲.薄(fěi) 寥.落(liáo) 赁.屋(lìn) B.桀骜.锋利(ào) 莽.原(mǎnɡ) 儆.戒(jìnɡ) 攒.射(cuán) C.折.本(zhé) 威慑.(shè) 立仆.(pū) 惩创.(chuānɡ) D.抚恤.(xù) 山阿.(ē) 陶潜.(qiǎn) 尸骸.(hái) 解析:B 项,“儆”读“jǐnɡ”;C 项,“折”读“shé”;D 项“潜”读“qián”。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徘徊 廖落 长歌当哭 惊心动魄 B.微漠 和霭 默无声息 百折不回 C.偏安 尸骸 时间流逝 万籁俱静 D.虐杀 谈资 陨身不恤 破釜沉舟 解析:A 项,“廖”应为“寥”;B 项,“霭”应为“蔼”;D 项,“陨”应为“殒”。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穿。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 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 ②“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 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③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 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④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 对汶川、玉树、雅安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⑤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⑥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 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①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多指富有正义的人对待 不平之事极其痛恨的情形,此处褒词贬用。②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使用正确。 ③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应改为“触目惊心”。④长歌当哭:指用写文 章来代替哭泣。使用正确。⑤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不合语境。⑥笔走龙蛇:形容书法 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人将韩寒与鲁迅做了一番对比,韩寒作为新生时代的人物,他同样有自己的方式, 但鲁迅是一个时代出现的特殊人物。 B.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 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 89 周年。 C.“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一大批追求自由、平等和现代精神的中国新女性,如向警 予、许广平、刘和珍、丁玲等等。 D.许广平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进 而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为“鲁迅是一个时代出现的特殊人物,但韩寒作为新生时代 的人物,他同样有自己的方式”。C 项,成分残缺,应在“新女性”后加“的产生”。D 项, “进而”是“继续向前,更进一步”的意思,表递进关系,从整个句子的意思看是并列关系, 因此,可把“进而”改为“并且”。 答案:B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①____不同的审美对象有不同的特点,____②____美感中感官的感受____③____ 感情的感动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相同的,____④____一般说来,真正深刻的美感是不能只 停留在感官的快感上的。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由于 因而 和 但是 B 因为 所以 或 但是 C 由于 因而 和 所以 D 因为 所以 或 所以 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突破,第三空前后是并列的,因为“不同的审美对象有不同的特 点”,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应用“和”进行连接,排除 B、D 两项。 最后一句话总结,应用“所以”。 答案:C 6.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 珍君》)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________________;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4)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5)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6)______________,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7)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8)____________,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3)会依稀看见微茫的 希望 将更奋然而前行 (4)俯首甘为孺子牛 (5)我以我血荐轩辕 (6)忍看朋辈成新鬼 (7)怜子如何不丈夫 (8)度尽劫波兄弟在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0 题。 忆韦素园君 鲁 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 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 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 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 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 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 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 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 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 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 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 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 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 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 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 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 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 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 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 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 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 等候痊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 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 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 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 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 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 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 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 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 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 2005 年版,有删节) 7.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 心”的原因,以及鲁迅这样说表现出的对韦素园的认识和感情。 答案: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 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 奈。 8.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写法特点的能力。要细读文段,把握文段的内容,体会作者 的情感,进而分析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该段中“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 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能够体现作者感情的变化,四个“忽而”在句式上构成了排比,写 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答案: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 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 忧虑。 9.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阅读全文,按了解程度的由浅入深找 到相关的词语:瘦小(生病、生活条件不好)、精明(思想敏锐)、正经(严肃)、执着(挑战冷 门,甘坐冷板凳)、热爱工作(鲁迅记忆与他初次见面时他就在工作,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 笑影少(在长者面前尊敬的态度,显得拘谨)、认真(致命伤,精神内核)、关心朋友、迂(不 许朋友再咯血了)、平凡(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将这些句子加以整合即 可。 答案: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 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 人胜过关心自己。 10.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要明确“在中国第一要他多”的原因,首先是 韦素园的“泥土”精神,二是这种精神对社会的意义。此外还要注意联系当今社会的现实, 分析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 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 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 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三、创新语用 11.为纪念鲁迅先生的诞辰,某校请一位专家做鲁迅思想学术报告。天气很冷,礼堂里 一时躁动不安,很难安静下来。主讲学者意识到此时还担当着“维持会场秩序”的任务,于 是他灵机一动。临时设计了一段开场白。几句话说罢,会场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假如 你是那位学者,你该如何设计开场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说这段开场白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离开主题,即纪念鲁迅先生的诞辰; 二是要能点出当时的环境,即冷而躁动;三是要风趣,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答案:鲁迅先生生前曾经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今天,我们先 要摆脱会场上的冷气,才能对得起鲁迅先生的殷殷期盼。 1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 “ 自 媒 体 ” 时 代 最 大 的 特 点 是 信 息 量 大 、 反 应 速 度 快 , 来 源 繁 杂 , 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公众在快速浏览信息的同时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的局 面。此次失联客机事件中,马航等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一些缺失,又给媒体的准确报道增加 了难度。在这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就要求正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把握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平衡,须知此时此刻,跟“自媒体”比快,是断乎比不过的。 而公众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恰需要③________________——哪怕稍微慢半拍也无所谓,毕 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 答案:①真伪难辨(或可信度差) ②快捷性和准确性(或速度和信度) ③精确的信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